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圈真心话:这三种人出国纯受罪

puppy

嗨,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觉得,真实的留学生活,跟朋友圈里晒出来的诗和远方有点不一样?我们总以为出国是去看更大的世界,但对一些人来说,这趟旅程可能只是一场漫长的煎熬。这篇文章就想跟你掏心窝子聊聊,到底哪三种人出国纯属花钱买罪受。比如,生活上还没“断奶”,凡事都想依赖别人;又或者心态上把自己封闭起来,永远走不出那个小小的舒适圈;再或是压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为了逃避或跟风才出来。这篇文章不是想劝退谁,而是想让你提前看清现实,也看看自己或身边的朋友有没有“中招”。别让满心的期待,最后只换来一场身心俱疲。

小编真心话
这篇文章可能会有点“扎心”,但绝对是掏心窝子的大实话。我们的目的不是劝退,而是希望你把留学的钱和时间,都花在刀刃上。在按下“出发”键之前,先诚实地问问自己,准备好了吗?

嗨,我是你在 lxs.net 的老朋友,小编 Cici。

上周深夜,我接到一个学妹的视频电话,她在美国读大一。镜头那边,她顶着乱糟糟的头发,眼圈红红的,背景是堆满外卖盒的书桌。她没哭,但声音里的疲惫藏不住:“学姐,我好想家。我妈以为我天天都在派对、在旅游,朋友圈里我也是这么发的。但说真的,我感觉自己快撑不下去了。”

她一边说,一边把镜头转向窗外。外面是纽约璀璨的夜景,帝国大厦的灯光闪烁。她说:“你看,所有人都觉得我活在梦里,但我每天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成功点了一份不那么难吃的中餐外卖。”

挂了电话,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个场景,太熟悉了。我们总把留学描绘成一幅壮丽的画卷——自由、独立、开阔眼界、结交世界各地的朋友。但只有真正走出来的人才知道,这幅画的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狼狈、孤独和自我怀疑。

留学这趟列车,不是每个人都能坐得舒服。有些人坐上来,看到的确实是风景;而另一些人,可能从头到尾都只是在经历一场漫长又昂贵的晕车。今天,我就想跟你掏心窝子聊聊,留学圈里那些花钱买罪受的“真心话”,看看哪三种人,真的不适合马上出国。

一、生活“巨婴”:还没学会走路,就想开始飞翔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在家时,衣服有人洗,饭菜有人做,生病了爸妈比谁都急。他们的人生,就像一场被精心安排好的真人秀,自己只需要扮演好“孩子”这个角色就行。

可一旦出了国,这场真人秀的导演、摄像、后勤全都消失了。聚光灯一关,只剩下漆黑的舞台和不知所措的自己。

我认识一个男生,家里条件特别好,我们都开玩笑叫他“小王子”。他刚到英国的时候,可以说是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荒岛求生》。第一周,他不知道洗衣机怎么用,把所有颜色的衣服混在一起洗,结果他最爱的那件白色限量版卫衣,被染成了地图。第二周,他尝试做饭,结果把烟雾报警器弄响了,消防车都开到了公寓楼下,最后还吃了一张不小的罚单。

他几乎每天都要和爸妈视频求助。小到灯泡坏了怎么办,大到银行卡被锁了如何处理。他爸妈在国内急得团团转,远程指挥,甚至想找当地的华人社团去帮他。他自己呢?每天都活在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里。他不是不聪明,也不是不努力,他只是在出国前,从未被“逼”着去学习那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但背后的数据却笑不出来。根据《柳叶刀》公共卫生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针对中国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约有30%的学生存在抑郁症状。而当这个群体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语言、文化、生活习惯都需要重塑时,这个比例只会更高。2023年一份针对北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指出,超过45%的中国留学生表示经历过中度至重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其中“生活适应困难”是主要的压力源之一。

当你的精力全部被“怎么活下去”这些琐事占据时,你根本没有心力去思考学习、社交和自我成长。别人在图书馆啃文献、在社团里大放异彩、在周末探索城市的时候,你可能还在对着一堆账单和超市里不认识的蔬菜发愁。这种感觉,不是“锻炼”,纯粹是“受罪”。它会一点点蚕食掉你对留学生活的所有美好幻想,剩下的只有“我为什么要来这里”的无尽悔恨。

二、社交“孤岛”:肉身出了国,灵魂还留在家

我们出国,是为了什么?很多人会说,是为了体验多元文化,是为了打开格局。但现实是,很多人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过着和国内一样的生活,甚至比国内更封闭。

我把它称为“孤岛现象”。这些人,课余时间基本都在自己的小公寓里度过。娱乐方式是刷国内的抖音、追国内的剧、和国内的朋友打游戏。他们只去中国超市,只吃中餐,朋友圈里也只有中国人。甚至有的人,在国外待了好几年,英语口语还停留在“Hello,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的水平。

我的一个前室友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是个很安静的男生,人也很好,但就是极度内向,或者说,极度害怕走出舒适圈。我们公寓里有来自德国、西班牙和巴西的室友,大家偶尔会在厨房聊天,周末约着去酒吧。但他从来不参与。每次我们叫他,他都摆摆手,靦腆地笑笑说:“你们去吧,我……我不太习惯。”

