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大厂?滑铁卢王牌专业这么选!

puppy

都说滑大是“大厂敲门砖”,但这么多神仙专业,到底哪个才是你的“本命”?别担心,咱们这就帮你捋一捋!这篇文章会带你深入了解这些王牌专业的课程设置到底有啥不同,co-op找工作的体验和侧重又有什么差别,以及最重要的——什么样的你更适合哪个方向。选对了专业,你的大厂offer之路才能走得更顺,少踩好多坑哦!

滑铁卢王牌专业速览

Computer Science (CS) 计算机科学:

特点:理论深、数学多、超灵活。想辅修、双专业?CS给你最大自由度。

适合谁:热爱算法、醉心理论、自学能力MAX的“独行侠”。

Co-op方向:软件开发、算法工程师、AI/ML研究、数据科学等,覆盖面最广。


Software Engineering (SE) 软件工程:

特点:组团打怪、项目为王、课程固定。四年和同一群人上课,革命友谊杠杠的。

适合谁:喜欢动手、享受团队协作、目标明确的“实干家”。

Co-op方向:软件开发、全栈工程师、项目管理,工程实践能力极强。


Computer Engineering (CE) 计算机工程:

特点:软硬兼施、深入底层。从电路板到操作系统,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适合谁:对硬件好奇、喜欢捣鼓机器人、想成为“全能选手”的“极客”。

Co-op方向:嵌入式系统、固件开发、底层软件、硬件设计。


Compu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CFM) 计算机与金融管理:

特点:CS + Finance,王炸组合。一半是码农,一半是金融精英。

适合谁:对技术和商业都痴迷、抗压能力超强的“跨界奇才”。

Co-op方向:量化分析、金融科技(FinTech)、软件开发(金融方向)。

哈喽呀,各位奋斗在留学路上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lxs.net的小编。今天想跟大家聊个“要命”的话题——选专业。

还记得我去年认识的两个学弟,小A和小B吗?俩人都是手握滑铁卢offer的卷王,背景差不多,梦想也都是毕业进大厂。小A二话不说选了名气最大的CS,因为他觉得“CS就是金字招牌”。小B呢,磨叽了很久,把CS、SE、CE的课程表翻了个底朝天,最后选了看似差不多的SE。

一年过去,两人的状态天差地别。小A在CS的海洋里有点迷失,各种高深的数学理论课让他头大,身边的同学个个都是自学成神的大佬,找第一份co-op的时候,看着几百个岗位,他反而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小B呢,虽然SE的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没啥自由,但他和同年级的cohort(同年级同学)一起做项目、一起刷题、一起吐槽,归属感爆棚。因为课程里有大量实践项目,他的简历在找co-op时特别有得聊,很快就拿到了一个不错的SDE实习。

小A的故事不是个例。滑铁卢就像一个巨大的自助餐厅,好吃的“神仙专业”琳琅满目,都说能让你“吃饱”(进大厂)。但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口味和胃口,盲目去拿那个最大最亮的龙虾,可能会发现自己根本不爱吃海鲜,消化不良。所以今天,咱们就当一回“专业美食家”,把滑大这几道最硬的“主菜”——CS, SE, CE, CFM,挨个尝尝,看看它们到底有啥不同,哪道菜才是你的“本命”。

CS (Computer Science):理论为王的“武林秘籍”

说到滑铁卢,第一个跳进你脑子里的99%是CS。没错,它就是那个传说中“毕业即巅峰”的专业,是滑大皇冠上最亮的那颗宝石。但你真的了解这颗宝石吗?

课程设置:不是教你写代码,是教你“思考”代码

别以为CS就是天天敲代码。滑铁卢CS的精髓在于它的数学和理论深度。你会被微积分(MATH 135/137)、线性代数(MATH 136/138)、组合数学(MATH 239)这些课程轮番“教育”。CS的核心课程,比如CS 240 (Data Structures and Data Management) 和 CS 350 (Operating Systems),背后都贯穿着严谨的数学逻辑和算法思想。

它的课程设置非常灵活。除了必修的核心课,你有大把的选修课空间,可以去探索AI、人机交互、计算机图形学,甚至可以去隔壁文学院选修一门哲学,或者像很多大神一样,辅修一个C&O (Combinatorics and Optimization),这个组合在算法和AI领域简直是降维打击。

