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看懂IB,留学选课不纠结!

puppy

一想到IB选课,是不是感觉头都大了?HL还是SL,六大学科组怎么搭配才能对准梦校的专业?别慌!这篇“保姆级”指南就是来帮你理清思路的。我们不光把IB课程体系给你掰开揉碎了讲清楚,还会带你从未来专业和个人兴趣出发,手把手教你如何打造一份最适合自己的“神仙课表”,完美避开选课大坑。就连让人头秃的TOK和EE,我们也准备了小贴士。花几分钟读完,让你从此选课不纠结,留学之路走得明明白白!

选课前,先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 我未来想学的大学专业是什么方向?(比如:理工科、商科、人文社科、艺术)

• 我的梦校和备选学校分别是哪些?它们对IB选课有什么硬性要求吗?

• 哪些科目是我真正擅长并且学起来有热情的?

• 我是更偏向理论研究,还是动手实践?(这可能影响你选实验科学还是人文科学)

• 我能否平衡好3门HL课程带来的巨大压力?

深夜11点,高一的学妹Sarah的微信头像还在亮着。我点开对话框,果不其然,她发来一张截图,上面是密密麻麻的IB选课表,后面跟了一串哭泣的表情:“学姐,救救我!物理、化学、经济、数学……到底哪个该选HL?我妈想让我学CS,可我自己又有点想学商科,感觉脑子要炸了!万一选错,是不是申请就凉了?”

看着她的留言,我仿佛看到了两年前的自己。IB选课,这个被誉为“留学申请第一道坎”的难题,几乎是每个IB学子的“噩梦”。它不像中考高考,有一条既定的路,而是像一个开放世界的游戏,自由度超高,但也处处是“坑”。你的每一个选择,都在悄悄塑造你未来两年的学术画像,甚至直接决定了你能否敲开梦校的大门。

别怕,今天这篇超长待机的“保姆级”指南,就是来帮你扫清迷雾的。咱们不讲官话,只聊干货,从IB体系的基础逻辑到针对不同专业的“神仙”组合,保证让你看完之后,面对选课表,心里有底,眼里有光!

IB到底是个啥?先把它当成“学术自助餐”

在深入聊怎么“吃”之前,我们得先看看菜单上都有啥。IBDP课程(国际文凭大学预科项目)的核心,就是那个著名的“六边形战士”模型,外加一个核心圈。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顿超级丰盛的学术自助餐。

主菜区(六大学科组):你必须从这里面选6道菜。

1. 语言A(母语):通常是中文或英文文学/语言与文学研究。这是你的文化根基,必修。 2. 语言B(第二语言):比如英语B、法语B、西班牙语B等。考察你的外语应用能力。 3. 个人与社会:这个组选择超多,像经济(Economics)、工商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历史(History)、地理(Geography)、心理学(Psychology)都在这里。是文商科学生的主战场。 4. 实验科学:物理(Physics)、化学(Chemistry)、生物(Biology)、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设计技术(Design Technology)的聚集地。理工科和医科学生的必争之地。 5. 数学:分为两个路径——数学:分析与方法(AA)和数学:应用与解释(AI)。AA更偏纯数理论,AI更偏实际应用和统计。 6. 艺术:视觉艺术(Visual Arts)、音乐(Music)、戏剧(Theatre)、电影(Film)。给有艺术追求的你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当然,如果你对艺术不感冒,也可以从第3或第4组里再选一门。

菜品规格(HL vs SL):6道菜里,3道大份(Higher Level),3道小份(Standard Level)。

HL和SL可不是简单地多几页PPT。HL(高水平)课程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广度还是评估难度上,都远超SL(标准水平)。一般来说,HL比SL要多出近40%的学习内容和更复杂的考题。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专业基础课”和“通识拓展课”的区别。你的HL科目,就是在向大学招生官宣告:“嘿,看这里!这些领域是我的热情和实力所在!”

