| 毕业留英求职避坑指南 |
|---|
| Networking:不是让你去“拉关系”,而是通过真诚交流,建立信任和获取内部信息。70%的人是通过人脉找到工作的! |
| 简历 (CV):别再用一个版本海投了!针对每个职位定制关键词,让你的CV在7秒内抓住HR的眼球,顺利通过ATS机筛。 |
| 求职信 (Cover Letter):这绝不是CV的复述。讲一个“为什么是你”和“为什么是这家公司”的故事,展现你的热情和思考。 |
| 面试闲聊 (Small Talk):面试从你进门那一刻就开始了。聊天气、路况、公司的好消息,展现你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这是文化契合度的第一关。 |
| 反问环节:“你有什么问题吗?”是你展示商业洞察力的最佳时机。准备几个有深度的问题,让面试官对你刮目相看。 |
毕业留英,这些求职潜规则你必须知道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叫“小A”的朋友?或者,你就是“小A”本人?
小A,英国G5硕士,金融专业,成绩Distinction。从研一开学就疯狂泡图书馆,刷实习,简历上两段“大厂”经历闪闪发光。他以为毕业留英找工作,凭这份履历应该手到擒来。可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海投了上百份简历,90%石沉大海,剩下的要么是秒拒,要么是第一轮电话面试后就再无音讯。
他百思不得其解,跑去问已经在伦敦找到工作的学长。学长瞥了一眼他的简历和Cover Letter,叹了口气:“你这套打法,太‘中式’了。在英国职场,光有成绩和实习是不够的,你得懂这里的‘游戏规则’。”
没错,就是“游戏规则”,或者说“潜规则”。这些东西,学校的Career Service不会掰开揉碎了教你,教授的课堂上更不会提。但它们,恰恰是决定你能不能从成千上万的优秀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拿到那封珍贵Offer的关键。今天,我就用大白话,把这些求职潜规则给你聊透,帮你捅破那层看不见的窗户纸。
潜规则一:Networking不是“走后门”,是信息战和信任牌
一提到Networking,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就是“拉关系”、“走后门”,感觉特别功利,也抹不开面子。但在英国,这完全是两码事。这里的Networking,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交换和信任建立的过程。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很多好职位根本没放出来就被人拿下了?领英(LinkedIn)在2022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高达70%的专业人士最终入职的公司,都是他们有内部人脉的公司。这背后不是什么黑幕,而是招聘的底层逻辑——信任成本。一个内部员工推荐的人,天然就比一个陌生的简历多了一层信任背书,HR当然更愿意花时间去了解。
我的朋友Leo,去年拿到了巴克莱的管培生Offer。他的秘诀不是海投,而是“精投”。他通过学校的校友数据库,在LinkedIn上找到了十几位在巴克莱工作的学长学姐。他没有一上来就问“能不能帮我内推”,而是发去一段非常真诚的信息,说自己是同校学弟,对他们的工作领域很感兴趣,希望能有15分钟的时间向他们请教一下工作日常和行业挑战。
大多数校友都很乐意分享。在一次次的“coffee chat”中,Leo不仅深入了解了部门的真实需求和文化,还得到了一位学长的赏识。这位学长在内部招聘系统开放的第一时间就把链接发给了他,并顺手帮他做了推荐。你看,机会就是这样“聊”出来的。
怎么做?
别再只闷头改简历了。每周花几个小时,去参加学校的招聘会(Career Fair),主动和公司代表聊几句;用好LinkedIn,搜索你的目标公司和校友,发一封礼貌的私信;关注行业活动,即使是线上的Webinar,也是一个接触业内人士的好机会。记住,你的目的不是要一份工作,而是要一个建议、一个信息,真诚地去学习,关系自然就建立了。
潜规则二:你的CV不是个人传记,是只给一份工作的情书
我们习惯把所有经历都塞进CV,觉得越满越好,生怕HR看不到自己的优秀。但在英国HR眼里,这恰恰是最大的忌讳。根据求职网站Ladders在2018年的一项眼动追踪研究,招聘官平均只花7.4秒看一份简历!
7.4秒,他们能看到什么?他们只会快速扫描关键词,看你的经历是否和职位描述(Job Description, JD)匹配。很多大公司还会使用ATS(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软件来自动筛选简历,你的简历如果关键词匹配度不高,连被HR看到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请放弃“一份简历走天下”的幻想。每一份投出去的简历,都应该是为你申请的这一个职位“量身定制”的。你需要像做阅读理解一样,仔细研究JD,把里面的关键词,比如“Data Analysis”, “Project Management”, “Stakeholder Communication”等,巧妙地融入到你自己的经历描述中。
举个例子,假设JD要求应聘者具备“strong analytical skills”。
修改前(很多同学的写法):
• Responsible for analysing weekly sales data.
(负责分析每周的销售数据。)
修改后(STAR法则版):
• Analysed weekly sales data for 3 product lines using Excel and SQL, identifying a 15% drop in customer engagement and presenting actionable insights to the marketing team, which contributed to a 10% rebound in sales the following month.
