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听排名!仁荷大学真实就读感受

puppy

还在对着各种大学排名榜单发愁,纠结仁荷大学到底值不值得去?我懂你!当初我也是这么过来的。说实话,光看冷冰冰的数字,你根本想象不到在这里读书是种什么体验。比如,传说中超好吃的仁荷后门美食街到底有多香?作为老牌理工强校,学习压力和“肝”度是不是名不虚传?教授是亲切还是高冷,小组作业会不会遇到“神坑”队友?还有,作为留学生,在这里生活会不会孤单,学校的支持够不够给力?这篇分享不会给你画大饼,而是把我在这里最真实的喜怒哀乐、踩过的坑和挖到的宝都掏心窝子地告诉你,希望能帮你拨开排名的迷雾,看看一个真实的仁荷大学究竟是什么样子。

写在前面,掏心窝子的话
这篇文章有点长,有点啰嗦,就像一个学长/学姐在你旁边碎碎念。我不会吹捧仁荷有多完美,也不会劝你非来不可。我只会把我在这里读书、吃饭、熬夜、欢笑的真实日子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排名是给外人看的,但日子是自己过的。希望我的这些“废话”,能帮你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答案。

还记得两年前的那个夏天,我窝在房间里,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光照亮我焦虑的脸。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是各种世界大学排名、韩国大学排名的表格。QS、THE、中央日报……我像个侦探一样,试图从这些冰冷的数字里,破译出我未来四年的命运。

仁荷大学(인하대학교),这个名字反复出现。排名不算顶尖,不在首尔市中心,但“理工强校”、“就业率高”的标签又格外诱人。我问了几个中介,他们给的答案也模棱两可:“还不错,挺有性价比的学校。” “想去首尔的话,也可以看看别的。”

“还不错”到底是什么意思?性价比高又体现在哪里?我关掉网页,瘫在椅子上,感觉比做一套高数题还累。我当时就在想,如果能有一个正在那里读书的学长学姐,不带任何滤镜地告诉我,在仁荷大学上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那该多好啊。

所以,今天我来了。这篇文章,就是写给两年前的我自己,也是写给现在正和当初的我一样迷茫的你。

关于排名,咱们聊点实在的

我知道,你肯定已经把仁荷的排名翻了个底朝天。没错,在2024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里,仁荷大学排在第509位。在韩国国内,各种榜单上它大概在10到20名之间浮动。看到这个数字,你可能会有点犹豫:这个排名,好像没有那么亮眼,比不上那些如雷贯耳的“SKY”(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

打住!如果你的择校标准只有排名,那现在就可以关掉这篇文章了。因为仁荷的魅力,恰恰是排名数字无法完全体现的。

我们先来挖挖它的“家底”。仁荷大学的“仁”取自仁川(Incheon),“荷”取自夏威夷(Hawaii)。它是在朝鲜战争后,由夏威夷的韩裔侨胞捐款,在当时总统李承晚的倡议下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振兴韩国的工业。所以,它的骨子里就刻着“工科”的基因。它背后的靠山是曾经的韩进集团(就是大韩航空的母公司),所以物流专业至今都是韩国乃至亚洲的王牌,常年稳坐第一的宝座。

这层历史背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仁荷大学在韩国的工业界、制造业、物流业有着极其深厚的人脉和声望。这是一种“隐形财富”,是冷冰冰的综合排名无法体现的。举个例子,你去面试三星、现代、LG、SK这些韩国制造业巨头,当面试官看到你的简历上写着“仁荷大学机械工学系”毕业时,他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哦,自己人。” 根据2022年的一项韩国企业CEO出身大学统计,仁荷大学的CEO校友数量在韩国排名前十。这种校友网络的力量,在你毕业找工作时,会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助力。

所以,别只盯着综合排名。你要问问自己,你来留学是为了什么?如果你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想学理工科、物流、商科,并且希望毕业后能在韩国或者相关行业的顶尖公司找到一份好工作,那仁荷绝对是一个被排名“低估”的宝藏学校。

传说中的“仁荷后门”,到底有多绝?

