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罗素名校,原来是投行敲门砖

puppy

还在为英国选校头秃吗?一提到投行,你是不是满脑子都只有G5,感觉不进牛剑LSE就没戏了?先别急着焦虑!其实,有一所罗素大学,名气上可能没那么响亮,但它可是被高盛、摩根大通这些顶级投行默默偏爱的“Target School”,是真正的就业黑马。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不仅在伦敦金融城里随处可见,校友网络也超级给力。这篇文章就是要带你深挖这所被低估的宝藏学校,用实打实的数据告诉你它为什么是进入投行的绝佳跳板,有哪些神仙专业,以及学长学姐们都是怎么靠它拿到顶级offer的。别再只盯着那几所卷上天的学校啦,快来看看如何利用信息差,为自己的投行梦抄个近道吧!

小编悄悄话:这篇文章你得这么读
别光看热闹:文里提到的数据和案例,不是随便编的,都是小编我去外网扒来的干货。记得拿小本本记下来,申请时能用上。
信息差是关键:当所有人都挤破头去G5的时候,聪明的你已经开始研究“备胎”转正的机会了。这篇文章就是帮你建立这种“信息差”优势。
不只是选校:这篇文章不只讲一个学校,更是想告诉你一种选校思路——别被排名和名气绑架,就业力才是硬道理!

“完了完了,LSE的MSc Finance and Economics把我拒了,我感觉我的投行梦已经碎了一半……”

上周,我的小学妹Jessica在微信上跟我哀嚎。她本科是国内Top 2的金融,均分90+,GMAT 750,简历上两段实习一段比一段亮眼,目标就是非G5不读,毕业直奔伦敦金融城(The City)。

我问她:“你申了华威吗?”

她回了我一串省略号,然后说:“华威?在考文垂那个?感觉名气上还是比LSE差一口气吧,而且不在伦敦, networking会不会不方便?我把它当保底的,没太上心。”

我对着屏幕摇了摇头,回她:“你可太小看华威了。我这么跟你说吧,去年高盛秋招,我们部门新来的三个分析师,一个剑桥,一个LSE,还有一个,就是华威商学院的。你以为的大佬看不上,其实是人家投行HR每年定点来“收人”的Target School。”

Jessica那边沉默了。我知道,她和我当初一样,陷入了一个典型的留学生思维怪圈:想进投行,似乎只有牛剑、LSE、IC、UCL这几把“金钥匙”才能打开大门。其他的学校,哪怕是罗素集团的成员,也总觉得“差了点意思”。

但现实是,留学申请和求职,玩的就是一场信息战。当你还在为G5的玄学录取标准头秃时,早就有人利用信息差,悄悄拿到了一张通往金融城的VIP门票。今天,我就要把这张门票的全貌揭开给你看,聊聊这所被严重低估的投行敲门砖——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

为什么是华威?数据比名气更靠谱

咱们先别谈“感觉”,直接上数据。在投行HR的眼里,大学只有两种:Target School(目标院校)和Non-target School(非目标院校)。前者意味着,顶尖投行会专门来你们学校开宣讲会、建立专属的简历投递通道、校友网络遍布公司上下。你的简历,会因为毕业院校这一栏,被自动贴上“值得一看”的标签。

华威,就是这样一个被顶级投行牢牢锁定在名单里的Semi-target甚至Target School。

根据金融求职网站eFinancialCareers和各类行业报告的分析,英国投行的目标院校名单通常分为几档。第一档毫无疑问是牛剑和LSE。而紧随其后的第二档,华威、UCL、IC和杜伦大学(Durham)常年霸榜。在某些公司的招聘名单里,华威的优先级甚至高于部分G5院校。

不信?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高盛(Goldman Sachs):华威一直是高盛在英国重点招聘的大学之一。根据LinkedIn上的数据(截止2024年初),在高盛伦敦办公室工作的员工中,毕业于华威大学的人数超过550人。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它超过了英国绝大多数大学,稳稳地排在前五。这意味着你在高盛的任何一个部门,都很可能遇到你的校友,从实习生到MD(董事总经理)级别都有。

摩根大通(J.P. Morgan):同样,在小摩的伦敦办公室,华威校友的数量也超过了600人。J.P. Morgan每年都会在华威举办专门的“Warwick-Exclusive”线上线下活动,从公司文化介绍到面试技巧分享,恨不得手把手把你领进门。

