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劝退指南?学姐有话说

puppy

最近是不是刷到超多澳洲留学的“劝退文”?吐槽找工难、生活村、孤独感爆棚……看得你心里也直打鼓吧?别慌!作为亲身踩过各种坑的学姐,我想跟你聊聊这些“劝退”点背后的真相和应对方法。这篇文章不灌鸡汤,全是干货。从怎么破冰社交、搞定第一份兼职,到如何平衡学业压力、避开生活上的“坑”,这篇不是为了劝退你,而是想给你一份真实、接地气的“避坑”和成长指南,让你少走弯路,把留学路走得更顺、更值。准备来或正在迷茫的你,快来看看吧!

澳洲留学“劝退”点 VS 学姐真心话

劝退点一:找工太难,只能去中餐馆刷盘子?

学姐的话:法定最低时薪23刀+,机会远不止刷盘子。关键在于你的简历、沟通能力和主动性。从咖啡师到零售店员,再到办公室助理,正确的求职姿势能让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劝退点二:生活太“村”,晚上7点街上就没人了?

学姐的话:这不是“村”,这是另一种生活节奏。告别内卷的夜生活,拥抱阳光、沙滩和户外烧烤。周末市集、国家公园徒步、各种社区体育活动,健康又有趣的生活方式等你解锁。

劝退点三:孤独感爆棚,根本融不进Local圈?

学姐的话:社交是需要练习的技能,不是天賦。鼓起勇气走出舒适区,从一个微笑、一句“How are you?”开始。学校社团、志愿者活动、兴趣小组,都是你的“破冰”训练场。

劝退点四:学业压力山大,不是说澳洲硕士很“水”吗?

学姐的话:别再信“水硕”的鬼话了!澳洲教育宽进严出,强调独立思考和学术诚信。想轻松毕业?不存在的。学会时间管理,善用学校资源,和同学组队学习才是王道。

嘿,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学姐Ashley。

还记得我刚到墨尔本的第三天晚上,一个人坐在租来的小公寓里,吃着一碗泡面。窗外是陌生的街景,房间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我习惯性地打开手机,想刷点什么来驱散这种快要溢出来的孤独感。结果,一篇《澳洲留学,我后悔了》的帖子精准地推送到了我面前。

文章里写着:找工作被拒几十次,最后只能去刷盘子;Local圈子根本融不进去,每天都是独来独往;晚上7点商店就关门,无聊到只能在家里数绵羊……每一个字都像小锤子,重重地敲在我本就脆弱的神经上。那一刻,我真的慌了:“我花了几十万,背井离乡,难道就是来这里体验‘寂寞村生活’的吗?”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的焦虑和恐慌还历历在目。但好在,几年的留学生活摸爬滚打下来,我不仅没有被“劝退”,反而把那些所谓的“坑”都变成了我成长的垫脚石。所以今天,学姐不想给你灌鸡汤,只想掏心窝子地跟你聊聊那些“劝退文”背后的真相,给你一份超实用的“避坑”和“升级”指南。

关于“找工难”:时薪23刀的工作,真的只能靠刷盘子吗?

“来澳洲找不到工作,简历石沉大海,最后只能去华人餐厅端盘子,时薪还低得可怜。”——这是劝退文里最常见的论调,也是让无数留学生闻风丧胆的“第一座大山”。

我承认,找第一份工作确实不容易。我刚来时,也曾因为简历上没有“local experience”(本地工作经验)而被HR无情拒绝。但“难”不等于“不可能”,更不等于“只能刷盘子”。

我们先来看个硬核数据。根据澳大利亚公平工作调查专员署(Fair Work Ombudsman)的规定,从2023年7月1日起,澳洲的法定最低工资是每小时23.23澳元。这是什么概念?就算你做的是最基础的工作,时薪也应该超过110元人民币。那些只给你15刀、18刀的“黑工”,请你立刻、马上、头也不回地走掉!保护自己的权益是第一步。

那么,除了刷盘子,我们还能做什么?机会太多了!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连锁咖啡店当咖啡师(Barista)。当时我连拿铁和卡布奇诺都分不清,但我在简历里强调了我的学习能力快、服务态度好,并且愿意接受培训。面试时,我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经理看中的就是这一点。入职后,我从打杂开始,一周后就能独立出品了。这份工作不仅让我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口语,还让我了解了澳洲的咖啡文化,交到了不少local同事。

我身边朋友的经历也五花八门。学商科的A同学,在学校的Career Hub(职业发展中心)帮助下,修改了简历和求职信,成功申请到了学校图书馆的助理工作,工作轻松,还能方便自己学习。学设计的B同学,把自己的作品集发布在社交媒体上,接到了本地小商家的海报设计零活。学教育的C同学,通过Gumtree(一个类似58同城的网站)找到了给小学生辅导数学的兼职,时薪高达40澳元。

你看,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且主动的人的。学姐给你几个实操建议:

