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求职的那些坑,我替你踩完了

puppy

是不是海投了上百封简历都石沉大海,感觉毕业就等于失业?别慌,这些让人头秃的坑我都替你踩过一遍了!从简历怎么改才能过AI的第一关,到Cover Letter到底是不是智商税;从哪里能找到真正有用的内推信息,到怎么开口跟HR谈Sponsorship;再到面试时如何避开那些“死亡问题”。这篇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理论,就是一份学长掏心窝子的求职血泪史和避坑指南,全是实打实的干货和教训,希望能帮你在这条路上走得顺一点,快来看看我的独家“排雷”秘籍吧!

核心避坑指南
简历 (CV):别用花里胡哨的模板!你的对手不是HR,是AI。请用关键词“喂饱”它,让它一眼就看到你。
求职信 (Cover Letter):绝对不是智商税。这是你唯一能展示“灵魂”的地方,但前提是,每一封都为公司“量身定制”。
内推 (Referral):别只在LinkedIn上“骚扰”陌生人。你最大的金矿是你的校友网络,一句“学长/学姐好”比什么都管用。
签证 (Sponsorship):别等到最后一轮面试才问!开局就问,直接、自信,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招聘流程问题。
面试 (Interview):STAR法则只是骨架,你的故事才是血肉。别背稿子,讲一个有“你”在里面的真实经历。

嘿,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今天不聊吃喝玩乐,想跟你们掏心窝子地聊聊找工作这件事。

还记得去年冬天,我论文的ddl和毕业签的ddl像两座大山一样压过来。那段时间,我住在曼城一个漏风的老房子里,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刷求职网站,关灯前最后一件事还是刷。我至今都记得那个下午,我收到了第108封拒信,来自一家我甚至不记得投过的公司。而隔壁房间的印度小哥,刚挂了电话,兴高采烈地宣布他拿到了德勤的offer。那一刻,窗外的天是灰的,我的心也是。我瘫在椅子上,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是不是毕业就要滚蛋了?”

这种感觉,我相信你们很多人都懂。海投上百封简历石沉大海,感觉自己一身的本领无处施展,GPA再高也换不来一个面试。别慌,今天学长就把我这一路踩过的坑,一个一个扒给你们看,全是血泪换来的教训,希望能让你的求职路,稍微好走那么一点点。

第一坑:你的简历,可能连HR的桌面都没到过

我们总以为,简历是被HR一个个筛选的。错了!在英国,尤其是大公司,你的第一道关卡是一个叫ATS(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的机器人。根据最新的行业报告,超过98%的财富500强公司都在用ATS系统来筛选简历。这个系统就是个没有感情的关键词扫描仪,它看不懂你精心设计的排版,也欣赏不来你选的漂亮图标。

我最初的简历,是用Canva做的那种,两栏设计,带个人头像,还有技能进度条,自认为又专业又美观。结果呢?投了50多家,一个面试电话都没有。后来找了个在Meta工作的朋友帮我看了眼,他第一句话就是:“你这简历,ATS第一关就给你扔垃圾桶了。”

怎么破?排雷秘籍来了:

1. 放弃所有花里胡哨的模板。 就用最简单的Word或Google Docs,单栏布局,从上到下,清清楚楚。不要用文本框,不要用图片,不要用奇怪的字体。ATS喜欢的是朴实无华。

2. 像做贼一样研究JD(Job Description)。 把JD里关于职位要求的关键词(Keywords)一个个抠出来,比如“data analysis”, “SQL”, “project management”, “client-facing”。然后,把这些词巧妙地、不留痕迹地融入到你自己的经历描述里。你不是在写简历,你是在给机器人“喂”它想看的东西。

举个栗子: JD里要求“Strong analytical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你原来的简历可能写的是:“Responsible for daily data collection.”(负责日常数据收集)

修改后应该变成:“Analyzed weekly sales data using Excel to identify key trends, leading to a 10% improvement in marketing strategy effectiveness, demonstrating strong analytical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运用Excel分析周销售数据,识别关键趋势,使营销策略有效性提升10%,展现了强大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看到区别了吗?不仅用了关键词,还把你的行为、工具和结果量化了。这才是ATS和HR都想看到的内容。

第二坑:Cover Letter是智商税?不,是你偷懒的借口

很多人都跟我抱怨,写Cover Letter(求职信)太烦了,感觉HR根本不看,是不是智商税?我以前也这么觉得,总是用一个模板,改个公司名和职位名就发出去了。

直到有一次,我申请一家我梦寐以求的传媒公司。我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把他们公司近半年的项目、社交媒体账号全都翻了个底朝天。我在Cover Letter里没有长篇大论地夸自己,而是提到了他们最近做的一个环保主题的纪录片,我说我非常欣赏他们关注这个议题的社会责任感,并且结合我自己在学校做过的一个相关研究项目,提出了我能如何为他们未来的项目贡献价值。

结果,第二天我就收到了面试邀请。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开场就说:“你的求职信打动了我,很少有人会这么认真地了解我们。”

根据ResumeLab在2023年的一项调查,83%的招聘经理承认,一封出色的求职信,甚至可以让你在简历不够完美的情况下获得面试机会。

所以,别再用模板了!排雷秘籍:

1. 你的Cover Letter只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是我们公司?为什么是这个职位?为什么是你?

