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艺读书,是种什么样的神仙体验?

puppy

在这里读书,真的不只是上课那么简单。没人会给你标准答案,导师们会拼命鼓励你天马行空地去探索。你可以成天泡在设备超赞的workshop里,把脑洞变成现实;课余时间,整个伦敦就是你的巨型灵感库,逛不完的展和博物馆,总能让你电量满格。当然,最棒的还是能和来自全世界的有趣灵魂一起头脑风暴,偶尔也一起为爱发电、熬夜赶due。这不止是留学,更像一场自由又深刻的创意冒险,想知道更多真实细节?快来看看学长学姐的分享吧!

入读伦艺前,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全球排名:常年稳坐QS世界大学艺术与设计排行榜第二把交椅,江湖地位杠杠的。第一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但它只招研究生哦。
六大学院:伦艺不是一所学校,而是一个大学联盟,由六个风格迥异的学院组成:中央圣马丁(CSM)、伦敦时装学院(LCF)、伦敦传媒学院(LCC)、坎伯韦尔艺术学院(Camberwell)、切尔西艺术学院(Chelsea)和温布尔登艺术学院(Wimbledon)。申请前一定得搞清楚你想去哪个“山头”。
烧钱预警:伦敦的物价,你懂的。2024年国际本科生学费约 £28,570/年,研究生更高。加上每月至少 £1200-£1500 的房租和生活费,钱包请做好准备。
独立性是王道:这里没人催你交作业,也没人给你划重点。所有学习和创作都靠自觉。如果你是需要被推着走的类型,可能会有点痛苦。

记得我刚来伦艺的第一个月,参加一个工作坊(workshop)的入门培训。教我们使用激光切割机的技术员,一个留着大胡子的酷大叔,在演示完所有安全须知后,突然关掉机器,看着我们这群一脸懵懂的新生,说了一句我至今都忘不了的话:“这台机器能做什么,不取决于我,也不取决于它的说明书,而取决于你们的脑子。现在,去把它玩坏。”

“去把它玩坏。” 这句话,几乎就是整个伦艺体验的缩影。它不是一句玩笑,而是一份邀请,邀请你打破所有规则,去探索、去试错、去创造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当时我就意识到,这趟留学之旅,可能和我之前设想的任何一种大学生活都不一样。这不只是来上课拿学位的,这是一场真刀真枪的创意冒险。如果你也对这所传说中的艺术殿堂充满好奇和一点点不安,那么,学姐今天就跟你好好聊聊,在伦艺读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神仙体验。

没人给你标准答案,导师逼你“野蛮生长”

在国内习惯了“标准答案”和“老师讲,学生听”模式的同学,刚来伦艺可能会经历一次思想上的“大地震”。这里的课堂,更像是一个开放式的研讨会。导师最常问的不是“你做完了吗?”,而是“你为什么这么做?”“你还试过别的可能性吗?”

他们不会直接告诉你“你这里画错了”或者“那个排版不好看”。相反,他们会像侦探一样,不断追问你创作背后的逻辑和思考过程,逼着你把那些模糊的、凭感觉的想法,用清晰的逻辑和视觉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一开始会非常痛苦,感觉自己被扒光了审问。但慢慢地你会发现,这正是伦艺教给你最宝贵的东西——建立属于你自己的、能自圆其说的创作体系。

我认识一个在CSM读珠宝设计的学妹,她的第一个项目主题是“转瞬即逝的美”。大部分同学都在做花、做蝴蝶、做冰晶。而她的导师却拉着她聊了整整一个下午,从日本的“物哀”美学聊到宇宙的热寂理论。最后,学妹受到启发,用一种特殊的糖,做了一系列可以吃、会融化的首饰。在最终评审(Crit)的时候,她的作品在展出的几小时内慢慢融化、消失,完美地诠释了主题。虽然没有留下任何实体,却给所有评委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导师给她的评语是:“你没有交给我一个‘作品’,但你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这就是伦艺的教学方式。它不只是传授技法,更是在塑造你的思维方式。这里的导师很多都是行业里有名的大咖,他们可能上午还在给某个奢侈品牌做设计,下午就来学校给你做一对一的辅导(Tutorial)。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最前沿的行业视野和人脉资源。根据学校的数据,UAL的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比例保持在一个非常健康的水平,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个人关注。当然,前提是你得主动去约,主动去问。在这里,没人会追着喂饭给你吃。

