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去剑桥当学霸,是什么体验?

puppy

以为只是在康河上撑撑篙、在国王学院前拍拍照?那你就错过精髓啦!这篇超走心的体验文,带你看看真正的剑桥短期学习是什么样:跟大神教授在十几人的小课堂里唇枪舌剑,在哈利波特风的食堂里吃formal dinner,一边“卷”学习,一边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有趣灵魂。当然,我也会把我踩过的坑和挖到的宝都告诉你,比如项目到底值不值得?能收获哪些真本事?怎么申请通过率更高?快来看看这份热乎乎的一手攻略吧!

剑桥暑校避坑&扫盲快问快答
Q1: 暑校项目水不水?到底值不值几万块?
A: 关键看你选的是哪种。官方办的(比如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Summer Programmes)学术含金量超高,每周要交论文,阅读量巨大,绝对不水。第三方机构办的游学项目则更偏向体验。值不值,取决于你的目标是深度学术浸润还是文化体验。本文主要聊的是前者。
Q2: 对申请本科/研究生有帮助吗?
A: 别指望上个暑校就能保送牛剑。但它绝对是超级加分项!这段经历能证明你的学术热情、英语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尤其是在你的个人陈述(PS)里,会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故事。你拿到的成绩单和教授评语,在申请时也是有力的辅助材料。
Q3: 我英语不好,能跟上吗?
A: 官方项目对语言要求不低,一般雅思要到7.0-7.5,托福100+。因为课堂讨论强度很大,论文写作要求也很高,语言是基础门槛。如果语言不过关,体验会大打折扣,所以务必诚实评估自己的水平。
Q4: 选校还是选课?
A: 暑校的核心是“课”。你应该优先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深入研究的课程方向。学院(College)虽然是体验的重要部分,但通常是项目方统一分配的,你个人选择的余地不大。不过别担心,剑桥的每个学院都美得像一座博物馆,分到哪个都是惊喜。

嘿,朋友!还记得大二那个暑假吗?我身边的人分成了三派:一派在北上广的写字楼里当“实习狗”,每天挤着地铁,在KPI和PPT的海洋里挣扎;一派背上行囊,在东南亚的海岛上享受阳光沙滩,朋友圈里全是椰林树影和九宫格美食;而我,正坐在从伦敦开往剑桥的火车上,心里一半是朝圣般的激动,一半是即将面对未知学术挑战的忐忑。

当时的我,正处在每个留学生都会经历的“迷茫期”——对自己的专业有点提不起劲,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一片模糊。我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让我跳出舒适圈,看看世界顶尖学府里的人是怎么学习和思考的。所以,我咬咬牙,把兼职攒下的钱和一部分生活费,all in了这个为期四周的剑桥大学暑期课程。今天,我想跟你聊聊,这段经历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以及,如果你也心动了,该如何去复制甚至超越我的体验。

破除滤镜:真实的剑桥学术,远不止康河撑篙

来之前,我对剑桥的想象,几乎全部来自于徐志摩的诗和各种英剧。我以为我的日常会是:清晨在国王学院的草坪上晨读,下午在康河上悠闲地撑着篙,傍晚骑着复古单车穿过叹息桥……

不能说这些都没有,但它们只是点缀。真正占据我90%时间的,是学术,是那种让你大脑飞速运转、既痛苦又兴奋的“智力体操”。

我选的课是《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与冲突》。你猜我们班有多少人?14个!来自美国、德国、新加坡、印度等9个不同的国家。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研究了半辈子冷战史的老教授,他的名字就出现在我们阅读清单里好几篇核心论文的作者栏上。这种感觉,就像是武侠小说里,你正在学习一本武功秘籍,而它的作者就坐在你面前,随时准备跟你过招。

这和我们平时几百人的大阶梯教室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这里,你没办法玩手机摸鱼,因为教授随时会点名问:“Li, what's your take on the realist perspective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described by Thucydides?” (小李,关于修昔底德描述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你从现实主义角度怎么看?)你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参与到每一场讨论中去。

