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方高能预警 |
|---|
| 这篇文章可能会引起部分同学头皮发麻、心跳加速、钱包一紧。但这绝不是劝退,而是帮你提前排雷、认清现实。毕竟,留学路上最贵的不是学费,是选错专业走错路的时间成本。请系好安全带,我们准备发车了! |
留学圈公认最流氓的专业,你敢学吗
凌晨三点的图书馆,你见过吗?
我见过。不是为了期末考试周临时抱佛脚,而是日常。那是我在UCL读建筑的第二个学期,我最好的朋友,读商科的Jessica,一身香风地从party回来,路过设计学院,给我发了条信息:“宝贝,你还活着吗?”
我当时正跪在地上,用一把快要钝掉的美工刀,小心翼翼地切割一块价值50镑的亚克力板。身边是咖啡杯堆成的小山,电脑屏幕上闪烁着Rhino和AutoCAD的界面,旁边还有一堆画废了的草图。我回了她一张工作室尸横遍野的照片,配文:“我感觉我不是在读大学,我是在修行。”
Jessica回了个“抱抱”的表情,然后说:“加油!我们专业的明天要去高盛参观呢。”
那一刻,我真的怀疑人生了。同样是花着一年几十万的学费,为什么我的留学生活只有模型、图纸和无尽的due?为什么别人的朋友圈是金融城、米其林、欧洲游,而我的朋友圈只有工作室的日出和陪我熬夜的野猫?
欢迎来到“流氓专业”的世界。这些专业,就像一个魅力十足的渣男/渣女,让你又爱又恨。它们用高大上的前景和智力上的挑战吸引你,等你一头扎进去,才发现,它要的不仅是你的钱,还要你的肝,你的头发,你的社交生活,以及你对这个世界最后一点温柔的幻想。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留学圈公认的三大“流氓头子”:建筑、法律和医学。看看它们到底有多“流氓”,又有什么致命的吸引力。
建筑学 (Architecture):用生命和金钱搭建梦想
流氓指数:★★★★★
烧钱指数:★★★★★
掉发指数:★★★★★
如果你身边有学建筑的朋友,请一定对他们好一点。因为他们可能刚从一个72小时没合眼的通宵中幸存下来。
建筑学的“流氓”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体力、脑力和财力的三重压榨。美国的《国家学生参与度调查》(NSSE)曾发布过一份报告,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以平均每周22.2小时的学习时间,高居所有专业榜首。注意,这仅仅是“学习”时间,还没算上你在工作室里做模型、画图、渲染的时间。把这些都加上,每周工作80-100小时是家常便饭,什么“996”在建筑系学生面前,简直就是小儿科。
我认识一个在南加大(USC)读建筑的学长,他告诉我,他们有一个词叫“Architorture”(建筑式折磨)。期末评图(Final Review)前的一周,整个学院就像一个大型修罗场。有人因为模型在搬运过程中摔坏了,当场在走廊里崩溃大哭;有人为了赶渲染图,烧掉了两台高配笔记本电脑;更多的人,是靠着红牛和咖啡因片续命,评图结束的那一刻,直接在自己的模型旁边睡过去。
除了熬夜,还有烧钱。建筑学绝对是所有专业里最“败家”的之一。打印一张A0图纸,几十刀;买一块好点的木板、亚克力,几百刀;3D打印一个稍微复杂点的模型,上千刀。一个学期下来,光是材料费,花掉三四千美金是常态。这还没算你为了跑模型而需要配置的高端电脑。苹果全家桶?那只是建筑学生的入门装备。
根据美国建筑学院协会(ACSA)的数据,一个为期五年的建筑学学士学位,学生平均需要额外花费约15,000至30,000美元在材料、软件和设备上。这笔钱,足够隔壁商科的同学来一次环球旅行了。
这么苦,这么贵,毕业后就能一步登天吗?现实可能比你想的更骨感。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2023年的数据,建筑师的平均年薪约为82,840美元。这个数字听起来不错,但对比一下你付出的学费和时间成本,以及刚入行时相对较低的起薪(通常在5-6万美元),投资回报率并不算高。而且,从毕业到考取建筑师执照,通常还需要好几年的实习经验(在ARE考试系统下,需要积累数千小时的实践经验)。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义无反顾?
