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美留学行前准备自查清单 |
|---|
| 牙齿健康:出发前完成全面口腔检查、洗牙、补牙,尤其要处理掉所有智齿。 |
| 视力保障:至少配2副框架眼镜(主力+备用),隐形眼镜和护理液囤足一年用量。 |
| 驾驶技能:在国内拿到驾照,并积累至少2000公里的城市及高速公路实际驾驶经验。 |
| 信用启蒙:了解美国信用体系(FICO/SSN),研究适合新生的第一张信用卡(如Discover it)。 |
| 身心健康:做一次全面体检,带上病历翻译件和足够剂量的个人常用处方药。 |
嘿,各位准留学生们!
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一枚。今天不聊选校,不谈文书,就想跟你们唠唠那些打包行李时最容易被忽略,但到了美国又能让你瞬间“破防”的大事儿。
让我想想,从哪儿开始呢?就从我的朋友Leo说起吧。Leo是个学霸,GPA、托福、GRE分数都闪闪发光,拿到了中西部一所名校的全奖PhD offer。出发前,他把所有学术资料、专业书籍都整理得井井有条,对未来的科研生活充满了无限憧憬。但他妈提醒他去看看牙,他挥挥手说:“哎呀,没感觉牙疼,忙着呢,再说美国啥没有啊?”
结果,开学第二周,命运就给他上了一课。一颗在国内就有点隐患的智齿,在时差和学习压力的双重攻击下,华丽丽地发炎了。半边脸肿得像个馒头,疼得他晚上睡不着,白天课听不进。他约牙医,最快的预约排到了一周后。好不容易见到医生,检查、拍片,诊断为阻生智齿,需要拔除。他颤抖着问价格,医生报出的数字让他心跳都漏了半拍——$800。这还没算上后续的消炎药和复查费用。他的学生保险覆盖了一部分,但自费部分依然高达$500多。这笔钱,相当于他一个月生活费的近三分之一。
从诊所出来,Leo给我打电话,语气里全是懊恼:“我真傻,真的。在国内拔一颗智齿几百块人民币就能搞定,我怎么就为了省那点事儿,跑来美国花这笔冤枉钱,还受这么大罪……”
Leo的故事不是个例。每年都有无数留学生,因为这些行前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给自己的留学生活开了一个hard模式。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是用学长学姐们真金白银和血泪换来的教训,告诉你,赴美留学前,不做这几件事,保证后悔!
一、别让牙痛和模糊的视力,掏空你的钱包和精力
咱们接着Leo的故事聊。为什么我把牙齿和眼睛放在第一位?因为它们是维持你基本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硬件”,一旦出问题,不仅烧钱,还特别折磨人。
先说牙齿。美国的医疗体系里,牙科和眼科通常是独立的,很多基础的学生医疗保险(Student Health Insurance)对牙科的覆盖非常有限,甚至完全不包。即便你购买了额外的牙科险(Dental Plan),也通常有年度报销上限(Annual Maximum),比如$1000-$1500,而且对很多大项目,比如根管治疗、牙冠、种植牙等,只报销50%左右,还有等待期(Waiting Period)的限制。
给你看一组残酷的数据。根据美国牙科协会(ADA)2023年的数据统计,在美国,没有保险的情况下:
- 一次常规洗牙(Cleaning)的费用大约在$100 - $200。
- 补一颗蛀牙(Filling)的费用根据材料不同,在$150 - $450之间。
- 一次根管治疗(Root Canal),前牙可能要$700 - $1500,后磨牙则高达$1200 - $2500。
- 拔一颗普通的智齿(Wisdom Tooth Extraction)大约$200 - $600,如果是需要手术的阻生智齿,费用轻松上千美元。
对比一下国内的价格,是不是感觉心脏被攥紧了?所以,出发前,请务必、一定、必须要去正规的口腔医院,给你的牙齿做一次彻彻底底的“大保健”。全面检查、洗牙、把所有蛀牙都补上。最关键的是,听医生的话,把所有“定时炸弹”——智齿,特别是那种长歪了、没完全长出来的,全都拔掉!别觉得不疼就没事,等它疼起来的时候,你花的钱和受的罪,会让你后悔到捶胸顿足。