这种小班教学,是剑桥“Supervision”(导师制)的精髓体现。虽然暑校的模式不完全等同于正式本科生的导师制,但它完美复刻了那种高强度、高参与度的互动模式。根据剑桥官方暑期项目(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Summer Programmes)的数据,他们的课程班级规模平均都控制在15人以内,就是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交流机会。这跟动辄上万美金,却依然是上百人大课的某些美国顶尖大学夏校比起来,性价比简直高到天上去了。

“卷”在霍格沃茨:每周一篇论文是什么感受?

如果说小班教学是“开胃菜”,那每周的论文就是“主菜”了,而且是硬核到需要你出动全部脑细胞的那种。

开课前,我们就收到了长达20页的Reading List(阅读清单)。注意,这不是推荐阅读,是“必须阅读”。每周上课前,你必须啃完至少3-4篇学术论文或一本书的指定章节,否则上课讨论你根本插不上嘴。我记得第一周,光是阅读和理解那些晦涩的学术术语,我就熬了好几个通宵。

每周五,我们还要交一篇1500字的Essay。题目不是“谈谈你对XX的看法”这种宽泛的话题,而是非常具体、需要严谨论证的学术问题。比如我第一周的题目是:“Analys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Treaty of Westphalia created the modern sovereign state system.”(分析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多大程度上创造了现代主权国家体系)。

写这种论文,光有观点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引用阅读清单里的文献来支持你的论点,还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批判性思维。我的第一篇论文草稿就被教授批注得“满江红”,评语直接又犀利:“Your argument is descriptive, not analytical. You need to engage more critically with the sources.”(你的论述是描述性的,而非分析性的。你需要用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解读文献。)

那段时间,我几乎是以图书馆为家。剑桥大学拥有超过100个图书馆,总藏书量超过800万册。我常去的学院图书馆,是一栋漂亮的哥特式建筑,木质的书架一直延伸到穹顶,阳光从彩绘玻璃窗透进来,洒在古老的书页上,空气里都是知识的味道。在这里,你会发现身边每一个人都在极其专注地学习,那种强大的学术气场会推着你向前,让你觉得“卷”也是一件充满激情的事。

虽然过程很“虐”,但收获是实打实的。仅仅四周,我的学术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时间管理能力都经历了火箭式的提升。回国后,我再写课程论文,感觉就像是“降维打击”。

生活在电影里:学院制与Formal Dinner

别担心,剑桥的生活不全是苦哈哈的学术。它的另一面,是充满了仪式感和历史感的独特体验,这主要归功于它传承了800多年的学院制(Collegiate System)。

剑桥大学由31个学院组成,每个学生(包括我们这些暑期生)都会被分配到一个学院。学院就是你在剑桥的“家”,你在这里住宿、吃饭、社交。我被分到了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就是那个拥有宏伟教堂和巨大草坪的“门面担当”。

每天早上,我穿过挂满历代名人肖像的走廊,去学院的食堂吃早餐。下午没课时,我会和朋友们躺在国王学院的草坪上,看来来往往的游客在康河上笨拙地撑篙,感觉自己像是拥有了整个世界的“地主”。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历史,比如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出了牛顿、培根等34位诺贝尔奖得主,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收割机”;而圣约翰学院(St John's College)则以其美丽的“叹息桥”而闻名。

而学院生活中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Formal Hall(正式晚宴)了。这绝对是你在剑桥最接近“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时刻。

晚宴在学院古老的食堂(Dining Hall)举行。高高的穹顶,长长的木质餐桌,墙上挂着学院创始人和著名校友的巨幅画像。参加晚宴需要穿着正装,我们这些学生还要在外面套上学院的黑袍(Gown)。晚宴开始前,所有人都必须起立,由学院的Master(院长)用拉丁语念一段祷文,然后才能坐下就餐。整个过程充满了庄严的仪式感。