1. 改造你的简历:忘掉国内那套复杂的模板。澳洲简历讲究简洁明了,通常一到两页。重点突出你的技能(Skills)和与职位相关的经历,哪怕是志愿者经历。多用动词,比如“Managed”、“Assisted”、“Created”,让你的描述更专业。

2. 广撒网,更要精投递:像SEEK、Indeed、LinkedIn是找工作的主流平台,但不要只做“海投”的无用功。花点时间研究你想申请的公司,针对性地修改你的求职信(Cover Letter),告诉他们为什么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3. 别小看“非正式”渠道:很多咖啡馆、零售店会直接在门口贴“We're Hiring”的招聘启事。带上你的简历,自信地走进去做个自我介绍,效果可能比网上投一百份简历还好。这就是所谓的“扫街”。

4. 积累本地经验:如果实在找不到带薪工作,可以从志愿者做起。去动物收容所、社区活动中心、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项目,这不仅能让你快速融入社会,还能成为你简历上宝贵的“local experience”。

根据澳大利亚政府的QILT(Quality Indicators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2022年发布的毕业生去向调查,57.7%的国际硕士毕业生在毕业四个月内找到了全职工作。这个数字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但也绝对不是“毕业即失业”的末日景象。找工作是一场持久战,放平心态,用对方法,你手里的选择远比想象中多。

关于“孤独感”:澳洲人很高冷?为什么我一个朋友都交不到?

“来了半年,微信列表里还是只有代购和房东。”“想和local同学聊天,但除了‘good morning’就不知道说啥了。”“周末大家都有派对,只有我一个人在宿舍看剧。”……这种蚀骨的孤独感,我懂,真的懂。

刚来的第一个月,我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看着周围的同学三三两两,自己却形单影只,那种感觉真的很难受。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文化差异”或“local很高冷,有自己的圈子”。

其实,这有点冤枉澳洲人了。澳洲人普遍是友好和热情的,但他们的社交方式可能和我们习惯的不太一样。他们更注重基于共同兴趣的链接,而不是单纯地“一起吃个饭就成了朋友”。而且,交朋友这件事,在哪里都需要主动出击,不是吗?

你知道吗?根据澳大利亚教育部的数据,截至2024年3月,有超过71万名国际学生在澳洲学习。这意味着,有71万个像你我一样的人,正在经历或经历过同样的迷茫。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那怎么破冰呢?学姐用亲身经历给你支几招:

第一步,走出你的房间。这是最简单也最重要的一步。别总宅在宿舍里。去学校的健身房、图书馆、咖啡馆,哪怕只是换个环境,你都增加了“遇见”的可能性。

第二步,利用好学校的“社交金矿”——社团。每个大学在开学季都有O-Week(迎新周),成百上千的社团会摆摊招新。别害羞,大胆去逛!我当时硬着头皮加入了一个Hiking Club(徒步社团)。第一次活动,我连路都走不稳,但社团里的老成员非常照顾我,主动跟我聊天,分享零食。几次活动下来,我不仅锻炼了身体,欣赏了壮丽的自然风光,还交到了一群热爱生活的朋友。无论是冲浪社、摄影社、还是巧克力品鉴社,总有一个适合你。

第三步,把“同学”变成“朋友”。小组作业(Group Assignment)是绝佳的机会。别把它只当成任务。主动承担协调者的角色,组织线下讨论,讨论结束后可以提议,“Hey guys, we did a great job! How about grabbing a coffee together?”(嘿,我们干得不错!一起去喝杯咖啡怎么样?)一次简单的咖啡时间,就可能开启一段友谊。

第四步,尝试使用社交App。除了Tinder这种交友软件,我更推荐Meetup。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同城活动小组,比如语言交换、周末桌游、海边瑜伽等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加入,参加者都是抱着开放交友的心态来的,破冰难度大大降低。

第五步,练习“Small Talk”神技。在澳洲,和陌生人进行简短的闲聊是一种文化习惯。在等咖啡、排队结账时,可以和店员或身边的人聊聊天气(“Beautiful day, isn't it?”),或者赞美一下对方的穿着。这不需要多深刻,一个微笑,一句友好的问候,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记住,交朋友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灰心丧气。主动、真诚、开放,你会发现,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其实没那么难。

关于“土澳村”:晚上没夜生活,周末只能待在家里发呆?

“澳洲太村了,晚上7点商店全关门,跟国内的24小时不夜城没法比!”——这又是一个经典的“劝退”槽点。

如果你用国内一线城市的标准来衡量澳洲,那它确实“村”。这里的商店(超市除外)普遍关门早,深夜的街头确实不如三里屯或新天地那般灯火辉煌。但是,谁说生活的精彩只有一种模式呢?