因为那种创造的快感,是无可替代的。当你亲手设计的建筑从一张草图,变成一个精致的模型,最后甚至可能成为城市天际线的一部分,那种成就感,足以治愈所有熬过的夜。每一位坚持下来的建筑系学生,心里都住着一个造梦师。他们或许吐槽过一万次,但当看到自己作品的那一刻,又会觉得一切都值了。
法学 (Law):在知识的海洋里溺水
流氓指数:★★★★★
烧钱指数:★★★★☆
掉发指数:★★★★☆
如果说建筑学是身体上的折磨,那法学就是精神上的凌迟。
法学院的“流氓”,体现在它无穷无尽的阅读量和无处不在的压力上。在美国读JD(Juris Doctor)的同学,每周的阅读量是按“百页”来计算的。一本本厚如砖头的案例书(Casebook),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和盘根错节的案件逻辑。预习是必须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堂课,那个笑眯眯的白人老头教授会不会突然点到你的名字,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法(Socratic Method)把你问到怀疑人生。
这种“cold call”对于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都极具挑战,更别提我们这些留学生了。我有一个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读LLM的朋友,她形容上课的感觉就像“每天都在参加一场毫无准备的面试,而且面试官还是全世界最聪明、最刻薄的那群人”。她为了跟上进度,每天只睡4-5个小时,把所有案例打印出来,用四五种颜色的荧光笔划得满满当-当。她说,感觉自己的脑子就像一个快要满出来的硬盘,随时可能崩溃。
除了阅读和课堂压力,还有考试。法学院的成绩非常残酷,很多课程的最终成绩可能只由一场期末考试决定。你的排名(Ranking)直接决定了你未来能进入什么样的律所。这种高风险的评估体系,让整个法学院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
高昂的学费是另一座大山。以哈佛大学法学院为例,2023-2024学年的学费高达73,600美元,加上生活费,一年下来妥妥超过10万美元。三年JD读下来,背上二三十万美元的学贷是家常便饭。这意味着你一毕业,就背负着巨大的财务压力。
当然,回报也是惊人的。如果你能进入顶尖的“大所”(Big Law),比如Cravath, Swaine & Moore这种行业标杆,那么起薪是实实在在的诱人。根据最新的Cravath薪资标准,第一年律师的年薪已经达到了22.5万美元。熬几年升到合伙人,年入百万美元不是梦。
但这条路并不好走。能进入大所的,基本都是T14法学院(美国排名前14的法学院)里成绩名列前茅的佼佼者。而且,进入大所也意味着你要接受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的生活,用健康和时间换取高薪。
选择法学,就像是签下了一份魔鬼的契约。你用青春、健康和高昂的学费作为赌注,去博一个精英阶层的入场券。这条路上充满了挑战和诱惑,每一步都需要强大的心脏和清晰的目标。你追求的,究竟是程序正义的理想,还是华尔街的精英光环?这个问题,只有你自己能回答。
医学 (Medicine):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流氓指数:★★★★★
烧钱指数:★★★★★
掉发指数:★★★★★
如果说建筑和法律是“流氓”,那医学就是“流氓”中的“战斗机”。因为它不仅要你的钱和命,还要你搭上几乎整个青春。
在北美,想成为一名医生,是一场极其漫长且残酷的马拉松。首先,你需要一个四年的本科学位,并且要在“Pre-Med”阶段修完所有医学院要求的先修课程,同时保持一个近乎完美的GPA(通常要求3.8以上)。你还要参加MCAT考试(医学院入学考试),这个考试的难度和强度远超GRE。同时,你得有拿得出手的科研经历、志愿者经历和临床实习经历。每一个环节都在疯狂地筛人。
根据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的数据,2023年美国医学院的平均录取率只有约6.3%。而对于国际学生来说,这个数字更是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很多公立医学院校甚至不招收国际生。能挤过这道独木桥的,都是天之骄子中的天之骄子。
好不容易进了医学院,真正的“磨难”才刚刚开始。四年的医学院学习,前两年是基础理论,后两年是临床轮转(clerkship),学习强度和知识密度超乎想象。毕业后,你还不是医生,你只是拿到了MD学位。接下来,你必须进入为期3到7年不等的住院医师培训(Residency)。
住院医阶段,才是传说中“地狱”。拿着微薄的薪水(年薪通常在6-7万美元),却要承担巨大的责任和超长的工作时间。尽管有工作时长的限制(每周不超过80小时),但实际情况往往是超负荷运转。24小时甚至36小时的连续值班是家常便饭。你面对的是生离死别,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极限。
整个过程下来,从本科入学到成为一名能独立执业的医生,顺利的话也需要11-15年。而根据AAMC的报告,2023年医学院毕业生的平均负债高达20万美元以上。你用十几年的时间和巨额的债务,换来一个救死扶伤的资格。
这个专业的“流氓”之处在于,它用最崇高的理想,要求你做出最残酷的牺牲。
但为什么每年依然有无数最优秀的大脑涌向这个领域?
因为那种被托付生命的信任感和使命感,是任何其他职业都无法比拟的。当一个病人康复出院时,对你说的那声“谢谢”,足以让你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有了意义。医生这个职业,承载的不仅是高薪和社会地位,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守护。选择学医的人,往往不是被“流氓”吓倒的,而是被这份神圣的使命所感召的。
聊了这么多,你是不是感觉后背发凉?别急,还没到劝退环节。
这些所谓的“流氓专业”,其实更像是一道窄门。门前的路荆棘丛生,门里的世界也未必是天堂,但它确实通向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它们筛选掉的,是那些只有三分钟热度、希望“短平快”见到回报的人。它们留下的,是那些真正热爱、极度专注、并拥有强大心脏的“狠人”。
在你一头扎进这些专业之前,别光听别人说它有多酷,也别只看毕业后薪水有多高。不如,夜深人静的时候,给自己来个灵魂三问:
第一问:我是真的爱它,爱到可以为它“亡命天涯”吗?
这种爱,不是朋友圈里晒情怀的爱,而是能支撑你在无数个崩溃的深夜里,擦干眼泪继续画图、看书、做实验的爱。如果只是为了一个听起来很牛的title,或者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那这条路上的苦,你大概率是熬不下去的。
第二问:我的钱包和我的肝,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吗?
这很现实。留学本就不菲,这些专业更是“碎钞机”。你有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你的身体,能不能扛得住高强度的学习和压力?别拿青春赌明天,也别拿健康换前程,提前规划好预算,锻炼好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第三问:我想要的,究竟是怎样一种人生?
想清楚十年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是想在设计院里挥洒创意,还是在法庭上唇枪舌战,或是在手术台前拯救生命?这些专业的终点,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确认一下,那是不是你真正向往的。
说到底,留学选专业,就像一场投资。只不过,你押上的,是你最宝贵的青春。那些“流氓专业”或许回报周期长,风险高,但它们也能带给你最硬核的技能、最坚韧的品格和最深刻的思考。敢不敢学,不取决于你有多“头铁”,而取决于你有多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祝你,选你所爱,爱你所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