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圈炸锅!数百人学签被废,下一个是你吗?

puppy

最近留学圈都快炸锅了,估计你也听说了吧?好几百个小伙伴的学签突然就被废了,很多人还一头雾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背后直指CPT滥用和“挂靠”公司这些咱们身边的灰色地带。这次移民局的行动到底重点打击了哪些行为?什么样的学校和项目成了高危区?我们普通学生又该如何自查,避免踩雷?不想提心吊胆就赶紧来看看,搞清楚怎么避坑,别让自己辛辛苦苦的留学路,因为一点疏忽就戛然而止!

核心避坑指南
CPT与专业强相关:工作内容必须和你学的专业课程有直接、紧密的联系,不是沾点边就行。
警惕“Day-1 CPT”项目:入学第一天就能开始工作的项目是移民局重点关注对象,风险极高。
背调公司真实性:入职前,务必查清公司是否真实运营,有无实体办公室、真实员工和业务。
拒绝付费“挂靠”:任何要求你付费才能获得工作机会或维持身份的公司,100%是骗子。
保留所有工作学习记录:工资单、工作邮件、项目成果、课程作业等,都是保护自己的关键证据。

嘿,小伙伴们!最近刷朋友圈和留学论坛,是不是感觉空气里都充满了紧张的味道?没错,就是那件闹得沸沸扬扬的“学签被废”大事。

上周我一个学弟,小明,半夜三更给我打电话,声音都在抖。他刚收到一封来自美国驻华大使馆的邮件,标题很短,就几个词:“Your U.S. Visa Status”。点开一看,心凉了半截,邮件通知他的F-1签证已经被撤销(revoked)。小明彻底懵了,他没逃课,GPA也不错,老老实实地在上着学,怎么好端端的签证就没了?他甚至都不敢告诉爸妈,一个人在公寓里坐了一晚上,脑子里全是“我该怎么办?”“我的学业是不是就这么完了?”

小明的故事不是个例。最近,像他一样突然发现自己“身份黑了”的同学,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百上千。这场风暴的中心,直指CPT滥用和那些只收钱不干活的“挂靠”公司。这可不是什么远在天边的传说,而是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真实危机。这事儿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留学之路,辛辛苦苦考托福GRE,花了几十上百万,可别因为踩了这些坑,让一切努力都打了水漂。所以,今天咱们就来深扒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该如何自保。

留学圈地震源: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次的大地震,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场由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主导的,代号为“Operation OPTical Illusion”(光学幻觉行动)的长期调查行动。听这名字就挺魔幻的,对吧?

简单来说,国土安全调查局(HSI)发现并端掉了一大批所谓的“咨询公司”。这些公司根本没有任何实际业务,它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那些想留在美国但又找不到正经工作的留学生提供虚假的“雇佣证明”,帮他们申请CPT(课程实习训练)或者OPT(专业实习训练),以此来维持F-1学生身份。学生需要向这些公司付费,换取一纸“在职证明”。

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两家公司,一家叫Findream,另一家叫Sinocontech。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仅Findream这一家空壳公司,就为近2700名持有F-1签证的学生提供了虚假雇佣信息。你想想,一家正规公司,怎么可能同时“雇佣”两千多个实习生?这显然不合常理。这些学生遍布全美各地,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名校到普通社区大学,都有人中招。

移民局顺藤摸瓜,通过这些公司的名单,开始大规模排查。一旦发现你的档案里有和这些虚假公司相关的记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被认定为“签证欺诈”。后果非常严重:轻则签证被立即撤销,需要马上离境;重则可能被记录在案,面临五年甚至永久不得入境美国的禁令。之前就有新闻报道,一位同学在国内中信银行续签时,被当场告知签证已被吊销,护照上的美签也被划掉作废,就因为他曾经“挂靠”在其中一家公司名下。

这场行动的信号非常明确:美国移民系统对于身份欺诈行为,正在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以前那种“找个地方挂一下身份”的灰色操作,现在已经变成了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高危预警:什么样的学校和项目最容易踩雷?

了解了事情的起因,我们更关心的是,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学校,最容易被移民局盯上?别以为自己没碰过Findream这样的公司就万事大吉了,有些雷区,可能你一不小心就踩进去了。

头号高危区:Day-1 CPT 学校

这个词你肯定不陌生。所谓“Day-1 CPT”,就是指某些大学的研究生或博士项目,允许国际学生在项目开始的第一天就申请CPT进行全职或兼职工作。这听起来很诱人,对吧?边上学边工作,还能赚点生活费。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F-1签证的本质是“学生签证”,核心目的是来美国学习。CPT的官方定义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integral part of an established curriculum)”。也就是说,这个实习必须是你完成学业所必需的。比如,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去医院实习,这才是CPT的本意。

但很多Day-1 CPT项目,本质上已经变味了。它们的主要卖点不是学术质量,而是“合法的工作许可”。这些学校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 入学门槛极低:不需要GRE/GMAT,语言成绩要求也很低,几乎申请就能过。

  • 课程安排“贴心”:很多课程都在线上,或者一个月只需要到校一次,方便学生全职“工作”。

  • 学费相对便宜: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学校赚的就是源源不断的国际学生学费。

比如之前备受争议的西崖大学(Westcliff University)和国际科技大学(International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都曾因为其宽松的CPT政策而被移民局重点审查。一位在某Day-1 CPT学校读DBA(工商管理博士)的同学分享说,他们整个项目几百号人,几乎全是中国和印度的学生,大家心照不宣,来这里就是为了维持身份工作的。教授上课划水,作业要求宽松,只要你按时交学费,学校就不会为难你。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默契,在移民局眼里,就是最大的嫌疑。

