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劝我,在日本学艺术真的饿不死

puppy

是不是总有人在你耳边念叨,说学艺术将来找不到工作,要喝西北风?别怕,来日本后我才发现,这事儿真没那么夸张!这篇文章可不是跟你谈虚无缥缈的梦想,而是聊点实在的:从申请时就能薅的奖学金羊毛,到学校里各种“明码标价”的设计兼职,再到毕业后远超你想象的多元职业道路……在日本,艺术不仅是情怀,更是能实实在在养活自己的技能。别再自己吓自己啦,快来看看前辈们是怎么边追梦边搞钱的吧!

写在前面:关于在日本学艺术的“迷思”与“真相”
迷思一:学艺术 = 毕业即失业?
真相:你想多了!日本设计产业需求旺盛,从平面、UI/UX到空间设计,人才缺口大大的。根据日本设计振兴会的数据,日本的设计相关产业市场规模高达数万亿日元,你还怕没饭吃?
迷思二:只能当个穷困潦倒的“纯”艺术家?
真相:路子野得很!你的审美和创意在市场营销、品牌策划、产品开发等领域都是加分项。很多前辈都成功跨界,成了大厂里的“斜杠青年”。
迷思三:不靠家里就活不下去?
真相:从申请就能薅羊毛!各种奖学金、学费减免拿到手软。在校期间,靠专业技能做兼职,时薪吊打便利店,经济独立so easy。
核心建议:打开思路,别把自己框死。学艺术是学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玩意儿在哪都值钱。日语是王道,圈子要会混,剩下的就是用才华去征服一切!

“闺女啊,你那个画画的专业,毕业了能干啥呀?咱们家可没矿,你将来可别连自己都养不活……”

上周和爸妈视频,我妈又开始了她每月一次的“职业前景焦虑”念叨。我一边在屏幕前疯狂点头,一边默默放下了手头刚接的一个logo设计私活的报价单。看着上面“5万日元”的数字,再听着我妈“实在不行就回国考公务员”的殷切嘱托,我真是哭笑不得。

相信我,这段对话,绝对是每一个艺术留学生的噩梦重现。不管是国内的亲戚朋友,还是某些留学中介,总有一种声音在你耳边环绕:“学艺术?烧钱还没前途,纯属为爱发电,小心毕业喝西北风!”

来日本之前,我也被这些话搞得人心惶惶,甚至做好了勒紧裤腰带、一边在便利店打工一边追梦的悲壮准备。但来了之后我才发现,嘿,这事儿真没那么夸张!在日本这个把“美学”刻进DNA的国家,学艺术不仅饿不死,甚至还能活得挺滋润。

今天,咱不谈什么虚无缥缈的艺术情怀,就聊点最实在的——搞钱。从你递交申请的那一刻起,到毕业后踏入社会,前辈们到底是怎么一步步靠着艺术这门手艺,在日本站稳脚跟,甚至实现经济自由的。这篇文章,就是写给所有曾经或正在自我怀疑的艺术生们的“搞钱”实操指南。

第一步:别客气!申请时就该薅的奖学金羊毛

一提到留学,尤其是艺术留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贵”。学费、材料费、生活费……每一项都是不小的开支。但你知道吗?日本为留学生,特别是优秀的艺术生,准备了多到眼花缭乱的奖学金和学费减免政策。信息差就是钱,你申不申请,钱都在那里。

最基础款的,就是大名鼎鼎的JASSO(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的“文部科学省外国人留学生学习奖励费”。只要你成绩还不错,出勤率有保障,每个月就能拿到48,000日元(大学学部生和院生标准)。这笔钱虽然不能让你大富大贵,但起码能覆盖掉每个月的房租或生活费大头,让你喘口气。

真正的重头戏,是各个大学自己的福利。日本的私立艺术院校,比如“御三家”的多摩美术大学、武蔵野美术大学,还有女子美术大学等等,为了吸引优秀的留学生,都设有非常丰厚的学费减免制度。这种减免通常是根据你的入学考试成绩和个人情况来评定,一般能减免学费的30%到50%,甚至有全免的!

我认识一位在武藏美读映像研究科的学姐,她入学时就拿到了50%的学费减免,一年下来直接省了将近80万日元。她开玩笑说:“感觉就像学校给我发了个年终奖。”申请方式通常也不复杂,就是在提交入学申请时多勾选一个选项,再多写一篇理由书的事儿。你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是那个幸运儿呢?