他的生活轨迹,就是宿舍到教室的两点一线。他唯一认识的外国“朋友”,可能就是课堂上偶尔需要分组讨论的同学,但讨论一结束,就再无交集。他所有的倾诉和社交,都通过微信完成。我能感觉到他的孤独,那种身处人群中却与世界隔绝的孤独。

这种“自我隔离”在留学生群体中非常普遍。不是说和同胞交朋友不好,在异国他乡,同胞的慰藉和支持至关重要。但问题在于,如果你的世界里“只有”同胞,那留学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美国教育委员会(ACE)的一项研究发现,近70%的国际学生表示,他们在留学期间的亲密朋友主要还是来自自己的国家。这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文化融入度极低。你花了几十上百万,跨越了半个地球,结果只是住进了一个“豪华版唐人街”,每天接触到的新信息、新思想,甚至还不如在国内通过互联网看到的多。

这种“受罪”,是一种精神上的煎熬。它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消耗。你感觉自己好像也没什么不好,安安稳稳地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但几年后,当你回首这段经历,你会发现自己除了拿到一张文凭,对这个国家、这个城市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游客层面。你没有真正地活在这里,只是在这里“生存”过。这种巨大的失落感和虚度光阴的悔恨,会在毕业时给你沉重一击。

三、目标“流浪者”:不知道去哪儿,只是为了逃离

“你为什么要出国?”

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最让我担心的,是下面这几种:

“我爸妈让我出来的。”
“国内考研太卷了,想出来躲一躲。”
“我也不知道,看大家都出来,我也就出来了。”

发现了吗?这些回答的共同点是——被动。他们不是“我想要什么”,而是“我不要什么”。留学对他们来说,不是一次主动的追寻,而是一场被动的逃离,或者是一次盲目的跟风。

我见过一个学妹,在国内读的是一个她不喜欢的本科专业。父母觉得直接工作没出路,考研又怕她考不上,就花钱给她申请了澳洲一所大学的商科硕士。她自己呢,对商科一窍不通,也毫无兴趣。整个留学过程,对她来说就是一场漫长的折磨。

她听不懂课,不是因为语言,而是因为那些理论模型、金融工具对她来说就像天书。她每天都在图书馆熬到半夜,不是为了钻研,只是为了应付作业和考试。她没有任何职业规划,不知道读完这个硕士能干什么。她唯一的念头就是“熬到毕业,拿到文凭,回家给我爸妈一个交代”。

这种状态,是身心俱疲的。因为你做的事情,缺乏内在驱动力。你所有的努力,都不是为了自己的热爱和追求,而只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或者逃避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现状。这种感觉,就像在黑暗的隧道里奔跑,没有方向,也看不到光。

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曾发布过一份《中国海归人才报告》。报告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海归在回国后感到“水土不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留学期间的目标不明确,导致所学技能与国内市场需求脱节。他们投入了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回国后却发现自己的竞争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期望薪资和现实之间存在巨大落差。

这种“受罪”,是一种价值感的缺失。你花了父母一辈子的积蓄,远离家乡,在这里度过几年青春,到头来却发现自己依然迷茫,甚至比出国前更迷茫。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这份沉重的空虚感,远比生活上的辛苦和社交上的孤独更可怕。

写在最后:留学不是解药,而是放大镜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心里咯噔一下,感觉这几条或多或少都戳中了自己或身边的人?

别慌。我写这篇文章,真的不是想制造焦虑,更不是劝你放弃留学的梦想。恰恰相反,我是希望你能把留学这件美好的事,做得更明白、更值得。

留学从来不是一剂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解药。它更像一个放大镜,会把你身上的优点和缺点,都放大无数倍。你在国内依赖,出来只会更无助;你在国内封闭,出来只会更孤独;你在国内迷茫,出来只会更找不到方向。

所以,在你的行李箱塞满漂亮衣服和家乡特产之前,不如先给自己做几项“精神打包”的准备工作:

给生活“巨婴”们:出发前,别再让爸妈代劳了。自己去银行办一张卡,自己学做三道最爱吃的家常菜,自己整理一次行李,自己规划一次短途旅行。当你把这些“小事”都搞定,你会发现,独立,其实没那么难。

给社交“孤岛”们: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每周主动跟一个外国同学或邻居打招呼,聊上五分钟;每个月参加一次学校的社团活动,哪怕只是去看看;强迫自己去一次没有中文菜单的餐厅,用蹩脚的英语点一次餐。勇敢地推开那扇门,外面的世界,远比你的小圈子精彩。

给目标“流浪者”们: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安安静静地写下来:我为什么要留学?我希望通过留学得到什么?是知识、是技能、是眼界,还是一段独特的人生体验?把它写具体。不要写“我想变得更好”,而是写“我想在市场营销领域,掌握数据分析的能力”。当你有了清晰的目标,它就会像灯塔一样,在你迷航的时候,为你指引方向。

出国,不是为了变成一个完美的人,而是为了更好地成为你自己。在你打包行李之前,先打包好一个更独立、更开放、更清醒的自己吧。愿你的留学之路,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每一分钱都花得值得。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4850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