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这个暑假,成为你求职的硬伤

puppy

嘿,是不是感觉刚考完final,终于能躺平喘口气了?但你知道吗?国内的小伙伴们已经悄悄卷起来了。咱们留学生本来就有时差和信息差,如果暑假这两个月黄金期再不抓紧,等到秋招大军来袭,你可能连网申的门都摸不着。其实,这个暑假才是你“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从现在开始,怎么高效利用时间?如何精准定位目标公司、提前准备笔试面试?那些神神秘秘的“提前批”和“内推”到底该怎么搞?别等开学才后悔,快来看看怎么把暑假变成你回国求职的超级助推器吧!

暑假求职黄金期 · 留学生专属避坑指南
▶ 警惕时差和信息差:国内的秋招6月就已打响“提前批”第一枪,等你9月开学,好岗位可能已经被人预定了。
▶ “无实习”是硬伤:别以为海外学历能掩盖一切,一份有含金量的国内实习是撬开顶尖公司大门的“敲门砖”。
▶ 提前批不是“可选项”,是“必选项”:提前批名额多、竞争相对小、流程快,是留学生上岸的最佳通道,千万别错过。
▶ 内推 > 网申:一份靠谱的内推,能让你的简历绕过AI筛选,直达HR或业务部门,成功率提升N倍。
▶ 行动!行动!行动!这篇文章不是让你焦虑的,是让你行动的。看完就去改简历,去刷题,去联系校友!

别让这个暑假,成为你求职的硬伤

上周,在英国读硕士的学妹小A兴高采烈地给我发来一张照片,背景是苏格兰高地的壮丽风光。她配文说:“考完final,终于解放了!准备环游欧洲,感受诗和远方!”

我笑着给她点了个赞,顺手刷了下朋友圈,一条动态让我心里咯噔一下。那是我在国内一个985高校带过的实习生小B发的,内容是:“感谢xx大厂的认可,暑期实习转正offer get!秋招季,提前下车!” 配图是他的工位和一份盖着红章的录用意向书。时间,六月底。

我把截图发给了小A,没再多说什么。半小时后,她发来一连串的“惊恐”表情包,紧跟着一个语音:“学姐!他们都这么快的吗?我以为秋招是九月十月的事儿呢!我现在连简历都没改,这可怎么办?”

小A的反应,可能是我们成千上万留学生的缩影。我们总觉得,毕业还早,工作不急,考完试理应好好放松一下。但现实是,当我们沉浸在异国的夏日阳光和旅行计划中时,国内的同龄人早已在求职的赛道上全速冲刺。你以为的起跑线,其实已经是别人冲刺的终点线。这个暑假,如果你真的“躺平”了,那它很可能不是你回血的加油站,而是你求职路上最深的一个“坑”。

警惕!你的“躺平”暑假,是别人的“抢跑”赛季

我们留学生在求职中,最大的劣势是什么?不是能力,不是学历,而是“信息差”和“时差”。

你可能觉得秋招,顾名思义,是秋天的事。大错特错!国内的“秋招”战线拉得极长, фактически从每年的6月份就开始了。这个阶段,被称作“提前批”。它就像是VIP通道,专门为那些准备充分的优秀学生开放。

给你看一组让人心跳加速的数据:根据国内知名招聘平台“应届生求职网”发布的《2023秋招报告》,超过70%的互联网大厂和50%的快消、金融名企都在6-7月开放了提前批申请通道。这意味着什么?在你还在计划去哪个国家旅游的时候,国内一半以上的好工作机会已经开门迎客了。

举个真实例子,我的朋友Leo,在美国读计算机科学。去年暑假,他觉得回国机票贵,就在美国找了个轻松的兼职,顺便玩了一圈。等到9月底他慢悠悠开始投简历时,才发现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这些他心仪的公司,很多核心技术岗的提前批招聘已经结束,正式批的简历投递也接近尾声。他投出去的简历,大部分石沉大海。最后,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了一家自己并不那么满意的中型公司。他后来复盘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暑假那两个月我用来在国内实习或者专心准备提前批,结果肯定会不一样。”

提前批的优势太大了:流程更快(有的甚至免笔试)、HC(招聘名额)更充足、竞争相对更小(因为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一旦错过,你就要在9月开学后,一边应付繁重的课业,一边和国内几百万整装待发的大军一起挤那所剩无几的“正式批”独木桥。到那时,你面对的不仅是激烈的竞争,更是巨大的时间压力和焦虑感。

第一步:精准定位,别再当“无头苍蝇”

“我想找个好工作”,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好工作的定义是什么?钱多事少离家近?这不现实。在开始行动前,你必须花上几天时间,静下心来做一次彻底的自我剖析。

别搞那些复杂的职业规划模型,就用最简单的方法:拿出一张纸,分成三列。

第一列:我有什么?(技能与优势)
把你所有的东西都列出来,不要谦虚。比如:英语流利(雅思7.5)、会用Python做数据分析、熟悉SPSS/Stata、有海外项目经验、沟通能力强、拿过某某奖学金……越具体越好。别忘了,你的“留学背景”本身就是一种优势,代表了你的独立性、适应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第二列:我想要什么?(兴趣与偏好)
你喜欢和人打交道,还是和代码打交道?你向往快节奏的互联网行业,还是稳健的金融行业?你对薪资的期望是多少?能接受加班吗?未来想在哪个城市发展?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它们会帮你筛选掉大量不适合你的岗位。

第三列:市场需要什么?(岗位与机会)
现在,打开国内的主流招聘App(比如Boss直聘、猎聘),或者关注一些求职公众号(比如“互联派”、“刺猬实习”)。输入你的专业和技能关键词,看看市场上到底有哪些岗位。比如你学的是市场营销,你可能会看到“新媒体运营”、“品牌策划”、“用户增长”、“内容营销”等职位。把这些职位的要求(JD,Job Description)复制下来,和你的第一列“我有什么”进行对比。

通过这三列的对比,你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在哪里,短板在哪里,以及哪些岗位是你可以去尝试的。这个过程,就是把一个模糊的“找好工作”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清晰的小目标,比如:“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目前我缺少一份相关的实习经历和项目经验。”

你看,目标一旦清晰,你暑假要做的事情就明确了:补实习、做项目、针对性地学习技能。

杀手锏一:玩转“提前批”,抢占先机

搞清楚了目标,接下来就是怎么“上车”。前面说了,提前批是我们的最佳通道。那具体怎么操作呢?