聊完了严肃的,我们来点轻松的。如果说首尔的大学生活是咖啡、画廊和买手店,那仁荷的大学生活,绝对充满了热气腾腾的“烟火气”。而这烟火气的中心,就是传说中的——仁荷后门(인하대 후문)美食街。

来之前我以为“后门”就是学校后面的几家小饭馆,来了之后才发现,我太天真了。这哪里是“街”,这简直是一座为学生而生的“美食城”!以学校后门为中心,辐射出去的几条纵横交错的小巷里,密密麻麻地挤着上百家餐厅、小吃店、咖啡馆、酒馆……毫不夸张地说,就算你一天换一家吃,一个学期都吃不完。

这里的核心宗旨就两个字:便宜!好吃!因为主要面向学生,后门的物价简直是仁川乃至整个首都圈的一股清流。在首尔市中心吃一顿饭动辄就要1万韩元(约合50多人民币)起步,但在后门,6000到8000韩元(约30-40人民币)就能让你吃到扶墙出。

让我给你报几个菜名,馋馋你。比如那家永远在排队的“돈's”,一份堆成小山的炸猪排饭只要7000韩元;还有“울엄마아들”家的部队火锅,人均不到8000韩元,配料给得像不要钱;想吃烤肉了,“생고기 제작소”的无限续肉套餐,不到2万韩元就能实现烤肉自由。还有各种炒年糕、米肠、炸鸡、拌饭……种类多到让你每天都为“今天吃什么”而幸福地烦恼。

后门不仅是我们的“第二食堂”,更是我们的社交中心。下课后,和朋友约在后门的咖啡馆里做小组作业;考试周,在24小时的自习咖啡馆里通宵奋战;项目结束了,大家跑到酒馆里喝一杯米酒,庆祝“死线”的结束。这里的夜晚和白天一样热闹,充满了年轻人的欢声笑语。这种紧凑、便利、充满活力的社区感,是在那些校园分散、商业化严重的大学里很难体会到的。

可以说,仁荷后门用美食喂饱了我们的胃,也用它独有的热闹和温暖,治愈了我们留学生活中的无数个孤单瞬间。

理工强校的“肝”度,劝退还是劝进?

好了,吃饱喝足,该聊聊学习这个“正事”了。仁荷作为老牌理工强校,学习压力到底大不大?一个字:大。两个字:很肝。

这里的“肝”不是说学业有多难,而是节奏快、任务重。尤其对于工科和商科的学生来说,几乎每个专业课都会有小组项目(Team Project)。这意味着你的大学生活,很长一部分时间是在和“队友”斗智斗勇中度过的。

我刚来的第一个学期,选了一门经营学入门,一学期三个小组发表,一个期末大项目。每周除了上课,剩下的时间基本都在开会、分工、查资料、做PPT、练习发表。我们小组当时为了一个市场分析报告,在学校的“静石学术情报馆”(就是我们的中央图书馆)的研讨室里,连着熬了三个大夜,出来的时候感觉天都亮得不真实了。

说到这个静石图书馆,它绝对是仁荷的骄傲。这座建筑不仅外观宏伟,内部设施也超一流,据说有超过2000个座位,藏书量巨大,还有多媒体室、休息室,甚至有专门的女性休息区。考试周期间,这里24小时灯火通明,你会看到无数和你一样拼命的“战友”。那种氛围,既让人感到压力,又充满了奋斗的激情。

教授们呢?也是风格各异。有那种学术大牛,上课气场两米八,要求极其严格,报告里一个标点符号错误都会被圈出来。也有那种像邻家大叔一样亲切的教授,会记得每个学生的名字,下课后愿意花时间为你答疑解惑。总体来说,仁荷的教授都非常务实,他们更看重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在他们的课堂上,你会被迫去思考、去讨论、去实践。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神坑队友”问题,我只能说,这是个概率事件,全世界的大学都一样。在仁荷,因为小组作业实在太多了,你遇到奇葩队友的概率可能还会高一点。但换个角度想,这也是一种锻炼。你会慢慢学会如何沟通、如何分工、如何设定底线,甚至是如何带领一个团队。这些“血泪教训”,等你将来进入职场,会发现它们比书本知识更有用。