晚宴通常是三道菜,配有酒水,价格却非常亲民,大概只需要15-20英镑。这顿饭的重点从来不是食物,而是社交。你可以和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国家的同学坐在一起,从天体物理聊到莎士比亚戏剧,从硅谷的创业趋势聊到欧洲的难民问题。我记得有一次,我旁边坐的是一位研究神经科学的博士生,他深入浅出地给我讲了大脑是如何形成记忆的,那顿饭吃得我大开眼界。

这种跨学科的交流,让你有机会接触到各种有趣的灵魂,拓宽你的认知边界。这,或许比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为宝贵。

超实用干货:如何才能去剑桥“当学霸”?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心动了?别急,接下来就是最硬核的“保姆级”申请和避坑指南。

1. 项目怎么选?官方的还是第三方的?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市面上的“剑桥暑期项目”鱼龙混杂。一定要分清“官方项目”和“第三方商业项目”。

官方项目:由剑桥大学或其下属学院直接举办。最权威的就是“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Summer Programmes”。这类项目直接使用大学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学术质量有绝对保证。你拿到的成绩单和证书也是官方认证的,含金量最高。

第三方项目:由一些教育机构运营,他们租用剑桥学院的场地,请一些剑桥的学生或老师来上课。这类项目更偏向“游学”和“体验”,课程强度和深度可能没那么高。不是说它们不好,只是目标不同。如果你想体验纯正的学术氛围,首选官方项目。

怎么分辨?很简单,直接去剑桥大学的官网(cam.ac.uk)查找,官网上列出的就是官方认证的项目。2024年,一个为期四周的官方暑期项目,包含学费、住宿和部分餐食的费用大约在5500-6500英镑之间。价格不菲,但绝对物有所值。

2. 申请需要哪些材料?怎么提高成功率?

官方项目的申请是有门槛的,不是交钱就能进。你需要像申请正式学位一样,认真准备一套材料。

语言成绩:这是硬性门槛。通常要求雅思总分7.0以上(单项不低于6.5),或托福100分以上。因为课堂讨论和论文写作对语言要求极高,所以千万不要在这上面抱有侥幸心理。

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这是重中之重!招生官想看到的,不是你有多么热爱剑桥的风景,而是你对所选课程的学术热情和思考。写作时,一定要具体!不要空喊“我喜欢历史”,而要写“我对罗马帝国晚期的衰落原因特别感兴趣,读过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并对他的经济决定论观点有不同的看法,希望能通过这门课与教授和同学深入探讨”。把你读过的相关的书、论文,做过的项目,或者独特的见解写进去,展现你的学术潜力。

推荐信:找一位熟悉你学术表现的专业课老师来写。提前和老师沟通,向他说明你想申请的项目和课程,并提供你的简历和个人陈述,方便老师的推荐更有针对性。

申请时机:一定要“赶早不赶晚”!项目通常在前一年的秋季开放申请,次年春季截止。热门课程的名额非常抢手,早申请不仅成功率更高,有时还能享受到“早鸟”优惠。

最后,我想用我离开剑桥前的一件小事来结尾。

在课程结束的欢送晚宴上,那位一开始让我觉得无比威严的老教授,端着酒杯走到我身边,对我说:“Li, your final essay was brilliant. You've shown remarkable improvement. Keep thinking critically.”(小李,你的期末论文写得非常出色。你进步显著,要继续保持批判性思考。)

那一刻,我之前所有熬过的夜、掉过的头发,都值了。那句简单的鼓励,比任何证书都有分量。它让我明白,留学的意义,不只是为了拿到一张文凭,或者为简历镀金。它是在一个更大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坐标,看到自己的潜能,获得一种可以面对任何挑战的底气和视野。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在某个时刻感到迷茫,不知道未来的方向,那么,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跳出眼前的生活。去剑桥,或者任何一个你向往的地方,和一群最聪明、最有趣的人,认真地“虚度”一个暑假。相信我,这笔投资,会是你人生中最划算的一笔。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74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