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华尔街!留学生必知的五大投行

puppy

Hey,是不是也梦想着有一天能走进华尔街,成为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高盛、摩根士丹利这些大名鼎鼎的投行,你可能听过不少,但它们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哪家对留学生更友好?各自的王牌业务和企业文化又是什么样的?这篇文章不只是简单科普,我们会像朋友一样,带你深入了解五大顶尖投行的“脾气秉性”和招聘偏好,帮你分析它们的强项和短板,让你知道自己的背景和性格更适合哪一家。别再只知道名字啦,快来理清思路,看清目标,让你的求职之路不再迷茫,向着心仪的Offer精准出击!

投行昵称/外号王牌业务企业文化关键词对留学生友好度
高盛 (Goldman Sachs) “高盛盛产高盛人” 并购(M&A)、交易(Trading) 精英、好胜、结果导向、高压 ★★★☆☆ (偏爱顶级名校,竞争极度激烈)
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大摩”/“白鞋” 财富管理、科技股IPO 合作、绅士、专业、追求卓越 ★★★★☆ (文化相对包容,重视长期关系)
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JPM”/“西装暴徒” 全能型选手,尤其擅长债券(DCM) 规模化、稳健、执行力强、堡垒文化 ★★★★★ (体量大机会多,招聘背景更多元)
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 “BofA” 杠杆融资(LevFin)、并购(M&A) 务实、接地气、整合(美林基因) ★★★★☆ (对非Target School也较开放,重视实干)
花旗银行 (Citigroup) “Citi” 全球网络、外汇交易(FX)、新兴市场 国际化、多元、关系驱动、转型中 ★★★★★ (全球布局,非常看重国际背景和语言能力)

Hey,大家好,我是你们在 www.lxs.net 的老朋友,专注分享留学生硬核干货的小编。

还记得我刚到纽约读书那会儿,第一次参加学校的招聘会。整个体育馆里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兴奋。我穿着租来的、大了一号的西装,手里攥着几十份简历,紧张得手心直冒汗。放眼望去,高盛、摩根士丹利、JPM 的展台前排着看不到头的长队。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精英”两个字,谈吐自信,仿佛天生就属于这里。

我好不容易挤到摩根士丹利的展台前,一个笑起来很阳光的HR小姐姐问我:“So, why Morgan Stanley?” 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支支吾吾地说了句:“Because... it's a great firm?”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只知道这些名字如雷贯耳,却对它们真正的样子一无所知。它们就像一个个神秘的“黑盒子”,让人向往,又让人迷茫。

相信很多同学都有和我类似的经历。我们把“进投行”挂在嘴边,却说不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文化到底哪里不同,也搞不清自己的背景去JPM还是Citi更有优势。今天,咱们不搞那些虚的,就坐下来像朋友一样聊聊天,把这五大投行的“脾气秉性”给你扒个底朝天,让你看清楚,到底哪扇门才是最适合你推开的。

高盛 (Goldman Sachs): 华尔街的“黄埔军校”,精英主义的终极舞台

聊投行,高盛是绕不开的第一座大山。它的名字就等于“顶级”和“声望”。圈内人常说,“高盛盛产两种人,一种是高盛人,一种是离开高盛去当CFO或者政府高官的人。” 这话一点不夸张,从美国前财长汉克·保尔森,到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高盛的“校友录”几乎就是一本世界经济名人录。

这种强大的品牌光环,源于它无可匹敌的王牌业务——投资银行部(IBD),尤其是并购(M&A)业务。根据权威金融数据机构LSEG(原Refinitiv)发布的2023年全球M&A财务顾问排行榜,高盛以超过1万亿美元的交易总额再次雄踞榜首。这意味着去年全球最大的那些商业联姻,比如埃克森美孚以645亿美元收购先锋自然资源,雪佛龙以600亿美元收购赫斯,背后都有高盛团队的身影。能进入高盛的M&A组,基本上等于拿到了投行界的“王者荣耀”段位。

