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国留学图鉴:解锁我的真实日常

puppy

嘿,准备来枫叶国留学的你,是不是也对这里的生活充满了“网红滤镜”式的想象?先打住!让我这个“过来人”给你交个底。真实的留学日常,不只有赶不完的due和小组作业里的“神队友”与“猪队友”,也有在超市对着一墙牛奶发懵的瞬间,和在漫长冬夜里偷偷想家的emo时刻。这篇图鉴,没有官方宣传的客套话,全是我的真实体验和踩过的坑。从租房觅食到社交破冰,希望能帮你拼凑出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加拿大留学生活。快上车,学长/学姐带你解锁!

留学前必读 | 心态建设小贴士
扔掉滤镜:留学生活不是朋友圈里的诗和远方,更多是due、账单和厨房里的一地鸡毛。做好准备,迎接一个360度全死角的真实挑战。
学会求助:无论是学业上的困难、心理上的emo,还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主动开口求助不丢人。学校的各种support service、学长学姐、朋友,都是你的后援团。
独立是标配:从今天起,你就是自己的CEO、CFO兼保姆。自己做饭、自己报税、自己看病、自己扛过想家的夜晚,这些都是必修课。
拥抱不确定性: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航班可能取消,室友可能奇葩,小组作业可能遇到“大神”也可能遇到“坑”。平常心,是最好的解药。

嘿,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啦。还记得我刚落地多伦多皮尔逊机场的那个下午吗?拖着两个23公斤的行李箱,心里一半是“我终于来了”的雄心壮志,另一半是“接下来该干嘛”的巨大问号。坐上Uber去预订的Airbnb,司机是个热情的印度大叔,一路跟我聊着多伦多的好。我看着窗外掠过的陌生街景,感觉自己就像电影主角,即将开启一段闪闪发光的新旅程。

结果,现实给我的第一个“下马威”,发生在我走进超市的那一刻。我想买瓶牛奶,结果一转身,面对的是一整面墙、几十种不同品牌、不同脂肪含量、不同种类的“奶”——全脂奶、2%减脂奶、脱脂奶、有机奶、无乳糖奶、杏仁奶、豆奶、燕麦奶……我当场石化,拿着手机查了十分钟单词,最后在选择困难症爆发的边缘,随便拿了一瓶看起来最顺眼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留学这回事,宏大的叙事背后,全是由这些“对着一墙牛奶发懵”的微小瞬间组成的。它考验的,远不止你的语言和学术能力。

所以,今天这篇《枫叶国留学图鉴》,不想跟你扯那些官方宣传里的“多元文化”和“顶尖教育”,只想跟你聊聊那些真正构成了我们日常的、真实的、甚至有点狼狈的细节。这都是我用真金白银和血泪踩过的坑,希望能让你未来的路,走得顺一点点。

租房这件“头等大事”:从“家”开始的修行

落地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安身之所。这可比申请学校复杂多了。国内我们习惯了学校统一安排宿舍,拎包入住。但在加拿大,尤其对于研究生来说,校内宿舍数量有限,抢到的难度堪比春运火车票。大部分人,都得走进本地的租房市场,开始一场斗智斗勇的“找房大作战”。

我刚来的时候,被一个Facebook Marketplace上的“完美公寓”迷住了。市中心、落地窗、家具全包,租金比市价低了快30%。房东说自己因公外派,急着出租,让我先交一个月的押金“锁定”房源。幸好我留了个心眼,让一个本地的朋友帮我去看看,结果发现那栋楼根本没有那个房号。典型的“幽灵房源”骗局,差点让我人没到钱先没了。

租房市场的水,比安大略湖还深。你得先搞清楚几个基本概念:Condo(公寓),一般设施新,有健身房、游泳池,但租金最高;Apartment(出租公寓),由专门的公司管理,设施稍旧,但管理规范;House(独立屋),通常是和房东或者其他租客合租一个大房子里的几间卧室,性价比高;Basement(地下室),价格最便宜,但采光和通风可能会差一些。

价格方面,加拿大各大城市的差距非常大。根据加拿大租房网站Rentals.ca在2024年初发布的数据,多伦多一居室的平均租金已经飙到2800加币/月左右,温哥华更夸张,超过了3000加币。就算是在相对便宜的蒙特利尔,一居室也要接近2000加币。这意味着,光是房租,每年就可能花掉你15万人民币。所以,找个靠谱的室友合租,是大多数留学生的“续命”选择。