其他九大投行(Bulge Brackets):无论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美银(Bank of America)、瑞银(UBS)还是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你都能在它们的招聘列表和校友数据库里找到华威的身影。根据英国权威的《毕业生市场报告》(High Fliers Research),华威大学常年位列“最受顶级雇主青睐的大学”前十名。

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一个温暖的事实:选择华威,意味着你的求职之路从一开始就不是孤军奋战。你背后站着的是一个庞大、活跃且非常乐于助人的金融城校友网络。

我认识的一个华威学长,在申请巴克莱(Barclays)的暑期实习时,通过校友数据库联系上了一位在目标部门工作的VP(副总裁)。两人约了个coffee chat,那位VP不仅帮他修改了简历,还给他做了个模拟面试,最后甚至帮他把简历直接递给了HR。这就是Target School的隐形福利,是你在学校排名上看不到的巨大优势。

投行“敲门砖”神仙专业大揭秘

当然,光有学校的名气还不够,你得选对专业。华威商学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简称WBS)就是那块最硬的“敲门砖”。WBS的金融和会计类硕士项目,在设计上就无限贴近投行的用人需求。我挑几个最有代表性的给你深度剖析一下。

1. MSc Finance:王牌中的王牌

这绝对是WBS最闪亮的名片,也是无数金融学子的梦中情“专”。它的申请难度和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G5的同类项目。

课程有多硬核? 它的课程设置几乎就是为了IBD(投行部)、S&T(销售与交易)、Research(研究部)等核心部门量身定做的。你会学到像《Asset Pricing》、《Corporate Finance》、《Financial Econometrics》这些基础核心课程,也会有《Derivatives》、《Fixed Income and Credit Risk》、《Mergers & Acquisitions and Corporate Control》这类高度实操的课程。老师很多都是有过业界经验的大牛,上课会结合大量真实的交易案例,而不是照本宣科。

就业有多夸张? 我们直接看官方数据。根据WBS发布的最新MSc Finance就业报告,毕业生在毕业后三个月内的就业率高达98%。其中,进入金融服务业的占到了惊人的92%!主要雇主名单闪闪发光:高盛、摩根大通、中金公司(CICC)、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几乎囊括了所有你能想到的顶级金融机构。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也达到了£55,870,这个起薪水平在全英都是顶尖的。

申请要求: 通常要求一等或强二等一荣誉学士学位,本科背景偏好金融、会计、经济学、数学等高量化专业。雅思要求总分7.0,小分不低于6.0。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专业非常看重你的数学和计量能力,申请时最好能突出这方面的背景。

2. MSc Finance & Economics: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这个项目是WBS和华威经济学院合办的,可以看作是MSc Finance的“兄弟”项目,但更偏理论和研究,适合那些想把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结合起来看的同学。

课程有什么不同? 相较于纯金融,这个项目会更深入地学习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这让你不仅知道金融工具怎么用,还明白背后的经济逻辑是什么。这种扎实的理论功底,在申请投行研究部、宏观对冲基金或者央行这类机构时,会特别有优势。

谁会喜欢你? 除了传统投行,很多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评级机构和经济咨询公司都非常青睐这个项目的毕业生。因为他们不仅懂金融市场的微观操作,还能从宏观层面分析经济走势,做出更全面的判断。同样,就业报告显示,其毕业生的去向和薪资水平与MSc Finance不相上下。

申请要求: 对经济学背景要求更高,通常需要本科是经济学或相关专业。数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成绩会被重点考察。如果你本科修过很多高级计量课程,那会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

3. MSc Business with Accounting & Finance:更广阔的职业跳板

如果你的本科背景不是那么“纯金融”,或者你想给自己留更多的后路,这个项目绝对是宝藏。

课程有多灵活? 它的核心是商业分析,但你可以选择会计与金融作为你的专业方向。这意味着你既能学到估值、财报分析这些硬核金融技能,也能接触到战略、市场营销等更广泛的商业知识。这对于理解一个公司的整体运作至关重要,也是投行分析师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就业出口在哪? 这个项目的毕业生出路非常广。除了投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Big Four)的交易咨询部门(Transaction Services/M&A Advisory)是他们的主要去向之一。这些部门做的事情和投行很像,工作强度大,薪水高,而且是进入投行非常好的跳板。很多同学会选择先去四大“练级”,两三年后再跳槽到精品投行(Boutique Banks)或者九大投行。

