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越来越卷?大数据揭秘热门院校

puppy

感觉英国留学越来越卷,申请季焦虑得睡不着?你不是一个人!咱们别光听学长学姐说,直接用大数据揭秘真相吧。这篇文章深扒了近几年的申请数据,告诉你G5的门槛是不是又高到天际了?除了“王爱曼华”,还有哪些宝藏院校成了申请者们的新宠?我们还会点名那些申请量暴涨、录取率却悄悄走低的热门专业,让你看清最真实的竞争态势。想在神仙打架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精准定位、科学避“卷”?快点开看看吧,满满的干货绝对能帮你拨开迷雾,让你的申请之路走得更稳!

阅读前,先帮你画个重点
数据来源声明:本文数据综合自UCAS官方报告、HESA(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及各大院校近年财报与录取报告,力求客观真实,但申请形势瞬息万变,请以官网最新信息为准哦!
本文核心观点:“卷”是客观事实,焦虑大可不必。“躺平”不可取,但“硬刚”更非良策。看清数据背后的趋势,精准定位,找到最适合你的赛道才是王道。
给你的阅读建议:别光看个热闹,多琢磨琢磨录取率的变化曲线,关注一下那些你没听过但实力强劲的“宝藏院校”,提前为自己规划好Plan B和Plan C。

凌晨两点,你是不是也跟我朋友小雅一样,还在手机屏幕前挣扎?

她划着手机,屏幕的光映着她焦虑的脸。各种留学论坛和社交媒体上,飘满了“海本/985大神被G5全拒信”、“双非逆袭UCL,我是如何做到的”这类刺激眼球的标题。前一条让她心凉半截,后一条又让她燃起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简直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小雅叹了口气,把手机扔到一边:“感觉英国留学现在就是一场玄学。我一个211的学姐,均分88,实习经历拉满,申KCL的传媒都被拒了。你说,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我特别理解她的心情。每年申请季,这种“英国留学越来越卷”的论调就会甚嚣尘上。学长学姐的个例分享,中介制造的紧张气氛,都让我们这些准备申请的“小萌新”压力山大。但是,“卷”这个词太笼统了。到底有多卷?卷在哪里?我们能不能科学地“避卷”?

今天,咱们不贩卖焦虑,也不打鸡血。作为lxs.net的小编,我花时间扒了近几年的官方数据,想带你一起,用真金白银的数据,看清英国留学申请这场“神仙打架”的真实面貌。

G5:神坛上的“高岭之花”,门槛又被垫高了多少?

牛剑、LSE、IC、UCL,这五所学校构成的G5集团,是每个留英学子心中的白月光。但近年来,这束光似乎越来越遥不可及。

咱们直接上数据。根据UCAS发布的2023年申请季最终报告,来自中国大陆的申请人数再创新高,达到了33,720人,虽然相比2022年的峰值略有回调,但依旧是仅次于英国本土的第二大申请群体。僧多粥少,G5的门槛自然水涨船高。

就拿UCL(伦敦大学学院)来说,它一直是G5中申请量最大的“卷王之王”。根据UCL自己发布的年度报告,2022-2023学年,他们收到了超过78,000份授课型硕士申请,但最终只发出了约25,000份offer,整体录取率在32%左右。看起来还行?别急,这只是平均数。

具体到热门专业,数据就没那么好看了。比如UCL的管理学(Management MSc),报录比常年维持在15:1以上。去年有个同学,国内Top 10高校,金融专业,均分89,带着710的GMAT去申请,最后还是收到了拒信。拒信的理由很官方,但大家心知肚明:你的背景很优秀,但我们遇到了更多更变态的申请者。

再看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更是以低录取率闻名。它的金融、经济、会计等王牌专业,对中国学生的录取偏好非常明显:极度偏爱头部985/211的学生,并且对申请者的量化背景和实习经历要求极高。我认识一个复旦大学经济系的学霸,均分91,有两段中金和高盛的实习,文书改了十几稿,才惊险拿下LSE金融经济学的offer。他自己都说:“感觉像中了彩票,同班好几个比我厉害的都被拒了。”

所以,G5的“卷”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仅是卷你的本科院校和GPA,更是卷你的实习含金量、科研经历、国际视野,甚至是你的文书能不能讲出一个打动招生官的、独一无二的故事。想冲G5,你不仅要优秀,还得优秀的“与众不同”。

“王爱曼华”:昔日顶流,如今是红海还是蓝海?

如果说G5是第一梯队的梦想,那“王爱曼华”(KCL、爱丁堡、曼彻斯特、华威)就是绝大多数优秀学生的主战场。这几所学校名气大、实力强,自然也成了申请的“重灾区”。

曼彻斯特大学,人称“曼城大学”,申请量常年和UCL争第一。尤其是它的商学院(AMBS),堪称“offer机”,但也因为申请量太大,成了“拒信机”。曼大对中国院校有自己的一套list,而且这个list每年都在悄悄更新、收紧。几年前,一个双非财经院校的绩优生或许还能冲一冲,现在,很多专业直接在官网上写明“只考虑来自声誉良好大学(well-recognised university)的申请者”。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去年,一个来自南京审计大学的同学,会计专业全国顶尖,均分90+,手握ACCA多门免考资格,申请曼大的会计与金融。结果等了5个月,杳无音信,最后默默收到拒信。而他一个本科学校排名稍逊、但属于211的同学,均分87,却早早拿到了offer。这就是“list”的残酷之处。

