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期选择困难症?先看看这张对比卡 |
|---|
|
选项一:回家! 优点:和家人朋友团聚,吃到心心念念的家乡菜,彻底放松,安全感爆棚,是最好的情感充电。 缺点:机票价格高到肉疼,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加倒时差,实际在家时间很短,可能还要面对“反向文化冲击”。 |
|
选项二:留下! 优点:省下一大笔钱,可以深度探索所在国,打工赚钱攒经验,体验原汁原味的当地节日,锻炼独立生活能力。 缺点:当朋友圈被美食刷屏时,容易感到孤单,宿舍楼变空城,需要自己安排好一切,对心态是个考验。 |
万元机票vs异国孤单,留学假期怎么选
“叮咚”,手机弹出一条机票价格提醒。
在伦敦读大二的Kiki点开一看,圣诞假期回国的往返机票,已经飙到了一万六千块。她下意识地切换到微信,妈妈刚刚发来一张小笼包的照片,配文是:“儿子,想不想吃你最爱的这家?”
Kiki叹了口气,把手机扔到一边。屏幕上,一万六千块的数字和热气腾腾的小笼包,仿佛是天平的两端,把她的心情反复拉扯。回,还是不回?这道选择题,几乎是每个留学生假期前夕的“必考题”,难度系数五颗星。
一边是高昂的成本和旅途的疲惫,另一边是对家乡的思念和独自留守的孤单。这个结,年年难解。但其实,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背后的纠结,看看不管是“走”还是“留”,我们都能怎么找到让自己最舒服的姿势,过一个不后悔的假期。
回家的路:是用金钱换来的“心安”
“我去年复活节就没回,省了钱,但感觉整个假期都魂不守舍的。”在悉尼读研的Leo说,“看着朋友们都在发家庭聚餐的照片,我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公寓,点了个外卖,吃着吃着就觉得特别没劲。”
今年暑假,尽管悉尼到上海的机票价格接近两万,Leo还是咬咬牙买了。“下飞机闻到国内那种潮湿又熟悉空气的那一刻,我就觉得值了。”他说,“那一个多月,我什么都没干,就是在家陪爸妈,和老朋友们吃了好几顿火锅。那种被熟悉的一切包围的安全感,是在国外多少个日夜都换不来的。”
Leo的感受,戳中了很多人的心。留学在外,我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报喜不报忧,但内心深处,那份对“家”的依赖其实从未减少。回家,不仅仅是物理上的位移,更是一场精神上的“回血”。
我们来看看这笔“回血”的账单。根据各大航空数据平台的信息,在圣诞、春节这样的高峰期,从欧美澳新地区返回中国的经济舱机票,普遍在1.2万到2.5万人民币之间浮动。这笔钱,对于没有收入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它可能相当于你两三个月的生活费,或者一次深度欧洲游的全部预算。
除了金钱,还有时间成本。十几个小时的飞行,足以让人筋疲力尽。落地后还要倒时差,昏昏沉沉三四天,刚适应过来,就差不多又要准备返校了。正如很多同学自嘲的:“花两万块,飞一万公里,回家躺两周,感觉像做了个漫长的梦。”
可即便如此,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义无反顾?