(使用Excel和SQL分析3条产品线的周销售数据,发现客户参与度下降15%,并向市场团队提供了可行的见解,促使次月销售额回升10%。)
看到了吗?第二种写法不仅包含了“Analyse”这个关键词,还用了具体的数字(15%, 3, 10%)和行动(identifying, presenting)来量化你的成果,展示了你的影响。这才是HR想看到的,一个能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你。
潜规则三:Cover Letter不是CV的复读机,而是你和公司的“双向奔赴”
很多人觉得Cover Letter(CL)是鸡肋,随便写写或者干脆不写。大错特错!在一堆同质化的简历中,一封出色的CL是你脱颖而出的核武器。它不是让你把CV里的内容再复述一遍,而是给你一个机会,用有血有肉的文字讲一个故事:为什么你对这个职位充满热情?为什么你就是他们要找的那个人?
一封平庸的CL开头:“I am writing to express my interest in the Marketing Graduate role advertised on lxs.net.” HR看到这种开头,眼睛可能已经开始疲劳了。
一封优秀的CL开头:“Ever since your ‘Go Green’ campaign transformed London's bus stops into living gardens, I have been deeply impressed by [Company Name]'s commitment to sustainability. My own experience in promoting eco-friendly products at my university, where I helped increase recycling rates by 30%, makes me confident that I can contribute to your innovative marketing team.”
这种开头,一下子就抓住了HR的眼球。它表明:1. 你真的研究了这家公司,而不只是海投;2. 你认同公司的价值观;3. 你的经历和他们的需求是契合的。这封信不再是冷冰冰的求职申请,而是一场真诚的对话的开始。
写CL时,牢记“Why you?”和“Why us?”两个黄金问题。花70%的篇幅,把你简历上的技能和经历,与JD里的要求一一对应起来,用具体的例子证明你能胜任。剩下30%的篇幅,用来表达你对这家公司的热爱,可以是欣赏他们的某个产品、某项技术,或是企业文化。
潜规则四:面试从Small Talk开始,聊得好不好比专业问题还重要
英国人真的很看重“cultural fit”(文化契合度)。他们想招的不仅是一个能干活的机器,更是一个能一起愉快工作的同事。而面试,尤其是开头的Small Talk,就是他们考察你这一点的重要环节。
当你走进面试间,面试官微笑着问你“Did you find our office okay?”或者“How was your journey in?”的时候,千万别以为这只是句客套话。这是一个测试。你的回答,能瞬间暴露你的沟通能力、情商和性格。
回答“Fine, thanks.”然后就陷入沉默,这是最糟糕的。这会让你显得很冷漠,不善交际。一个好的回答,应该能开启一个简短而愉快的对话。
比如:“Yes, perfectly, thank you! The directions on your website were very clear. I actually enjoyed the walk from the station; it's a lovely area.” (是的,很顺利,谢谢!你们网站上的指引非常清晰。我甚至很享受从车站走过来的这段路,这片区域很棒。)
这个回答既礼貌,又正面,还能顺便夸一下公司所在的环境,显得你很积极、很细心。除了路况,天气(英国人永恒的话题)、你对他们办公室的赞美(“Wow, the view from this room is amazing!”)、或者你最近看到的关于公司的正面新闻,都是绝佳的Small Talk素材。
别小看这几分钟的闲聊。根据英国学生雇主协会(Institute of Student Employers, ISE)2022年的调查,商业意识(Commercial Awareness)和人际交往能力是雇主最看重,但毕业生最缺乏的技能之一。Small Talk就是你展示这些软实力的最佳舞台。它能让面试官在心里给你贴上“好相处”、“沟通顺畅”的标签,为你接下来的专业问答环节打下极好的基础。
潜规则五:“你有什么问题吗?”是面试的最后一关,也是你的反杀时刻
面试结尾,面试官总会问:“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us?”。90%的求职者会在这里掉链子。要么说“No, I think you’ve covered everything.”(这等于在说你对我们公司没那么大兴趣),要么问一些很蠢的问题,比如“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或者“薪水是多少?”(薪水问题应该留到拿到Offer之后再谈)。
记住,这个环节不是面试的结束,而是你面试面试官的机会,是你展示你对公司、对行业有深度思考的最后机会。
准备2-3个有水平的问题,能让你瞬间从众多候选人中“跳”出来。
可以问什么?
• 关于团队和角色:“What would a typical day look like in this role?” 或者 “What are the biggest challenges the team is currently facing, and how could a new joiner help overcome them?” (这个角色的一天是怎样的?团队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新人如何能帮助解决?)
• 关于公司战略:“I read about your recent expansion into the Asian market. I was wondering what key strategies are in place to adapt to the local culture?” (我读到贵公司最近在拓展亚洲市场,我想了解为了适应当地文化,公司有哪些关键策略?)
• 关于个人发展:“What opportuniti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are available for someone in this position?” (这个职位有哪些专业发展和培训的机会?)
这些问题,表明你不仅关心这份工作本身,更关心团队的挑战、公司的未来和自己的成长。这是一种主人翁心态的体现,也是所有优秀公司都欣赏的品质。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告诉你的是,毕业留英求职,就像一场打怪升级的游戏。你的学历和实习是你的基础装备,但真正让你通关的,是你对这些“游戏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它不是要你变得油滑,而是要你变得更专业、更懂得如何高效地展示自己的价值。
别再因为简历石沉大海而怀疑自己了。你很优秀,只是之前还没拿到这份“通关攻略”。现在,你已经知道了。那么,从打开你的CV,为下一个心仪的职位定制一份专属的“情书”开始吧。去LinkedIn上,找到那个能给你宝贵建议的学长学姐,勇敢地发出第一封私信。求职之路没有捷径,但一定有方法。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