在澳洲待久了,你会发现,这不叫“村”,这叫“生活与工作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人们习惯了在工作结束后,把时间还给家庭、朋友和自己的爱好。这里的“好玩”,藏在别的地方。

忘掉深夜KTV和海底捞吧,学姐带你解锁澳洲的“村中”乐趣:

1. 拥抱阳光和户外:澳大利亚最不缺的就是阳光、沙滩和国家公园。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海边烧烤(BBQ),几乎所有公园和海滩都有免费的电烤炉。或者去附近的国家公园徒步,呼吸最新鲜的空气。比如悉尼周边的皇家国家公园,墨尔本的丹德农山脉,都是一日游的绝佳选择。这种亲近自然的快乐,是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体会不到的。

2. 逛不完的市集(Market):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周末市集。比如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女王市场(Queen Victoria Market),你不仅能买到新鲜的蔬果海鲜,还能淘到各种手工艺品和品尝世界各地的街头小吃。悉尼的The Rocks Market,布里斯班的South Bank Collective Market,都是感受当地生活气息的好去处。

3. 咖啡文化与Brunch:澳洲人对咖啡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随便走进一家街角的小咖啡馆,都能喝到高品质的Flat White。周末睡到自然醒,约朋友吃一顿丰盛的Brunch(早午餐),聊聊天,晒晒太阳,就是澳洲人最惬意的日常。

4. 精彩的节庆和体育赛事:澳洲的“夜生活”可能不体现在商业上,但文化活动却异常丰富。悉尼的Vivid Sydney灯光秀,墨尔本的国际喜剧节,阿德莱德的艺穗节(Fringe Festival)……每个季节都有让你走出家门的理由。更不用说澳网公开赛、F1赛车、澳式足球赛(Footy)了,现场的气氛绝对会让你热血沸腾。

从“抱怨无聊”到“享受生活”,中间只差一个心态的转变。留学不只是为了拿一张文凭,更是为了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当你开始尝试用当地人的视角去发现这个国家的美,你会觉得,时间根本不够用!

关于“学业坑”:都说澳洲是“水硕”,为什么我学到头秃?

最后聊聊学习。很多人申请澳洲大学,是冲着“一年制硕士”、“申请门槛相对较低”来的,心里总有个错觉,觉得澳洲的学位“水”,可以轻松混毕业。

如果你抱着这种心态来,那我得提前给你打个预防针:你会“死”得很惨。

我身边就有活生生的例子。一个同学,开学第一个月还在到处玩,觉得课程很简单。结果期中一篇2000字的论文下来,他直接懵了。因为他完全没理解老师的要求,引用格式一塌糊涂,查重率也偏高,最后只拿了个及格分。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说“水”了,天天泡在图书馆。

澳洲大学的教育理念是“宽进严出”。它不看重你死记硬背了多少知识点,而是看重你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独立研究能力和学术诚信(Academic Integrity)。

这里的“坑”主要有几个:

- Due day is the dead line:澳洲大学对截止日期(Deadline)看得极重。晚交一分钟,分数可能就会被打折扣,甚至直接计零分。所以,千万别有“拖延症”。

- 抄袭(Plagiarism)是天条:在国内,我们可能习惯于“借鉴”别人的观点。但在澳洲,任何引用都必须明确标注出处,否则就会被判定为抄袭。后果非常严重,轻则课程零分,重则开除学籍。每个学校都有专门的课程教你如何正确引用。

- 阅读量巨大:一门课每周的阅读清单(Reading List)可能就有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文献。老师上课默认你已经读过了,直接进入主题讨论。想偷懒?根本跟不上节奏。

那怎么避免学到“头秃”呢?

1. 成为时间管理大师:拿到课程大纲(Syllabus)的第一天,就把所有作业的ddl标记在你的日历上。把大任务分解成小目标,每天完成一点,而不是等到最后一周通宵赶工。

2. 把学校资源用到极致:每个大学都有免费的“学术支持中心”(Academic Skills Unit)或者“写作中心”(Writing Centre)。他们可以帮你检查论文结构、语法,教你如何做文献综述。还有,多和你的Tutor(助教)沟通!他们是你学术上的“第一负责人”,有任何问题,大胆预约他们的Office Hour去提问。

3. 组建学习小组(Study Group):找几个靠谱的同学一起学习,绝对事半功倍。你们可以分工合作读文献,可以互相检查作业,还可以一起头脑风暴。这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顺便交到朋友,一举两得。

所谓的“水”,其实只是教学模式的不同。当你适应了这种需要高度自律和主动性的学习环境,你会发现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这,才是留学真正带给你的财富。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告诉你澳洲留学有多么艰难。恰恰相反,我是想告诉你,那些网络上被无限放大的“劝退点”,其实都是留学这场大型“打怪升级”游戏里,你必然会遇到的关卡。

找工作难,是在逼你提升沟通和表达能力;感到孤独,是在推你走出舒适区,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生活无聊,是在鼓励你放下手机,去探索世界的多样性;学业压力大,是在锻炼你独立思考和管理时间的能力。

留学从来不是一场诗与远方的轻松旅行,它是一场需要你独自面对、解决问题的成长修行。别怕那些“劝退文”,把它当成一份“考前重点”,提前做好准备。这条路,你走过的每一步,踩过的每一个坑,最终都会让你变成一个更强大、更有趣的自己。

欢迎来到澳大利亚,欢迎来到这场属于你的冒险。别怕,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685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