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英国名校!QS百强热门专业全攻略

puppy

正在为英国留学头秃的你,是不是对着QS百强名单和热门专业列表,选择困难症都要犯了?别慌,这篇攻略就是你的救星!我们帮你深扒了商科、计算机、传媒这些神仙打架专业的申请内幕,从G5到王爱曼华,各校的录取偏好、文书雷区、关键的软实力背景,全都给你掰开揉碎了讲明白。想让你的申请材料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精准定位自己的梦校,不再迷茫焦虑吗?快上车,学长学姐带你少走弯路,直奔你的梦校offer!

小编温馨提示

1. 排名不是唯一:QS排名很重要,但专业排名、课程设置和你的职业规划更重要。别为了排名去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2. 材料要趁早:英国大学很多是滚动录取(Rolling Admission),先到先得。拖到最后,神仙背景也可能没位置了!

3. “软实力”是王道:当大家的均分都差不多时,决定你能不能脱颖而出的,就是你的实习、科研、项目经历和个人陈述(PS)。

4. 信息差是关键:多上官网看课程细节,多找学长学姐取经,你比别人多了解一点,胜算就大一分。


冲刺英国名校!QS百强热门专业全攻略

凌晨两点,你是不是也曾像我的学妹小A一样,电脑屏幕上开着十几个窗口,左边是QS世界大学排名,右边是各个学校的申请要求,中间还夹着几个论坛帖子,标题是“双非85均分,能申到曼大吗?”。她给我发微信,语音里带着哭腔:“学长,我感觉我要申请失败了,G5是不是想都不用想?商科这么卷,我是不是该换个专业?我真的好迷茫……”

这种场景,相信每个DIY申请或者正在为留学头秃的你都感同身受。选校择业,就像人生十字路口的一次豪赌,赌注是你的时间和金钱,赌赢了,是光明未来,赌输了,可能就要走上一条曲折得多的路。特别是英国留学,商科、计算机、传媒这三大“卷王”专业,每年都上演着神仙打架的戏码。

别慌!今天,我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带你扒一扒这些热门专业的申请内幕,从G5到王爱曼华,把各校的录取偏好、文书雷区、背景提升的关键点,全都给你掰开揉碎了讲明白。这篇文章,就是你在迷雾中的探照灯,帮你精准定位,少走弯路!

商科:永恒的战场,录取标准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商科,绝对是英国留学申请中厮杀最惨烈的领域。每年都有无数手握高分、实习经历丰富的大佬涌入。想在这片红海中杀出重围,你必须知道每个学校的“潜规则”。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SE) - 金融圈的“黄埔军校”

录取偏好:LSE的商科,尤其是金融、会计、经济学相关的专业,简直是为数学大神量身定做的。他们对申请者的量化背景有近乎偏执的要求。官网上会明确列出希望你修过哪些数学、统计、计量经济学课程。LSE还有一个著名的“院校List”,对中国大学的划分极为细致。根据近两年的录取数据,如果你来自被LSE认可的中国顶尖大学(通常是C9联盟和几所顶尖财经院校),你的均分至少要达到88-90分以上才有竞争力,申请MSc Finance这类王牌专业,90+是标配。双非背景?除非你有逆天的GMAT/GRE成绩(比如GMAT 750+)和超高质量的金融机构实习,否则希望渺茫。

文书雷区:千万不要在LSE的PS里大谈空泛的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招生官想看的是你对专业领域深刻的、独特的理解。比如,申请经济学,你可以深入分析一下某个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申请金融,你可以谈谈你对某个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模型的看法。LSE的PS要求很具体,经常会有定向问题,比如“你为什么对这个项目感兴趣?”“你的学术背景如何为你学习这个项目做准备?”。你的回答必须紧扣课程设置,展现出你做过深入研究,而不是随便套用模板。

真实案例:我认识一位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同学,均分91,GMAT 740,申请LSE的MSc Accounting and Finance。他的PS里没有说自己多么热爱金融,而是详细剖析了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从会计准则和公司治理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结合LSE该专业的课程,说明自己希望在哪些方面进行深入学习。最终,他成功拿到了offer。这就是LSE欣赏的学术深度。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 理工男神玩转金融

录取偏好:IC的商学院偏爱有强大数理、工程或计算机背景的学生。他们的MSc Finance, MSc Financial Technology, MSc Risk Management & Financial Engineering等专业,几乎一半的学生都是STEM背景。IC同样看重院校背景和高分,对于国内985高校的学生,均分要求一般在85-87分以上。他们非常看重你的数学能力,如果你的成绩单上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这些课程分数很高,会是巨大的加分项。