餐后甜点(核心课程):吃了主菜,甜点也不能少,这3项是IB的精髓,也是必修的。

知识理论(TOK - Theory of Knowledge):一门听起来很玄乎的课。其实它不教你具体的知识,而是教你“如何认识知识”。它会带着你思考“我们是如何知道我们所知道的事情的?” 这门课的论文和展示,是锻炼你批判性思维的绝佳机会。

拓展论文(EE - Extended Essay):一篇4000词的独立研究小论文。你需要从你选的6门课里挑一门,深入研究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这是你向大学展示学术研究能力的第一个重要作品。

创意、活动与服务(CAS - Creativity, Activity, Service):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IB希望你不是书呆子,所以要求你在两年内完成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体育活动和社区服务。这是你个人成长和软实力体现的部分。

这三项核心课程和六大学科的总分加起来,构成了你最终的IB成绩,满分45分。一般来说,能拿到38分以上,就具备了冲击世界顶尖名校的资格。

选课黄金三步法:打造你的“梦校直通车”课表

好了,了解完规则,游戏正式开始。记住,选课的唯一黄金法则就是:以终为始,从你的未来专业和梦校要求出发,进行倒推。

第一步:锁定目标专业,看清大学的“底牌”

不同专业对IB课程的要求,简直是天壤之别。选课前,请务必、一定、要去你心仪大学的官网上,找到对应专业的“Entry Requirements”或“Admissions”页面,看看它们到底需要什么。

真实案例时间:

目标:英国G5的工程/计算机科学专业
小明同学的梦想是去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读电子工程。他去官网一查,要求赫然在列:“IB总分40-42,要求HL科目达到7,7,6。数学AA HL和物理HL为必须科目(Required),化学HL为强烈推荐(Recommended)。” 这就意味着,如果他的HL里没有数学AA和物理,那申请材料可能连第一轮筛选都过不了。英国大学对先修课程的要求就是这么“铁面无情”。根据UCAS(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2023年的数据,超过95%的工程专业申请者都提交了数学和物理的HL成绩。

目标:美国Top 20的商科/经济学专业
想去藤校读经济?虽然美国大学更看重“全面发展”,不会像英国那样列出硬性规定,但它们也有自己的偏好。比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招生官就曾在分享会中提到,他们乐于看到申请者挑战了最高难度的数学课程。这意味着,数学AA HL会是你的巨大优势。再搭配一门经济HL,就能完美展现你对该领域的学术热情和准备。反之,如果你选了数学AI SL,即使总分再高,招生官也可能对你的数理分析能力打个问号。

目标:加拿大/澳洲的生命科学/医学预科
小红的目标是多伦多大学的生命科学专业,未来想学医。该专业明确指出,申请者需要有化学和生物的背景。因此,她的课表里化学HL和生物HL就成了“标配”。数据显示,在成功入读北美顶尖医学院预科的IB学生中,超过80%都同时修读了这两门HL课程。此外,心理学HL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能展现你对人类行为的理解,为未来的医学学习增添人文关怀的维度。

目标:人文社科/艺术设计
是不是文科生就可以随便选了?当然不!比如你想申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国际关系专业,历史HL几乎是公认的最佳选择,它能直接证明你的分析和写作能力。如果你想学艺术设计,比如美国的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那么视觉艺术HL就是你的“作品集”课程,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其他文化课。你的每一次创作过程、每一次反思,都会被记录下来,成为申请材料中最闪亮的部分。

第二步:结合自身兴趣与能力,别给自己“挖坑”

大学的要求是“地基”,但你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才是“楼能盖多高”的关键。IB的学习强度非常大,尤其是HL课程。选择一门你既不擅长又没兴趣的课作为HL,无异于一场“学术自杀”。

我身边就有一个惨痛的例子。一位学弟,为了凑齐传说中“最强理科生”的配置(数学AA HL, 物理HL, 化学HL),硬着头皮选了自己最头疼的化学HL。结果,两年里他为了化学焦头烂额,不但没拿到理想的7分,反而拖累了整体学习精力,导致其他优势科目也发挥失常,最终IB总分只有37,与他的梦校失之交臂。

相反,另一个案例则充满启发。一个学姐对电影充满热情,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毅然选择了电影研究(Film Studies)这门相对“冷门”的HL。她把这份热爱发挥到了极致,EE也做了关于王家卫电影的分析,最终凭借独特的学术背景和出色的作品集,成功拿到了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满足大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你真正热爱的,你才有可能把它学到顶尖,拿到那个宝贵的7分。一个让你闪闪发光的7分,远比一个让你痛苦挣扎的5分更有价值。