锁定信息渠道是关键。
信息差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所以,你必须主动出击,搭建自己的信息网络。这里有几个必须关注的渠道:

目标公司官网/官微:把你心仪的公司(比如华为、腾讯、宝洁、中金)的招聘公众号全都关注一遍,设置成“特别关注”。它们发布提前批信息都是第一时间的。

专业求职平台和社群:牛客网(技术岗必备)、实习僧、应届生求职网,还有各种求职博主建立的微信群、QQ群。这些地方信息非常集中,还有很多前辈的经验分享。

学校的Career Service和校友网络:别忘了母校的资源。很多国内企业会和海外高校合作,发布专属的招聘信息。同时,多上LinkedIn,找到在你目标公司工作的校友,礼貌地请教一下,他们能给你提供最一手的内部信息。

为提前批做“定制化”准备。
提前批的节奏非常快,通常从网申到发offer可能就在一个月内。所以,你没有太多时间去慢慢准备。在暑假开始时,就要同步进行以下几件事:

一份“万能”又“多变”的简历:准备一个基础版的简历(Master CV),把你所有的经历都写上去。然后针对每一个你想投递的岗位,都复制一份,根据它的JD去修改关键词,突出与之相关的经历。记住,HR看一份简历平均只有10-15秒,你的简历必须能让他一眼看到他想看的东西。

刷笔试题,刻不容缓:国内大厂的笔试是硬门槛,尤其是技术岗的算法题和非技术岗的行测题。行测题类似公务员考试,考察逻辑、言语、资料分析等能力。这些都是有题库和套路的。牛客网和赛码网有大量真题,每天抽一两个小时出来练习,保持手感,比你临阵磨枪有效得多。

根据2023年的数据,像美团、京东等公司的技术岗笔试,算法题的通过率可能不到20%。这意味着,如果你不提前准备,大概率在第一关就会被刷下来。

杀手锏二:用好“内推”,让你的简历坐上火箭

如果说提前批是VIP通道,那“内推”就是这个通道里的“头等舱”。

什么是内推?就是公司员工通过内部推荐系统,把你的简历直接提交给HR或者招聘部门。它的最大好处是,你的简历大概率可以跳过机器筛选,直接被“人”看到。在海量简历堆里,这简直是降维打击。

LinkedIn的数据曾显示,通过内部推荐获得工作的几率,比通过网申高出10倍以上。这个数据可能有些夸张,但它确实反映了一个事实:公司更相信自己员工的眼光和背书。

那么,我们远在海外,如何获取宝贵的内推机会?

1. 校友网络是你的金矿。
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LinkedIn上,使用校友搜索功能,找到在你目标公司工作的学长学姐。发一封真诚的私信,简单介绍自己,说明来意,附上你的简历。记住,态度一定要谦虚、礼貌,不要一上来就说“求内推”,而是说“学长/学姐您好,我对贵公司的xx岗位很感兴趣,能否请教一下您的一些经验?” 先建立连接,再提请求。

2. 挖掘你的人脉关系。
把你父母、亲戚、朋友的关系网都想一遍,看看有没有人在你心仪的公司工作。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求职本身就是整合资源的过程。一份远房亲戚的内推,也比你自己海投强得多。

3. 主动出击,创造连接。
在国内,有一个叫“脉脉”的职场社交App,类似中国的LinkedIn。你可以在上面找到很多公司的员工,甚至是一些部门的Leader。可以尝试去联系他们,进行一次简短的“Coffee Chat”(线上即可),展示你的热情和能力。聊得好的话,对方很可能愿意帮你内推。

去年有个学弟,学金融工程的,他就通过LinkedIn联系上了一位在中金公司工作的校友。两人在线上聊了半小时,学弟把自己的量化项目和实习经历讲得非常清楚。那位校友觉得他基础扎实,就帮他内推了部门的暑期实习,最终他成功拿到了offer。这就是人脉的力量。

写在最后:

我知道,这篇文章可能会让你感到焦虑。但焦虑本身没有意义,把焦虑转化为行动才有意义。

这个暑假,你可以选择在异国的海滩上享受阳光,刷着无关紧要的短视频,然后等到开学时手忙脚乱。你也可以选择,每天分出三四个小时,用来改简历、刷笔试题、联系校友、研究你想去的公司。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放弃整个假期,而是让你把假期变得更有价值。

别再用“我有时差”“我不了解国内情况”当借口了。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都不是障碍,你的“懒”和“拖延”才是。你一个人跨越重洋去留学的勇气和能力都有,搞定回国求职这点事,又算得了什么呢?

从今天开始,关掉Netflix,打开招聘网站;少刷一会儿Instagram,多在LinkedIn上勾搭一个校友。这个夏天你流的汗,最终都会变成秋天收到offer时的喜悦。行动起来吧,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这个,拼了一把的自己。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0691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