说完牙,再说说眼睛。在美国配眼镜,流程通常是“先看医生,再配镜”。你需要预约验光师(Optometrist)做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Eye Exam),拿到你的验光单(Prescription)。这个检查费用,在没有视力保险(Vision Plan)的情况下,通常在$80 - $250不等。然后你才能拿着验光单去眼镜店配镜。
镜框和镜片是另外的开销。像LensCrafters、Warby Parker这类连锁店,一副最基础的、普通的单光镜片加普通镜框,价格也普遍在$200 - $500美元。如果你是高度近视,需要超薄镜片,或者需要防蓝光、变色等特殊功能,价格还会蹭蹭往上涨。
我的同学Sarah就有过惨痛经历。她就带了一副眼镜,结果在迎新派对上玩得太嗨,眼镜被撞飞,镜腿断了。第二天她顶着500度的近视去上课,看PPT像是看马赛克,整个世界都自带朦胧美滤镜。她急急忙忙去预约眼科检查,约到三天后。拿到验光单,又去配镜,店员告诉她加急也需要3-5个工作日。那一个多星期,她基本处于“半瞎”状态,上课靠录音,出门靠摸索,别提多狼狈了。
所以,给近视的同学们一个掏心窝子的建议:
- 至少带两副框架眼镜。一副日常戴,一副放在书包或宿舍里备用。以防万一,真的能救命。
- 囤够隐形眼镜和护理液。如果你习惯戴隐形,请按至少一年、甚至一年半的量去囤货。国内买这些真的比美国便宜太多了,而且购买方便。美国的隐形眼镜也需要有效的验光单才能购买。
记住,在国内花几百块解决的问题,千万别拖到美国花几百刀还受罪。
二、在美国“没车像没腿”?这话真不是开玩笑
很多同学在国内可能对这句话没什么概念,毕竟我们习惯了地铁、公交、共享单车和便捷的网约车。但在美国,尤其是去“大农村”或者非一线核心都市区(比如纽约、芝加哥市中心)留学的同学,你会很快发现,“没车等于没腿”这句话,简直是至理名言。
美国的城市规划是围绕汽车展开的。生活区、商业区、校区之间往往距离很远,步行不可达。公共交通系统在大部分地区可以说是“聊胜于无”,公交车可能一小时一班,路线覆盖极其有限,周末还可能停运。想去一趟亚洲超市买点家乡的调味品?可能坐公交需要换乘两次,耗时一个半小时,而开车只要15分钟。
根据美国交通部2022年的数据,全美约91.7%的家庭拥有至少一辆汽车。这背后反映的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汽车文化和生活方式。这意味着,你的社交活动、实习机会、甚至日常生活采购,都和“移动能力”息息相关。
我认识一个在德州农工大学(TAMU)读书的学弟,他出国前在国内考了驾照,但基本没怎么开过,是个本本族。到了大学城College Station,他才发现生活的艰难。每周去一趟大超市H-E-B,都要提前约好有车的同学,欠着人情。看到周末同学们开车去休斯顿、奥斯汀玩,他只能待在宿舍里眼巴巴地羡慕。后来他下定决心买了一辆二手车,但因为驾驶技术不熟练,第一次上高速时,面对飞驰的车流紧张到手心冒汗,差点出事故。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敢再上高速,活动范围依旧受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件事:第一,车很重要;第二,会开车,并且敢在复杂的路况下开车,更重要。
所以,我的建议是:
- 在国内就拿下驾照。这是最基本的一步,利用出国前的暑假或空闲时间,务必把驾照考出来。
- 疯狂练习,积累里程。拿了驾照不等于会开车。请在家人或朋友的陪伴下,多上路练习。不要只在空旷的场地上转圈,要去市区开,去上高架,去跑高速。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累计开满2000公里。熟悉并线、超车、停车入库等各种操作,把驾驶变成一种肌肉记忆。
- 了解美国交规。虽然驾驶技术是通用的,但中美的交通规则还是有差异的。比如“STOP”标志必须停稳,行人拥有绝对先行权,校车(School Bus)亮红灯伸出“STOP”牌时双向车辆都必须停车等。提前在网上看一些关于美国交规的视频和文章,心里有个底。
带着熟练的驾驶技术和对交规的了解来到美国,你会发现生活半径瞬间扩大。无论是去奥特莱斯血拼,还是去国家公园远足,又或是找到一份离学校稍远的实习,你都将拥有选择的自由。这份自由,千金不换。
三、从零开始,如何打造你的“信用财富”?
