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温馨提示 |
|---|
|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绝对是掏心窝子的干货!我们不只聊中文课有多爽,更会带你看看NTU南洋商学院(NBS)里那些值得冲的中文课程和有趣的课堂故事。无论你是商科大佬还是其他专业的同学,都可能找到一些选课新思路哦! |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在 www.lxs.net 的老朋友,一个正在NTU“渡劫”的普通留学生。
我想问问大家,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社死”瞬间?
那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周二下午,ECON导论课上,一位语速堪比机关枪的印度裔老教授,正激情澎湃地讲解着“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他的PPT翻得比我眨眼还快,嘴里蹦出的“Marginal Utility”、“Indifference Curve”等词汇像一颗颗子弹,精准地击碎了我脆弱的自信心。我埋头在笔记本上疯狂地画着重点,但课后一看,除了几个孤零零的英文单词和一堆看不懂的曲线,啥也没留下。更要命的是,当教授微笑着问“Any questions?”时,我脑子里明明有个关于消费者选择理论的绝妙问题,却因为担心语法错误、用词不当,憋了半天,最终只能默默地低下头,假装在思考。
那一刻,我真的无比怀念在国内用中文上课的日子。如果能用母语来学习这些烧脑的理论,该有多好?
你别说,在NTU,这个梦想真的可以实现!当我第一次踏入南洋商学院(Nanyang Business School, 简称NBS)的中文授课课堂时,我感觉整个世界都亮了。那种感觉,就像武侠小说里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瞬间功力大增。这篇分享,就是想和大家好好聊聊,在NTU用中文上课,到底有多爽!
打通任督二脉:中文课堂的“爽”点在哪?
从磕磕绊绊的英文课堂,切换到丝滑流畅的中文频道,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便利,而是一种全方位的学习体验升级。
第一重爽感:理论秒懂,知识不再隔着一层纱。
很多学术概念,用英文理解起来总感觉隔着一层毛玻璃,朦朦胧胧。比如金融课上的“Black-Scholes Model”(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光是那几个单词就够劝退了,再加上一堆复杂的公式和希腊字母,简直是天书。但在中文课堂上,教授会用我们最熟悉的方式来解释:“你们就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给未来的‘可能性’定价的精算工具。” 接着,他会用A股市场的某个期权产品,或者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给一张未来可能中奖的彩票估价”,把这个复杂的模型讲得明明白白。瞬间,那些抽象的符号和理论就接了地气,你能立刻抓住核心思想,而不是在翻译和理解单词上耗费心神。知识就这样直接、高效地进入你的大脑,再也不用担心因为语言障碍而错过关键信息。
第二重爽感:小组讨论,终于轮到我carry全场。
留学生活中,Group Project(小组项目)是绕不过去的一关。在全英文的小组里,我们中国学生常常因为性格内敛或者口语不够自信,沦为“沉默的贡献者”,默默地查资料、做PPT,却在最关键的头脑风暴和观点交锋环节插不上话。但在中文课堂的小组讨论里,情况完全反过来了!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要做一个关于“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的案例分析。在讨论中,我终于可以酣畅淋漓地表达我的观点,从中国的商业文化、资本市场的监管漏洞,再到Z世代的消费心理,我把自己的思考和洞察一股脑儿地全部分享出来。那种思维不受语言束缚,可以自由驰骋的感觉,真的太棒了!你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而是一个能真正贡献价值、甚至主导讨论方向的核心成员。
第三重爽感:教授互动,从“点头yes”到“灵魂追问”。
和教授的互动质量,直接决定了你课程收获的深度。在英文课上,我们的互动模式常常是:教授问“Understand?”,我们集体“Yes!”。即使有疑问,也因为害怕表达不清而选择课后发邮件。但在中文课堂,这一切都变得自然而然。教授在讲到中国“双循环”发展格局时,你可以随时举手,直接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老师,请问在当前地方债务压力下,扩大内需的抓手具体在哪里?” 这种互动不再是简单的“Yes/No”,而是真正有深度、有思考的“灵魂追问”。教授们也非常乐于见到这样的讨论,他们会把你当作成熟的思考者来平等交流。我甚至见过有同学和教授在课堂上就某个观点“辩论”起来,思想的火花四溅,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独家揭秘:南洋商学院的宝藏中文课
说到NTU的中文授课项目,南洋商学院(NBS)绝对是领头羊。作为新加坡第一所、也是亚洲最早同时获得EQUIS和AACSB国际认证的商学院,NBS的实力毋庸置疑。根据2023年《金融时报》的排名,其EMBA项目位列全球前茅。而它开设的一系列中文硕士项目,更是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华人精英。
神仙打架的中文项目有哪些?
