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保命手册,关键时刻不上当

puppy

一个人拖着行李箱来到英国,是不是既兴奋又有点小慌?最怕的就是遇到那些专坑留学生的糟心事儿:租房被骗定金?接到“大使馆”的诈骗电话?晚上回家觉得不安全?别怕,这篇“保命手册”就是来给你兜底的!我们把住宿、出行、防诈骗、紧急求助的各种干货都整理好了,全是前辈们用血泪换来的经验。让你关键时刻心里有底,不上当。赶紧码住,这可能是在英国最有用的几分钟阅读!

英国留学保命 Checklist
租房铁律:不见房东不见房,合同没看清,一分钱定金都别付!押金必须进TDS官方保护。
防骗核心:任何自称“大使馆、警察、检察院”的电话,只要提到钱,100%是诈骗,立刻挂断!
出行安全:晚上别一个人走小路,手机别拿在手上刷。人多的地方看好包,财不外露。
求助电话:真十万火急(人身危险、火灾)打999。东西被偷、非紧急报案打101。

刚下飞机,拖着两个28寸的行李箱,站在希思罗机场的出口,你是不是也和我当年一样,感觉整个世界既新鲜又陌生?手机里是家人朋友的叮嘱,心里是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这时候,手机叮咚一声,是之前在网上联系的“房东”发来的消息:“房子很抢手,你先把定金和第一个月房租转给我,我给你留着钥匙。”

那一刻,疲惫又急着找个落脚点的你,是不是差点就点了“转账”?

打住!就是这个瞬间,无数留学生的“踩坑”故事拉开了序幕。这不是危言耸听,一个人在异国他乡,信息不对称、法律不熟悉、加上初来乍到的信任感,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这篇“保命手册”,不是为了吓唬你,而是想在你遇到状况时,能让你心里咯噔一下,想起这些前辈们用真金白银甚至血泪换来的经验。让我们从头说起,把留学路上那些最常见的“坑”一个个给你填平。

租房大作战:别让“家”成为第一个坑

找房子,是每个留学生的头等大事。一个舒服的小窝,是你在英国奋斗的起点和港湾。但也就是在这个环节,骗子们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

曼彻斯特大学的学姐小C,就经历过一场典型的租房骗局。她在社交媒体上看中一套离学校超近、装修精美、租金还比市价低20%的公寓。联系人自称是房东,说自己人在国外,没法带她看房,但可以先把钥匙寄给她。前提是,小C需要支付三个月的房租作为“诚意金”。由于房子条件实在太诱人,加上对方发来了看起来很逼真的房产证照片和护照截图,小C没多想就把近3000英镑转了过去。结果,钱一到账,这位“房东”就人间蒸发了。

这不是个例。根据英国欺诈报告中心Action Fraud的数据,仅在2022年,全英就有超过5000起租房诈骗案被上报,总计损失金额高达700万英镑,受害者平均每人损失超过1000英镑。而留学生,尤其是刚到英国的学生,是这类骗局的主要目标群体。

骗子们的常见套路,你得看清:

1. “幽灵”房源,完美陷阱:照片P得像杂志大片,地理位置绝佳,价格却低得不可思议。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99.9%都是诱饵。骗子会以“房源太火爆”或“本人在海外”为由,拒绝你线下看房,催促你赶紧付定金锁定房源。

2. 假房东与二房东:有的人会租下一套短租房,然后冒充房东,在短时间内同时租给好几个学生,收完定金和租金后就消失。还有的二房东,在没有得到大房东许可的情况下非法转租,一旦被发现,你可能随时被要求搬离,钱也要不回来。

3. 合同里的文字游戏:一份正规的租房合同(Tenancy Agreement)非常重要。有些黑心房东会在合同里加入各种不合理的条款,比如高额的清洁费、模糊的维修责任、苛刻的退租条件等。等你签了字,就只能任人宰割。

如何见招拆招,稳稳落地?