找房的渠道主要是Kijiji、Facebook Marketplace、Rentals.ca这些网站,还有学校的校外住房服务办公室(off-campus housing office)也会提供认证过的房源信息。看房时一定要仔细检查,水龙头、马桶、暖气、电器都试一遍。签合同(Lease)的时候,逐字逐句看清楚,特别是关于租期、押金(一般是一个月房租作为最后一个月的房租,损坏押金在某些省份是不合法的)、水电网暖谁负责、以及退租条款。千万别因为是全英文就懒得看,这关系到你未来一年的居住体验和钱包安全。

填饱肚子的“生存哲学”:从黑暗料理到中华小当家

解决了住的问题,下一个挑战就是“吃”。在国内,下楼就是便利店,外卖APP上从麻辣烫到日料应有尽有。但在加拿大,便利店只有薯片和可乐,外卖不仅选择少,加上运费、服务费、小费,一顿饭轻轻松松花掉30加币(约160人民币),味道还可能一言难尽。所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成了唯一的出路。

我的厨艺进化史,就是一部辛酸史。从一开始只会煮泡面加个蛋,到后来能独立复刻出可乐鸡翅、番茄炒蛋,再到逢年过节还能包顿饺子,这个过程充满了炸厨房的惊险瞬间和吃到“黑暗料理”的自我怀疑。但当你把自己的作品发到朋友圈,收到一堆“羡慕”的评论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想要喂饱自己,首先要熟悉本地的超市。主流的连锁超市有Loblaws、Sobeys、Metro,这些属于中高端,环境好但价格偏贵。平价的选择是No Frills、Food Basics、FreshCo,虽然装修朴素,但价格亲民,是学生党的首选。想买到老干妈、螺蛳粉、火锅底料这些“续命”的中国味道,就得去华人超市,比如大统华(T&T Supermarket)。第一次走进大统华,听到熟悉的中文报站,闻到烤鸭和面包的混合香气,我差点激动得哭出来,那感觉就像回家了。

加拿大的物价,尤其是食品,可能会让你有点震惊。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食品价格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上涨。举个例子,一升牛奶大约2.5加币,一条吐司面包3-4加币,一打鸡蛋4-5加币,一块鸡胸肉可能要10加币以上。一个月下来,就算你顿顿自己做,伙食费也得轻松花掉400-600加币。省钱的秘诀在于学会看每周的Flyer(促销传单),各大超市的APP(比如PC Optimum)也能帮你积分换钱。学会规划每周菜单,一次性采购,能有效避免冲动消费和食物浪费。

学业压力:Due是第一生产力

聊完了生活,我们来谈谈留学的主线任务——学习。来之前,你可能听说国外的教育很轻松,崇尚“快乐学习”。请把这个念头立刻、马上、从你的脑子里扔出去!加拿大的大学,尤其是名校,学术压力巨大,完全是“宽进严出”的模式。

这里的学习,和国内的“老师喂饭”模式完全不同。教授一节课可能会甩给你几十上百页的Reading(阅读材料),默认你课前已经读完并理解了。课堂上,他可能只会挑几个重点讲,然后大部分时间用来讨论。如果你没预习,整节课就会像在听天书,全程“我是谁,我在哪儿”。

然后就是无穷无尽的Assignment, Essay, Presentation, 和Group Project。每个学期,通常要修4-5门课,每门课都有好几个作业,这意味着你几乎每周都有due(截止日期)要赶。我经历过最疯狂的一周,是同时有两篇3000字的Essay、一个小组Presentation和一个Midterm(期中考试)。那几天,我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4小时,全靠咖啡续命。图书馆的24小时学习区,在Final(期末)期间,凌晨三四点依旧灯火通明,你会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卷王”们在这里奋战。

小组作业(Group Project)尤其让人又爱又恨。遇到给力的“神队友”,大家分工明确,互相帮助,能做出非常棒的项目。但不幸遇到“猪队友”的概率也极高,他们要么全程消失,要么在deadline前几小时给你发来一段从谷歌翻译粘贴过来的文字。我曾经带过一个小组,四个组员里有两个在项目中期直接“失联”,最后我和另一个同学两个人熬了三个通宵,才把整个项目扛下来。这种经历,真的能让你一夜之间成长。

加拿大学校对学术诚信(Academic Integrity)的要求极度严格,抄袭、作弊的后果非常严重,轻则课程零分,重则开除学籍。所有的论文提交时都会通过查重系统(比如Turnitin),引用格式(APA, MLA等)必须完全正确。所以,别动任何歪脑筋,老老实实写作业才是王道。好在学校也提供了很多支持,比如Writing Centre可以帮你修改论文语法和结构,TA(助教)的Office Hour可以答疑解惑,一定要善用这些免费资源。

社交圈的“破冰”与“抱团”

