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悄悄话 |
---|
嘿,未来的LiUer!这篇文章浓缩了学长学姐们的血泪与欢笑,全是干货,不掺水。它不是官方指南,更像是一封来自林雪平的“情书”,希望能帮你看到一个真实、立体、有温度的留学生活。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云留学”一次! |
在林雪平大学读书,是种什么神仙体验
还记得我刚到林雪平大学(LiU)的第一周,忐忑地走进一门叫“工业生态学”的研讨课。教授是个叫Mattias的瑞典大叔,头发乱糟糟的,穿着一件旧摇滚T恤。在国内习惯了正襟危坐、尊称“X老师”的我,紧张得手心冒汗。结果他开场第一句话是:“嘿伙计们,谁想喝杯咖啡?我们先fika一下,聊聊你们周末都干了啥。”
全班同学,包括我,瞬间就放松了。我们围坐在一起,咖啡和肉桂卷的香气弥漫开来。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来瑞典,来LiU,可能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这里没有想象中的严肃和刻板,学习和生活,就像这杯温暖的咖啡,充满了让人舒展的香气。如果你还在为择校名单头疼,那请搬个小板凳坐好,听我给你好好唠唠,在林雪平大学读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神仙体验。
“教授,我们去Fika吧!”——这里没有“老师好”
在国内,我们和导师的关系总隔着一层尊敬又疏远的薄纱。但在LiU,这层纱被彻底扯掉了。直呼教授的名字是最基本的操作,比如我的导师,我一直叫他Per。我们之间的邮件往来,开头永远是“Hi Per”,结尾是“Best, [我的名字]”,轻松得像朋友聊天。
这种扁平化的关系,最极致的体现就是瑞典国粹——Fika。Fika,简单说就是咖啡茶歇,但它又远不止于此。它是破冰器,是头脑风暴的催化剂,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在LiU,你随时可以约你的教授去fika,讨论课题、聊聊人生,甚至吐槽一下最近的天气。他们非常乐意在非正式的场合下与你交流。根据LiU官方统计,学校拥有超过37,000名学生和4,300名员工,但你绝不会感觉自己是个被淹没的数字。小班教学和紧密的师生互动是常态,尤其是在研究生课程中,一个seminar(研讨会)通常只有10-20人。
这种氛围直接影响了学习方式。LiU是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的先驱之一,尤其在医学和工程领域。这意味着我们不是被动地听讲、记笔记,而是被扔进一个个真实的“问题”里。比如我之前的一个项目,课题是“如何为林雪平市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垃圾回收系统”。我们没有教科书,只有一堆参考资料和一位“引导者”(facilitator),也就是我们的教授。他不会告诉我们答案,只会问:“你们为什么这么想?”“这个方案的短板是什么?”“你们考虑过预算吗?”
于是,我们小组开始了漫长的“相爱相杀”。我们泡在图书馆查资料,跑到市郊的垃圾处理厂实地考察,和市政厅的工作人员开会,甚至在宿舍厨房里用废弃物做模型。组员来自印度、德国、中国和瑞典,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碰撞,每天都在上演。有过争吵,有过妥协,更有过无数个深夜里,大家一起啃着披萨,在白板上画出思维导图的革命友谊。当最后我们站在全班面前展示那个凝聚了所有人智慧的方案时,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一场考试都无法比拟的。
“今晚,谁家走廊开派对?”——社交DNA刻在宿舍厨房里
说到留学生活,住宿和社交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在林雪平,绝大多数留学生都住在Ryd区。这里是瑞典最大的学生住宿区之一,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联合国”。而Ryd的灵魂,就在于它的“走廊宿舍”(Korridor)。
想象一下,8到12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共享一个巨大的厨房和客厅。这听起来可能有点疯狂,但事实是,这里是你社交生活的起点。厨房不仅仅是做饭的地方,它是信息交换中心、深夜食堂、吐槽大会现场,更是派对的舞池。每周五的晚上,你总能听到此起彼伏的音乐声,顺着声音找过去,推开一扇虚掩的厨房门,就能加入一场热闹的走廊派对(Korridorsfest)。大家端着酒杯,分享着自己国家的小吃,用着口音各异的英语聊得热火朝天。