这里的Workshop,比哈利波特的有求必应屋还神奇

如果说导师是你的“大脑教练”,那遍布六大学院的Workshop就是你的“魔术工坊”。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能想到的,这里几乎都能帮你实现。

第一次走进LCC(伦敦传媒学院)的印刷工坊时,我彻底惊呆了。空气里弥漫着油墨和纸张的混合香味,一排排巨大的海德堡印刷机、古老的凸版印刷机、丝网印刷台……像一个活的印刷历史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亲手体验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书籍装帧工艺,也可以操作最新的数码印刷设备。我曾经花了一整个学期,泡在里面做了一本手工书,从纸张的选择、字体的排印,到亲手缝线装订,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仪式感。那种把数字文件变成一本有温度、有质感的实物的过程,是看多少教程都无法体会的。

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在CSM,你可以看到建筑系的学生在巨大的模型车间里切割木材,时尚系的学生在和人体模型较劲,还有人在数字制造局里排队等着打印3D模型。在LCF最新的东岸校区,据说拥有全球顶尖的时尚技术设备,从数码纺织印花到虚拟现实试衣间,简直就是时尚界的未来实验室。坎伯韦尔的陶瓷工坊和切尔西的纺织车间,也都是各自领域内神级的存在。

这些工作坊的技术员们,个个身怀绝技,是扫地僧一般的存在。他们可能看起来不起眼,但只要你拿着设计图去请教,他们就能给出最专业的建议,告诉你用什么材料、什么工艺最合适。当然,这么棒的资源也是要靠“抢”的。热门的设备,比如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都需要提前在网上预订,手慢无是常态。这也是在变相地训练你的规划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在伦艺,学会如何高效地利用学校资源,本身就是一门必修课。

整个伦敦,都是你的巨型灵感充电宝

在伦艺读书,课堂只占你生活的一小部分,真正的巨型课堂,是伦敦这座城市本身。

你的周末日常可能不再是宅在宿舍刷剧,而是“逛展”。从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的当代艺术装置,到V&A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里从中世纪到现代的设计藏品,再到大英博物馆里的世界文明瑰宝,这些世界顶级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大部分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这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跳上一辆红色双层巴士,去接受一次艺术的洗礼。

我记得有一次,为了一个关于“城市肌理”的项目毫无头绪,我索性关掉电脑,从学校出发,一路从King's Cross走到东伦敦的Shoreditch。沿途经过了古典的维多利亚式建筑、现代的玻璃幕墙大楼,最后到达了满是涂鸦和独立设计师店铺的创意街区。墙上斑驳的海报、街角艺人的即兴表演、二手市集里一件旧衣服上的标签……所有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最后都成了我作品里最生动的元素。

伦敦一年到头都有各种各样的创意活动。九月的伦敦设计节,整座城市都变成一个大展场;十月的弗里兹艺术博览会(Frieze Art Fair),是围观全球顶级画廊和艺术家的最佳时机;还有二月和九月的伦敦时装周,就算拿不到入场券,在秀场外看看潮人们的穿搭,也足够你消化一阵子了。根据伦敦市政府的数据,这座城市拥有超过857家艺术画廊和170多家博物馆,你永远不用担心灵感枯竭,只需要担心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够用。

在这里,艺术不是被供在殿堂里的遥远存在,它就真实地发生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的邻居可能是一个独立插画师,楼下咖啡馆的老板可能在晚上会变身成一个实验音乐人。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流动的、永不落幕的展览。