除了学校官方的,还有大量来自民间企业和财团的奖学金。这些奖学金针对性更强,金额也更诱人。比如,有些专门支持亚洲留学生的财团,或者对设计、艺术领域有偏好的企业奖学金。这些信息一般都在学校的国际交流中心或者官网的犄角旮旯里,需要你主动去挖掘。

举个例子,像“公益财团法人平和中岛财团”每年都会给在日留学生提供每月10万到12万日元的奖学金,持续一到两年。再比如一些设计公司或画廊,也会设立小额奖学金,专门奖励有潜力的年轻创作者。我一个朋友,靠着自己作品集里一个关于环境设计的项目,成功申请到了一个环保企业提供的奖学金,不仅有钱拿,还获得了去那家公司实习的机会。

所以,别再觉得奖学金是学霸专属了。对于艺术生来说,你的作品、你的创意、你独特的视角,都是申请的加分项。在准备作品集的时候,多花点心思,把申请理由书写得真诚动人一些,这些“羊毛”就是你的囊中之物。记住,在日本留学,脸皮要厚,手要勤,主动出击才能把经济压力降到最低。

第二步:在校生别傻傻站收银台!这些“内部兼职”时薪高到离谱

解决了学费大头,接下来就是生活费。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是去便利店、餐厅打工。当然,这没问题,能锻炼口语,也能了解日本社会。但如果你是艺术生,还只知道做这些,那就太浪费你的专业技能了!

你知道吗?在艺术大学里,藏着大量时薪远高于法定最低工资(2023年东京是1113日元/小时)的“内部兼职”。这些工作不仅能赚钱,更能为你的履历镀金,简直是“一鱼两吃”的完美选择。

最常见的就是做教授的助手,也就是TA(Teaching Assistant)或RA(Research Assistant)。比如,帮教授整理研究资料、准备上课用的PPT、管理研究室的设备等等。这种工作的时薪通常在1200-1500日元,甚至更高。而且工作环境单纯,还能和教授搞好关系,说不定毕业时就能拿到一封含金量超高的推荐信。

我当时在学校就做过我们系主任的RA,帮他整理一个关于日本乡土玩具的设计史料。工作内容就是泡在图书馆和资料室里拍照、扫描、归档。过程虽然有点枯燥,但时薪1400日元,还让我对日本民艺有了超深入的了解,毕业设计的灵感就是从那来的。这比在居酒屋端盘子喊“いらっしゃいませ”香多了吧?

更进一步,很多艺术大学本身就像一个小型设计公司,会承接外界的各种设计项目。学校会把这些项目作为实践课程,或者直接发布在校内公告板上,招募学生参与。这可是真刀真枪的实战经验!

比如,给学校的开放日(Open Campus)设计一套主视觉海报和传单,给学校周边的商店街设计一个吉祥物,或者参与某个企业与学校合作的产学联合项目。这些项目的报酬通常是按项目整体打包计算的,折算下来时薪非常可观。我一个学设计的同学,大三时参加了一个为某地方城市设计旅游宣传册的项目,项目结束后不仅拿到了10万日元的报酬,作品还被印成了实体册子放在了JR车站,后来找工作的时候,这个项目直接被他写在了简历最显眼的位置。

别小看这些校内的工作机会。它们是你从学生到职业人过渡的最佳跳板。你不仅能赚到钱,还能学会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如何管理项目进度。这些宝贵的“软技能”,是你在课堂上永远学不到的。

所以,多去学校的揭示板(公告栏)逛逛,多和同系的学长学姐、教授聊聊,你会发现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把你在便利店打工的时间,分一半出来做这些与专业相关的事,不出一年,你的钱包和你的简历都会感谢你。

第三步:毕业即失业?你想的职业道路可能只有1%

好了,终于来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毕业后到底能干嘛?是不是只能削尖了脑袋去当艺术家,然后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打住!这种想法早就过时了。在日本,艺术生的职业道路宽广得远超你的想象。我把它大概分成三条康庄大道,每一条都能让你活得很好。

A. 王道之路:进入设计与创意产业

这是最主流,也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一条路。日本作为设计大国,对各类设计师的需求一直非常稳定。无论是传统的平面设计、广告设计,还是新兴的UI/UX设计、交互设计,都有大量的岗位等着你。

索尼、任天堂、资生堂、无印良品这些你耳熟能详的大企业,每年都会招聘大量的艺术背景毕业生。还有像电通、博报堂这样的广告巨头,teamLab这样的新媒体艺术团队,更是艺术生的理想殿堂。根据日本求职网站Rikunabi和Mynavi的数据,设计师岗位的应届毕业生(新卒)起薪普遍在每月22万到26万日元之间,这在应届生里绝对属于中上水平。

特别是UI/UX领域,随着互联网和APP经济的发展,简直是人才市场的香饽饽。我身边好几个学情报设计的同学,毕业后都进入了乐天、雅虎或者一些热门的IT创业公司,起薪甚至能达到30万日元以上。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优化APP的界面和用户体验,确保用户“用得爽”。你的艺术训练让你对色彩、构图、用户心理有天然的敏感度,这正是UI/UX设计师最需要的核心能力。

