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到绿卡,走对这三步就上岸

puppy

是不是觉得H1B抽签就像开盲盒,好不容易中签,又要面对绿卡这条漫漫长路,心里特没底?别慌!其实从H1B到最终上岸,只要走对最关键的三步,就能清晰很多。这篇文章就是你的“过来人”朋友,用大白话帮你彻底理清:第一步,到底什么时候跟公司开口提办绿卡最合适?第二步,EB-2和EB-3的门道在哪,怎样选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第三步,在漫长的排期中,怎么巧妙应对跳槽、晋升这些变量,避免踩坑?我们不讲晦涩的条文,只给你最实用的路线图,让你看完心里有谱,稳稳地走好每一步!

H1B上岸心态建设指南
把绿卡申请当成一个“项目”来管理:这不是一个被动等待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你主动规划、沟通、推进的项目。你是这个项目的经理,律师和公司是你的资源。
信息透明是你的最大武器:不懂就问,别怕麻烦。你的焦虑,一半来自于未知。搞懂了流程,你就搞定了一半的焦虑。
永远有 Plan B:市场、政策、公司状况都可能变化。在漫长的等待中,持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底气。

H1B到绿卡,走对这三步就上岸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在 www.lxs.net 的老朋友,小编 Cici。

还记得去年夏天,朋友 Leo 给我打电话,声音激动得都有点抖:“Cici!我中了!我中 H1B 了!” 我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他那种中彩票般的狂喜。作为“海底捞”三年的资深受害者,他这次终于上岸,我们一群朋友张罗着要给他好好庆祝一下。

庆祝的饭局上,大家都在开玩笑说他从此就是“李总”,走上人生巅峰了。可邻座一位已经在公司工作了五年的学长,喝了口啤酒,悠悠地说:“别高兴得太早,H1B 只是拿到了入场券,真正的升级打怪,是从申请绿卡开始的。”

一句话,让喧闹的包间瞬间安静了。Leo 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小心翼翼地问:“学长,这……这里面道道很多吗?” 学长叹了口气:“道道多得是。什么时候开口、怎么选赛道、中途想跳槽怎么办……每一步都可能是个坑。我当年就因为不懂,白白耽误了一年多。”

看着 Leo 从狂喜到迷茫的脸,我突然觉得,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个留学生的缩影吗?我们拼尽全力,刷题、面试、抽签,以为 H1B 中签就是终点。但其实,那条通往“永久居留”的漫漫长路,才刚刚在我们面前展开,充满了未知和不安。所以,今天这篇,我不想跟你讲那些复杂的法律条文,就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用大白话跟你聊透从 H1B 到绿卡最关键的三步。把这三步走稳了,你的“上岸”之路,会清晰很多。

第一步:开口的艺术 —— 什么时候跟公司提办绿卡最合适?

这绝对是大家最纠结的问题。提早了,会不会显得自己太心急,刚给公司干活就图回报?提晚了,万一错过关键时间点,H1B 到期了怎么办?

别慌,这里面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很多大公司,特别是科技大厂,通常都有明确的政策(Policy),比如入职满一年后,或者在员工的第一个 H1B 任期(前三年)内,就会启动绿卡申请程序。如果你在这样的公司,那恭喜你,基本不用太操心,跟着 HR 的节奏走就行。

但更多的情况是,公司没有成文的规定,或者你所在的是一家中小型公司,需要自己主动去“Push”。这种情况下,什么时候开口就成了一门艺术。

我的建议是:不要等到第一个 H1B 三年有效期快用完了才想起来。

为什么?我们来算一笔时间账。绿卡申请的第一步,叫做 PERM(劳工证申请),这是整个流程中最耗时、最复杂的一步。它本身又包含好几个阶段:

  1. 普遍工资标准(PWD)确定:公司要向劳工部(DOL)申请,确定你这个职位的普遍工资标准。根据美国劳工部 2024 年第一季度公布的数据,这个过程的平均处理时间已经拉长到了 6-7 个月。
  2. 打广告招聘:劳工部要求公司证明招不到合适的美国本地员工。公司需要公开打广告,进行一系列招聘活动,这个过程至少需要 2 个月。
  3. PERM 申请提交和审理:所有材料准备好后,律师提交 PERM 申请。在不被审计(Audit)的情况下,目前(2024年中)的审理时间大约是 10-12 个月。如果运气不好被审计,时间就要再加半年甚至更久。

