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洲留学新生“开挂”清单 |
|---|
| 租房防坑指南:签约前必看房,押金(Bond)一定要交给政府官方机构,不是房东个人! |
| 澳式英语速成:听到“No worries”别发懵,这基本等于“没关系/不客气/小意思”的全能回答。 |
| 兼职避雷手册:时薪低于法定最低标准(目前是$23.23澳元/小时)的工作都是耍流氓,果断举报! |
| 省钱终极奥义:付款前,永远微笑着问一句:“Excuse me, do you have student discount?” |
| 心理健康秘籍:学校的免费心理咨询服务是宝藏,别等到扛不住了才想起来。 |
嘿,我是你们在 lxs.net 的老朋友,小编。今天想跟你们聊个走心的话题。
还记得我刚到墨尔本的第一个月吗?我认识了一个学霸学长,叫Leo。他的成绩单简直闪闪发光,HD(High Distinction)拿到手软,是我们这群小学渣仰望的存在。可有一次深夜,我却在公寓楼下碰到他,一个人蹲在路边,看起来特别丧。一问才知道,他刚被二房东坑了,不仅押金没退,还被找各种理由扣了一大笔钱,而他因为当初没签正规合同,有苦说不出。更让他郁闷的是,他在咖啡店打工,老板看他英语不算地道,总是安排他干最累的活,工资却给得不清不楚。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那张漂亮的成绩单,能帮你敲开名企的门,却没法帮你解决眼下这些鸡毛蒜皮但又足以让人崩溃的麻烦。留学澳洲,真正的“通关秘籍”,真的不只是图书馆里的那些大部头。
租房这件“小事”,可能掏空你大半个钱包
说到租房,简直是每个留学生的血泪史。澳洲这几年的房租涨得比火箭还快。就拿悉尼来说,根据房地产网站Domain的最新数据,2024年初公寓的周租金中位数已经冲破了700澳元大关!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你每个月光房租就得花掉近3000刀,生活费瞬间压力山大。
钱花得多也就算了,最怕的是遇上骗子。我朋友小M就遇到过一个经典骗局:在网上看到一个价格地段都完美的房子,“房东”说自己身在海外,让她先把一个月的租金和押金打过去,钥匙会邮寄给她。结果钱一转,人就消失了。这种“不见面就让打钱”的,100%是诈骗!
所以,怎么才能不踩坑?记住几个铁律:
第一,不见兔子不撒鹰。没亲眼看到房子、没拿到钥匙之前,绝对不要付大额的钱。最好能线下看房,如果实在不行,也要让在当地的朋友帮你视频看房。
第二,读懂合同,签正规合同。不要怕麻烦,把租房合同(Lease Agreement)的每一条都看清楚,特别是关于租期、租金、维修责任和退租条款的部分。正规中介或房东都会提供标准合同。
第三,押金(Bond)是交给政府的!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在澳洲,押金不是直接给房东的。房东收到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缴到各州的住宅租赁押金管理局(例如新州的RTBA,维州的Fair Trading)。你会收到一张官方收据。这样,退租时如果发生纠纷,会有第三方机构来裁决,你的钱才有保障。那个被坑的Leo学长,就是把押金直接给了二房东,结果人家跑路了,钱也要不回来了。
如果真的遇到纠纷,也别怕。每个州都有租客工会(Tenants' Union),比如Tenants Victoria或者Tenants' Union of NSW,他们会为你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帮助。
G'day Mate! 听不懂“澳式英语”,社交圈子小一半
来澳洲前,大家雅思估计都考了6.5以上,感觉跟人交流应该没问题吧?Too young too simple!来了你就会发现,澳洲人说的英语,跟你卷子上见到的根本不是一个物种!
我刚来的时候,去超市买东西,收银员小姐姐笑着跟我说“How you going?”,我愣了半天,心想“我去哪儿需要跟你汇报吗?” 后来才知道,这其实就是“How are you?” 的意思。还有一次,同学约我“this arvo”见,我翻了半天词典都不知道是啥,结果就是“afternoon”的缩写……
这种例子简直不要太多:
- Brekkie = Breakfast (早餐)
- Maccas = McDonald's (麦当劳)
- Servo = Service Station (加油站)
- Sunnies = Sunglasses (太阳镜)
- Barbie = Barbecue (烧烤)
而那句魔性的“No worries”,简直是澳洲人的口头禅,可以回答“Thank you”,也可以回答“I'm sorry”,万能到不行。
这些“澳式俚语”听不懂,不仅会闹笑话,更重要的是,它会在你和本地人之间竖起一道无形的墙。你融不进他们的对话,很难交到真正的local朋友,社交圈子可能就永远停留在中国留学生的小圈子里了。
怎么破?别怕,多听多说就是了。脸皮厚一点,听不懂就直接问“Sorry, what does that mean?” 澳洲人大多都很友好,会乐意为你解释。多看看本地的电视节目、听听广播,甚至去酒吧和邻座的球迷聊聊橄榄球(footy),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也能脱口而出“G'day mate”了。
兼职不只是赚钱,更是“打怪升级”
很多同学都想找份兼职,赚点生活费。但我要告诉你,兼职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你了解澳洲社会、锻炼英语、积累本地工作经验的绝佳机会。
不过,这个“打怪升级”的路上,也有很多“陷阱”。最常见的就是“黑工”。有些老板会用“给你现金,不用交税”来诱惑你,但给你的时薪可能远低于法定标准。记住,根据澳洲公平工作调查专员署(Fair Work Ombudsman)的规定,自2023年7月1日起,澳洲的法定最低时薪是$23.23澳元。任何低于这个数字的工作,都是违法的!