Co-op体验:自由的代价是“全靠自己”

CS的co-op资源是顶级的。根据滑铁卢大学近几年的Co-op报告,CS学生的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7%以上, top employers名单上永远是Google, Meta, Amazon, Microsoft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薪资也相当可观,有经验的高年级学生拿到时薪80-100加币的实习offer都不是新闻。我认识一个学长,他在第五个co-op term去了Jane Street(一家顶级的量化交易公司),实习期间的薪水换算成年薪,比很多公司的全职员工还高。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CS学生数量庞大,竞争异常激烈。没有SE那样的cohort抱团取暖,你就是个单打独斗的战士。从改简历、刷题到面试,每一步都得靠自己。学校的求职系统WaterlooWorks上有成千上万的岗位,但如何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如何让自己的简历在海选中脱颖而出,是每个CS学生都要面对的巨大压力。

什么样的你适合CS?

如果你是对计算机底层原理和算法效率有着极致追求的“理论派”,享受独自钻研难题的乐趣,自学能力超强,并且不畏惧大量的数学,那CS绝对是你的天堂。它给你的不是一条铺好的路,而是一张藏宝图和一身寻宝的本领,宝藏能挖多深,全看你自己。

SE (Software Engineering):团队作战的“特种部队”

如果说CS是培养计算机科学家的摇篮,那SE就是锻造顶尖软件工程师的兵工厂。它和CS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但骨子里的气质完全不同。

课程设置:从第一天起,你就是个“工程师”

SE是工程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合办的专业,所以你既要学CS的核心课,也要学工程的必修课。最特别的是“Cohort System”。从入学第一天起,你就有了一帮同生共死的战友。四年里,你们一起上几乎所有一样的课,一起做没完没了的group project。这种强度下的团队协作训练,是CS学生很难体验到的。

它的课程设计非常“实用主义”。除了编程和算法,你还要学大量的软件设计模式、项目管理、质量保证、用户界面设计等课程。比如SE 101, SE 102这些早期课程,就会逼着你和团队一起去构思和实现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到了大四,还有长达8个月的毕业设计(Capstone Design Project),很多团队的项目最后都成功商业化或者拿到了大奖。

Co-op体验:目标明确,弹无虚发

SE的co-op体验和CS略有不同。因为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实践内容,SE学生的简历往往在项目经验上更有优势,尤其是在找前一两个co-op的时候。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软件开发工程师(SDE)。根据过往数据,SE学生进入FAANG(现在叫MAMAA)等大厂的比例极高,而且因为团队协作能力强,在面试中也更受青睐。

我认识一个SE的女孩,她说她们cohort就像一个情报中心。谁拿到了哪个公司的面试,面经会立刻在群里分享;谁的项目缺人手,一句话就有人来帮忙。这种集体荣誉感和资源共享的氛围,让找工作这件事都变得不那么孤单了。SE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几乎是100%,因为强大的课程设置和校友网络,他们是各大科技公司最稳定的人才来源之一。

什么样的你适合SE?

如果你享受和别人一起把一个想法从0到1变成现实的过程,你喜欢动手实践多于理论推导,你认为沟通和协作是成事关键,那你就是天生的SE。SE会把你打造成一个纪律严明、战斗力爆表的“特种兵”,让你在真实的工业界环境中游刃有余。

CE (Computer Engineering):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

当大家都在讨论CS和SE的时候,别忘了还有一个隐藏的大佬——CE。它属于ECE(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系,是真正的“硬核”玩家。

课程设置:上得了厅堂(软件),下得了厨房(硬件)

CE的培养目标是让你成为一个既懂软件又懂硬件的复合型人才。你的课程表里,既有像CS一样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也有ECE独有的数字电路、微处理器系统、嵌入式编程。简单来说,CS的学生知道怎么写一个App,而CE的学生还知道这个App的指令是如何在CPU上变成高低电平信号的。