因为有些东西,是无法用金钱和时间来衡量的。比如,亲手抱一抱快两年没见的爷爷奶奶,尝一口妈妈炖了整晚的排骨汤,或者只是和发小在熟悉的街角撸串聊天。这些瞬间构成的情感连接,是支撑我们在异国他乡继续奋斗的最强动力。回家,就是给这份动力充电的过程。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对家的思念已经压倒了一切,如果你觉得需要一次彻底的情感补给,那么这张昂贵的机票,就是一张通往心安的船票。它的价值,体现在你推开家门时,那句“回来啦”里。
留下的探索:是与自己和解的“冒险”
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留守”。
在美国加州读书的Jessica,第一个圣诞假期就没有回家。“当时也是纠结了很久,机票太贵了,而且假期只有三周,感觉不够折腾。”Jessica说,她一开始很害怕会孤单,因为身边90%的中国同学都回家了。
但她很快为自己找到了Plan B。她和另外两个同样留下来的国际生朋友,租了一辆车,开启了一号公路的自驾之旅。“我们从旧金山开到洛杉矶,看到了绝美的日落,在国家公园里徒步,晚上围着篝火聊天。那种自由和辽阔的感觉,是我前所未有的体验。”
那次旅行,总共花费不到1000美元,远低于一张回国机票的价格。不仅如此,Jessica还利用剩下的时间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做了兼职,不仅锻炼了口语,还赚到了下个学期的部分书本费。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非官方调查数据,大约有30%-40%的国际学生会在冬季长假期间选择留在英国。原因多种多样:高昂的旅费是主因,其次是希望利用假期实习、打工,或是进行短期旅行。
选择留下,意味着你将开启一段全新的探索。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探索,更是对内心边界的探索。
你可以像Jessica一样,约上三五好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Road Trip,用脚步丈量这个你生活了一段时间的国家。你会发现,除了校园和宿舍,这里还有更多值得惊叹的风景。
你也可以趁着假期,找一份兼职或实习。这不仅能帮你缓解经济压力,更是融入当地社会、提升职业背景的绝佳机会。很多本地企业在假期期间非常缺人,这恰恰是留学生的机会。根据美国劳动统计局的数据,假期零售业和餐饮业的临时岗位需求会比平时增加近20%。
你还可以利用空无一人的校园,安安静静地泡在图书馆里,为下一学期的课程做准备,或者专心致志地完成一个拖延了很久的个人项目。这是一个自我沉淀和增值的黄金时期。
当然,留下也意味着要直面“孤单”这个大魔王。当朋友圈被九宫格的年夜饭刷屏,当视频里传来家人热闹的欢笑声,说不emo是假的。很多大学意识到了这一点,会为留校学生组织各种活动,比如免费的圣诞晚宴、电影之夜、城市观光等,帮助大家建立新的社群连接。
选择留下,不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的成长路径。它考验你的规划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与孤独相处的能力。当你成功地为自己安排了一个充实而有趣的假期,你会发现,你比想象中更强大、更独立。
没有“最优解”,只有“你的解”
说了这么多,所以到底该怎么选?
其实,回与不回,从来都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选择题。它更像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需要你根据当下的财务状况、学习压力、心理状态和家庭需求,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解。
或许今年,你特别需要家人的拥抱来为你充电,那就别犹豫,回家。那份温暖,会让你满血复活。
或许明年,你想挑战一下自己的独立性,或者想和新认识的朋友去探索世界,那就勇敢地留下。那份经历,会成为你留学记忆里闪闪发光的一页。
甚至还有很多“中间选项”。比如,和爸妈商量,他们飞过来看你,顺便一起在当地旅行,这既能团聚,又能创造新的家庭回忆。或者,把圣诞回家的计划改成暑假,错开高峰期,机票价格可能会美丽很多。
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它成为你的负担。别因为回家花了钱而愧疚,也别因为留下而感到被抛弃。
做决定前,不妨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这个假期,我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情感的慰藉,还是个人的成长?
我的预算能支持我做什么样的选择?坦诚地和家人沟通你的财务状况。
如果我留下,我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吗?提前做一个小小的规划,哪怕只是列一个“假期愿望清单”。
如果我回家,除了陪家人,我还能做些什么让这次旅程更值得?
听从你内心的声音,那个声音会告诉你最真实的答案。
假期是生活的一个逗号,而不是句号。它的意义在于让你停下来,喘口气,然后更好地出发。所以,别再刷着机票emo了,去为你自己,量身定做一个最舒服的假期计划吧。不管是在家里的沙发上,还是在异国的公路上,愿你的假期,都能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