当你的主要目的从“学习”变成了“工作”,你就已经偏离了F-1签证的轨道。移民局会怀疑你利用学校作为幌子,非法留美工作,这自然就成了重点打击对象。

二号高危区:名不副实的“挂靠”公司

除了学校,你选择的CPT公司更是重中之重。Findream事件给我们敲响了最响亮的警钟。如何分辨一家公司是不是“挂靠”的坑呢?记住几个致命的特征:

  • 让你付钱的公司: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条!任何正规公司招聘,都是公司给你发工资。如果一家公司反过来要你交“项目费”、“管理费”、“培训费”才能拿到offer,请立刻掉头就走,100%是骗子。

  • 面试流程过于简单:没有技术面试,没有行为面试,HR聊几句就发offer。正规公司招聘一个实习生,流程都可能要走好几轮。

  • 工作内容模糊不清:问你具体做什么,对方只会说一些“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等假大空的话,没有具体的项目和职责。甚至没有直属上司,没有人管你。

  • 查不到公司信息:用Google、LinkedIn等工具搜索公司,发现信息很少,没有官网,或者官网极其简陋,员工列表里也都是和你一样的国际学生。

一个真实的案例是,一位同学为了申请CPT,在网上找到一家“科技咨询公司”。对方声称可以提供远程实习岗位,但需要先交3000美元的“项目押金”。这位同学交了钱,对方也确实给了他offer letter,帮他成功申请到了CPT。但整个实习期间,没有任何人联系他,也没有分配任何任务。几个月后,他才发现这是一家彻头彻尾的皮包公司。幸运的是他及时中止了CPT,否则很可能就在这次清查的名单上了。

自救指南:如何排查风险,避免成为下一个目标?

说了这么多风险,我们普通学生到底该怎么做,才能确保自己的留学之路安安稳稳呢?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做足功课。

第一步:审视你的CPT是否“名正言顺”

在申请CPT之前,问自己三个问题:

  1. 这个实习和我的专业真的相关吗?相关性是CPT的灵魂。如果你是学计算机科学的,去做软件开发、数据分析,这没问题。但如果你跑去做市场销售,或者餐厅服务员,这就很难解释其与你“课程”的关联性了。你的学校DSO(国际学生办公室老师)可能会批准,但移民局在审查时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2. 我的学校对CPT的要求严格吗?一个靠谱的学校,在批准CPT前,会要求你提交详细的实习计划,需要雇主的证明信,甚至会和你的导师确认实习内容与学术的关联。如果你的学校DSO只是走个过场,交钱就给办,那你就要小心了,这说明学校本身就在玩火。

  3. 我是否保留了所有实习证据?从你开始实习的第一天起,就要有意识地保留所有能证明你“真实工作”的材料。比如:每周的工作报告、与导师和同事的邮件往来、你参与的项目代码、设计图、分析报告、公司发的工资单(Pay Stub)。这些东西在关键时刻,是能救你命的证据。

第二步:像FBI一样调查你的雇主

别偷懒,也别不好意思,花点时间去“背调”一下给你发offer的公司,这是对自己负责。

  • 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看看公司官网做得是否专业,业务介绍是否清晰。去LinkedIn上搜一下这家公司,看看它的员工都是些什么背景,公司规模有多大。如果一家号称百人规模的公司,在LinkedIn上只能找到三五个“员工”,那就有问题了。

  • 办公地址实地考察(如果可能):如果公司就在你所在的城市,不妨找个时间去办公地址看一看。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办公室?有没有公司招牌?有没有员工进出?一个只存在于邮箱地址里的公司,绝对不能去。

  • 面试时多问细节:面试不仅是公司考察你,也是你考察公司的机会。大胆地问:“我的直属领导是谁?团队有多少人?我们团队最近在做什么项目?对实习生的具体期望是什么?” 如果对方回答得含糊其辞,或者一味地给你画大饼,就要提高警惕。

别让一时的“捷径”毁了你的留学路

我知道,在异国他乡,每个人都不容易。我们面临着学业的压力、找工作的焦虑、身份的限制,还有家人的期盼。有时候,看到身边有人通过一些“灵活”的方式解决了身份问题,似乎过得很轻松,难免会动心,想着是不是也可以抄个近道。

但这次的事件告诉我们,所谓的“捷径”,很多时候是通向悬崖的。移民政策就像一个越来越精密的系统,它有漏洞,但它也在不断地打补丁。今天看起来安全的灰色地带,明天可能就是重点打击的重灾区。你永远不知道,你为了省事签下的那份文件,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撤销你签证的铁证。

留学这条路,每一步都凝聚着我们自己的汗水和家人的心血。我们跨越重洋,不是为了提心吊胆地走钢丝,而是为了扎扎实实地学知识、长见识。千万别因为一时的侥幸,或者走了个所谓的“捷径”,就把自己辛辛苦苦铺好的路给堵死了。一步一个脚印,把课程学好,把基础打牢,凭真本事找到的工作,才是最心安的。

脚踏实地,比什么都重要。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9200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