和全世界最有趣的灵魂,一起熬夜赶Due

如果说伦艺的硬件是顶级的,那它最宝贵的财富,其实是人。你的同学,可能是来自巴西的建筑师,是来自韩国的动画导演,是来自印度的面料设计师,也可能是刚从某个时尚大牌实习回来的美国同学。

根据UAL最新的官方数据,学校有来自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国际学生比例接近45%。这意味着你的每一次小组合作,都是一次小型的“跨文化交流实验”。你们会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而争论,也会因为一个共同的创意火花而兴奋地击掌。这种多元化的环境,会潜移默化地打破你的思维定式,让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我参与过最难忘的一次小组项目,是为一个虚拟的社会议题做一个视觉宣传活动。我们组五个人,分别来自中国、德国、墨西哥、尼日利亚和英国。一开始,我们光是在“什么是重要的社会议题”上就争论了整整一周。但最终,我们找到了一个所有文化都能共情的切入点——“消失的语言”。我们一起去采访伦敦不同社群的老人,记录下那些濒临失传的方言和歌谣,然后用装置、影像和出版物做了一个多媒体展览。那个过程虽然充满了挑战和不眠之夜,但当看到不同肤色的观众在我们的作品前驻足、感动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当然,在伦艺的社交生活,远不止一起做项目。你们会一起在Crit前夜通宵画图,在学校的咖啡馆里分享彼此的焦虑和迷茫;也会在交完作业后,一起冲到Pub里喝一杯,或者去东伦敦的Brick Lane淘复古衣服。这些来自世界各地、有趣又才华横溢的同伴,不仅是你的同学,更是你未来创意生涯中最宝贵的人脉网络。很多知名的设计工作室或者品牌,最初的创始团队就是在伦艺的教室或宿舍里诞生的。

神仙体验的B面:现实的骨感与挑战

说了这么多神仙体验,我们也要聊点现实的。在伦艺读书,绝对不是一路鲜花和掌声,它同样伴随着巨大的压力、挑战和自我怀疑。

首先是Crit(作品评估),这是每个伦艺学生的“噩梦”。你需要把几周甚至几个月的心血之作钉在墙上,面对导师和所有同学,详细阐述你的创作理念,然后接受他们360度无死角的提问和批判。那种感觉,就像是把你最脆弱、最珍视的东西公之于众,任人评说。脸皮薄一点的,当场被说哭是常有的事。但这也是成长最快的方式,它逼着你学会如何清晰地表达,如何有理有据地为自己的作品辩护,以及如何从批评中吸收有价值的建议。

其次是经济压力。伦敦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除了每年接近3万英镑的学费,房租是最大头的开销。在学校附近,一个单间的月租金普遍在800到1200英镑之间,甚至更高。为了省钱,很多同学会选择住在离学校一小时地铁车程的地方。每天通勤的时间成本,加上高昂的交通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艺术创作本身也是个烧钱的无底洞,买材料、打印、做模型……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

最后,是巨大的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和偶尔的迷失感。你身边围绕着一群极具天赋和创造力的人,他们好像永远有层出不穷的好点子,永远在忙碌地创作。相比之下,你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不够好?”“我的想法是不是太普通了?”在伦艺,没有人会告诉你下一步该做什么,你需要自己去寻找方向。这种绝对的自由,有时候也会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让人感到迷茫和孤独。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觉得在伦艺读书像是在坐过山车,时而冲上云霄,时而跌入谷底。没错,就是这样。

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一个老师手把手教你画画、做衣服,然后给你打分毕业的安稳生活,那伦艺可能真的不适合你。但如果你天生反骨,脑子里总有无数个“为什么”和“凭什么”;如果你享受在未知中探索的兴奋,甚至有点享受那种deadline前的极限拉扯;如果你渴望和这个世界上最有趣的一群人,一起创造点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那么,别犹豫了。伦艺给你的,不会是一份标准化的使用说明书,而是一张空白的地图和一枚指南针。前方的路要怎么走,风景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这趟冒险的门票有点贵,过程也注定不会轻松,但它绝对值回票价。

祝你,玩得开心。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2394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