申请要求: 对本科背景的限制相对宽松一些,接受来自各种学科背景的申请人,但依然要求有很好的学术成绩和一定的量化能力。这给了很多跨专业申请金融的同学一个绝佳的机会。

学长学姐的真实“上岸”路径

理论和数据说了这么多,我们来听听真人真事,看看华威的毕业生们是怎么一步步走进金融城的。

案例一:Leo,本科双非,逆袭进入顶级投行

Leo的本科是一所国内的双非财经院校,均分不错,但这个背景在申请G5时几乎没有优势。他很聪明地把华威的MSc Finance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并且在文书里着重强调了自己超强的数理能力和对金融市场的热情。

拿到offer后,他几乎是无缝衔接地开始了自己的求职准备。开学第一周,他就加入了华威著名的金融社团——Warwick Finance Societies (WFS)。这个社团可不是闹着玩的,它有专门的IBD、S&T、Asset Management等部门,每周都会组织系统的培训,从建模、估值到行业研究,内容比很多付费课程还专业。社团还会定期邀请在伦敦工作的校友回来开分享会,提供内推机会。

Leo通过社团的培训,迅速掌握了投行面试需要的核心技能。在秋招季,他海投了几乎所有顶级投行的暑期实习项目。因为有“华威”这个招牌,他的简历通过率非常高。在一次WFS组织的校友networking event上,他认识了一位在瑞银(UBS)工作的学长。这位学长非常看好他,帮他内推了IBD部门的实习。经过多轮面试,Leo最终成功拿到了这个宝贵的实习机会。实习期间他表现出色,最终顺利拿到了return offer,毕业后直接进入UBS伦敦办公室工作。他的故事,是无数华威学子“曲线救国”的缩影。

案例二:Claire,零金融背景,成功转型

Claire本科是学英语的,但一直对金融行业充满向往。她知道自己的背景申请纯金融项目希望渺茫,于是选择了华威的MSc Business with Accounting & Finance项目。

在华威的一年里,她就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学校的CareersPlus团队给了她巨大的帮助。这是一个专门服务WBS学生的职业发展中心,从简历修改、模拟面试到职业规划,服务一条龙。Claire的职业导师帮她重新梳理了简历,把她的语言优势和沟通能力包装成了她在跨文化团队合作中的独特价值。

同时,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华威虽然不在伦敦,但学校会定期用大巴车把学生“打包”送到伦敦金融城参加各种公司的open day和宣讲会,交通费全包。Claire利用这些机会,和很多公司的HR混了个脸熟。

毕业时,她没有死磕投行,而是选择进入德勤(Deloitte)的M&A咨询部门。这份工作让她接触到了大量的交易项目,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工作两年后,她凭借出色的项目经历,成功跳槽到了一家专注于TMT行业的精品投行,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目标。

光有好学校还不够,你得这么干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心动了?觉得华威简直是为想进投行的你量身定做的?

先别急。华威为你提供了一个顶级的平台,但能不能唱好这出戏,关键还在于你自己。

进了华威,你不是就躺赢了。恰恰相反,战斗才刚刚开始。这里的学习压力和求职竞争强度,一点不比G5小。你的同学,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霸,每个人手里都捏着好几段实习。

你要做的,是把学校的资源利用到极致。WBS的CareersPlus团队,你要每周都去“骚扰”他们;Warwick Finance Societies的活动,你要一场不落地参加;LinkedIn上那些在金融城工作的校友,你要鼓起勇气去发私信,去约coffee chat。英国的求职季开始得非常早,硕士课程刚开学,投行的暑期实习申请通道就快关闭了。你必须在落地英国之前,就把简历、Cover Letter准备好,甚至已经开始第一轮的网申。

别再抱着“我不在伦敦,networking不方便”的老旧思想了。从考文垂到伦敦坐火车也就一个小时,学校还会帮你解决交通问题。这点距离,跟你未来职业生涯的巨大回报相比,根本不值一提。真正决定你能不能进入投行的,不是你学校的物理位置,而是你主动出击的决心和行动力。

所以,还在为G5挤破头的你,不妨停下来想一想。当一条更宽阔、更务实的跑道就摆在你面前时,为什么不给自己多一个选择呢?

别让名校情结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有时候,选择一个懂你、能帮你、并且被行业高度认可的平台,比单纯追求一个响亮的名字要重要得多。

下次再有人问你为什么选择华威时,你可以云淡风轻地告诉他:“因为我想毕业后,在高盛的办公室里,和我的校友们一起喝咖啡啊。”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0384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