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纳士学长学姐1对1带路,从此求职不迷路

puppy

哈喽,蒙纳士的小伙伴!是不是毕业季的钟声越来越近,看着身边的同学陆续拿到offer,自己却还在为简历石沉大海、面试没有头绪而焦虑?别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特地邀请了一群已经成功“上岸”的蒙纳士学长学姐,他们走过你正在走的路,踩过你可能遇到的坑。现在,他们愿意1对1地把经验和资源分享给你,从手把手帮你改简历,到带你做模拟面试,再到分享行业内幕和宝贵的内推机会。这不只是一份求职攻略,更是一份来自同校前辈的温暖支持。别再单打独斗了,快来看看学长学姐是如何带你精准避坑,高效冲刺,拿到梦寐以求的offer的吧!

蒙纳士学长学姐“带路”计划核心亮点
简历精修:拒绝千篇一律,针对澳洲就业市场和ATS系统,1v1打造你的专属“敲门砖”。
模拟面试:真实还原澳洲名企面试场景,从behavioral到technical,帮你克服紧张,自信表达。
行业揭秘:打破信息壁垒,带你了解课本上学不到的行业内幕、公司文化和真实工作日常。
人脉链接:帮你精准定位校友网络,提供宝贵的内推机会,让你的简历直达HR桌面。

蒙纳士学长学姐1对1带路,从此求职不迷路

哈喽,蒙纳士(Monash)的小伙伴们!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像之前的Chloe一样。

Chloe是我们信息技术学院(Facul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硕士毕业生,去年这个时候,她正经历着人生中最黑暗的三个月。毕业典礼的激动心情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每天睁开眼就扑面而来的焦虑。她的书桌上,贴着一张to-do list,上面只有一行字,每天都在重复:“投简历”。

她像个机器人,在Seek, LinkedIn, GradConnection上机械地点击“Apply”。从墨尔本的金融科技公司,到悉尼的互联网大厂,再到布里斯班的初创企业,她投了157份简历。收到的回复呢?8封自动拒信,剩下的149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签证的倒计时像一个闹钟,在耳边滴答作响。朋友圈里,本地同学已经开始晒工牌,庆祝拿到“四大”的offer。而她,连一次正经的面试机会都没拿到。

“是不是我的能力不行?是不是因为我是国际生?”深夜里,Chloe不止一次地这样问自己。她感觉自己像个孤岛,在澳洲求职这片汪洋大海里,找不到方向,也看不到灯塔。

这不只是Chloe的故事,这可能是我们每一个留学生都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的迷茫。我们读着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GPA不算低,实习经历也有一两段,为什么到了求职场上,却好像瞬间失去了所有光环?

别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今天,我们请来了一群已经成功“上岸”的蒙纳士学长学姐,他们曾经也站在你现在的位置,踩过你可能遇到的每一个坑。现在,他们想做的,就是回过头,为你点一盏灯,带你走一段路。

你的简历,可能第一关都没过

Chloe找到我们介绍的学长Daniel时,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简历发了过去。Daniel是三年前从蒙纳士商学院毕业的,现在在德勤(Deloitte)做咨询。他打开简历,只扫了10秒钟,就指出了问题所在。

“你这份简历,太‘学生思维’了。” Daniel说。

Chloe的简历,密密麻麻写满了她的课程、社团活动、还有一份在咖啡馆打工的经历。她觉得已经把自己所有“闪光点”都放上去了。但在Daniel看来,这份简历缺少了求职市场上最关键的东西:针对性(Targeting)和量化结果(Quantifiable Results)。

你知道吗?澳洲的大公司,比如澳洲四大银行(CBA, Westpac, NAB, ANZ),一个毕业生岗位平均会收到超过200份申请。根据人力资源公司Robert Half的调查,招聘经理平均只会花6-7秒看一份简历。更残酷的是,在这6-7秒之前,你的简历可能根本到不了人手里。

现在,超过90%的澳洲大型企业都在使用一种叫做“申请人追踪系统”(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 ATS)的软件来筛选简历。这个系统就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它会根据预设的关键词来扫描你的简历。如果你的简历里没有匹配到职位描述(Job Description)里的关键词,比如特定的软件技能(SQL, Python, Tableau)或者行业术语(Agile Methodology, Stakeholder Engagement),它就会被直接丢进“垃圾桶”。

Daniel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Chloe如何“破解”ATS。他让Chloe选定一个她最想申请的Data Analyst职位,然后把职位描述里的要求和职责,逐条拆解,变成关键词列表。接着,他们开始逐字逐句地修改简历。

比如,Chloe简历上原来写的是:
- "Responsible for daily data entry and report generation in my internship."

