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纳士人文专业怎么选?看这篇就够

puppy

还在蒙纳士人文学院的专业列表里头大吗?看到传播、新闻、国际关系这些名字都差不多,完全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别担心,这篇超全攻略就是你的救星!我们不仅会帮你把那些看起来差不多的专业,比如国际关系和政治学,掰开揉碎了讲清楚它们的区别,还会带你从个人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的角度,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个。文章里还有学长学姐的选课避雷小贴士哦!别再一个人纠结啦,看完这篇,保证你思路清晰,选专业不再迷茫!

选专业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我是对“是什么”和“为什么”好奇,还是对“怎么做”更感兴趣?(帮你区分理论型 vs. 应用型专业)
2. 三年后,我希望自己拥有的核心技能是什么?是能写出一篇滴水不漏的分析报告,还是能策划一场刷爆朋友圈的线上活动?
3. 如果完全不考虑就业和别人的眼光,哪个专业的名字最让你心动?(别笑,直觉有时候真的很重要!)

“同学,你是什么专业的?”

这是不是你在墨尔本被问到最频繁的问题,没有之一?

我记得刚来蒙纳士读预科的小A,每次被问到这个问题都特别头大。他爸妈希望他读个“有前途”的专业,他自己呢,刷刷手机看看国际新闻觉得挺有意思,看看网红博主的视频又觉得做媒体也不错。打开蒙纳士人文学院(Faculty of Arts)的专业列表,好家伙,几十个专业看得人眼花缭乱。什么传播学、新闻学、国际关系、国际研究、政治学……这些名字看起来都差不多,每个介绍都写得高大上,但到底有什么区别?未来能干嘛?他感觉自己就像站在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每一条路看起来都通向光明,但脚下却一步也迈不出去。

这种感觉,你是不是也似曾相识?选专业,对留学生来说,不仅仅是选几门课那么简单。它关乎着你未来几年的学习体验,甚至是你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方向。它承载着家人的期待,也背负着自己对未来的迷茫。所以,别再一个人对着电脑屏幕纠结了。今天,我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带你把蒙纳士人文学院里那些最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专业,掰开了,揉碎了,讲个明明白白。Let's go!

第一梯队:媒体圈的“三胞胎”——新闻、传播与媒体研究

这三个专业绝对是选择困难症的重灾区。它们都跟“媒体”打交道,但内核和未来的发展路径,差别可大了去了。

新闻学(Journalism):真相的追寻者

如果你心里有一个“记者梦”,对社会事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正义感,喜欢刨根问底,那新闻学可能就是你的菜。

学什么: 蒙纳士的新闻学非常注重实践。你不仅仅是坐在教室里听理论,更多的是要拿起相机和录音笔,走上街头去采访。核心课程会教你新闻写作的“金字塔”原则、采访技巧、新闻道德和法律(比如诽谤法,这个超重要!)、如何做深度调查报道等等。你会学习到具体的课程,比如 ATS1337 (Journalism practice and theory)ATS2778 (Journalism futures),前者教你基础,后者带你探索数字时代新闻业的变革。

真实案例: 我认识一个读新闻的学姐,她大二的作业就是去跟拍一个本地的环保组织活动,最后剪辑成一个3分钟的短视频新闻。整个过程从联系采访对象、写脚本、拍摄到后期,全部自己搞定。她说,虽然累到脱发,但看到自己的作品登上学校媒体平台时,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

职业方向: 最直接的就是去报社、电视台、电台、新闻网站做记者或编辑。别以为现在传统媒体不行了,像ABC(澳大利亚广播公司)、The Guardian Australia这些权威媒体,依然是新闻专业毕业生的理想去处。而且,新闻训练出来的严谨逻辑、快速信息整合和写作能力,让你去做内容总监、公关甚至企业内刊编辑都游刃有余。根据澳大利亚政府的Job Outlook数据,虽然行业竞争激烈,但具备多媒体技能(视频、播客、数据新闻)的记者需求依然强劲。

