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又出神仙老师!拿下全球教学创新大奖

puppy

还在为上课听不懂、下课就忘光而头秃吗?快来看看港大这位新晋的“神仙老师”!他可不是只会照着PPT念经哦,而是凭着超级创新的教学方法,直接拿下了被誉为“教学界奥斯卡”的全球大奖。据说,他能把那些复杂又抽象的知识,变得像打游戏通关一样有趣,让每个学生都能沉浸其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真本事。这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宝藏课堂吗?赶紧点进文章看看这位大神到底是谁,说不定下学期你就能幸运地选上他的课啦!

小编悄悄话:选课前必读!

家人们,咱就是说,留学这几年,学费花得跟流水似的,要是上的课都跟催眠曲一样,那也太亏了吧!这篇文章不光是带你围观港大的神仙老师,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在自己的学校里,也挖到这种能让你眼前一亮、学到真本事的宝藏课程。选课如投资,投对了,回报率超乎你想象!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

坐在阶梯教室的中间位置,头顶的白炽灯有点晃眼,面前是教授投影的第78页PPT,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公式和定义。你努力睁大眼睛,试图跟上他的节奏,但耳朵里听到的英文单词像一群嗡嗡作响的蚊子,盘旋着,就是不往你脑子里钻。

你拿起笔,想在笔记本上记点什么,结果画出了一只小狗。你叹了口气,掏出手机,想查个单词,结果不知不觉刷起了朋友圈。一节课90分钟,感觉比一个世纪还要漫长。下课铃响,你揉着发麻的腿走出教室,脑袋里空空如也,只记得那只自己画的小狗,还有下顿饭吃什么的世纪难题。

这种“上课听不懂,下课就忘光,考前全靠狂”的经历,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语言的隔阂、全新的教学环境、抽象难懂的理论……每一个都可能成为让我们“头秃”的元凶。我们常常幻想,要是有一门课,能像打游戏一样有趣,那该多好?

别说,这事儿还真让你盼来了!就在我们隔壁的香港大学,最近就出了一位这样的“神仙老师”,直接把幻想照进了现实。

这位大神,凭什么拿下“教学界奥斯卡”?

先来报一下这位大神的名号:香港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的孔繁枫博士(Dr. Nichol Kong)。

他有多牛呢?就在不久前,他带着他的教学团队,一举拿下了2023年QS全球教学创新大奖(QS Reimagine Education Awards)“混合式学习”组别的全球金奖!

这个奖项你可能有点陌生,但它在教育界的地位,堪称“教学界的奥斯卡”。每年,全球顶尖大学,比如哈佛、牛津、麻省理工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会带着他们最得意的教学创新项目来参选。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的评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1200个项目激烈角逐,能拿到金奖的,那绝对是卷王中的卷王,创新中的战斗机。

孔博士获奖的项目,名字听起来有点硬核,叫“Key to Success in Chemistry: An Augmented Reality-based Gamified Learning (ARGL) Approach”,翻译过来就是“化学成功之钥:基于增强现实的游戏化学习法”。

是不是听着就感觉一股黑科技的气息扑面而来?别急,我们把它拆开来看,你就会发现,这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课堂吗?

把化学课,变成一场AR游戏是种什么体验?

化学,在很多人眼里,约等于“枯燥”、“抽象”、“背不完的分子式”。尤其是那些三维的分子结构,在平面的书本和PPT上看,简直是反人类的设计。左手定则、右手定则,比划了半天,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

孔博士自己也深知这个痛点。他发现很多学生不是不努力,而是真的很难在脑海里构建出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于是,他和团队就想:能不能让这些分子“活”过来,从书本里跳出来呢?

他们的解决方案就是——AR(增强现实)!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不再是干巴巴地看着PPT,而是拿起手机或平板,打开一个专门的App,对准课本或者特制的卡片扫一下。Duang!一个立体的、彩色的分子模型,就这么悬浮在了你的桌面上。你可以360度无死角地旋转它、缩放它,从任何一个角度观察它的结构,甚至可以把它“拆开”,看看里面的原子是怎么连接的。

那些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化学键、电子云,现在都变得触手可及。什么叫手性异构体?为什么这个分子是左旋,那个是右旋?你不用再靠死记硬背,直接把两个模型放在一起比一比,瞬间就明白了。

这简直是“空间想象力为零”星人的救星啊!

这还没完,光是能看还不够好玩。孔博士的团队,把“游戏化”这个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这个学习App被设计成了一个闯关游戏。每一个知识点就是一个关卡,你需要通过AR观察和互动,解决一个个关于分子结构的小谜题。比如,系统会要求你“请拼出阿司匹林的分子结构”,然后给你一堆原子零件,你需要像玩乐高一样,把它们正确地组装起来。

完成任务后,你会获得积分和成就徽章,还能看到自己在排行榜上的位置。这种即时反馈和竞争机制,瞬间点燃了学生的胜负欲。以前是老师催着学,现在是自己熬夜“刷副本”,就为了在排行榜上超过前面的那个同学。

学习,从一种被迫接受的任务,变成了一场主动探索的冒险。这感觉,谁懂啊!

不只是好玩,是真的有用!

