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大AI硕士怎么选?热门专业全盘点

puppy

哈喽,准备申港城大AI硕士的你,是不是也正对着一堆项目名犯愁?CS的AI方向、EIE的多媒体、新开的AIDE,还有看起来很像的DSA…它们到底有啥区别?哪个更适合我?别急,这篇超全盘点就是你的救星!我们把这几个热门AI专业的课程设置、招生偏好(对转专业友好吗?)、还有未来的就业前景,都给你扒得明明白白。无论你是技术大神还是想转码的萌新,我们都会帮你快速定位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让你不再迷茫和纠结,把申请的力气都花在刀刃上!

港城大AI硕士四大热门项目速览
专业名称 核心关键词 适合哪类神仙 转专业友好度
MSc Computer Science (AI Stream) 硬核编程, 算法理论, SDE 计算机/软件工程本科,目标算法工程师/开发岗 ★☆☆☆☆ (几乎不友好)
MSc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信号处理, 计算机视觉, 软硬结合 电子/通信工程/自动化本科,想做CV、多媒体 ★★★☆☆ (对相关工科友好)
MSc Data Science 统计学, 机器学习, 商业分析 数学/统计/金融/商科背景,目标数据分析/数据科学家 ★★★★☆ (欢迎量化背景)
MSc AI & Digital Entertainment 创意应用, 游戏, VR/AR, 交叉学科 设计/艺术/文科背景,对技术应用感兴趣,想进泛娱乐行业 ★★★★★ (非常友好)

哈喽,各位lxs.net的家人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注扒料一百年的小编Lina。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和我的怨种闺蜜,人手一杯冰美式,在香港的某个咖啡馆里,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港城大申请官网发呆。她的本科是电子信息,我的本科是新闻,但我们都铁了心要转AI。可点开项目列表那一刻,我俩都傻眼了。

“CS学院下的AI方向,看起来最正宗,但会不会把我这种代码小白拒之门外?”

“EE学院也有AI相关的,叫多媒体技术,这跟CS的有啥区别?”

“诶,你看这个AIDE,人工智能与数字娱乐,听起来好酷,是干嘛的?”

“还有数据科学,Data Science,这不也是搞AI的吗?天啊,救命!”

那种感觉,就像一头扎进了琳琅满目的超市,却不知道哪款酸奶才是自己真正想喝的。这种迷茫和焦虑,我猜屏幕前的你一定也懂。花大价钱留学,选错一步,可能未来一整年的学习体验和职业路径都会跑偏。

别怕!为了不让学弟学妹们重蹈我们的覆辙,我花了一个月时间,采访了在这几个项目里就读的学长学姐,翻遍了课程手册,结合最新的就业数据,给你们整理出了这篇超——级——详——细——的《港城大AI硕士选专业指南》。

不搞虚的,咱们今天就把这几个让人头大的项目,一个个扒个底朝天!

MSc in Computer Science (CS) - AI方向:科班出身的“王牌军”

咱们先聊聊大家最熟悉的,也是最“卷”的CS项目。港城大的CS在全球排名一直很顶,根据U.S. News 2023年的排名,它的计算机科学位列全球前50。申请CS下的AI方向,基本上就是奔着成为硬核算法工程师去的。

课程设置有多硬核?

你打开它的课程列表,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数学不好,代码不精,请勿靠近”的气场。核心课程包括《高级算法》、《深度学习理论与应用》、《人工智能原理与实践》、《自然语言处理》等等。这些课不是教你调包(调用现成的代码库)就完事了,老师会带着你从底层数学原理开始推导,比如讲到CNN(卷积神经网络),可能会从傅里叶变换一路讲到滤波器。课程项目(Project)的强度也很大,熬夜debug是家常便饭。

招生偏好:非科班请三思

CS项目对申请者的本科背景要求是这几个项目里最严格的。这么说吧,招生官想看到的是你扎实的计算机基础。你的成绩单上最好有《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这些课,而且分数还不能低。