适合人群: 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怕跟陌生人打交道,写作能力强,抗压能力MAX,对“无冕之王”这个称号有憧憬的人。

媒体传播(Media Communication):潮流的制造者

如果你对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如数家珍,对品牌如何打造形象、如何与大众沟通充满兴趣,那么媒体传播这个更宽泛、更多元的领域可能更适合你。

学什么: 媒体传播的范围比新闻学大得多。它既包括理论,也包括实践。理论上,你会学到传播学理论、媒介文化研究、受众分析等,比如在 ATS1318 (Introduction to media studies) 这门课里,你会分析电影、广告、社交媒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文化和观念的。实践上,你会接触到数字内容创作、公共关系策略、广告策划、社交媒体运营等。它更关注信息“如何被有效传递”以及“传递后产生了什么效果”。

真实案例: 朋友B在读媒体传播,他的一个小组作业是为一个墨尔本本地的咖啡品牌策划一个为期三个月的Instagram推广方案。他们需要做市场调研,确定目标用户,设计视觉内容,写文案,甚至还要规划预算和KPI。这基本上就是一个小型公关公司的工作流程了。

职业方向: 这是个“万金油”专业,出口极其广泛。根据领英发布的《2023年澳大利亚就业报告》,数字营销专员(Digital Marketing Specialist)是需求增长最快的职位之一。毕业生可以去企业的市场部、公关公司、广告公司、社交媒体平台、MCN机构等。职位包括:社交媒体经理、内容策略师、公关专员、品牌经理、广告策划、视频制作人……基本上,所有需要和公众打交道的行业,都有你的用武之地。

适合人群: 有创意,喜欢追热点,对人际沟通和大众心理感兴趣,既能写文案也能做PPT,享受团队合作,想进入商业世界的创意领域。

一句话总结区别: 新闻学是在追问“发生了什么?”,而媒体传播是在策划“我想让你知道什么?”

第二梯队:全球舞台的“兄弟连”——国际关系、政治学与国际研究

这三个专业都和“国际”“政治”有关,听起来像是政府官员的预备班。它们确实有关联,但研究的视角和侧重点完全不同。

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简称IR):国家间的“棋局”

如果你每天看国际新闻,对大国博弈、全球化、战争与和平、联合国的作用等宏大议题着迷,那么IR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学什么: IR的核心是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之间的互动关系。你会学到各种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国家会结盟,为什么会发生冲突。课程会涵盖外交政策分析、国际安全、国际法、全球治理等。核心课程比如 ATS1365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会为你构建起整个学科的框架,而像 ATS1366 (Terrorism and political violence) 这样的课程则会带你深入具体的全球性议题。

真实案例: 我一个读IR的朋友,期末论文写的是分析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互动。为此他读了大量的学术文献、政府报告和新闻评论,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不同理论视角去解读,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他说,学IR最大的乐趣,就是感觉自己在用“上帝视角”看世界这盘大棋。

职业方向: 很多人觉得读IR就是要去当外交官。这确实是一条路,比如考取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DFAT)的毕业生项目,但这条路竞争非常激烈。更多的毕业生会进入政府部门(不一定是外交部,国防部、内政部也需要IR人才)、非政府组织(NGO,如红十字会、乐施会)、智库、跨国公司(做政治风险分析)、咨询公司以及国际媒体(做国际新闻分析)。蒙纳士的IR专业在澳洲声誉很高,其毕业生在这些领域的认可度也很强。

适合人群: 关心时事,有大局观,逻辑思维能力强,喜欢阅读和分析,对理解复杂的国际动态有浓厚的兴趣。

政治学(Politics):权力的“游戏”

如果说IR关注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那么政治学更关注一个国家“内部”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何异同。

学什么: 政治学的范围比IR更广,它研究一切关于“权力、治理和公共政策”的学问。你会学到政治哲学(从柏拉图到罗尔斯)、比较政治(为什么美国是总统制,而澳大利亚是议会制)、澳大利亚政治体系、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等等。你会接触到 ATS1360 (Australian politics) 这样的入门课,也会在 ATS1361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 中与伟大的思想家对话。