爱丁堡大学的商学院和信息学院也是“卷”的代名词。爱丁堡大学2022/23学年的数据显示,其商学院收到的申请数量比前一年增长了近20%。特别是像金融、商业分析这类专业,录取学生的平均分基本都在88分以上。而且,爱丁堡出了名的“雅思控”,很多专业要求总分7.0、小分6.5,不达标基本没商量,连读语言班的机会都不给。

KCL(伦敦国王学院)和华威大学(WBS商学院尤其突出)也面临类似的情况。申请量暴增,导致处理速度变慢,录取标准也变得更加“玄学”。你可能觉得自己的背景和去年被录取的学长学姐差不多,但结果却可能天差地别。因为和你同场竞技的对手,每年都在变得更强。

所以,“王爱曼华”早已不是什么蓝海,而是厮杀惨烈的红海。想在其中突围,除了过硬的学术成绩,你必须对他们的录取偏好(比如严格的list、雅思小分要求)有清晰的认识。

新晋“网红”院校:警惕那些你曾经的“保底校”

当G5和“王爱曼华”越来越难进,聪明的申请者们开始寻找新的目标。这就催生了一批“新晋网红院校”,它们的申请难度在近几年呈指数级增长。

格拉斯哥大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几年前,格拉的亚当斯密商学院可能还是很多人的“保底”选择。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根据学校官方数据,在过去五年里,格大的国际学生申请量几乎翻了一番。其商学院的热门专业,如国际金融管理,录取要求已经悄然向曼大、爱丁堡看齐,不仅卡list,还对核心课程的成绩有特别要求。

去年,留学圈有个很火的段子:“以前你对我爱答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说的就是格拉斯哥、布里斯托、杜伦、谢菲尔德这些学校。布里斯托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类专业,因为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行业声誉,申请难度直逼G5中的IC。我有个朋友,985计算机专业,均分86,以为申布里斯托的CS是稳的,结果被干脆利落地拒了,拒信里明确指出“申请者数量过多,竞争异常激烈”。

还有南安普顿大学,它的计算机、电子工程等专业一直很强。近年来,其商学院也越来越受欢迎。利兹大学的商学院和传媒学院,伯明翰大学的商科,都出现了申请量暴涨、录取门槛提高的趋势。

这个现象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在留学申请这件事上,没有永远的“保底校”。当所有人都觉得一个学校是“退路”时,这条路很快就会被挤得水泄不通。你需要动态地看待每个学校的申请难度,而不是凭几年前的印象去判断。

专业“重灾区”点名:你的“梦中情专”还好吗?

除了院校,专业的选择也至关重要。有些专业,无论在哪所学校,都是“卷王”中的“卷王”。

第一梯队:计算机科学(CS)与数据科学(DS)。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这两个专业的热度无人能及。从牛津、剑桥到布里斯托、南安普顿,几乎所有开设CS/DS硕士课程的英国大学,报录比都非常夸张。很多学校不仅要求申请者有相关的学术背景,还非常看重编程能力和项目经验。如果你想转专业申请,难度极大,除非你有非常亮眼的实习或科研成果来证明你的潜力。

第二梯队:商科(金融、管理、市场营销)。 这是中国留学生申请的传统热门领域,竞争从未停歇。像华威WBS的MSc Finance,LSE的MSc Management,录取者背景堪称“神仙打架”,清北复交+海外名校本科+顶级金融机构实习是标配。即使是中档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也因为对背景要求相对宽松,吸引了大量文科、商科学生申请,竞争同样激烈。

第三梯队:传媒。 LSE、KCL、Goldsmiths、威斯敏斯特等学校的传媒专业享誉全球,申请难度也居高不下。这类专业特别看重申请者的“匹配度”。有个学妹一心想去LSE读媒体与传播,她的GPA和实习都无可挑剔,但个人陈述通篇在谈新媒体运营和品牌营销。这和LSE偏重媒介理论、批判性研究的学术风格完全不符,最终连面试机会都没拿到。这就是典型的“没搞清学校的口味”。

所以,在选择专业时,千万别只看名字和排名。去官网仔细研究课程设置,看看这个专业到底在教什么,培养什么样的人,然后问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的背景和它匹配吗?

聊了这么多数据和案例,不是想让你焦虑,而是想让你把力气花在刀刃上。

英国留学这场仗,确实越来越难打。但难打,不代表没法打。关键在于,你要从一开始就调整好心态和策略。

别再只抱着QS排名表不放了,那玩意儿只是个参考。多花点时间去研究课程设置,看看哪个项目真正符合你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有时候,一个排名30开外的学校,它的某个专业可能比排名top 10的学校更适合你,也更容易让你脱颖而出。

早点把雅思考出来,真的,求你了。别总想着“我还有时间”,ddl是第一生产力,但也是最大的风险。一个漂亮的语言成绩,是你申请季里最早能握在手里的“定心丸”,它能让你在后续的文书、实习中更加从容。

你的个人陈述,不是让你把简历复述一遍。招生官想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思考、有激情、有故事的人。告诉他们,你为什么选择了这个专业,你为它付出了哪些努力,你未来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你们学校、你们这个项目是实现你目标的唯一选择。一个真诚的故事,远比一堆华丽辞藻的堆砌更有力量。

最后,大胆地把眼光放宽一些。除了那些被说烂了的热门项目,很多学校都有一些实力强劲但相对冷门的交叉学科专业,或者新开设的项目。这些往往是“捡漏”的好机会。信息差,就是你在“内卷”中最大的优势。

申请季是一场信息战,更是一场心理战。稳住,别慌,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规划。那个最适合你的offer,一定在不远的前方等着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1862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