目前,NBS最知名的中文授课硕士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
金融学硕士 (MSc Finance):这个项目是NBS的王牌之一,旨在培养精通金融理论、熟悉亚洲市场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非常硬核,覆盖了从公司金融到投资组合管理,再到金融科技的方方面面。
管理经济学硕士 (MSc Managerial Economics):简称MME,这个项目非常有特色,它将经济学理论与商业管理实践紧密结合。毕业生不仅懂经济,更懂管理,在咨询、投行和大型企业战略部门都非常受欢迎。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EMBA):这就是传说中的“大佬班”了。学员基本都是有多年管理经验的企业高管或创始人,课堂上讨论的都是真金白银的商业实战案例,人脉价值不可估量。
这些项目的申请难度都不小,对申请者的本科背景、工作经验和GMAT/GRE成绩都有很高的要求。能进来的,可以说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我亲测过的“宝藏课程”大公开!
虽然我不是上面这些项目的正式学生,但通过跨院系选课,我有幸体验了几门神仙课程。这里含泪推荐几门我上过或旁听过的,觉得收获巨大的课程(课程代码和名称以当年选课系统为准):
1. 宏观经济分析 (Macroeconomic Analysis) - 推荐指数:★★★★★
这门课绝对颠覆你对宏观经济学的刻板印象。授课的教授是一位理论功底极深、又特别擅长联系实际的学者。他不会照本宣科地讲IS-LM模型,而是会用这些模型去分析当下的热点事件。比如,美联储一宣布加息,他下次课就会深入剖析这次加息对全球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以及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课堂上,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是什么?”“房地产泡沫会不会硬着陆?”这类话题的讨论,精彩程度堪比一场高端财经论坛。
2. 公司金融 (Corporate Finance) - 推荐指数:★★★★★
如果你对商业案例感兴趣,这门课绝对是你的菜。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案例教学,而且用的几乎全是中国企业的案例。我们分析过阿里巴巴独特的合伙人制度和VIE架构,探讨过腾讯的投资并购帝国是如何建立的,还复盘过海底捞上市的估值逻辑。最刺激的一次,是分析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案,我们小组从审计报告、商业模式、公司治理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解剖,做完整个项目,感觉自己对如何识别一家公司的“雷”有了火眼金睛。
3. 中国经济专题 (Special Topics on the Chinese Economy) - 推荐指数:★★★★★
这门课的自由度和时效性最高。基本上,中国当下最热门的经济议题,都会成为课堂上的讨论焦点。从平台经济的反垄断,到“双减”政策对教育产业的影响,再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内卷”,每一个话题都极具现实意义。教授更像一个引导者,鼓励大家从不同角度发表看法。你的同学里,可能有来自国内一线VC的投资人,有在互联网大厂做战略的,还有来自政府背景的。听他们分享一手的行业洞见,比读十篇研报的收获还要大。
课堂见闻:不只是学习,更是“开眼界”
在中文课堂上,你收获的远不止是知识,更是一个高质量的圈子和开阔的视野。
你的同学,可能就是未来的行业大佬。
这里没有“水硕”的概念。能进入这些中文项目的同学,背景都非常多元且优秀。我印象最深的一位同学,是国内一家知名消费品公司的品牌总监,他在课堂上分享的品牌出海案例,逻辑清晰、细节丰富,简直就是一场免费的行业培训。还有一位同学,自己就是一名连续创业者,他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常常能提出一些我们学生思维里根本想不到的角度。和这样一群优秀的人做同学,你会被他们的能量和视野所感染,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千金难买。
教授们的“金句”与“反差萌”。
NBS的教授们不仅学术水平顶尖,而且很多人都有丰富的业界经验。他们讲课从不掉书袋,而是充满了智慧的“金句”。我记得一位教投资学的教授说过:“金融的本质,就是对不确定性的定价。说白了,我们干的活儿和古代算命先生差不多,只不过我们用的是数学模型和数据,力求‘科学地算命’。” 一句话就把高深的金融理论拉下神坛,变得生动有趣。还有的教授,平时看起来严肃严谨,但在课堂上会突然跟你聊起最新的网络热梗,那种“反差萌”也让课堂气氛变得格外轻松。
写在最后:中文课是“舒适圈”还是“加油站”?
说了这么多中文课的好,你可能会问: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只选中文课,待在语言的“舒适圈”里呢?
我的答案是:千万不要。
把中文课当成你留学路上的“加油站”,而不是“终点站”。
对于那些专业壁垒高、理论深度大的核心课程,选择中文授课,可以帮助你扫清语言障碍,把知识学得更扎实、更透彻,为你的专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地基。这是在给你“加油”。
但同时,我们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所以,你依然需要勇敢地跳出舒适圈,去选修那些全英文的课程,去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组队,去锻炼你的英文演讲和辩论能力。这部分经历,同样无可替代。
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是用我们最熟悉的母语进行深度思考,构建起坚实的知识体系;然后,再用日益熟练的英语,自信地向世界表达你的观点,展示你的才华。
所以,下次选课的时候,别犹豫了,大胆地把几门高质量的中文课放进你的购物车吧!它可能不会是你留学生活的全部,但它绝对会是你这段旅程中,最惊喜、最给力的那个“超级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