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悄悄话:开启义工之旅前必看 |
|---|
|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绝对是我用亲身经历换来的干货。别把它当成一篇普通的攻略,就当成一个学姐在跟你喝着咖啡,聊聊她是怎么从一个说英语都哆嗦的小透明,一步步“玩”进加拿大本地圈子的。答应我,耐心看完,特别是最后一部分的资源,一定会给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
在加拿大做义工,是我留学最赚的一笔投资
你还记得刚到加拿大的第一个学期吗?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一个周五的晚上,多伦多不大不小的雪正下着。我刚赶完一篇论文的due,瘫在出租屋那张吱呀作响的椅子上,房间里只有笔记本电脑风扇的嗡嗡声。窗外是邻居家派对的欢声笑语,而我,划开手机,朋友圈里还是那几个熟悉的留学生面孔,讨论着哪家中餐馆又出了新品。
那一刻,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我问自己,难道我的留学生活,就要这样在宿舍、图书馆和亚洲超市的三点一线里度过吗?我飞了半个地球,难道就是为了换个地方继续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行,我得做点什么。
第二天,我在学校的社团招新板上,看到一张海报,上面写着“Community Centre Volunteer Needed”。我鬼使神差地撕下了联系方式。当时的想法特别简单:找个地方说英语,反正说错了也没人认识我,还能打发周末的无聊时间。但我万万没想到,这个冲动的决定,竟然成了我整个留学期间,回报率最高的一笔“投资”。
第一桶金:收获一口“没口音”的地道口语
咱们留学生,谁还没为口语头疼过?上课presentation磕磕巴巴,去超市买东西只会“this one, thank you”。我一开始也这样,总觉得自己的英语带着一股浓浓的“课本味儿”。
我的第一份义工,是在社区中心的儿童活动室。工作很简单,就是陪小朋友们做手工、读故事书。一开始我紧张得要死,生怕自己发音不准,语法错误,被这帮“小老外”笑话。结果呢?他们根本不在乎!你读错一个词,他们会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你,奶声奶气地纠正你,然后再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你陪他们搭积木,他们会叽叽喳喳地跟你分享自己的“宏伟蓝图”,你只需要点头、微笑,然后用最简单的词回应“Wow, that’s cool!”
在这里,没人会像语言课老师一样给你打分。周围的本地义工,大多是退休的爷爷奶奶和在读的本地高中生。他们超级有耐心,语速会不自觉地放慢,还会特别热情地问我中国的春节是不是很热闹。有一个叫Margaret的奶奶,每次我跟她搭班,她都会带自己烤的饼干给我。我们从天气聊到多伦多飞涨的房价,从她年轻时追的摇滚乐队聊到我喜欢的中国电影。我的口语,就在这样一次次轻松真实的对话里,不知不觉地“溜”了起来。
你知道吗?语言学家早就说过,沉浸式环境是学习语言最快的方式。你不是在“学”英语,你是在“用”英语生活。这种进步,比你多背1000个雅思单词、多刷10套模拟题要快得多。你得到的不仅仅是流利度,更是一种文化自信。当你能用俚语和本地人开玩笑,能听懂他们对话里那些微妙的梗时,那种融入感,是无可替代的。
第二桶金:告别“留学生孤岛”,拥有一个真正的本地朋友圈
留学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我们心里都清楚,很多时候,我们的社交还是局限在华人圈里。不是说这样不好,而是在异国他乡,如果没能交到几个本地朋友,总会觉得有些遗憾。
做义工,就是打破这个壁垒最自然、最有效的方式。想想看,什么样的人会一起做义工?当然是对同一件事抱有热情的人。共同的目标和兴趣,是建立友谊最好的催化剂。
后来,我通过社区中心认识的朋友,又申请去做了一个大型马拉松比赛的志愿者。我的任务是在补给站递水和香蕉。听起来很无聊对吧?但那天,我身边站着一个UBC的学霸小哥,一个50多岁的银行家大叔,还有一个梦想成为摄影师的本地女孩。我们一边拧开成千上万瓶水的瓶盖,一边吐槽着多伦多变幻莫测的天气,分享着各自支持的球队。当第一波跑者冲过来时,我们一起大声为他们加油,那种团队协作的感觉棒极了。
活动结束后,我们几个人浑身湿透,累得不行,但都兴奋地相约去旁边的Pub喝一杯。也就是在那天,我第一次体会到,和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本地人像老朋友一样聊天是什么感觉。他们会带你去他们从小吃到大的披萨店,会邀请你参加他们的家庭BBQ,会告诉你哪个湖的日落最值得一看。这些,都是你在旅游攻略上永远找不到的、最地道的加拿大体验。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2018年的一项社会调查,高达41%的加拿大人(约1270万人)会参与志愿服务。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交池。当你跳进去,你会发现,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朋友圈,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第三桶金:一份“活的”简历和含金量超高的推荐信