文书雷区:申请IC商学院,文书里一定要突出你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写成一篇情感丰富的散文。多用数据和实例来支撑你的观点。比如,你做过一个量化交易的实习,就不要只说“我学习了量化策略”,而要具体说明“我运用Python的Pandas和NumPy库,对过去五年的沪深300指数进行了回测,并对一个基于移动平均线的交易策略进行了优化,将年化收益率提升了3%”。这种具体的、量化的描述才是IC招生官想看到的。

背景提升:编程能力!编程能力!编程能力!重要的事情说三遍。Python, R, MATLAB, C++,至少要熟练掌握一到两种。如果你能有一个自己的GitHub,上面有你做过的量化分析项目或者金融建模代码,那将是秒杀其他竞争者的利器。

华威大学 (University of Warwick) - 金融圈“Target School”的实力派

录取偏好:华威商学院(WBS)是英国投行的“Target School”,地位极高。它的MSc Finance, MSc Finance & Economics等专业都极具竞争力。WBS对申请者的本科院校背景没有LSE那么“洁癖”,会给一些优秀的211甚至双非一本院校的学生机会,但前提是你的均分要足够高(比如双非90+),并且有拿得出手的软实力。根据WBS官网公布的2023年MSc Finance学生画像,学生平均GMAT成绩高达700分。

文书雷区:WBS的PS特别注重你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你不能只说“我想进投行”,而是要具体到你想进哪个部门(IBD, S&T, a sset Management等),为什么想进这个部门,以及WBS的这个项目将如何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你需要清晰地展示出你对行业的了解和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清晰路径。模糊不清的职业规划是WBS申请的大忌。

真实案例:一个本科来自南京审计大学的学姐,均分91,雅思7.5,考出了GMAT 730。她有两段实习,一段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一段在本地一家券商的行研部。她的PS就将这两段经历串联起来,说明了她如何从审计工作中发现自己对公司估值和行业研究的兴趣,并阐述了她希望通过WBS的学习,系统掌握金融分析工具,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行业研究员。这个清晰的逻辑链条和职业规划,最终帮助她拿到了WBS的offer。

计算机科学:新时代的“财富密码”,代码能力是硬通货

CS专业的火爆程度无需多言,英国顶尖大学的CS硕士项目,申请难度堪比藤校。没有两把刷子,真的很难入招生官的法眼。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 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仰望星空的大神殿堂

录取偏好:牛剑的CS,更多的是“Computer Science”而不是“Software Engineering”。他们极其看重申请者的学术潜力和理论基础。顶尖院校背景、年级排名前1%-3%、极高的均分(90+/985院校)只是入场券。他们希望看到你在本科阶段有扎实的数学和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比如CCF A/B类会议),或者在国际级的学术竞赛(如ACM-ICPC)中获奖,才是真正的加分项。

申请关键:牛剑的申请,PS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推荐信和面试。你需要找到真正了解你学术能力的教授为你写推荐信,并且在信中具体说明你的科研能力和潜力。面试环节更是重中之重,教授会当场出一些算法题、逻辑题,考察你的思维过程和理论功底。这需要你平时有大量的积累和训练。

友情提醒:牛剑的CS硕士项目容量非常小,比如牛津的MSc in Computer Science每年在全球只招收约50-60人。申请难度极大,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帝国理工学院 (ICL) & 伦敦大学学院 (UCL) - 伦敦双雄,各有侧重

录取偏好:IC的CS是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典范,申请难度仅次于牛剑。他们尤其偏爱计算机或相关专业(如电子工程、数学)背景的学生。对于转专业的申请者,除非你有极强的数学背景和丰富的编程项目经验,否则很难被考虑。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拿到IC MSc Computing offer的中国学生,大多来自清北复交浙等顶尖985院校,均分88+是常态。

UCL的CS系规模庞大,开设的专业方向非常细致,如MSc Machine Learning, MSc Computational Finance, MSc Robotics and Computation等。UCL相对来说对转专业的学生更友好一些,但同样要求你有很强的数理基础和相关的先修课程。比如申请MSc Machine Learning,你最好修过高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等课程。UCL非常看重研究经历,如果你在本科期间跟教授做过项目,或者有相关的科研实习,会非常有优势。

文书雷区:申请这两所学校的CS,PS里千万不要只罗列你学过的课程和用过的技术。招生官想看的是你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比如,你做了一个课程项目,你的PS应该讲清楚:这个项目的背景是什么?你想解决什么问题?你用了什么算法/模型?为什么选择这个算法/模型?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最后取得了什么成果?这个完整的故事链才能体现你的综合能力。

背景提升:一个能展示你代码能力的GitHub主页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有说服力。把你做的课程设计、个人项目、参与的开源项目都放上去。对于想申请AI/ML方向的同学,可以多参加一些Kaggle竞赛,即使没有拿到好名次,这个经历本身也是你学习能力和热情的证明。

爱丁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曼彻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北方强校,实力不容小觑