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最怕的就是孤独。如何建立自己的社交圈,是一个重要课题。加拿大的校园文化非常多元,根据加拿大国际教育局(CBIE)的数据,2023年加拿大有超过一百万的国际学生。走在校园里,你能听到各种语言,看到各种肤色的面孔。这是一个结识全球朋友的绝佳机会。

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融入很难。本地同学聊的梗你听不懂,他们的派对文化你也未必适应。我第一次参加一个本地同学的house party,大家手里拿着啤酒,放着震耳欲聋的音乐,三三两两地聊天。我一个人尴尬地站在角落,手里拿着一杯可乐,感觉自己格格不入。后来我发现,不必强求自己融入每一个圈子。

找到自己的舒适区更重要。学校里有几百个学生社团,从舞蹈社、辩论队到电竞社、美食社,总有一个适合你。参加社团活动,是认识志同道合朋友最有效的方式。我还通过做志愿者,认识了很多热心的本地人,不仅锻炼了口语,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社会。

当然,“抱团”是每个留学生都会有的行为。和中国朋友一起做饭、过节、吐槽,能带来巨大的心理慰藉。在你想家的时候,一顿火锅就能治愈一切。但也要警惕,不要让自己一直待在舒适圈里,完全不和外界交流。最好的状态是,既有能让你说中文、吃中餐的“自己人”,也有能带你体验不同文化、练习外语的国际朋友。这个平衡,需要你自己去把握。

“钱”规则与“打工人”的自我修养

留学就是“烧钱”,这点大家都知道。除了学费这块大头,生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学会理财,甚至尝试做个“打工人”赚点零花钱,是留学生活的重要一课。

首先,你得有个本地银行账户。加拿大五大银行(RBC, TD, BMO, CIBC, Scotiabank)都有针对学生的免费账户,开户很简单,拿着护照和学签去就行。办一张信用卡也很有必要,它不仅方便消费,更是你建立本地信用记录(Credit Score)的开始。这个信用记录在未来你租房、签手机合同甚至移民时都至关重要。

关于打工,持有学签的留学生是可以在校内或校外合法工作的。通常在上学期间每周不超过20小时,假期可以全职。(请注意:政策时有变动,比如加拿大政府曾临时取消了20小时上限,请务必在IRCC官网查询最新规定)。各省的最低时薪也不同,比如安大略省目前是16.55加币/小时,BC省是17.40加币/小时。听起来不错,但别忘了,加拿大是万税之国,你挣的每一分钱都要交税。

我做过好几份兼职,在学校图书馆当前台,在奶茶店摇过奶茶,还在中餐馆端过盘子。这些工作虽然辛苦,但让我赚到了生活费,更重要的是,让我接触了真实的加拿大社会,锻炼了沟通能力。每年4月是报税季,别觉得麻烦就忽略了。作为低收入的学生,你不仅不用交多少税,还可能因为交了学费和消费税,收到政府的退税(Tax Refund),算是一笔意外之喜。

Emo时刻与漫长冬夜

最后,想聊一个可能不那么光鲜,但却无比真实的话题——孤独和想家。留学生活里,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你会突然emo。

可能是在一个除夕夜,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晒年夜饭,而你刚赶完due,在空无一人的公寓里煮了一碗速冻饺子。可能是生病了,躺在床上,特别想喝一碗妈妈熬的粥。也可能就是在某个普通的下午,走在路上,看到一个相似的背影,突然就鼻子一酸。

加拿大的冬天尤其考验人。漫长、寒冷,下午四点天就黑了。对于很多来自南方的同学来说,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和没过膝盖的大雪,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这种天气很容易让人情绪低落,甚至患上季节性情感障碍(SAD)。

我的方法是,不让自己的冬天闲下来。我学会了滑冰,虽然摔了无数次,但驰骋在冰上的感觉真的很爽。我和朋友们约好每周一起吃一次火锅,热气腾腾的食物最能驱散寒意。我还报名了学校的健身课,运动是最好的抗抑郁药。记住,感到孤独和难过是完全正常的,别憋着。找朋友聊聊,给家人打个视频,或者去寻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Counselling Service)的帮助。那里的咨询师都非常专业,而且是免费和保密的。

好了,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其实留学生活远比我描述的要复杂和精彩一万倍。它不是一场只有鲜花和掌声的旅行,更像是一场混合着咖啡因、眼泪、deadline和自我成长的闯关游戏。

你会被各种琐事搞得焦头烂额,会因为文化差异感到无所适从,会在无数个深夜里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但你也会在解决一个个难题后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会因为结识了有趣的人而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变得独立、坚强、无所畏惧。

别怕,我们都是这么磕磕绊绊过来的。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这个,勇敢地踏出第一步的自己。欢迎来到枫叶国,祝你玩得开心!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1454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