这句描述,枯燥、被动,而且完全没体现出她的价值。

在Daniel的指导下,这句描述变成了:
- "Leveraged SQL and Excel to analyze a dataset of over 50,000 customer records, identifying key trends that contributed to a 5% increase in marketing campaign efficiency."

看到了吗?同样一件事,换了一种说法,效果天差地别。修改后的版本包含了关键词(SQL, Excel, analyze, dataset),使用了强有力的动词(Leveraged, identifying),最重要的是,它量化了结果(50,000 customer records, 5% increase)。这才是招聘经理想看到的东西。

他们花了一个下午,把Chloe的简历从一份“经历流水账”,变成了一份针对性极强的“价值说明书”。修改后的简历,每一条都用STAR法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来构建,清晰地展示了她在具体情境下,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团队或项目带来了可衡量的价值。

一周后,Chloe用这份新简历投了5家公司。你猜结果怎么着?她收到了3个面试邀请。这在以前,是她想都不敢想的。

面试不是考试,而是讲故事大赛

拿到面试机会的Chloe,兴奋之余又开始陷入新的焦虑。“他们会问我什么?万一我答不上来怎么办?”

Daniel告诉她:“别怕,澳洲的面试,尤其是毕业生面试,很少会像考试一样考你刁钻的技术难题。他们更看重的是你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你是否符合他们的‘文化’(Cultural Fit)。”

在澳洲职场,“Cultural Fit”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公司希望招到的人,不仅能干活,还要能和团队愉快地相处,认同公司的价值观。面试,就是他们考察这一点的最佳时机。而考察的方式,通常就是行为面试(Behavioural Interview)。

“Tell me about a time you had a conflict with a team member.” (讲一次你和团队成员发生冲突的经历。)
“Describe a situation where you had to learn a new skill quickly.” (描述一个你必须快速学习新技能的情景。)
“Give me an example of a time you failed.” (给我一个你失败的例子。)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它们考验的是你的应变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Daniel为Chloe安排了两次线上的模拟面试。第一次,Chloe表现得很糟糕。当被问到“冲突”问题时,她支支吾吾地说:“我没什么冲突经历,我一直和大家相处得很好。”

Daniel立刻叫停。“这是一个巨大的‘Red Flag’(危险信号)。”他说,“面试官不相信有人从不犯错,也从不与人争执。他们想看的,不是你有多完美,而是你如何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并从中吸取教训。”

于是,Daniel帮Chloe一起梳理她大学期间的小组项目经历。他们找到了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次,一个组员拖延症严重,差点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他们一起用STAR法则,重新组织了这个故事:

Situation (情景): 我们小组正在做一个关于市场分析的presentation,截止日期很近,但一位组员负责的部分迟迟没有完成。
Task (任务): 我的任务是确保我们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同时维护团队的合作氛围。
Action (行动): 我没有直接在群里指责他,而是私下找他沟通。我了解到他因为另一门课的压力很大,所以才有所拖延。我没有抱怨,而是和他一起重新规划了时间线,并主动提出帮他分担一部分资料搜集的工作。同时,我也和教授沟通,争取到了24小时的延期。
Result (结果): 最终,那位同学很受鼓舞,我们一起熬夜完成了任务,并且得到了HD(High Distinction)的成绩。之后,我们的团队合作更加顺畅了。通过这件事,我学会了在团队合作中,主动沟通和共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个准备好的故事,能让面试官在短短几分钟内,看到你的沟通能力、同理心、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比任何空洞的形容词,比如“I am a good team player”,都有力一万倍。

除了行为问题,Daniel还提醒Chloe准备好最后那个经典问题:“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us?”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们吗?)

根据Seek的招聘者调查,超过60%的面试官认为,求职者提出的问题质量,是决定他们是否对该职位真正感兴趣的关键指标。千万不要说“No, I don’t have any questions.” 这等于在说“我只是来碰碰运气的”。

Daniel给Chloe准备了几个“加分”问题,比如:
- “What would a successful first three months in this role look like?” (在这个职位上,成功的前三个月是怎样的?)
- “Could you tell me more about the team I would be working with?” (能多介绍一下我将要共事的团队吗?)
- “What are the biggest challenges the team is currently facing?” (团队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这些问题表明,你已经在思考如何融入团队并创造价值了。带着这些准备,Chloe参加了她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澳洲职场面试。面试结束后,她兴奋地告诉Daniel:“感觉就像在和你聊天一样,我一点都不紧张了!”