线下看房是底线:记住,任何没亲眼见过的房子,都不要付一分钱!如果你人还没到英国,可以拜托已经在那边的学长学姐、朋友,或者通过一些付费的靠谱看房服务代为查看。视频看房也行,但一定要让对方拿着摄像头把房子的角角落落、窗外街景都拍给你看,并且要求对方在视频里露个脸。

验证房东/中介身份:如果是私人房东,可以礼貌地要求查看他的身份证明(ID card/Passport)和房产所有权证明(Land Registry title register)。如果是中介,务必查询他们是否在英国三大房产中介监管机构(The Property Ombudsman, Property Redress Scheme, ARLA Propertymark)有注册。正规中介的网站上都会有这些标志。

押金保护是法律!这是重中之重!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法律规定,你的租房押金(Deposit)必须在支付后的30天内,存入以下三个政府认证的押金保护计划(Tenancy Deposit Scheme, TDS)之一:

  • Deposit Protection Service (DPS)
  • MyDeposits
  • Tenancy Deposit Scheme (TDS)
房东必须向你提供押金存放机构的证明。如果他含糊其辞或者说没有,那他很可能就是想私吞你的押金,果断扭头就走!这个计划能确保在你退租时,押金可以被公平地处理,避免房东无理克扣。

合同逐字逐句读:拿到合同草稿后,别嫌麻烦。仔细看租期、租金、支付方式、押金金额、双方责任、解约条款。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可以找学校的住宿办公室(Accommodation Office)或学生会(Students' Union)帮忙看看合同,他们通常会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

“喂?大使馆吗?”——看不见的电话陷阱

“同学你好,这里是中国驻英大使馆,我们收到一份国内公安部门的公函,显示一个寄往国内、署名为你的包裹里发现了多本假护照,你涉嫌参与一桩特大国际金融诈骗案……”

如果你接到这样一个说中文的电话,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瞬间心跳加速,大脑一片空白?骗子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这种“虚拟绑架”或“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已经成了悬在留学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伦敦警察厅曾发布警告,称这类诈骗在过去几年呈高发态势,仅2021年一年,报案的中国留学生被骗金额就超过1500万英镑。骗子的剧本经过精心设计,直击留学生独自在外、害怕给家人添麻烦的心理弱点。

利物浦大学的一位同学就曾遭遇过。骗子自称“国际刑警”,通过WhatsApp发来了带有他照片和身份证号的“逮捕令”,说得有鼻子有眼。为了“洗清嫌疑”,要求他把所有资金转入一个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审查,并命令他切断与家人朋友的一切联系,每隔一小时报备位置。这位同学在极度恐惧和孤立的状态下,把父母给的生活费全部转了过去。等他意识到不对劲时,钱早已被分流到世界各地的账户,再也追不回来了。

骗子的剧本,三步让你上钩:

第一步:权威震慑。用“大使馆”、“国际刑警”、“公安部”等名头,配合伪造的公文、证件,瞬间击垮你的心理防线。他们甚至能准确说出你的姓名、学校、护照号等信息(这些很可能来自各种数据泄露)。

第二步:制造恐慌与孤立。用“刑事案件”、“遣返”、“坐牢”等严重后果来恐吓你,同时以“案件保密”为由,严禁你告诉任何人,包括你的父母、老师和朋友。一旦你被孤立,就更容易被他们操控。

第三步:要求转账。最后图穷匕见,以“保证金”、“资金审查”等名义,要求你把钱转到指定账户。有时甚至会升级为“虚拟绑架”,让你自己躲起来,拍被捆绑的照片,然后骗子再用这些照片去敲诈你的父母。

如何一秒识破,全身而退?

记住这条铁律:中国驻外使领馆、国内公检法机关,绝对、绝对、绝对不会通过电话或社交软件办案!他们不会在电话里通知你涉案,更不会让你转账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任何这样做的人,100%是骗子!

最好的应对方式:直接挂断电话!不要好奇,不要争辩,不要提供任何个人信息。挂了之后,如果实在担心,可以自己去中国驻英大使馆的官方网站上找官方联系电话,主动打过去核实。千万不要回拨骗子给你的号码。

和家人朋友保持沟通:和家人约定一个“暗号”。如果接到任何关于你出事、需要用钱的电话,让他们务必先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视频通话,或者问这个暗号)确认是你本人。平时多和家人报平安,让他们了解你的近况。

及时求助:如果你不幸被骗,或者意识到自己正在被骗,不要因为害怕或羞愧而沉默。立刻向英国警方报案(拨打101),并向Action Fraud报告。同时,马上联系学校的国际学生支持办公室和中国学联,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处理这类事件,会给你提供最大的支持。