“信用记录”(Credit History)这个词,对很多国内的同学来说可能有点陌生。但在美国,它是一个人金融世界的基石,是你看不见的“第二张身份证”。你的信用分数(Credit Score),最常用的是FICO Score,范围从300到850分,直接影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个好的信用分数(通常700分以上就算良好),能让你:
- 租房更容易:房东会查你的信用记录,分数低或者没有记录,可能会被要求支付更高的押金,甚至被直接拒绝。
- 办手机套餐、签网络更方便:好的信用可以免去押金,获得更优惠的合约套餐。
- 贷款买车利率更低:同样是贷$20,000买车,信用好的人可能拿到3%的年利率,而信用差的人可能要付10%以上,几年下来利息差额巨大。
- 申请信用卡更容易:能申请到福利更好、返现更高的信用卡。
对于刚到美国的留学生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你的信用记录是“一张白纸”。你需要从零开始,一步步建立它。这件事,越早开始越好。
我的两个同学,Mike和Jack,就是绝佳的对照组。他们同时来美国读硕士。Mike觉得信用卡是“洪水猛兽”,怕自己乱花钱,一直用国内带来的现金和国内的信用卡。Jack听了学长的建议,在开学第二个月,就用护照和I-20表格,申请了一张专门为学生设计的信用卡——Discover it Student Card。这张卡没有年费,申请门槛低,还有季度性5%的返现。
Jack的做法很简单:每个月用这张卡支付一些小额账单,比如电话费、买咖啡、吃饭,然后设置好自动还款,保证每个月都在截止日期前全额还清。他从不欠款,也从不支付一分钱利息。
一年半后,他们硕士毕业准备在当地工作。Mike去租公寓,因为没有信用记录,房东要求他一次性付清三个月的房租作为押金。而Jack,因为一年半的良好信用记录,他的FICO分数已经积累到了720分,不仅轻松租到了心仪的公寓,只付了一个月押金,还顺利申请到了Chase Freedom这种返现福利更好的信用卡。
看到了吗?信用记录就像打游戏练级,需要时间和耐心。你来美国的第一天,就应该把这件事提上日程。
给新手的“练级”攻略:
- 落地就办银行卡。带上你的护照、I-20、租房合同等地址证明,去你学校附近的大银行,如Bank of America、Chase、Wells Fargo等,开一个支票账户(Checking Account)。这是你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础。
- 申请你的第一张信用卡。国际新生通常没有社会安全号(SSN),但有些信用卡是不需要SSN也能申请的。Discover it Student和部分Bank of America的信用卡是公认的对新手最友好的选择。如果被拒,可以考虑申请一张“押金信用卡”(Secured Credit Card),即你先存入$300-$500作为押金,你的信用额度就是这个数。使用半年到一年后,银行会根据你的良好还款记录,将它升级为常规信用卡并退还押金。
- 记住黄金法则:按时、全额还款。这是建立信用的核心,没有之一!设置自动还款(Autopay)是防止忘记的最好办法。永远不要只还最低还款额(Minimum Payment),那样会产生高昂的利息。
把信用卡当作借记卡来用,花自己有的钱,享受它的返现和便利,同时为你未来的金融生活铺平道路。这笔投资,回报率超乎你的想象。
好了,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句话:留学不只是去上课,更是去生活。
别让你留学的第一年,都在为这些本可以轻松避免的麻烦焦头烂额。把这些准备工作看作是给未来自己的第一份礼物。当你在美国的阳光下,戴着清晰的眼镜,吃嘛嘛香,开着车自由驰骋在公路上,轻松签下第一份公寓合同,你会发自内心地感谢今天这个认真做功课、未雨绸缪的自己。祝大家前程似锦,旅途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