你看,光是这第一步 PERM,顺顺利利走下来,就需要将近两年的时间(7个月 + 2个月 + 11个月 ≈ 20个月)。

这和你的 H1B 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大了!你的 H1B 总共只有 6 年有效期。要想在 6 年后继续合法留在美国工作,你需要一个关键的“通行证”:获批的 I-140(移民申请),或者你的 PERM 申请是在 H1B 第六年到期前的 365 天之前提交的。只有满足这个条件,你的 H1B 才能在 6 年到期后一年一年地续下去。

所以,我们倒着推算一下:为了确保在 H1B 第五年结束前能提交 PERM,再考虑到 PERM 本身需要将近两年的准备和审理时间,最稳妥的开口时间,是在你 H1B 开始后的第二年到第三年之间。

我的朋友 Mike 就是一个反面教材。他在一家中型咨询公司,总觉得不好意思开口。拖到了 H1B 第四年半,才跟老板提。老板倒是爽快答应了,可律师一算时间,发现非常紧张,整个团队都跟着他一起赶死线,万一中间哪个环节出点差错,他就得打包回国了。那半年,他整个人焦虑到斑秃。

更聪明的做法是什么呢?是在你拿到 Offer、谈薪资福利的时候,就可以“顺便”问一句:“我想了解一下,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公司在支持长期发展(比如绿卡申请)方面,通常的政策是怎样的?” 这样既不显得急功近利,又能提前探到底,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第二步:赛道的选择 —— EB-2 和 EB-3 的门道在哪?

等你和公司谈妥,律师介入后,你马上会面临第二个关键选择:我到底是申请 EB-2,还是 EB-3?

先用一句话说清它俩的本质区别:

  • EB-2(第二类优先):通常要求员工具备硕士或以上学位,或者本科学位外加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 EB-3(第三类优先):通常要求员工具备本科学位,或者至少两年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经验。

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我明明是硕士毕业,肯定就得申 EB-2 啊,听起来就更高级”。

大错特错! 你能申请哪个类别,最终不是由你的学历决定的,而是由你申请绿卡时所担任的这个“职位”(Job Position)的最低要求(Minimum Requirements)决定的。这个要求,是公司在为你打广告招聘时,白纸黑字写出来的。

举个例子,小A是计算机硕士,在谷歌做一名普通的软件工程师(Software Engineer)。虽然小A有硕士学位,但谷歌对于这个职位的最低要求可能只是“本科学历+2年工作经验”。那么,在申请 PERM 时,这个职位就只能符合 EB-3 的标准。即使小A是博士,也得以这个职位的标准来。

那是不是 EB-2 就一定比 EB-3 好呢?在过去很多年里,对于中国大陆出生的申请人来说,确实是这样,EB-2 的排期常年比 EB-3 快。但这个情况,在最近几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这里就要引入一个最重要的概念:“排期”(Priority Date,简称 PD)。你的 PD 就是律师为你提交 PERM 申请的那一天。因为每年发放给每个国家的绿卡名额有限,所以大家都要排队,你的 PD 就是你在这条队伍里的号码牌。国务院每个月会公布一个“签证排期表”(Visa Bulletin),告诉你现在处理到哪个号码牌了。当排期表上的日期前进到你的 PD 时,你才能提交 I-485,也就是绿卡申请的最后一步。

神奇的事情来了。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比如申请人数变化、名额分配等),从 2022 年开始,EB-3 的排期有时会反超 EB-2,出现了“排期倒挂”的现象。

我们来看一下最新的数据,以美国国务院公布的 2024 年 7 月的签证排期表为例(Final Action Dates for China-mainland born):

  • EB-2 的排期日是:2020年3月1日
  • EB-3 的排期日是:2020年9月1日

看到了吗?在当前这个时间点,EB-3 的排期比 EB-2 快了整整 6 个月!这意味着,如果两个人的 PD 都在 2020 年 5 月,那个申请 EB-3 的人已经可以递交 I-485 了,而申请 EB-2 的人还在苦苦等待。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里有一个很多经验丰富的律师会推荐的“骚操作”:双申请,或者叫 EB-2 降级(Downgrade)到 EB-3。

如果你的职位同时满足 EB-2 的要求(比如要求硕士学历),你可以让律师先按照 EB-2 提交 I-140 申请并获得批准。这么做的好处是,你锁定了你的 Priority Date。之后,你可以密切关注每月的排期表。一旦发现 EB-3 的排期大幅领先于 EB-2,你可以让律师再为你提交一个基于同一个 PERM 的 EB-3 的 I-140 申请。这个操作就叫“降级”。一旦 EB-3 的 I-140 获批,你就可以用更快的 EB-3 通道来提交 I-485 了。

这个策略给了你极大的灵活性,让你可以在两条队伍里“择快录取”。当然,这会增加一些律师费,但和能早大半年拿到绿卡的自由相比,很多人都觉得这笔投资是值得的。所以,当你和律师沟通时,一定要主动问一句:“根据我目前的情况,是否考虑 EB-2/EB-3 同时申请,或者为未来的降级操作做准备?”