录取偏好:爱丁堡大学的信息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cs)是欧洲乃至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之一。它的MSc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Sc in Computer Science等专业含金量极高。爱大同样是强烈的“学术派”,非常看重你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潜力。他们有一个自己的内部院校List,对不同档次的中国大学有明确的均分要求,比如对list内的大学要求80-85分,但实际录取中,热门专业的竞争者均分远高于此。

曼彻斯特大学的CS系是英国最早的计算机系之一,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它的MSc Advanced Computer Science项目非常受欢迎。曼大相对来说更看重申请者的整体背景,除了高均分,相关的实习和项目经历也会被纳入考量。但曼大是出了名的“list控”和“Con-offer狂魔”,对于不在其认可list上的大学,申请基本秒拒。而且它给的con-offer(有条件录取)要求通常很高,比如卡雅思小分,或者要求毕业时均分达到某个更高的标准。

真实案例:一个来自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均分89,参加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奖,大三暑假在一家AI创业公司实习,参与了一个图像识别算法的优化项目。他在申请爱丁堡AI硕士时,PS里重点描述了实习中的项目,并附上了自己的GitHub链接。最终,他同时收到了爱丁堡和曼大的offer。

传媒:文科生的“香饽饽”,拼的是思想和作品

传媒专业不像商科和计算机那样有硬性的数学或编程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卷”。顶尖学校的传媒专业,考察的是你的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SE) & 伦敦国王学院 (KCL) - 理论与实践的巅峰对决

录取偏好:LSE的媒体与传播系(Department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常年位居世界前三,是神级的存在。它的风格是“社会科学”导向,极其理论化,偏爱有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国际关系等背景的学生。申请LSE传媒,你必须展现出对媒体理论、传播政治经济学等领域的浓厚兴趣和深刻见解。高均分(top院校88+)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你的思想深度。

KCL的传媒专业则更加多元化,比如其著名的MA in Digital Culture and Society,就非常贴近当下的数字媒体环境。KCL既看重学术能力,也重视实践经验。如果你有在新媒体、公关、广告公司等相关行业的实习经历,会非常加分。KCL对院校背景的宽容度比LSE高一些,会给优秀的211或双非学生机会,但均分和文书质量要求依然很高。

文书雷区:申请这两所学校的传媒,PS最忌讳的就是泛泛而谈“我从小就喜欢看电影/读书/上网”。你需要提出一个具体的、你感兴趣的“议题”。比如,你可以探讨“社交媒体中的算法偏见如何影响公众舆论”,或者分析“某个成功的品牌是如何利用跨文化传播策略进入中国市场的”。你的PS应该像一篇迷你的学术论文,有论点,有论据,展现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背景提升:对于传媒申请者来说,“作品集”虽然不一定是必需的(看具体项目要求),但一份高质量的作品集绝对是加分项。这可以是你写的深度报道、拍摄的短片、策划的营销方案,甚至是运营得不错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这些都能直观地展示你的创意和执行力。相关的实习,比如在媒体、公关公司、互联网大厂的内容部门实习,都非常有帮助。

华威大学 (Warwick) &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Goldsmiths) - 文化研究与创意的摇篮

录取偏好:华威大学的文化与媒体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Cultural and Media Policy Studies)在业界享有盛誉,其专业如MA in Creative and Media Enterprises,侧重于文化产业的管理和运营。华威喜欢有独立思考能力、对文化产业有热情和见解的学生。

Goldsmiths则是艺术和传媒领域的“创意神校”,氛围自由而前卫。它的传媒专业非常强调实践和批判性理论的结合。如果你是一个想法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创意型人才,Goldsmiths会非常适合你。申请Goldsmiths,你的个性和创意作品远比你的本科院校背景和均分更重要。

真实案例:我认识一个二本院校新闻专业的同学,均分87,但她大学期间一直在运营一个关于独立电影的公众号,写了上百篇影评,积累了近万名粉丝。她还利用假期自己拍摄、剪辑了两部纪录短片。申请KCL时,她将自己的公众号和短片链接放在了文书和简历中,最终成功“逆袭”拿到了offer。她的经历完美诠释了,在传媒领域,有趣的作品和独特的灵魂比冷冰冰的分数更动人。

说了这么多,其实申请就像一场漫长的恋爱。你不能只看对方(学校)有多光鲜亮丽,更要了解它的脾气性格(录取偏好),看看你们俩到底合不合拍。花点时间,静下心来,别再被各种排名和焦虑情绪绑架了。

去学校官网,把你想申请的那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一门一门看过去,问问自己,这些课是我真心想学的吗?去领英上找找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看看他们现在都在做什么工作,这是你想要的未来吗?

申请季的每一天可能都很难熬,但请相信,你为此付出的每一次努力,写的每一版PS,刷的每一个分,都不会白费。它们最终会塑造一个更清晰、更强大的你。你的梦校offer,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你这段旅程的最好见证。

加油吧,未来的G5、王爱曼华er们!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3271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