所以,如果你是那种喜欢挑战、享受解决难题的过程、愿意为了目标而拼命“肝”的学生,仁荷的学术氛围会让你如鱼得水。但如果你只是想轻轻松松混个文凭,那这里可能真的会让你“水土不服”。

留学生在这里,会被“边缘化”吗?

聊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仁荷这样的学校里,生活会不会很困难?会不会感觉融不进去?

这个问题要分两面看。首先,仁荷大学的韩国学生占绝大多数。走在校园里,放眼望去基本都是韩国面孔。这对于想快速提升韩语、深度体验韩国文化的人来说,是绝佳的环境。但对于韩语不好、性格又比较内向的同学来说,初期确实会感到一些孤单。

好在学校的留学生支持系统做得相当不错。国际交流处(OIA)会为每个留学生配备一个“I-Sarang” buddy,也就是韩国学伴。我的buddy是一个非常热情的韩国小哥哥,刚开学时,他带我办电话卡、熟悉校园、逛后门,甚至还教我怎么玩韩国的“垃圾分类”,帮我度过了最开始的混乱期。学校还会定期组织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比如一起去滑雪、去爱宝乐园、学做泡菜等等,这些都是认识新朋友的好机会。

奖学金方面,仁荷也很大方。针对留学生的奖学金种类很多,比如根据入学成绩和语言成绩评定的“静石国际奖学金”,还有根据上学期绩点评定的成绩优秀奖学金。只要你努力学习,拿到覆盖30%到70%学费的奖学金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这对于减轻经济压力来说,帮助非常大。

当然,想要真正融入,光靠学校的帮助是不够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参加社团(동아리)!仁荷的社团文化非常活跃,从学术类的、体育类的到文艺类的、志愿服务类的,应有尽有。我当时加入了一个旅行摄影社团,跟着社团的韩国朋友们,周末一起扛着相机跑遍了仁川的角角落落,从月尾岛的海鸥到松岛的夜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韩语口语突飞猛进,也交到了很多真心的韩国朋友。

至于地理位置,仁川确实不是首尔。这里没有弘大的喧嚣,没有江南的繁华。但它的好处是生活成本低,节奏更悠闲。而且交通其实很方便,坐地铁1号线,大概一个小时就能到首尔市中心,周末去玩完全没问题。更别说仁川本身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离机场又近,回国或者去别的地方旅游都超级便利。

总的来说,在仁荷,你可能会经历初期的语言和文化冲击,但只要你愿意主动一点,学校提供的平台和资源,足够支撑你在这里过上丰富多彩的留学生活。

最后,一些不成建议的建议

不知不觉,啰嗦了这么多。其实说了半天,我并不是想劝你来,或者不来。因为选学校这件事,太私人了,就像谈恋爱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别让排名绑架你的决定。排名就像一张“相亲照”,看起来很美,但照片背后那个“人”的性格、习惯、生活方式,才是你未来几年要朝夕相处的。你得问问自己,你想要的是什么?

你想要一种脚踏实地、朴实无华的学风,还是一个光鲜亮丽、资源顶尖的平台?

你喜欢被美食和烟火气包围的慢生活,还是向往都市中心的快节奏和无限可能?

你是一个能为了目标疯狂“爆肝”的奋斗型选手,还是一个更注重生活学习平衡的体验派?

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再回头看看仁荷大学,或许你心里就会有答案了。它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有很多“槽点”,但它真实、接地气,并且能给你带来实实在在的成长。

希望我的这篇分享,能像一扇小窗,让你窥见一个排名之外的、有血有肉的仁荷大学。无论你最终做出什么选择,都祝你,前程似锦。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1860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