你可能会说,听起来是挺酷的,但会不会只是个花架子?学习效果真的好吗?

数据和事实,永远是最有力的证明。

港大的研究团队对这个ARGL教学法进行了严格的学术研究。他们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使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另一组则使用这款AR游戏App。结果发现,使用了ARGL App的学生,在后续测试中的成绩,比传统组的学生平均高出了整整15%!

15%是什么概念?这可能就是从B到A,从挂科边缘到稳稳通过的差距。这可不是什么玄学,而是实打实的科学。

为什么效果这么好?心理学和教育学早就给出了答案。

首先,它大大降低了“认知负荷”。我们的大脑处理抽象信息是非常费力的,而处理图像和空间信息则要轻松得多。AR技术把抽象的化学符号,转化成了直观的三维图像,我们的大脑就不需要那么辛苦地去“脑补”了,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解和记忆上。

其次,它激发了“内在动机”。传统的学习靠的是外部压力,比如考试、绩点。而游戏化学习,靠的是兴趣、好奇心和成就感这些内在的驱动力。当学习变得好玩,你就不再觉得它是一种负担,而是会主动地投入时间和精力。

港大化学系的一位同学在接受采访时就说:“以前觉得有机化学特别难,很多立体结构想不明白。用了这个App之后,感觉就像在玩一个解谜游戏,不知不觉就把知识点记住了。期末考试的时候,那些分子结构就像自己会从卷子上跳出来一样,特别清晰。”

这种来自同学的真实反馈,比任何华丽的宣传都更有说服力。它证明了,好的教学,真的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神仙老师”的背后,是整个教育的进化

孔繁枫博士和他的ARGL项目,其实只是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一个缩影。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正在被颠覆。越来越多的大学和教授,开始探索如何利用科技,让学习变得更高效、更个性化、也更有趣。

比如,在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他们的医学院早就开始使用VR(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在一个完全虚拟的手术室里,进行解剖和手术模拟。学生可以在零风险的情况下,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为止。根据《柳叶刀》子刊的一项研究,接受VR培训的外科医生,其手术表现比传统培训的医生提高了230%。

再比如,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教育游乐场”(Education Arcade)项目,开发了一系列基于游戏的学习工具,涵盖了从物理学到城市规划的多个学科。他们设计的游戏《消失的伊桑·卡特》,让学生在解决一个悬疑案件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科学和法医学知识,寓教于乐的效果拔群。

这些例子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未来的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双向的、沉浸式的体验共创。老师的角色,也从一个知识的权威,转变为一个学习体验的设计者和引导者。

这对我们留学生来说,意义尤其重大。

我们跨越重洋,面对的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化的挑战,更是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冲击。一个可视化的、互动性强的学习工具,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跨越语言障碍。毕竟,一个3D的分子模型,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一个好玩的游戏机制,也能帮助我们更快地融入课堂,和本地的同学产生更多互动和协作,而不是永远缩在角落里当一个“小透明”。

我们身边的“宝藏老师”,该去哪里找?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很羡慕港大的同学,能遇到孔繁枫博士这样的老师?

别急着羡慕。其实,像孔博士这样,充满热情、拥抱创新的“宝藏老师”,在每所大学里都存在,只是他们可能比较低调,需要我们自己去发掘。

你交那么贵的学费,可不只是为了买一个毕业证,更是为了买一种顶级的学习体验。所以,别再佛系选课,随便听天由命了。主动出击,去找到那些能点燃你学习热情的课堂和老师吧!

这里给你支几招,绝对实用:

第一招:关注学校的“教学奖”。每个大学每年都会评选各种教学优秀奖(Teaching Awards)。你只要去学校官网的News或者Provost Office页面搜一下,就能找到获奖名单。这些获奖的教授,绝对是经过官方认证的“教学大神”,闭着眼睛选他们的课,都不会踩雷。

第二招:深挖学生评价网站。像Rate My Professors这样的网站,简直是选课界的“大众点评”。上面的评价虽然主观,但如果一个教授获得了压倒性的好评,尤其是很多人都提到他的课“有趣”、“互动性强”、“能学到东西”,那他很可能就是你要找的“神仙老师”。

第三招:跟学长学姐“接头”。没有什么信息比来自亲身体验过的学长学姐更可靠了。加入学校的各种学生社群、论坛,多问问他们,“哪门课让你印象最深刻?”“哪个教授的课千万不能错过?”他们会给你最真诚的建议,甚至是一些选课的“独门秘籍”。

第四招:勇敢地“跨界”选课。不要只盯着自己专业的必修课。很多有趣的、采用创新教学方法的课程,往往是全校的通识选修课。大胆地去看看别的院系在玩什么新花样,说不定一门艺术史的VR鉴赏课,或者一门用游戏模拟商业决策的经济学课,就能打开你新世界的大门。

留学是一场盛大的冒险,而课堂,就是这场冒险中最重要的副本。与其被动地被枯燥的课程消磨热情,不如主动出击,去寻找那些能让你真正兴奋和成长的“宝藏”。

去找到你的“孔繁枫博士”吧。当你真正体验到那种沉浸其中、求知若渴的乐趣时,你会发现,学习,原来可以是这么爽的一件事。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24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