真实案例: 一个政治学专业的同学,他们的课程作业可能是分析最近一次维州选举中,某个政党的竞选策略是如何影响选民投票行为的。他们需要分析民调数据,研究媒体报道,甚至去访谈选民,来解释一个政治现象背后的逻辑。

职业方向: 毕业生非常受各级政府部门的欢迎,因为他们懂得政府的运作逻辑。职位包括政策分析师、议员助理、政府关系顾问(Lobbyist)、公共事务专员等。此外,工会、行业协会、咨询公司、社会研究机构也都需要政治学背景的人才。

适合人群: 对社会公平、政府运作、政策如何影响日常生活感兴趣,善于辩论和批判性思考,享受理论思辨的乐趣。

国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ies):文化的“万花筒”

这个专业经常和IR被搞混,但它其实是一个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的专业,更强调对某个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深度理解”。

学什么: 国际研究通常会让你选择一个专攻的地区(比如欧洲、亚洲、中东等),然后围绕这个地区,学习它的语言、文化、历史、社会和政治。它不像IR那样聚焦于高层政治,而是更接地气,关心这个地区的普通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文化是怎样的。所以,你可能会一边上着关于中国经济的课,一边还在学着基础的中文。它是一个“语言+区域知识”的组合。

职业方向: 因为具备了语言优势和深厚的区域文化背景,毕业生在需要处理跨文化交流的领域非常有竞争力。比如,在跨国公司的海外市场部、国际贸易公司、文化交流机构(如孔子学院、歌德学院)、旅游业、教育行业,以及需要特定区域专家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

一句话总结区别: IR研究的是国家之间怎么“打交道”,政治学研究的是国家内部怎么“玩转”,而国际研究是带你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第三梯队:洞察社会的“X光机”——犯罪学、社会学与哲学

这一组专业不像前面两组那么直接与某个行业挂钩,但它们提供了理解社会和人性的独特视角,培养的是让你受益终身的底层思维能力。

犯罪学(Criminology):解剖“人性之恶”

是不是一听到这个名字,脑海里就浮现出《CSI》或者《Mindhunter》的画面?虽然现实没那么戏剧化,但犯罪学确实是研究“犯罪”这门复杂的学问。

学什么: 犯罪学不是教你如何破案(那是警察学院的事),而是研究:人为什么会犯罪?社会应该如何预防和应对犯罪?我们的司法系统(警察、法院、监狱)是如何运作的?它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和政治学的知识。你会学习犯罪理论、刑罚学、受害者学、青少年犯罪等课程,比如 ATS1280 (Crime and society)ATS1281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真实案例: 蒙纳士的犯罪学学生有机会去参观监狱,与社区矫正官员交流,甚至参与到一些预防犯罪的社区项目中。他们的研究课题可能包括:社交媒体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或者墨尔本某个区域的犯罪率变化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

职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进入司法系统工作,如警察(需要额外警校训练)、社区矫正官、假释官、青少年司法工作者。也可以在政府的司法部、内政部做政策研究,或者在预防犯罪的非营利组织工作。根据澳大利亚国家技能委员会的数据,社会及福利工作者(包含部分犯罪学相关岗位)在未来五年预计将有强劲的就业增长。

适合人群: 对社会问题有深切关注,尤其是对公平和正义问题,逻辑严谨,有同理心,心理素质好,不追求光鲜亮丽但求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社会学(Sociology):看透“社会规则”

社会学可以说是人文社科的“母体”之一,它研究人类社会的一切。从你早上喝的这杯咖啡如何与全球贸易体系相连,到社交媒体如何重塑我们的亲密关系,都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学什么: 社会学教你用一种“社会学的想象力”去思考问题,即把个人困扰放到更宏大的社会结构中去理解。你会学到关于社会不平等、性别、种族、家庭、城市化、全球化等各种议题。它是一门“屠龙之术”,不教你具体技能,但给你一副能看透社会表象的“眼镜”。