除了M&A,高盛的交易部门(Sales & Trading)也是传奇般的存在。在电影《大空头》里,你就能窥见他们那种快节奏、高风险、高回报的世界。虽然近年来受到监管趋严(比如沃尔克规则)的影响,交易业务有所收敛,但高盛的交易员依然是市场上最聪明、最凶悍的一群人。

那么,在这种地方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一个字:累。两个字:很累。三个字:非常累。但伴随而来的是极速的成长和无与伦比的成就感。高盛的文化是典型的“Up or Out”(不升就走),精英主义和结果导向深入骨髓。在这里,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马达,聪明、好胜、精力无限。据说,CEO大卫·所罗门(David Solomon)本人就是个工作狂,白天管着万亿资产,晚上还能化身DJ David Solomon去打碟,这种精力就问你服不服?

对于留学生来说,想进高盛,难度是地狱级的。它极度偏爱“Target School”,也就是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MIT、沃顿这些顶级名校的学生。GPA、实习经历、人脉网络,每一项都得是顶配。高盛虽然有全球化的招聘项目,也为国际学生提供签证支持,但它寻找的是那种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成为Top 1%的“Alpha”型人才。如果你不是那种天生的领袖和竞争者,在这里可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但反过来说,一旦你成功进入,高盛的平台和光环将为你未来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这笔投资绝对值得。

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更“绅士”的贵族,科技界的投行首选

如果说高盛是杀伐果断的将军,那摩根士丹利(我们常说的“大摩”)更像一位优雅的贵族骑士。它和高盛都源于曾经的摩根财团,同根同源,相爱相杀了一个世纪。相比高盛的“狼性文化”,大摩更强调“One Firm”的合作精神和长期客户关系。

大摩最引以为傲的王牌业务,非财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莫属。经过多年的战略转型,特别是收购了E*TRADE和Eaton Vance之后,大摩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机构之一。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其财富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规模(AUM)已经突破了惊人的7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把整个日本的GDP都拿来给它管。这个业务的特点是收入稳定,不像投行和交易那样大起大落,为公司提供了坚实的压舱石。

另一块金字招牌是它的科技投行业务。如果你关注美股,会发现近十年来几乎所有重磅的科技公司IPO,背后都有大摩的身影。从Facebook的世纪IPO,到后来的Uber、Airbnb、Snowflake,大摩的科技团队在硅谷有着深厚的人脉和无与伦比的声誉。他们懂技术、懂创始人,能给科技公司提供从初创到上市再到后续融资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如果你对TMT(科技、媒体、通信)领域充满热情,大摩的科技组绝对是你的梦想之地。

那么,在大摩工作是什么感觉?氛围上会比高盛稍微“松弛”一点点,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华尔街没有轻松的工作。大摩人给外界的印象通常是“Polished”(精致、有教养)、聪明且善于团队合作。他们非常看重公司的声誉,有一种老牌“White-shoe”公司的自豪感。面试时,他们不仅看重你的硬技能,更看重你的“Fit”,也就是你是否符合大摩的价值观——Putting Clients First, Doing the Right Thing, Leading with Exceptional Ideas, Giving Back。

对于留学生来说,大摩的文化可能更具吸引力。它相对包容的氛围和对团队合作的强调,使得新人更容易融入。大摩同样有完善的留学生招聘和签证支持体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在亚洲市场,特别是在中国香港和内地,有着非常强大的业务布局。例如,2023年,摩根士丹利就担任了中国领先的激光雷达公司图达通(Innovusion)新一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如果你有亚洲背景,并且希望未来能与中国市场有所连接,大摩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平台。Networking时,可以多强调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对亚洲市场的理解,这会是你的加分项。

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金融界的“巨无霸”,稳健与规模的代名词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摩根大通(JPM),那就是“大”,大到无所不包。它不只是一家投行,它是一家“Universal Bank”(全能银行),业务横跨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私人银行、信用卡等所有金融领域。它的市值常年位居全球银行之首,截至2024年中期,总资产超过4万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金融航母。