第三步:策略性组合,打造1+1>2的效果

选课不是单点选择,而是系统工程。好的课程组合,能让你学起来事半功倍,还能在申请中展现清晰的学术规划。

经典“神仙”组合参考:

理工战神组合 (主攻:工程、物理、CS等硬核理工科)
HL: 数学AA, 物理, 化学/计算机科学
SL: 英语B, 中文A, 经济/地理
点评:目标明确,火力集中。这个组合的学术强度极高,被戏称为“死亡组合”,但如果你能驾驭,那在申请顶级理工院校时将所向披靡。它完美覆盖了所有先修课要求,学术形象非常硬核。

经管精英组合 (主攻:经济、金融、商科、管理)
HL: 数学AA, 经济, 工商管理/历史
SL: 英语A, 中文B, 生物/化学
点评:文理兼备,思维严谨。数学AA HL保证了你的数理分析能力,经济HL和工商管理HL/历史HL则展现了你对社会经济运作模式的深刻理解。这个组合申请英美顶尖商学院都非常有竞争力。

生命科学探索者组合 (主攻:生物、医学、药学、心理学)
HL: 生物, 化学, 心理学/数学AA
SL: 英语A, 中文A, 经济
点评:术业有专攻。生物和化学HL是医科预科的“钥匙”。搭配心理学HL能让你在申请时更显人文关怀;搭配数学AA HL则让你在需要大量数据分析的生物科研领域更具优势。

人文社科思想者组合 (主攻:历史、政治、法律、传媒)
HL: 历史, 英国文学A, 经济/哲学
SL: 数学AI, 中文A, 艺术/生物
点评:阅读量和写作量巨大,专为未来的“笔杆子”设计。这个组合极度考验你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数学选择AI SL,保证了基础的数学应用能力,能应对社科研究中的统计需求。

避坑小贴士:

1. 别选三门写作量都超大的HL:比如历史HL + 英语文学HL + 哲学HL。除非你天赋异禀,否则你的每个夜晚都将在无尽的reading和essay中度过。 2. 确认学校是否提供你想选的课:不是所有IB学校都开设全部课程。在规划前,一定先拿到自己学校的课程列表。 3. 数学AA和AI,想清楚再选:这是近几年最大的改革。简单粗暴地理解,想学纯理、工程、经济等对数学理论要求高的专业,选AA。想学社科、人文、生命科学等更看重数据应用的专业,AI更对口。但记住,当你犹豫不决时,选AA的适用范围通常更广、更保险。

搞定TOK和EE,给你的申请加个Buff

最后,简单聊聊让人头秃的核心课程。它们虽然不直接决定你能申什么专业,但却能极大地影响你的IB总分和学术形象。

关于TOK:请不要把它当成一门要死记硬背的哲学课。它的精髓是“反思”。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框架,把你所有学科的知识串联起来。比如,你在历史课学到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TOK议题。试着在日常学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和“我是如何知道的”,你的TOK就不会那么痛苦。

关于EE:选择一个你愿意花半年时间去研究的、小而美的课题。记住,热爱是第一生产力。我认识一个学长,是个狂热的游戏迷,他的EE题目是《论游戏〈赛博朋克2077〉中的建筑美学与社会隐喻》,最终凭借详实的研究和独特的视角拿到了A。你的EE,是你学术热情的最好证明,选一个能让你眼睛放光的话题吧!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IB选课这事儿,好像也没那么玄乎了?

它确实复杂,需要你做很多功课,需要你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但它绝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判断题,而是一个你开始主动规划人生的起点。你的IB旅程,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一份“完美”的课表,不是照搬学霸的模板,也不是完全迎合父母的期待,而是那份能让你在未来两年里,既能应对挑战,又能保持热情,最终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的个性化方案。

去探索,去查询,去和你的学长学姐、升学指导老师聊聊。最重要的是,和你自己的内心对话。选你所爱,爱你所选,然后全力以赴。这条路,你走得稳!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2196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