职业方向: 因为其广博性,社会学的职业路径不那么明确,但其培养的调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所有行业都需要的。毕业生常见于:社会研究员、市场研究分析师、人力资源专员、社区发展官员、政府政策顾问等。很多社会学毕业生会选择继续深造,成为学者或进入专业领域。

适合人群: 好奇心爆棚,喜欢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对身边的人和事有敏锐的观察力,不满足于简单的答案,享受智力挑战的人。

哲学(Philosophy):大脑的“健身房”

“学哲学毕业能干嘛?去当哲学家吗?” 这是哲学专业学生被问到最多的问题。答案是:哲学不直接教你“干嘛”,但它能把你训练成一个最会思考的人。

学什么: 哲学探讨的是一些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美?我们为什么存在?你将学习逻辑学、伦理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等。这个过程会彻底重塑你的思维方式,让你能够清晰地识别论证中的谬误,构建严谨的逻辑链条,并从多个角度审视同一个问题。

真实案例: 很多法学院预备生会选择哲学作为本科专业,因为哲学训练的严密逻辑和伦理辨析能力,与法律思维高度契合。科技巨头也越来越青睐有哲学背景的员工,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伦理等新兴领域。领英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就拥有牛津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

职业方向: 哲学毕业生的去向出人意料地好。因为他们拥有顶级的分析、沟通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常见领域包括:法律、公共政策、咨询、新闻、教育、科技(产品经理、AI伦理顾问)等等。它是一块绝佳的“跳板”,让你在任何需要深度思考的领域都能脱颖而出。

适合人群: 喜欢刨根问底,不畏惧抽象概念,享受纯粹的思辨乐趣,并坚信“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的人。

学长学姐的“避雷”小贴士

听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有点头绪了?别急,最后再送你几个前辈们用血泪换来的真心建议:

1. 把大学官网的Handbook当“圣经”读: 专业名字都是虚的,底下具体要上哪些课(Units)才是实的。花一个下午,把你感兴趣的几个专业的主修(Major)和辅修(Minor)要求课程列表都看一遍。看看那些课程的名字和简介,哪个最让你觉得“哇,这个我好想学!”

2. 玩转“Double Major”: 蒙纳士的文学士学位(Bachelor of Arts)最大的优点就是灵活。你可以,也应该考虑搭配一个双专业。这样既能满足你的兴趣,又能增强你的就业竞争力。经典的搭配有:国际关系+一门外语,犯罪学+心理学,媒体传播+市场营销,政治学+经济学。这种1+1>2的组合,能让你成为就业市场上的“稀缺人才”。

3. 用好你的“选修课”: 每个学期你都会有选修课(Electives)的名额。别浪费了!把它当成你的“专业试错田”。对社会学感兴趣?那就选一门1开头的社会学入门课试试水。感觉不错,可以考虑发展成辅修甚至第二专业;感觉不对味,那也只是浪费了一门课的时间,无伤大雅。

4. 主动去“骚扰”别人: 别一个人闷头想。在开学前的O-Week,各个学院和社团都会有咨询台,大胆地去和高年级的学长学姐聊天。也可以通过LinkedIn找到蒙纳士相关专业的校友,礼貌地发一封邮件或私信,问问他们的学习体验和职业发展。过来人的一句话,可能比你看十篇官网介绍都有用。

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最好”或者“最有前途”的专业,只有“最适合你”的专业。

你的大学时光,不应该是一场被动完成任务的旅程,而应该是一场主动探索自我边界的冒险。选专业,就是这场冒险的起点。别怕选错,也别怕走弯路。真正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开始真正地去了解自己,去思考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所以,深呼吸,关掉那些让你焦虑的排名和攻略,问问你的内心。那个让你眼睛放光,愿意为之熬夜啃书的方向,就是你的答案。

欢迎来到蒙纳士,你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411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