JPM的强大在于它的“全能”。在任何一个投行业务排行榜上,你几乎都能在前三名看到它的名字。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强的,那无疑是它的债券资本市场(DCM)业务。无论是为政府发行国债,还是为企业发行公司债,JPM的市场份额常年是全球第一。根据Dealogic的数据,2023年JPM在全球DCM承销榜上再次夺魁。这种霸主地位,得益于其庞大的商业银行客户基础和强大的资产负债表,能为客户提供别人无法比拟的资金支持。

此外,它的销售与交易(S&T)部门也是华尔街的巨无霸,尤其在固定收益、货币和商品(FICC)领域,规模和盈利能力都首屈一指。对于想做Trader的同学来说,JPM的交易大厅是全球最大、最活跃的战场之一。

在JPM工作,你会深刻感受到“大公司”的氛围。它的体系非常成熟,流程化、制度化。优点是培训体系完善,对于刚入行的分析师来说,能学到非常标准化的工作方法。缺点是可能感觉自己像一颗螺丝钉,层级比较多,决策链条长。JPM的文化可以用“Fortress Balance Sheet”(堡垒式资产负债表)来概括,这是其传奇CEO杰米·戴蒙(Jamie Dimon)的核心理念。这种理念延伸到企业文化中,就是极度强调风险控制、稳健经营和强大的执行力。JPM的人给人的感觉是专业、高效,可能没那么花哨,但绝对可靠。

对留学生而言,JPM绝对是机会最多的地方之一。原因很简单:因为它足够大。每年招聘的 Analyst 和 Associate 数量是所有投行里最多的。这不仅意味着更多的HC(Headcount),也意味着它对候选人的背景要求更加多元化。除了顶尖藤校,很多优秀的州立大学(如密歇根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的学生在JPM也有很强的校友网络。它的业务线非常广,无论你是学金融、计算机、数学还是工程,都有可能在JPM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比如在量化金融、金融科技(Fintech)等领域。

JPM的签证政策非常友好,并且由于其庞大的全球网络,也为国际员工提供了很多内部轮岗和调动的机会。如果你追求一个稳定、广阔、机会众多的平台,希望获得系统化的培训,JPM无疑是你的最佳选择。在面试时,展现你的团队合作精神、执行力和对风险的理解,会比单纯强调“野心”更受青睐。

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 接地气的实干家,杠杆融资之王

提到美国银行(BofA),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它遍布全美的红色ATM机。没错,它和JPM一样,也是一家全能银行。但它的投行部门,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收购了百年投行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后才真正崛起的。所以,现在我们谈论BofA的投行,实际上是在谈论“BofA Securities”,它继承了美林强大的投行基因。

BofA的王牌业务是杠杆融资(Leveraged Finance)。这是为信用评级不高但有发展潜力的公司(比如被私募股权基金收购的公司)提供贷款和高收益债券融资的业务。这项业务风险高,利润也高,非常考验银行的风险定价和资本实力。BofA在这方面是绝对的市场领导者。根据Bloomberg的数据,2023年BofA在全球杠杆贷款排行榜上稳居第一。如果你对私募股权(PE)和债务市场特别感兴趣,BofA的LevFin团队是华尔街公认的“圣殿”。

同时,得益于强大的融资能力,BofA的并购(M&A)业务也非常强劲,尤其是在与PE客户合作的交易中。它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从并购顾问到融资安排,无缝衔接。这种强大的协同效应,使其在M&A排行榜上常年与高盛、JPM掰手腕。

BofA的文化,可以说是在美林的精英文化和美国银行的零售银行文化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比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更“接地气”,少了一些“贵族气”。在这里工作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务实、勤奋、专注于执行。内部氛围相对融洽,等级观念没有那么森严。很多员工评价BofA是一个“work-hard, play-hard”的地方,团队凝聚力很强。

对于留学生,BofA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它的招聘范围比GS/MS更广,对所谓的“非目标学校”(Non-target schools)也更加开放。如果你本科学校背景不是最顶尖,但在校期间有非常亮眼的实习经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BofA会很愿意给你机会。他们更看重你是不是一个“能干活”的实干家。例如,BofA每年都会从纽约大学(NYU)、南加州大学(USC)等学校招收大量优秀学生。

