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申请末班车,这些热门专业还能捡漏!

puppy

嘿,还在为申请季焦虑的小伙伴们,是不是眼看港科大的DDL越来越近,心里有点慌,感觉好专业名额都被抢光了?别急着放弃!悄悄告诉你,现在搭上申请末班车还完全来得及,甚至有机会“捡漏”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热门神仙专业哦!我们已经帮你深挖了一圈,整理出了目前还能申请的宝藏项目清单,覆盖了商科、理工科等大热门方向,有些项目的录取要求可能比你想象中更友好。想知道具体是哪些专业,如何抓住最后的机会冲刺梦校吗?快点开看看这份诚意满满的攻略,学长学姐只能帮你到这儿啦!

小编划重点

1. DDL焦虑症?大可不必! 港科大不少神仙专业还没关门,现在冲还来得及。

2. 别只盯着“卷王”专业: 一些跨学科、新开设的宝藏项目,录取友好度可能超乎你想象。

3. “捡漏”不是投机取巧: 末班车申请,更考验你的申请策略和文书的精准度。

4. 行动是治疗焦虑的唯一解药: 这份清单就是你的藏宝图,赶紧按图索骥吧!


凌晨两点,Leo的手机屏幕还亮着,幽幽的光照在他写满焦虑的脸上。他第N次刷着留学论坛,屏幕上“恭喜上岸港科大CS”、“金融硕士offer雨”的帖子像一根根针,扎得他喘不过气。他看看自己还没润色完的PS,再看看日历上越来越近的截止日期,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完了,是不是没戏了?好学校的好专业,肯定早就被学霸们抢光了……”

嘿,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和Leo一样,感觉自己错过了申请的黄金时间,只能在梦校门外徘徊?

打住!快把这种想法丢到一边!作为你们在留学圈前线冲浪的小编,我必须负责任地告诉你:现在放弃港科大(HKUST),为时过早!申请季的末班车,不仅存在,而且座位可能比你想象的更舒适。每年都有那么一些“神操作”的同学,在大家觉得尘埃落定时,悄悄拿下了心仪的offer。他们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信息差和精准的“捡漏”策略。

今天,我就带你扒一扒港科大那些还敞开大门的热门专业,手把手教你如何抓住最后的机会,完成这波极限冲刺!

一、别慌!“末班车”凭什么还能有座?

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申请越晚,机会越渺茫。这话说对了一半。像金融、计算机科学这种每年挤破头的王牌专业,第一轮、第二轮确实是神仙打架。但港科大作为一个世界顶级的综合性大学,开设的硕士项目多达几十个,很多项目的截止日期都设置得比较晚,甚至采用滚动录取(Rolling Admission)的模式。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一些新开设的或者跨学科的“宝藏项目”,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吸引背景更多元的申请者。另一方面,学校也希望在不同阶段招收背景各异的学生,来丰富整个项目的学生构成。比如,他们可能在前期招了很多学术背景超强的学霸,后期就希望能招一些有丰富实习或工作经验的“实干派”来平衡一下。

我去年认识的一个学姐Sarah,本科是英语专业,跨申商科。她等到3月份才递交了港科大商学院一个相对小众的项目的申请。当时所有人都劝她别白费力气了,但她偏不信。结果呢?她凭借一份在4A广告公司的市场分析实习经历,以及针对项目课程精心撰写的PS,硬是在最后一轮拿到了面试,并成功上岸。面试的教授后来跟她说,他们项目那一届正缺一个有人文社科背景、又能理解商业逻辑的学生,Sarah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看,这就是“捡漏”的艺术。你以为的“残羹剩饭”,可能恰好是项目组为你“量身定做”的席位。

二、港科大“捡漏”藏宝图:这些神仙专业还能申!

好了,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我们帮你深挖了一遍官网,整理出了目前(信息截至发稿前,具体请以官网为准)还能申请的宝藏项目清单。覆盖了商、理、工、人文社科等多个方向,总有一款适合你!