真实案例来了:我的学长Kevin,本科是内地一所985的软件工程专业,GPA 3.8/4.0,有两段在字节跳动的实习经历,雅思7.5。他这样的背景,拿offer都不能说是十拿九稳,面试时还被教授追着问了好多技术细节。去年录取的大陆学生背景,基本都是清一色的计算机、软件工程、自动化等强相关专业,双非院校的除非是有顶会论文或者大厂核心部门的实习,否则很难入围。

所以,如果你是纯文科或者商科想转码,这个项目基本可以“劝退”了。它不是为转专业学生设计的跳板,而是为有基础的同学提供的深造平台。

就业前景:直通大厂的快车票

风险高,回报也高。CS AI方向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认可度是顶级的。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就是各大互联网公司的算法岗和SDE(软件开发工程师)岗。比如去深圳的腾讯、华为,杭州的阿里,或者留在香港做金融科技(FinTech)。我认识的一位去年毕业的师姐,就拿到了香港一家投行年薪近60万港币的技术岗offer。对于想在技术道路上一路狂奔的同学,这绝对是黄金选择。

MSc i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EE) - 软硬兼施的“特种兵”

很多人一看EE(电子工程),就觉得是搞硬件的,跟AI离得远。错啦!港城大的EE,以前叫EIE(电子信息工程),其实非常偏软,尤其是在多媒体和计算机视觉(CV)方向,和CS的界限已经很模糊了。

课程设置有啥不一样?

EE的AI相关课程,更侧重于“信号”和“应用”。比如,你会学到《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课程。相对于CS更注重算法理论的普适性,EE的课程会更贴近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如何处理视频流、如何识别人脸、如何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简单来说,CS的AI是“道”,EE的AI更像是“术”,教你怎么把算法用在图像、视频、声音这些载体上。

招生偏好:欢迎相关工科同学

EE对转专业的同学就友好多了,尤其是对那些本科是相关工科背景的。比如通信工程、自动化、物联网、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同学,申请EE就非常有优势。因为这些专业本身就涉及大量的信号处理和数学知识,和EE的课程可以无缝衔接。

真实案例:我闺蜜,就是开头提到的那位,本科是某211的通信工程。她的编程基础一般,只学过C语言,但数学和信号系统的课分数很高。她申请时,文书里重点强调了自己对图像处理的兴趣,以及本科做过的相关课程设计。最后顺利拿到了EE的offer。现在她学得如鱼得水,觉得比纯CS的同学压力小一些,因为很多底层知识是她本科就接触过的。

就业前景:CV工程师的摇篮

EE毕业生的就业面非常广。最对口的就是计算机视觉算法工程师,现在无论是自动驾驶、安防监控,还是医疗影像、短视频特效,都需要大量的CV人才。像商汤、旷视、海康威视这些视觉领域的独角兽公司,每年都会招很多EE背景的学生。此外,去手机公司(比如华为、小米)做影像算法,或者去互联网公司做多媒体相关的开发,也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MSc in Data Science (SDSC) - 玩转数据的“魔法师”

数据科学(DS)是近几年的超级网红专业。港城大专门为此成立了数据科学学院(School of Data Science),可见其重视程度。这个项目和CS的AI有交集,但侧重点完全不同。

课程设置:统计和商业的完美结合

如果说CS的AI是让机器“思考”,那DS的核心就是从海量数据中“发现价值”。它的课程设置一半是技术,一半是思维。你会学《统计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课,但同时也会接触到《商业智能与分析》、《数据驱动决策》这类偏应用的课程。它不要求你像CS学生那样去发明一个新算法,但要求你能熟练运用现有的模型,去解决真实的商业问题,并把结果用清晰的语言讲给不懂技术的老板听。

招生偏好:量化背景的都到碗里来

DS项目是转专业同学的福音,尤其是那些有良好数学或统计背景的。它非常欢迎数学、统计学、物理学、金融、经济学,甚至是一些量化能力强的商科专业的学生。招生官看重的是你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数理基础,而不是你会不会写代码。当然,如果你有Python/R语言的基础,会是很大的加分项。