我的朋友就在一家亚洲餐厅打过工,老板只给$15一小时,还美其名曰“我们这儿包一顿饭”。这种剥削留学生的行为非常可耻。后来他鼓起勇气向Fair Work举报,最后不仅拿回了应得的工资,也让那个老板得到了惩罚。
找兼职,一定要走正规渠道。学校的职业中心(Careers Hub)、Seek、Indeed这些网站都是靠谱的选择。面试成功后,一定要签正式的雇佣合同,申请一个税号(TFN),光明正大地工作、纳税。这不仅保障了你的合法权益,这份纳税记录,对你未来可能的移民申请也是有帮助的。
还有,别忘了学生签证的工作时间限制。目前移民局规定是每两周不能超过48小时。一定要遵守这个规定,不然可能会影响你的签证状态。找一份兼职,是让你更好地体验生活,而不是让你冒着违法的风险去换取微薄的收入。
别客气!学生卡就是你的“省钱神器”
在澳洲这个物价不低的地方,如何“省钱”绝对是一门显学。而你钱包里那张不起眼的学生卡,就是最牛的“省钱神器”!千万别让它蒙尘了。
澳洲的商家对学生群体真的非常友好,从衣食住行到电子产品,处处都有羊毛可以薅。养成一个习惯:在任何地方消费前,都问一句“Do you offer a student discount?” 没准就有惊喜。
这里给你盘点几个必薅的羊毛:
电子产品:苹果、微软、三星等官网都有教育优惠,买电脑、平板能省下好几百刀,有时还送耳机,简直不要太香!
交通出行:在大部分州,国际学生都可以申请交通优惠卡(Concession Card),比如维州的iUSEpass或者新州的Concession Opal card,公共交通费用直接打对折,一年下来能省一大笔钱。
购物娱乐:注册UNiDAYS和Student Edge这两个学生折扣网站,你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从ASOS、The Iconic这样的时尚品牌,到JB Hi-Fi的电子产品,再到电影院、餐厅,折扣码拿到手软。比如Event Cinemas每周二的学生特价票,能让你用一半的价钱看场最新大片。
吃吃喝喝:很多连锁快餐店和咖啡馆都有学生折扣。哪怕只是买杯咖啡便宜10%,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学会利用学生身份理智消费,不仅能大大减轻你的经济压力,也是一种融入本地生活、学习独立理财的开始。
你的情绪,比任何DDL都重要
最后,我想聊一个最重要,也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话题:心理健康。
一个人漂洋过海,面对全新的环境、陌生的语言、繁重的学业压力,感到孤独、焦虑、迷茫,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你可能因为听不懂课而自我怀疑,可能因为想家而在深夜偷偷掉眼泪,可能因为社交不顺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这些都不是“矫情”,而是每个留学生都可能经历的真实挣扎。
澳洲权威青年心理健康机构Orygen在2019年的一项调查发现,有高达41%的国际学生报告经历了中度到重度的心理困扰。这个数字触目惊心,它告诉我们,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坏情绪来临时,千万不要自己硬扛。澳洲的大学都提供了非常完善且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Counselling Service)。这些咨询师都非常专业,而且绝对保密。预约一次服务,就像给你的心灵做一次SPA,没什么好丢人的。这恰恰是你足够成熟、足够关心自己的表现。
除了学校资源,澳洲还有很多专业的社会支持机构。比如,你可以随时拨打Lifeline(13 11 14)的24小时热线,或者访问Beyond Blue的网站,他们都提供多语言服务,能给你最及时的支持。
记住,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是你完成学业、享受留学生活的最基本前提。你的心理健康,比任何一个deadline、任何一门考试都重要。
留学从来不是一场只有分数和文凭的竞赛。那些你踩过的坑、闹过的笑话、交到的朋友、处理过的麻烦……所有这些课堂之外的经历,才会最终拼凑出你独一无二的澳洲故事。
所以,别再只盯着GPA了。抬起头,去看看这个国家,去认识形形色色的人,去尝试那些让你害怕又兴奋的事情。留学这场冒险,最精彩的部分,永远发生在舒适区之外。去闯吧,去体验吧,这趟旅程的价值,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