夜晚的街道,安全感自己给

英国总体来说是个治安不错的国家,但“安全”不等于“没有危险”。尤其在伦敦、曼城、伯明翰这样的大城市,一些区域的犯罪率不容忽视。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NS)的数据,抢劫和盗窃是城市里最常见的犯罪类型之一,而学生,特别是晚上独自出行的学生,更容易成为目标。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期末周在图书馆复习到深夜,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回家的路上,为了解闷戴着耳机听歌,边走边刷手机回消息。就在这时,一辆摩托车或自行车从你身边飞驰而过,手里崭新的iPhone就没了。等你反应过来,对方早已消失在夜色中。这种“飞车党”抢手机的案件,在伦敦等城市时有发生。

安全感,很多时候是自己给的。提高警惕,不是让你草木皆兵,而是让你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

这些习惯,请刻进DNA里:

别当“低头族”:走路时,特别是晚上,把手机放进兜里或包里。一边走路一边听歌玩手机,会让你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力降到最低,成为小偷眼中的“完美猎物”。你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深夜结伴而行:如果需要晚归,尽量找同学朋友一起走。实在没办法,就叫一辆正规的出租车或Uber。很多大学提供“Safe Taxi Scheme”或“陪行服务”,了解一下你学校的政策。花几镑钱,买一份心安,绝对值得。

规划安全路线:选择走光线充足、有监控、人流量相对多一些的大路。不要为了抄近道,去走那些阴暗的小巷、公园或者没有路灯的区域。

财不外露:不要在公共场合显露大量的现金、贵重的首饰或电子产品。在ATM取钱时,注意遮挡密码,并留意身后是否有人。背包尽量背在胸前,尤其是在地铁、公交等拥挤的地方。

喝酒要适度:和朋友去酒吧或参加派对是留学生活的一部分,但一定要保持清醒。永远不要让你的饮料离开你的视线,以防被下药。知道自己的酒量,感觉不对就及时回家。

紧急求助,这几个号码必须背下来

当意外真的发生时,慌乱是人的本能。但只要你知道该找谁,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帮助。把下面这几个电话号码,存在手机的紧急联系人里。

999:最紧急的生命线

这是英国所有紧急服务的统一号码,等同于国内的110+120+119。什么时候打?记住,只有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

  • 犯罪正在发生,或你感觉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受到即时威胁。
  • 发生严重事故,有人重伤或生命垂危。
  • 发生火灾。
拨通后,接线员会问你:“Emergency, which service do you require?” (紧急情况,你需要哪个服务?) 你要冷静、清晰地回答“Police”(警察)、“Ambulance”(救护车)或“Fire”(消防)。然后,准确告知你的位置(这是最重要的信息!),并简要说明情况。

101:非紧急情况报警

这个号码同样重要,它分流了999的压力。当你的事情不那么紧急,但又需要警察帮助时,就打101。比如:

  • 你的手机或钱包被偷了(但没有发生暴力冲突)。
  • 你的房子被入室盗窃了(但你回家时小偷已经走了)。
  • 你发现你的车被损坏了。
  • 你想向警方举报一些可疑情况。

111:非紧急医疗求助

如果你生病或受伤,但不确定是否需要去急诊(A&E),可以拨打111。NHS的专业人员会在线评估你的症状,并告诉你该怎么做,比如是自己在家处理、去看GP(社区医生)、去药店还是去医院。

其他重要的支持网络:

学校安保(University Security):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24小时安保团队。他们的电话是你最应该记住的号码之一!无论你在校园里还是学校宿舍区遇到任何安全问题,他们通常是反应最快的。从可疑人员到宿舍门锁坏了,都可以找他们。

中国驻英使领馆:他们的职责是提供领事保护。当你遇到重大事故、护照丢失、或者作为严重刑事案件的受害者时,可以拨打他们的24小时领事保护与协助热线。再次强调,他们不会打电话找你要钱!

学校学生服务中心(Student Support Services):这里是你温暖的大后方。无论你遇到租房纠纷、学业压力、心理困扰还是被骗,都可以去这里寻求帮助。他们有专业的顾问,会为你提供保密的、免费的咨询和支持。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让你对留学生活充满恐惧。恰恰相反,了解这些潜在的风险,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是为了让你能更从容、更自信地去拥抱这段旅程。就像出门前看天气预报,带上伞不是因为一定会下雨,而是为了在下雨时,你依然可以不湿鞋,优雅地继续前行。

把这份手册存好,但真心希望你永远都用不上里面的任何一条。愿你的留学之路,前程似锦,只有风景,没有陷阱。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0893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