这注定了CE的课程会非常辛苦。你要应付的物理和电子实验,比纯软件专业多得多。但回报也是巨大的,你建立起了一个更完整的计算机知识体系。比如,当你学习操作系统时,因为你有硬件知识背景,你会比别人更深刻地理解内存管理和进程调度是怎么回事。

Co-op体验:独一无二的“护城河”

CE的co-op岗位非常有特色。除了可以和CS/SE竞争纯软件开发岗,你还有一条他们走不了的赛道:那些软硬件结合的岗位。比如去Nvidia、AMD、Intel做芯片验证,去Apple做固件开发,去特斯拉做自动驾驶的底层系统。这些岗位技术壁垒高,竞争相对小,非常有“钱”景。

我有一个学CE的朋友,他的实习经历堪称典范:第一份在一家小公司做嵌入式开发,第二份去了黑莓做底层系统,后来又去了AMD和苹果的硬件相关团队。毕业时,他手上的offer横跨了半导体、消费电子和软件行业,选择面极广。根据PayScale的数据,拥有嵌入式系统技能的工程师,其薪资中位数比纯软件工程师要高出10%-15%。

什么样的你适合CE?

如果你从小就喜欢拆装电器,对电脑主板上的那些小元件充满好奇,不满足于只在屏幕上写代码,还想让代码真正驱动一个物理设备,那CE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它会给你一双看穿数字世界的“X光眼”,让你成为那个不可替代的“硬核”工程师。

CFM (Compu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华尔街的“新王”

最后要说的这个专业,是滑铁卢皇冠上的另一颗钻石,低调但极其奢华——CFM。它是滑铁卢大学和隔壁劳里埃大学(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合办的双学位项目。

课程设置:一半CS,一半金融,双倍的“肝”

CFM的学生四年毕业后,会同时拿到滑铁卢的计算机学士学位和劳里埃的工商管理(BBA)学士学位。这意味着,你既要学CS的核心课程(算法、数据结构等),又要学金融的核心课程(公司金融、投资学、会计学等)。课程压力极大,堪称“时间管理大师”的训练营。

这个专业的学生数量极少,每年只招收几十人,个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有非常强的商业嗅觉和沟通能力。

Co-op体验:直指“金钱永不眠”的领域

CFM的co-op目标非常清晰:金融科技(FinTech)、量化交易(Quant Trading)、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的技术部门。他们的竞争对手不再是普通的SDE,而是来自全球顶尖名校的数学、物理和金融天才。

CFM毕业生的去向堪称“恐怖”。去高盛、摩根士丹利做技术分析师是常规操作,进入像Jane Street, Citadel, Two Sigma这样的顶级量化对冲基金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这些公司的薪酬水平是科技大厂也难以企及的。一个刚毕业的量化分析师,拿到三四十万美元的总包(base + bonus)是完全有可能的。我认识的一个CFM毕业生,他的第一份全职工作就是在纽约一家对冲基金,他说,那里讨论的不是代码的优雅,而是模型能在几微秒内完成一次交易。

什么样的你适合CFM?

如果你对代码和资本市场都有着同样狂热的爱,你享受在高压环境下解决复杂问题,并且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那么CFM就是那条通往华尔街的“秘密通道”。它会把你打造成一个手持代码利剑、身披金融铠甲的“跨界骑士”。

聊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滑铁卢的这些王牌专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实,专业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CS的自由,SE的团结,CE的硬核,CFM的跨界,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别再只盯着哪个专业的名字听起来更“牛”,或者哪个专业的平均薪资更高了。问问你自己:你享受一个人安静地推导公式,还是喜欢和一群人热火朝天地头脑风暴?你看到电路板会兴奋,还是看到K线图会心跳加速?

选专业,就像是为你的四年大学生活,甚至未来更长的职业生涯,选择一个“操作系统”。选对了,各种“软件”(知识、技能、人脉)才能流畅运行。选错了,就算“硬件”再好,也可能天天卡顿、蓝屏。

所以,花点时间,去官网看看课程表,去YouTube上找找学长学姐的分享,甚至可以厚着脸皮去LinkedIn上找校友聊几句。你为这个决定付出的每一分钟,都会在未来加倍回报给你。找到那个让你眼睛放光的专业,然后全力以赴,大厂的offer,不过是沿途的风景罢了!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3620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