我住的走廊有来自西班牙的工程小哥,有来自美国的文学少女,还有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医学生。我们一起过圣诞节,一起包中国饺子,一起为瑞典仲夏节点燃篝火。这种高强度的跨文化交流,让你的世界观每天都在被刷新。根据Studentbostäder(林雪平主要的学生住房供应商)的数据,Ryd区有超过4000间学生宿舍,国际学生的比例非常高。这意味着你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除了宿舍,自行车是连接你整个社交圈的另一条纽带。林雪平是一座为自行车而生的城市,拥有超过400公里的专用自行车道。从Ryd骑车到Valla校区,大概10-15分钟,一路穿过森林和田野,风景美得像电影。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约上三五好友,骑车去Roxen湖边烧烤,或者去Tinnerö自然保护区徒步。在这里,自行车不只是交通工具,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自由和对自然的亲近。
房子和自行车,才是留学生的“左膀右臂”
聊了这么多美好的体验,也得来点实际的干货。在林雪平,搞定住宿和交通,你的留学生活就成功了一大半。
住宿的关键在于一个词:排队积分(Queue Points)。林雪平的学生住房主要由Studentbostäder公司管理。从你注册账号那天起,每天就会自动获得1个积分。房源是按照积分高低来分配的。这意味着,你越早注册,积分越高,选到心仪房子的机会就越大。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一秒,立刻、马上,就去Studentbostäder官网注册!别犹豫,这比你查机票还重要。一间标准的走廊房(带独立卫浴),月租大约在3500-4500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2400-3100元,2023年数据),包含了水电网暖,性价比非常高。
接下来是自行车。全新的自行车价格不菲,但二手市场非常发达。Facebook Marketplace和各种本地二手群是你的淘宝圣地。一辆不错的二手自行车,价格在500-1000瑞典克朗之间。买车时记得检查刹车和车灯,因为瑞典的冬天天黑得早,车灯是强制要求的。拥有了一辆自行车,你就像解锁了整座城市的地图,从超市采购到朋友家聚会,畅通无阻。
至于生活成本,林雪平在瑞典属于中等水平。在Lidl或ICA Maxi这样的大型超市自己做饭,一个月的伙食费可以控制在2000-2500瑞典克朗。加上房租和一些杂项开销,每个月的总花费大概在7000-9000瑞典克朗,相对北欧其他国家来说,算是相当友好了。
在瑞典,我们不卷成绩,卷生活
在国内,我们习惯了“卷”。卷绩点,卷实习,卷论文。但在LiU,你会发现周围的瑞典同学似乎都有一种“松弛感”。他们会为了小组项目认真讨论到深夜,但一到周末,就会立刻切换模式,去森林里远足,或者在家里举办温馨的晚宴。这种文化的核心,是瑞典人信奉的“Lagom”哲学——不多不少,刚刚好。
学习很重要,但生活同样重要。LiU的校园生活也完美诠释了这一点。学校有两大著名的学生会所Kårhusen——Kårallen(Valla校区)和Trappan(Norrköping校区),这里是学生社团活动、派对、音乐会的聚集地。学校拥有超过100个学生社团,从机器人小组、合唱团到模拟联合国、户外探险俱乐部,总有一款适合你。我加入了学校的徒步社团,周末跟着一群金发碧眼的瑞典人,背着帐篷去国家公园露营,在篝火旁看星星,那是我留学期间最难忘的记忆之一。
在这里,没人会因为你GPA是3.8还是3.9而对你另眼相看。大家更欣赏的是,你能不能烤出最好吃的肉桂卷,你愿不愿意在国际晚宴上表演一段中国功夫,或者你能不能在零下十度的天气里,依然笑着跳进冰湖里冬泳。我们不卷成绩,我们卷的是如何把生活过得更丰富、更有质感。
所以,如果你向往一种不设限的学习方式,渴望与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成为挚友,想要在学术和生活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那么林雪平大学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别再犹豫了,快来亲自体验一下这种神仙日子吧。
对了,记得落地第一件事,就是去买辆二手自行车,然后找到离你最近的咖啡馆。也许你的下一段奇遇,就从一句“Hej, wanna have a fika?”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