此外,BofA在美国各地的办公室分布很广,除了纽约,在夏洛特(其总部所在地)、芝加哥、休斯顿等地都有重要的投行团队。这也为留学生提供了更多地域上的选择。在准备面试时,除了技术问题,一定要准备好故事来证明你的坚韧、务实和团队合作能力。告诉他们,你是一个能卷起袖子解决问题的人。

花旗银行 (Citigroup): 无可匹敌的全球网络,留学生的天然盟友

花旗(Citi)可能是这五家投行里最具“国际范儿”的一个。它的业务网络遍布全球近100个国家,尤其是在新兴市场的布局,是其他任何一家银行都无法比拟的。这种全球化的基因,使得花旗成为留学生眼中极具吸引力的平台。

花旗的王牌业务,与它的全球网络紧密相连。首先是它的外汇交易(FX)业务。由于在全球范围内为跨国公司和机构提供资金结算和交易服务,花旗的外汇交易量常年位居全球前列。如果你对宏观经济和全球资本流动感兴趣,花旗的交易部门是一个绝佳的去处。其次是其强大的交易与财资服务部(Treasury and Trade Solutions, TTS),这个部门帮助全球企业管理它们的现金流、支付和贸易融资,是花旗最稳定、最赚钱的业务之一,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

在传统的投行业务方面,花旗在新兴市场的项目上优势明显,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和亚洲。比如,2023年,花旗就参与了墨西哥最大的机场运营商之一OMA的重大股权出售项目。对于那些希望未来职业生涯能与自己母国市场相结合的留学生来说,花旗的平台提供了无限可能。

花旗的文化也深受其国际化背景的影响,非常强调多元与包容(Diversity & Inclusion)。在花旗,你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听到各种不同的语言。这种多元化的环境,让国际学生更容易找到归属感。不过,花旗近年来也经历了不少挑战和重组。现任CEO范洁恩(Jane Fraser)正在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旨在简化结构、提升效率。这意味着公司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既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可能为新人带来新的机遇。

对留学生来说,花旗的友好度是顶级的。它不仅有成熟的签证支持项目,更重要的是,它从骨子里就看重你的国际背景。你的语言能力、对特定国家市场的理解,在花旗不仅仅是加分项,而是实实在在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一个来自巴西的学生,如果想加入拉丁美洲业务组,他的葡语能力和文化背景就是巨大的优势。花旗的校友网络遍布全球,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都很容易找到能为你提供帮助的校友。

如果你是一个拥有全球视野,希望利用自己的国际背景在金融界闯出一片天地的留学生,那么花旗绝对应该是你重点关注的目标。在申请和面试时,一定要大胆地展示你的独特之处,告诉他们你的背景能为花旗的全球业务带来怎样的价值。

好了,一口气聊了这么多,不知道你对这五大投行是不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实,选择哪家投行,就像是谈恋爱。没有绝对的最好,只有最适合你的那一个。不要只盯着薪水和名气,那太空洞了。多去参加他们的宣讲会,多和在里面工作的学长学姐聊聊,去感受每家公司真实的气场和温度。

问问自己:你喜欢单打独斗还是团队作战?你渴望极致的精英氛围还是更包容的环境?你想成为一个专注某个领域的专家,还是在一个庞大的平台上探索各种可能?

搞清楚这些问题,比你多刷一百道估值模型的题还要重要。因为最终,工作不只是Excel和PPT,更是你每天要相处8小时、10小时甚至更久的一群人,一种文化。

别再把它们当成遥不可及的梦想啦。它们就是一家家公司,在寻找和自己气味相投的伙伴。你的任务,不是去模仿别人成为他们想要的样子,而是找到那个真正欣赏你、能让你发光发热的地方。现在,打开你的LinkedIn,去联系一位你想去的公司的校友吧,你的华尔街故事,就从这一次勇敢的“勾搭”开始!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1862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