第三步:漫长等待中的变量管理 —— 如何应对跳槽和晋升?

好了,PERM 搞定了,I-140 也批准了,PD 也有了。接下来就是最熬人的阶段——等待排期。对于我们中国大陆的申请人来说,这个等待期现在动辄就是四五年甚至更久。这么长的时间,谁能保证自己不跳槽、不升职呢?而这,恰恰是最多“坑”的地方。

先说跳槽。

是不是 I-140 批了,我就能随便换工作了?答案是:不行!

绿卡申请本质上是“雇主支持你”,在你拿到绿卡之前,这个支持关系随时可能中断。如果你在 I-140 批准后马上跳槽,你的原雇主有权撤回(Withdraw)你的 I-140 申请。一旦撤回,你的整个绿卡申请流程就中断了。

那什么时候跳槽才最安全?这里有一个“180天黄金法则”,也叫 AC21 法案的 portability 规则。

具体来说,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 你的 I-140 已经批准。
  2. 你的 I-485 申请(绿卡最后一步)已经提交,并且等待了超过 180 天。

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后,你就可以跳槽去一家新公司了,前提是新工作必须和原工作属于“相同或相似的职业类别”(Same or Similar Occupational Classification)。比如你原来是后端工程师,跳槽后还是做后端工程师,这就没问题。但如果你从会计师跳槽去做市场分析师,那就很可能被判定为不符,导致绿卡申请失败。

我身边就有一个朋友,叫 David,他 I-140 刚批没多久,就拿到了一个薪水高出 30% 的 Offer,头脑一热就跳了。结果原公司很不高兴,直接撤回了 I-140。虽然他的 PD 可以保留,但新公司必须为他从头开始走一遍 PERM 和 I-140 的所有流程,不仅多花了两三年时间,中间还差点因为新公司的状况而中断,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所以,最稳妥的策略是:拿到 I-140 批准后,耐心等待排期。等到你的排期到了,提交 I-485,再熬过 180 天。那时候,你就可以相对自由地“带球撞人”,跳槽去新东家了。

再说晋升。

“跳槽有风险,那我在公司内部好好干,升职总可以吧?” 同样,要小心!

前面我们说过,你的绿卡申请是基于一个特定的“职位”的。如果你在等待排期期间获得了晋升,而这个晋升导致你的工作职责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Material Change),那么,你之前批准的那个 PERM 可能就作废了!

什么样的变化算“实质性”?从“软件工程师”升到“高级软件工程师”,职责上还是写代码,这通常问题不大。但如果你从一个纯技术的“软件工程师”升为需要管理人、管预算的“工程经理”(Engineering Manager),这就很可能是实质性变化了。

一旦被认定为实质性变化,对不起,你的公司需要为你这个新职位,重新走一遍 PERM 流程。虽然你的 PD 大概率可以保留,但这又意味着新一轮的时间、金钱和不确定性。

我的学姐 Anna 就遇到过。她在排期中被提拔为部门主管,当时特别开心。结果律师告诉她,工作职责变化太大,必须重新申请 PERM。幸运的是,公司很支持她,立刻启动了新流程。但她也感慨说,如果早知道这么麻烦,她可能会选择暂时不接受这个晋升。

所以,在漫长的等待期里,如果你有晋升机会,第一件事是马上咨询公司的移民律师。 告诉他们新的职位名称(Job Title)和工作职责(Job Description),让他们来专业判断这是否构成“实质性变化”。千万不要自己觉得“应该没事”就接受了,等 USCIS 来审查你材料的时候才发现问题,那就晚了。

我知道,这条路走下来,真的不容易。它充满了等待、不确定性和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明明很努力,却被一张身份卡的进度条束缚住了手脚,想换个环境施展抱负不行,想接受更好的机会也不行。

但别忘了,你不是一个人在走这条路。你遇到的困惑,你踩过的坑,你的每一个学长学姐、每一个朋友可能都经历过。把绿卡申请当成一个需要长期规划和管理的项目,而不是一个只能被动等待的命运判决。多和有经验的人聊,多问律师几个“what if”的问题,把每一步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想在前面。

稳住,别慌。把这篇文章里的这三步走稳了,你看似模糊不清的前路,就会像开了导航一样,清晰起来。上岸的那天,总会来的。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6720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