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大马写代码,数据行业风口来袭

puppy

还在为毕业去哪儿卷生卷死吗?不如把目光投向马来西亚,这里的数据行业正迎来一波大风口!从跨国巨头到本地独角兽,都在疯狂抢人,数据分析师、工程师的需求特别大。在这里,你不仅能拿到有竞争力的薪水,还能享受超低的生活成本和传说中的 work-life balance。英语通用,文化多元,简直是留学生无痛衔接职场的宝地。想知道薪资水平、哪些公司在招人、还有生活环境到底怎么样吗?快来文章里找答案吧!

写在前面:给正在迷茫的你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信息量超大。如果你正在为毕业后的去向焦虑,不知道该卷国内大厂,还是死磕英美工签,那么请一定花10分钟看完。或许,它会为你打开一扇意想不到的窗。这里没有贩卖焦虑,只有一份真诚的、可能改变你职业轨迹的分享。

快来大马写代码,数据行业风口来袭

去年毕业季,我在朋友圈看到学姐Sarah发的动态,坐标是吉隆坡的双子塔,配文是“New Chapter, New Vibe”。我当时挺惊讶的,她不是一直在英国找工作,目标是伦敦的投行吗?

我立马私聊她,才知道背后的故事。Sarah在英国读的金融数学,成绩顶尖,简历闪亮,但求职之路却异常坎坷。投了上百份简历,面试了好几轮,最后总是在“签证”或“本地经验”上被刷下来。眼看签证快到期,人也快卷不动了,整个人焦虑到不行。

就在这时,一个猎头在领英上联系她,问她对吉隆坡一个金融科技公司的数据分析师岗位感不感兴趣。她抱着“聊聊也无妨”的心态投了简历,结果从面试到拿offer,只用了三周。公司不仅薪水给得很有诚意,还包办了全部工作签证(Employment Pass)的手续。

现在的她,每天在市中心CBD的办公室里做着喜欢的数据模型,下班后约朋友去吃正宗的肉骨茶,周末还能开车去马六甲吹吹海风。她说:“我从来没想过,人生的第一份理想工作,居然是在马来西亚找到的。这里的生活成本、工作压力和发展机会,达到了一种神奇的平衡。”

Sarah的故事不是个例。最近一两年,越来越多留学生朋友把目光从传统的欧美澳,转向了东南亚,特别是马来西亚。原因无他,这里的数字经济正在起飞,而数据行业,就是那个最强的“风口”。

大马的数据江湖,凭什么这么香?

你可能会问,为啥突然就是马来西亚了?以前大家不都觉得这里是旅游和养老的地方吗?那都是老黄历啦!

马来西亚政府这几年一直在大力推动“数字经济蓝图”(MyDIGITAL Blueprint),目标是到2025年,数字经济要占到GDP的25.5%。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给出了各种优惠政策,疯狂吸引外资和科技企业入驻。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发展局(MDEC)更是推出了各种人才计划,比如DE Rantau Nomad Pass(数字游民签证),就是为了把全世界的科技人才都“勾引”过来。

政策给力,大厂自然闻风而动。一大批跨国公司(MNCs)把他们的亚太区总部、数据中心或者共享服务中心(Shared Services Center)设在了吉隆坡和槟城。这些公司可不是什么小作坊,随便拎出来一个都响当当:

  • 科技巨头:Google、Microsoft、IBM、Dell、HP都在吉隆坡设有重要办公室。特别是Intel,在槟城(Penang)的基地是其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基地之一,背后需要极其庞大的数据团队来支持生产、供应链和研发。

  • 金融巨头:像Standard Chartered(渣打银行)、HSBC(汇丰银行)、Citibank(花旗银行)都在大马建立了庞大的技术和数据后台中心,服务全球业务。这些地方简直是金融数据分析师的摇篮。

  • 本地独角兽:别忘了东南亚的本土力量!“滴滴+美团”的结合体Grab,总部就在新加坡,但其在马来西亚的业务和数据团队同样巨大。还有亚洲最大的廉价航空公司AirAsia,现在已经转型成一个包含电商、金融的超级App,他们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需求,简直是海量的。

这么多公司扎堆,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人才缺口巨大!特别是数据相关的岗位,比如数据分析师(Data Analyst)、数据科学家(Data Scientist)、数据工程师(Data Engineer)和机器学习工程师(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几乎天天都在招人。根据马来西亚人才机构TalentCorp的报告,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领域常年位列“国家关键职业清单”(Critical Occupations List)之中,说明这个行业是真的缺人,而且是高端人才。

薪水和生活,能不能“我全都要”?

聊发展不聊钱,都是耍流氓。那在大马做数据,到底能赚多少?