第一站:商学院 (SBM) —— 不只有金融和会计

提到港科大商学院,大家第一反应就是MSc in Finance (金融) 或者MSc in Accounting (会计),这两个专业确实卷到飞起。但别忘了,港科大商学院的强大之处在于其全面的学科设置。下面这两个项目,就是你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1. MSc in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信息系统管理硕士)

  • 预计末轮截止日期:通常在5月中旬左右,今年是2024年5月15日。
  • 捡漏指数:★★★★★
  • 宝藏在哪儿:这个项目简直是为“商科+科技”的复合型人才量身打造的。课程内容非常前沿,涵盖了金融科技(FinTech)、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大数据分析、IT审计等热门领域。相比纯粹的CS,它更偏向于技术的商业应用;相比传统的商科,它又让你具备了硬核的技术洞察力。
  • 适合人群:有一定计算机、数学或信息管理背景的同学;或者本科是商科,但辅修了相关课程、或有科技公司实习经历的同学。这个项目非常看重申请者将技术和商业结合的潜力。根据官网2023届的学生背景数据,约有45%的学生来自商科背景,40%来自工程或计算机科学背景,非常多元化。
  • 真实案例:我的朋友Kevin,本科是管理信息系统,GPA 3.5/4.0,雅思7.0,GMAT 680。这个背景申纯金融有点吃力,但他有两段在互联网大厂做产品经理的实习。他在PS里重点强调了自己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来驱动产品迭代,完美契合了ISM项目的培养目标。他在4月初递交申请,5月底就收到了offer。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了香港一家顶级投行的技术部门,起薪远超许多传统商科毕业生。

2. MSc in Business Analytics (商业分析硕士)

  • 预计末轮截止日期:通常在4月底到5月初,今年是2024年5月1日。
  • 捡漏指数:★★★★☆
  • 宝藏在哪儿:BA是近几年的大热门,港科大的BA更是名声在外。你可能会问,这么热门怎么“捡漏”?关键在于,BA项目的申请者背景五花八门,学校在后期更希望找到那些有独特行业洞察力的申请者。而且港科大的BA项目实践性极强,与腾讯、阿里巴巴等都有合作项目。
  • 适合人群:数学、统计、计算机背景的同学是主力军。但如果你是经济、金融甚至市场营销背景,只要你有很强的量化分析能力(比如高数、线代、概率论分数很高,或者考了GRE/GMAT),并且有相关的数据分析项目或实习经验(会用Python/R/SQL是巨大加分项),在末轮申请中反而可能成为一匹黑马。
  • 数据说话:港科大BA项目2023年的就业报告显示,毕业生平均在毕业后1.5个月内找到工作,就业领域覆盖了互联网、金融、咨询等多个高薪行业,平均年薪超过50万港币。这样的“钱”景,值得你为之放手一搏。

第二站:工学院 (SENG) & 理学院 (SSCI) —— 硬核实力派的舞台

工科和理科一直是港科大的王牌。虽然CS/EE这些专业早已截止,但其下属的许多交叉学科和应用型学科,机会还非常多。

1. MSc in Big Data Technology (大数据技术硕士)

  • 预计末轮截止日期:非常晚,通常在6月初,今年是2024年6月1日。
  • 捡漏指数:★★★★★
  • 宝藏在哪儿:这个项目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和数学系联合开设,血统纯正,实力强劲。课程设置兼顾了深度和广度,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到大规模数据处理系统,应有尽有。最关键的是,它的申请截止日期非常晚,给了很多还在考语言、刷实习的同学充足的准备时间。
  • 适合人群:计算机、软件工程、数学、统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这个项目对申请者的编程能力和数学基础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你有相关的科研项目或者Kaggle比赛经历,绝对是超级加分项。
  • 小编提醒:别看它截止得晚就掉以轻心。这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项目,只是战线拉得比较长。我建议你尽早准备,把自己的编程项目和量化背景在文书中好好秀出来。比如,你可以详细描述你参与的一个数据项目,从数据清洗、特征工程到模型选择和调优的整个过程,这比空喊“我热爱大数据”要有力一万倍。