真实案例:一位学弟,本科是香港本地一所大学的金融学。他辅修了数学,自学了Python,还考了FRM(金融风险管理师)。他申请DS时,虽然没有计算机背景,但他的强项在于对金融数据的理解和建模能力。最终,他成功收到了offer。这个项目里,你会发现你的同学背景五花八门,有学会计的,有搞物理的,非常有意思。

就业前景:金领行业的敲门砖

DS的毕业生,出路简直不要太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大量的银行、投行、保险、咨询公司需要数据人才。毕业生可以去做数据分析师(Data Analyst)、数据科学家(Data Scientist)、商业分析师(Business Analyst),甚至是量化分析师(Quant)。根据香港人才网站JobsDB的数据,一个有1-2年经验的数据分析师,在香港的年薪中位数能达到35万港币以上,而数据科学家的薪酬则更高。除了金融行业,去互联网公司做增长黑客、用户分析、推荐系统等岗位,也同样炙手可셔。

MSc in AI and Digital Entertainment (AIDE) - 科技与艺术的“跨界玩家”

最后聊聊这个最新、最潮,也最神秘的项目——AIDE。它开设在创意媒体学院(School of Creative Media),光听这个学院名字,就知道这个项目的气质不一般。

课程设置:当AI遇到脑洞

AIDE的课程可以说是脑洞大开。它不教你艰深的算法推导,而是教你如何用AI这个工具来“玩”出花样。课程列表里有《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与新媒体艺术》、《人机交互》、《生成式AI与艺术创作》等。你会学到如何用AI来生成美术素材、如何设计更智能的NPC(非玩家角色)、如何创造沉浸式的VR/AR体验。这里的Project,可能不是让你写一堆代码去刷高一个模型的准确率,而是让你用Unity或Unreal引擎做一个游戏原型。

招生偏好:英雄不问出处

这是对文科和艺术背景同学最友好的一个项目,没有之一!它欢迎所有对“AI+创意”感兴趣的学生,无论你是学设计的、学电影的、学传媒的,还是学心理学的。申请时,一份有创意的作品集(Portfolio)可能比你成绩单上的数字更重要。你需要向招生官展示你的想法、你的审美,以及你把技术和艺术结合起来的潜力。

真实案例:去年我们网站分享过一个案例,一个女孩本科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GPA不算高,但她的作品集里有一个用Processing(一个创意编程语言)做的互动艺术装置,非常有想法。她还在文书里深入探讨了AI对未来电影叙事的影响。最后,她成功被AIDE录取。这个项目寻找的,是未来的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游戏策划和科技艺术家。

就业前景:泛娱乐产业的蓝海

AIDE的就业方向,瞄准的是高速发展的泛娱乐和元宇宙产业。毕业生可以去游戏公司(如腾讯、网易),从事游戏策划、技术美术(TA)等岗位;可以去影视特效公司,利用AI工具进行创作;也可以去互联网大厂,做AIGC(AI生成内容)相关的产品经理或交互设计师。这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虽然没有前面几个项目那么“根正苗红”,但未来的想象空间巨大。

好了,把四个项目都扒了一遍,不知道你心里有没有一点谱了?

别急着下结论,也别去听中介或者论坛上的人瞎说哪个项目“水”,哪个项目“好”。你的时间和几十万的学费都无比宝贵。在按下“提交”按钮之前,请一定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真的享受从零开始推导数学公式、优化代码性能的乐趣吗?还是你更喜欢用数据去洞察商业世界的秘密?或者,你是不是更渴望用最新的技术,去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游戏、一部惊艳的动画?

一年之后,当你在香港的毕业典礼上穿上硕士袍时,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能独立搭建神经网络的算法大神,是能用数据驱动决策的商业精英,还是能连接科技与艺术的创意先锋?

想清楚这个问题,答案自然就在你心中了。记住,没有最好的专业,只有最适合你的那条路。祝大家都能拿到梦校的offer,在维多利亚港旁,开启闪闪发光的新人生!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9330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