你不知道的“隐藏就业市场”

在修改简历和准备面试的同时,Daniel还教了Chloe一个留学生求职的终极武器:Networking(人脉拓展)。

很多人对Networking有误解,觉得就是去酒会上跟人尬聊、要联系方式。但在澳洲,Networking的核心是建立真诚的联系和信息交换。

一个惊人的数据是,据估计,全球范围内有高达70%-80%的职位空缺从未被公开招聘过。这就是所谓的“隐藏就业市场”(Hidden Job Market)。这些职位要么通过内部提拔消化了,要么就通过员工内推(Internal Referral)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为什么公司喜欢内推?因为成本低、效率高、成功率也高。根据LinkedIn的数据,通过内推的候选人,被雇用的几率比通过招聘网站申请的高出10倍。而且,他们入职后,通常能更快地融入公司,稳定性也更高。

作为蒙纳士的学生,你已经拥有了一个巨大的、尚未被充分挖掘的宝藏——校友网络。蒙纳士大学在全球拥有超过44万名校友,他们遍布各行各业的顶尖公司。

Daniel手把手地教Chloe如何使用LinkedIn来激活这个网络:

第一步,优化LinkedIn主页。把主页当成你的线上简历来打造,用专业的头像,写清楚你的教育背景、技能和项目经历。

第二步,精准搜索。使用LinkedIn的搜索功能,筛选“Monash University”的校友,再进一步筛选你感兴趣的公司(比如Google, PwC, Canva)和职位(比如Software Engineer, Marketing Specialist)。

第三步,发出有温度的连接请求。千万不要用LinkedIn默认的“I'd like to add you to my professional network.” Daniel给Chloe写了一个模板:

"Hi [校友姓名], my name is Chloe. I'm a recent graduate from Monash's Master of IT program, and I saw that you are also a Monash alumnus working as a Data Analyst at [公司名]. I'm very passionate about a career in data analytics and would be extremely grateful if I could ask you a few questions about your experience and journey. Thanks so much!"

这个请求,简短、礼貌,说明了你的身份(同为校友)、你的目的(请教经验,而不是要工作),并表达了尊重。大部分校友在看到这样的信息时,都很乐意提供帮助。

第四步,进行信息面试(Informational Interview)。一旦对方接受了你的请求,你可以礼貌地询问是否可以有15-20分钟的简短通话。在通话中,你的角色是一个请教者,而不是求职者。你可以问一些关于行业趋势、公司文化、日常工作内容的问题。在通话的最后,你可以顺便问一句:“Based on our conversation, do you have any advice for my job search? Or is there anyone else you would recommend I speak to?”

通过这种方式,Chloe在一个月内和超过10位在不同公司工作的蒙纳士校友进行了交流。她不仅对澳洲的IT行业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入了解,还意外地收获了两个内推机会。其中一个,就是她最终拿到offer的公司。

那位给她内推的学姐说:“我之所以愿意推荐你,不仅因为我们是校友,更因为你在和我的交流中,展现了你的热情、求知欲和专业性。我相信你是一个有潜力的人。”

看,这就是Networking的魔力。它帮你绕过了冰冷的ATS系统,直接把你的名字和故事,送到了一个温暖的人面前。

Chloe的故事,在蒙纳士的留学生群体中不是个例。从简历被“捞”起,到面试时胸有成竹,再到通过内推拿到心仪的offer,学长学姐的“带路”,就像是为在迷雾中航行的你,打开了GPS导航。

他们走过的弯路,可以变成你的捷径;他们积累的经验,可以成为你的武器;他们建立的人脉,可以化作你的桥梁。

别再一个人埋头苦战,对着电脑屏幕唉声叹气了。求职这条路,本就不该是孤军奋战。你身边那些已经“上岸”的同校前辈,就是你最宝贵的资源。

抬起头,去LinkedIn上找到他们,去参加校友会的活动,去鼓起勇气发出第一封邮件。你会发现,大多数蒙纳士人,都怀着一颗愿意帮助后辈的温暖的心。

那张你梦寐以求的offer,可能并不遥远。它也许就隔着一次与学长学姐的真诚对话,隔着一份被他们指点过的简历,隔着一个他们为你打开的内推机会。

行动起来吧,让这条求职路,从今天起不再迷路。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9240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