2. 讲故事,不要复述简历。 简历是你的经历清单,而求职信是你展示热情和思考的地方。挑一个你简历上最相关的经历,把它扩展成一个能体现你能力和热情的小故事。

3. 展现你做了功课。 提一下公司的最新动态、产品、价值观,或者行业里的某个挑战,然后把你和这些点联系起来。这表明你不是在海投,你是真的想来这里。

一封定制化的Cover Letter,是你从成千上万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最强武器。

第三坑:找内推,只知道在LinkedIn上群发消息?

“内推是王道”,这句话没错。有数据显示,通过内推获得工作的成功率比海投高出4到10倍。但很多同学的“找内推”方式,就是在LinkedIn上搜目标公司的员工,然后复制粘贴一段话:“你好,可以帮我内推一下吗?” 这种方式的成功率,无限接近于零。

换个思路,金矿其实就在你身边。排雷秘籍:

1. 激活你的校友网络! 几乎所有英国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友数据库或LinkedIn校友页面。搜索在你的目标公司工作的校友,发消息的时候,开头一句“Hi [Name], I'm a current student at [Your University], just like you were!”(嗨[名字],我是[你的大学]的在校生,和您是校友!),对方回复你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校友这层关系,是天然的信任链接。

2. 不要直接要内推,而是要“信息”。 换种问法,不要说“能帮我内推吗?”,而是说:“学长/学姐你好,我看到您在XX公司做XX岗位,我对这个领域非常感兴趣,也正在努力进入这个行业。不知道您是否方便有15分钟的时间,简单给我分享一下您的经验和建议?” 这种请求被称为“Informational Interview”(信息访谈)。

在交流中,你可以真诚地请教,了解公司文化和工作内容。如果聊得好,最后再顺势提一下你正在申请的职位,问问他/她是否有什么建议,或者是否可以帮你递一下简历。这样一来,就从一个冷冰冰的请求,变成了一次有温度的交流。

第四坑:Sponsorship,一个不敢问的“送命题”

签证,是悬在每个留学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很多人害怕一上来就问公司是否提供工签(Sponsorship),担心HR一听就直接把自己pass了。我曾经就犯过这个错误,辛辛苦苦过了三轮面试,到了和部门大老板聊天的最后一轮,才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签证的事,结果对方愣了一下说:“抱歉,这个岗位我们目前没有Sponsorship的headcount。” 我当场石化,浪费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和精力。

记住,Sponsorship不是你的缺点,只是一个招聘的客观条件。排雷秘籍:

1. 尽早问,大胆问。 最好的时机,就是在和HR的第一通电话或者视频里。通常最后HR会问你:“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me?” 这就是你的机会。你可以非常专业、平静地问:“Just to confirm, is this role open to sponsoring a Skilled Worker Visa?”(只是想确认一下,这个职位可以支持技术工签吗?)

2. 自己做好功课。 英国政府有一个公开的“注册担保方名单”(Register of licensed sponsors),上面列出了所有有资格提供工签的公司。2024年初的数据显示,这个名单上已经有超过99,000家公司。在投简历前,先去查一下目标公司在不在这份名单上,心里有个底。

把签证问题当成一个和薪资、工作地点一样普通的流程问题,自信地提出来。这不仅节省了你自己的时间,也体现了你的专业和坦诚。不能sponsor的公司,大家就“江湖再见”,别浪费彼此的感情。

第五坑:面试里的“死亡问题”,你还在用标准答案?

面试官问:“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你是不是准备回答:“我最大的缺点是太追求完美了(I'm a perfectionist)”?快打住!这种标准答案,面试官一天能听八百遍,听了只想翻白眼。

面试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面试官想看的,是一个真实、会思考、能解决问题的人。排雷秘-籍:

1. 关于“缺点”: 承认一个真实存在、但无伤大雅的弱点,重点在于你如何克服它。

错误示范: “我太追求完美了。”

满分示范: “在过去的项目中,我有时会过于关注细节,导致前期花费时间较多。为了改进这一点,我开始学习使用一些项目管理工具,比如Trello,来更好地规划时间,分清主次。现在我能更好地在保证质量和按时交付之间找到平衡。” 这个回答,展现了你的自我认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成长性。

2. 关于“为什么是我们公司/为什么是你”: 这是你展示你和职位匹配度的最佳时机。用“你有什么需求,我有什么能力”的公式来回答。

错误示范: “因为贵公司是行业领先者,我希望能在这里学习成长。”(太宽泛,谁都能说)

满分示范: “我注意到JD里提到这个职位需要熟练使用Python进行数据可视化。在我毕业设计的项目中,我正好运用了Python的Matplotlib和Seaborn库,处理了超过5万条用户数据,并生成了可视化报告,最终帮助项目团队定位了两个核心用户痛点。我的这项技能和经验,可以直接应用到这个岗位的工作中。” 看,具体、有力,直接把你的能力和公司的需求钉在了一起。

求职这条路,真的很难。被拒绝是常态,自我怀疑是每天的功课。你会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个拿到offer,而你的邮箱里只有拒信,那种滋味,我懂。

但请你一定记住,你收到的每一封拒信,都只代表你和那个岗位在那个时间点不匹配,它绝对不代表你不够优秀。跟别人比进度,是焦虑最大的来源,别这么干。按照你自己的节奏,跑你自己的赛道。

觉得累了,就去学校旁边的公园走走,或者约上朋友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给自己放一天假,然后回来,继续打开电脑,改简历,准备面试。你已经拼尽全力,跨越山海来到这里,读完了那么难的课程,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超牛的事情了。

所以,别怕,也别慌。我们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该是你的,总会来的。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168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