这可能是对我们未来发展最实际、最重要的一点。作为留学生,我们找实习、找工作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没有本地工作经验!简历上除了学校和GPA,一片空白,HR看一眼可能就扔到一边了。
而义工经历,就是你简历上最亮眼的那一笔本地经验。它告诉雇主,你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你主动、有责任心、懂得团队合作,并且已经开始积极融入加拿大社会。这些软实力,在很多时候比你的专业课成绩更重要。
我的“义工之路”后来走得越来越野。从社区中心,到马拉松,我开始尝试申请一些更专业、更有趣的活动。我曾经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TIFF)做过引导员,近距离看到过好多明星;我也曾在Luminato艺术节的后台帮忙,看艺术家们如何把奇思妙想变成现实。我最大胆的一次尝试,是申请了Osheaga音乐节的志愿者,在蒙特利尔的烈日下,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乐迷一起工作了三天。虽然累到虚脱,但那种体验简直酷毙了!
每一次义工经历,我都把它认真地写进我的LinkedIn和简历里。在面试的时候,我不用干巴巴地说“I have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而是可以生动地描述我是如何在音乐节嘈杂的环境里,帮助一个和父母走散的法国小哥找到家人的。你猜怎么着?面试官的眼睛都亮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义工经历为你带来了宝贵的“人脉”和推荐信(Reference)。我的第一份实习,就是马拉松活动认识的那个银行家大叔给推荐的。而在我申请研究生的时候,音乐节的活动主管非常爽快地帮我写了一封推荐信。信里,她详细描述了我在高压环境下出色的应变能力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这封来自加拿大本地行业管理者的推荐信,分量有多重,你懂的。
加拿大慈善组织CharityVillage曾发布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2%的招聘经理更倾向于选择简历上有志愿者经验的求职者。别再觉得义工是“免费劳动”了,它是在为你未来的职业道路铺设最坚实的第一块砖。
写在最后:别犹豫,你的第一步可以从这里开始
我知道,你可能还在犹豫。担心自己英语不够好,担心学业太忙没时间,担心申请被拒绝……相信我,这些都不是问题。加拿大的志愿者文化非常包容,他们欢迎每一个怀有热情的人。
说了这么多,不是想告诉你我的经历有多厉害,而是想说,你看,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留学生都可以做到,你一定也可以。不要再把留学生活过成一座孤岛了,走出去,去接触这个真实的、充满活力的加拿大。
那份在社区中心陪孩子读书的温暖,那场在马拉松终点线前的呐喊,那次在音乐节后台的汗水,最终都汇聚成了我留学记忆里最闪亮的部分。它给我的,远不止是流利的口语和一份好看的简历,更是一种归属感和自信心。我知道,我不再是这个城市的过客,我曾为它付出过,也真真切切地成为了它的一部分。
所以,从现在开始,别再宅着了。打开电脑,搜搜看这些网站,总有一个机会在等着你:
1. Volunteer Canada (volunteer.ca): 加拿大最大的义工信息平台,覆盖全国,信息最全。
2. GoVolleympia (govolunteer.ca): 另一个全国性的平台,可以根据你的兴趣和地点进行筛选。
3. 你所在城市的官网: 直接搜索“Volunteer + 你的城市名”(比如 Volunteer Toronto, Volunteer Vancouver),通常都会有专门的页面,上面全是本地的义工机会,非常靠谱。
4. 学校的职业中心或学生服务中心: 他们会定期发布和学校合作的社区义工项目,安全又有保障。
5. 你感兴趣的机构官网: 喜欢动物?去SPCA官网看看。关心环境?查查David Suzuki Foundation。想参加大型活动?直接去TIFF、Calgary Stampede这些活动的官网,他们每年都会提前好几个月招募志愿者。
就从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领域开始,哪怕一个月只花几个小时,去尝试一下。你会发现,这扇门一旦推开,你收获的,将是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