我们直接上数据,这都是从Glassdoor、JobStreet等本地主流招聘网站上扒下来的最新参考范围(以吉隆坡地区为例,单位是马币RM/月):

  • 初级数据分析师 (0-2年经验):RM 3,500 - RM 5,500。对于应届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起薪。换算一下,大概是人民币7,500到12,000元。

  • 数据科学家 (1-3年经验):RM 6,000 - RM 9,000。如果你有一些项目经验或者硕士学历,起薪会更高。这个水平,月薪过万人民币是轻轻松松。

  • 数据工程师 (2-4年经验):RM 8,000 - RM 12,000。数据工程师因为更偏向技术底层,需求量大,薪资涨幅也非常快。

  • 高级/主管级别 (5年以上经验):RM 15,000以上,上不封顶。很多MNC的高级岗位,年薪包(含奖金)达到30-40万马币(约合人民币60-80万)都很常见。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个薪水跟国内一线大厂比,好像没有绝对优势?别急,我们还没算“生活成本”这笔账。

这才是马来西亚真正的王牌!

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对比。在吉隆坡市中心(比如KLCC双子塔附近),租一个设施齐全、带泳池健身房的单身公寓(Studio),一个月大概是RM 1,800 - RM 2,500。而在北京国贸或者上海陆家嘴,同样条件的房子,价格至少要翻三四倍吧?

吃饭就更不用说了。楼下的嘛嘛档(Mamak,类似大排档),一份印度飞饼配拉茶,不到RM 10就能搞定。商场里的美食广场,一顿饭RM 15-25也能吃得很好。交通方面,用Grab打车非常便宜,公共交通网络也覆盖了主要区域。一个月下来,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就算生活得比较“小资”,全部生活开销控制在RM 2,500以内是完全没问题的。

这意味着什么?一个拿着RM 5,000月薪的应届生,每个月可以轻松攒下一半的工资!这种储蓄率,在伦敦、纽约、悉尼,甚至北上广深,是很难想象的。你不用为了高昂的房租而牺牲生活品质,真正实现了“赚钱”和“生活”两不误。

还有传说中的work-life balance。这里绝大部分公司都严格遵守劳动法,加班是需要付加班费的,996更是闻所未闻。大家习惯了准点下班,下班后就是自己的时间。而且马来西亚的公共假期是出了名的多,一年十几个法定假日,加上年假,你有大把的时间去探索东南亚的海岛和雨林。

无痛衔接,这里是留学生的宝地

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国家开始职业生涯,除了薪水和发展,最关心的就是“融入”问题。

马来西亚在这方面简直是“开卷考试”,难度系数极低。

首先是语言。英语在这里是通用工作语言。无论是在办公室开会、写邮件,还是日常生活中去银行、去商场,全程英语交流毫无障碍。这对于刚从英语国家毕业的我们来说,完全是无缝衔接,省去了重新学习一门小语种的痛苦。

其次是文化。这是一个真正的多元文化大熔炉,马来人、华人、印度人构成了社会的主体。这种多元性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饮食,你可以早上吃广式点心,中午吃印度咖喱,晚上吃马来椰浆饭,完全不会腻。在这里,你不会因为是“外国人”而感到被排斥,大家对不同的文化背景都非常包容和习惯。

特别是对于中国留学生,这里的华人社群非常庞大,普通话和各种方言(粤语、闽南语)也相当普及。你既能享受到国际化的工作环境,又能在想家的时候,轻松找到地道的中餐馆,和讲中文的朋友聊天,这种归属感是很多其他国家给不了的。

找工作的流程也相对友好。很多MNC在马来西亚的招聘流程和标准与全球同步,他们非常认可国外的学历和实习经历。你只需要把简历准备好,在LinkedIn、JobStreet这些平台上积极投递,很快就会有回应。公司一旦决定录用你,HR会全程指导你办理工作签证,整个过程清晰透明,确定性很高。

我有个朋友,澳洲硕士毕业,学的是商业分析。回国后参加秋招,在几十万人的大军里挤得头破血流,拿了几个offer,但薪资和工作强度都不太满意。后来他听了我的建议,试着投了马来西亚的几家公司,结果拿到了一个电商平台的高级数据分析师offer。现在他已经在吉隆坡工作一年了,不仅升了职,还用攒下的钱付了房子的首付。他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当初这个决定,是他毕业后做得最对的一件事。

好了,说了这么多,不是劝你一定要来马来西亚。

只是想告诉你,当所有人都挤在一条赛道上的时候,不妨抬头看看旁边,也许有一条更开阔、风景也同样不错的路。

世界很大,机会很多。别被“一线城市”和“传统大厂”的名号困住手脚。你的才华和努力,值得一个更好的回报,一个让你能真正呼吸、能享受生活的回报。

与其在国内深夜的出租车里思考人生,不如来吉隆坡的夜市里,吃着沙爹烤串,喝着冰橘茶,规划一下下个周末去哪个海岛潜水。说不定,你人生的下一站,就在这里等着你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920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