2. MSc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环境工程与管理硕士)

  • 预计末轮截止日期:通常在5月初,今年是2024年5月1日。
  • 捡漏指数:★★★★☆
  • 宝藏在哪儿:在全球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环境领域的专业人才缺口巨大。港科大的EVEM项目不仅有强大的工程技术支撑,还融入了管理和政策层面的课程,致力于培养能够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这是一个既有情怀又有“钱”景的专业。
  • 适合人群:环境工程、化学、生物、土木工程等背景的同学。同时也非常欢迎有志于投身环保事业的跨专业申请者。如果你有在NGO、环保企业或政府相关部门的实习经历,会非常有优势。
  • 数据支撑:根据香港政府的《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香港将在未来15至20年投入约2400亿港元推行各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这意味着什么?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选择这个专业,就是选择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第三站:人文社科学院 (SHSS) & 跨学科学院 (IPO) —— 别有洞天的选择

很多人对港科大的印象还停留在“理工强校”,从而忽略了它在人文社科和跨学科领域的布局。这恰恰是信息差,也是你的机会所在。

1. Master of Public Policy (公共政策硕士)

  • 预计末轮截止日期:通常在4月底,今年是2024年4月30日。
  • 捡漏指数:★★★★☆
  • 宝藏在哪儿:港科大的MPP项目非常国际化,师资力量雄厚,很多教授都有在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工作的经历。项目专注于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和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课程包括政策分析、项目评估、公共管理等,非常实用。
  • 适合人群:专业背景不限!这是MPP项目最大的魅力之一。无论你是学经济、社会学、政治学,还是学理工科,只要你对公共事务有热情,具备良好的逻辑分析和沟通能力,都可以申请。
  • 真实案例:一个本科读新闻的学妹,申请时并没有亮眼的GPA,但她有一段在乡村做支教并参与当地扶贫项目评估的经历。她在文书中深入分析了当地政策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种源于实践的深刻洞察力,打动了招生官,让她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三、临门一脚,末班车申请如何秀出自己?

找到了还能申请的专业,只是第一步。在申请的最后阶段,你的每一份材料都要做到“精准打击”。

1. 个人陈述 (PS):放弃模板,讲好你的专属故事

都到这个阶段了,千万别再用那些“我从小就对……感兴趣”的陈词滥调了。你的PS必须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你自己,并与项目完美缝合。

怎么做?打开你想申请的项目官网,把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培养目标仔仔细细看三遍。然后,问自己三个问题:

  • 这个项目最吸引我的是哪一点?是某位教授的研究方向?是某门独特的课程?还是它的行业合作项目?
  • 我的哪段经历能证明我适合这个项目?是某个课程项目?一段实习?还是一次比赛?
  • 我毕业后想做什么?这个项目将如何帮助我实现职业目标?

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用一个真实、具体的故事来呈现。比如,申请BDT项目,你可以说:“我在参与XX公司的用户画像项目中,运用了XGBoost模型进行预测,但遇到了数据稀疏性的挑战。在阅读了贵项目李教授关于嵌入式表征学习的论文后,我深受启发……因此,我渴望能在贵项目的《高级机器学习》课程中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这样的PS,才是有灵魂的。

2. 简历 (CV):量化你的成就,拒绝空话

你的简历就是一张战绩表。别写“负责活动策划”,要写“独立策划并执行了XX校园活动,吸引超过500人参与,线上曝光量达2万次”。别写“参与数据分析”,要写“运用Python对XX万条用户数据进行清洗和分析,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帮助业务部门将转化率提升了5%”。每一个要点,都尽量用STAR法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来呈现,用数字说话,让招生官一眼就能看到你的价值。

3. 推荐信 (RL):主动沟通,帮你“代言”

赶紧联系你的推荐人!别只是发一封邮件过去就完事了。最好能跟老师约个时间,当面或线上聊一聊。主动向老师提供你的最新简历、PS草稿以及你想申请的项目介绍,并明确告诉老师你希望他/她能着重突出你的哪些优点或经历。一个对你足够了解、愿意为你美言几句的推荐人,他的推荐信分量千金。

申请季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跑到最后,拼的不仅是你的硬实力,更是你的心态和信息搜集能力。当别人都在焦虑和抱怨中虚度光阴时,你,那个沉下心来研究项目、打磨文书、积极行动的人,就赢在了终点线前。

别再给自己的拖延找借口了。现在就打开港科大的官网,找到那个让你心动的专业,把这篇文章当作你的行动指南,立刻开始准备吧。说不定,那封你梦寐以求的offer,就在你点击“提交”按钮的那一刻,向你飞奔而来。

加油!我们在lxs.net,等着听你上岸的好消息!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751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