所以,别再以为学艺术就是画画了。你的能力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解决商业世界里的实际问题。只要你作品集够硬,日语沟通没问题,进入这些知名企业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B. 跨界之路:用艺术思维降维打击

如果你觉得天天对着电脑画图有点闷,想尝试更多可能性,那么跨界发展绝对是一条充满惊喜的路。如今,日本商界非常流行一个词——“アート思考”(Art Thinking),也就是艺术思维。很多非设计类的公司,也开始渴望招聘有艺术背景的人才,因为他们能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和创造力。

你能去哪里?比如,去品牌的市场部或公关部。你的审美能力可以帮助公司策划更有格调的宣传活动,设计更吸引眼球的社交媒体内容。我认识一位学油画的学姐,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化妆品公司做市场策划,她对色彩的精准把握让她在策划新品视觉方案时大放异彩,很快就成了部门的核心骨干。

再比如,去零售行业做VMD(视觉陈列师)。像优衣库、伊势丹百货这样的地方,如何布置橱窗,如何陈列商品,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而这,正是艺术生的强项。你懂得如何通过光线、色彩和布局来引导顾客的视线,激发他们的购买欲。

甚至,你还可以去咨询公司。现在很多咨询公司都有“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部门,帮助客户解决复杂的商业问题。他们需要的不是你会不会画画,而是你那种从用户出发、发散思考、动手实践的思维模式。这套模式,不就是我们艺术生天天在训练的吗?

这条路的关键在于,你要学会“翻译”你的艺术能力。不要只说“我会画画”,而要说“我能通过视觉语言有效地传达信息”;不要只说“我对色彩敏感”,而要说“我能构建符合品牌调性的色彩系统,提升用户的情感体验”。把你的艺术才华,包装成商业世界听得懂的语言,你会发现,遍地都是机会。

C. 自由之路:做自己的老板,把热爱变现

当然,如果你天生向往自由,不喜欢朝九晚五,那么在日本做一名自由职业者(フリーランス)也是一个非常可行的选择。日本的“创作者经济”非常成熟,有各种各样的平台可以让你把才华变现。

你是插画师?可以在Coconala、SKIMA这样的技能交易平台接稿。一张头像、一个网页插图,根据复杂程度可以卖到几千到几万日元。我一个朋友就是靠画插画,月收入稳定在30万日元以上,比上班还多。你还可以把作品印在T恤、手机壳上,在SUZURI这样的平台开个小店,实现“睡后收入”。

你是摄影师?可以给杂志、网站供稿,或者做旅拍、和服写真,日本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能给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你是手工艺人?可以参加遍布日本各地的手作市集(手作り市),直接向顾客销售你的作品。日本人对于手作产品的喜爱和尊重,会给你满满的成就感。

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走这条路最大的挑战可能是签证。但好消息是,日本政府为了留住优秀人才,政策也在不断放宽。你可以尝试申请“经营管理签证”,成立自己的小公司;或者,如果你满足特定条件(比如毕业于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学),甚至可以申请新的“J-Find”未来创造人才签证,有一到两年的时间来自由地开展你的事业。

这条路虽然辛苦,需要你有很强的自律性和商务能力,但它带来的自由和成就感也是无可比拟的。你不再是为别人打工,而是为自己的梦想和热爱工作。

所以你看,从稳扎稳打的大厂设计师,到灵活跨界的斜杠青年,再到自力更生的独立创作者,在日本学艺术,你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所谓“饿死”,更多的是一种源于信息闭塞的恐惧,和一种自我设限的惰性。

下次再有人在你耳边念叨“学艺术找不到工作”,你大可以云淡风轻地回他一句:“可能只是你不知道有什么工作而已。”

别再焦虑了,也别再自我怀疑了。你选择艺术,不是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多彩、更有趣的路。

真要给点实在建议的话,就三条:

第一,日语!日语!日语!你的才华再牛,表达不出来也是白搭。语言是解锁所有机会的钥匙,给我往死里学!

第二,别宅在画室里。多出去看展,多参加交流会,多跟不同专业的人聊天。机会和灵感,都藏在人与人的连接里。

第三,放下艺术家的身段,学会像个产品经理一样思考。想想你的“作品”能为谁解决什么问题,能创造什么价值。当你开始思考这些,钱自然会来找你。

现在,放下手机,去把那个被你搁置的作品集再打磨打磨,或者去查查你心仪的大学有没有新的奖学金项目。在日本,搞艺术和搞钱,从来都不是单选题。咱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用创意和才华,给自己的人生盛满一碗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猪排饭!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8901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