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级澳洲留学清单,看完再打包!

puppy

就要飞澳洲,行李箱却还空着?是不是对着一堆东西,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别慌,我懂你!这篇保姆级清单就是为你准备的。从护照、CoE这些救命文件,到转换插头、常用药这些生活必备,再到哪些衣服鞋子值得带,哪些东西落地再买更划算,甚至帮你列好了千万别带的“踩坑”物品!我们把所有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细节都盘得明明白白。看完这篇,保证你行李箱里的每一寸空间都用在刀刃上,轻松又安心地开启留学新生活!赶紧点开看看,别等到了澳洲才后悔哦!

打包前终极核对(救命Tips)
护照有效期:检查离你课程结束日期是否还有至少6个月以上,不够的话赶紧去换!
签证和CoE:彩色列印2份,手机里存一份电子版,再上传一份到网盘。这是你的身份证明,比什么都重要。
机票行李额:再次确认你的航空公司允许带几个箱子,每个多重。通常是2件23kg或1件30kg,超重罚款能让你心疼到起飞。
现金:别带太多,500-1000澳币足够应付落地初期的交通和吃饭。澳洲海关规定,携带超过1万澳币(或等值外币)现金需要申报。

哈喽,各位即将在南半球开启新篇章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那个陪你们从选校聊到租房的小编。

还记得我去年送我表妹小A去机场的场景。她飞墨尔本,两个32寸的大箱子塞得鼓鼓囊囊,拉链都快崩开。我问她带了啥,她一脸骄傲地拉开给我看:厚厚的羽绒服三件、电饭煲一个、螺蛳粉十包、还有各种我叫不上名字的干货……结果呢?到了澳洲,羽绒服一年穿不了几天,电饭煲电压不符差点搞到公寓跳闸,那十包螺蛳粉在海关就被无情扣下,还因为没申报被盘问了半天。

看着她后来在朋友圈吐槽“带了一堆没用的,有用的全没带”,我就下定决心,必须给你们整一篇“保姆级”的行李清单。咱们不玩虚的,只讲干货,让你行李箱里的每一寸空间都花在刀刃上。看完这篇,你再动手打包,保证稳稳当当!

一、救命文件类:丢了啥都不能丢它们!

这部分东西,我建议你用一个专门的文件袋装好,全程随身携带,千万别托运!别托运!别托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1. 护照和签证:这是你的通行证。把你的护照原件、签证准签信(Visa Grant Letter)打印件放在一起。再复印几份护照首页和签证页,跟原件分开放。手机里也务必存好扫描件或照片。我一个学长就遇到过刚落地手机被偷的窘境,幸好他提前把这些文件上传到了Google Drive,才没耽误去学校报到。

2. CoE和Offer:全称Confirmation of Enrolment,入学确认书。这是你证明自己是该校学生的关键文件。报到、注册,甚至有时候办银行卡都会用到。同样,纸质版+电子版备好。

3. 机票行程单:电子版和打印版都备一份。入境时,海关官员可能会问你的航班信息和行程安排。

4. 学术文件:国内毕业的学历学位证、成绩单(中英文版,盖章),如果你是雅思/托福成绩单原件也带上。虽然不一定每次都用,但万一学校需要核对,你总不想跨越重洋去补办吧?

5. 证件照:准备一些1寸和2寸的白底证件照,大概10张左右。办学生卡、交通卡、或者以后申请其他证件时都可能用上。在澳洲拍证件照,一次快照可能就要20澳币(约合人民币95元),又贵又不一定拍得好看。

6. 国内驾照及翻译件:如果你有国内驾照,一定要带上。配合NAATI认证的翻译件,在澳洲很多州(如新州、维州、昆州)可以直接开车,有效期跟你的签证时长挂钩。这对于周末想租车出去玩的小伙伴来说,简直太方便了!

二、钱和卡:行走江湖的底气

虽然澳洲是个高度无现金社会,但刚落地那几天,现金还是能给你带来安全感的。

1. 少量澳币现金:建议换500-1000澳币的现金带在身上,最好换一些5、10、20元的小面额纸币。用来在机场买瓶水、买张电话卡或者Opal/Myki交通卡,足够了。千万别在机场的兑换点换钱,汇率差到能让你心碎。根据澳洲法律,携带超过1万澳币现金入境需要申报,所以别带多了。

2. 信用卡:一张支持外币的Visa或Mastercard信用卡是必须的。无论是网上订酒店、租车,还是日常消费,都非常方便。记得在出国前通知你的发卡行,开通国际支付功能,并了解清楚海外消费的手续费。

3. 银联借记卡:可以带一张国内的银联借记卡,很多澳洲ATM机都支持银联取现,汇率按当天实时计算,比换汇划算。不过每次取现会有手续费,大概在3-5澳币不等,所以建议一次性取够一周的用量。

三、电子产品:快乐源泉和学习工具

这部分基本都是刚需,但有几个细节能极大提升你的幸福感。

1. 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及充电器:这些都是你的命根子,不用多说。记得把重要资料提前备份到云端。

2. 转换插头和插线板:这是重点!澳洲的插座是三孔扁平的“八”字形(I型插座)。你必须准备至少2-3个转换插头。更聪明的做法是,从国内带一个质量好的插线板(接线板/拖线板),这样你只需要一个转换插头,就能同时给手机、电脑、充电宝充电了。在澳洲,一个最简单的转换插头在Kmart卖7澳币,一个普通的4孔插线板可能要15-20澳币,国内买一个质量顶好的也就几十人民币。

3. 充电宝:带一个符合航空公司规定容量的充电宝(通常是低于100Wh/27000mAh),长途飞行和出门在外时能救你一命。

4. 其他小物件:一副好用的降噪耳机,无论是飞机上还是在图书馆,都能给你一片清静。数据线多备一两条,这玩意儿在澳洲可不便宜。

四、生活用品:纠结重灾区,带对不带贵!

这部分最容易让人犯“仓鼠症”,什么都想往箱子里塞。记住一个原则:带轻便、有特殊需求、国内外差价大的;放弃笨重、易购买、价格差异不大的。

【强烈建议带的】

1. 眼镜和隐形眼镜:澳洲配眼镜非常贵!验光就要70-100澳币,一副普通的近视镜配下来轻松超过300澳币。所以,多配一副备用眼镜,隐形眼镜和护理液也带足一年的量。这能帮你省下一大笔钱。

2. 常用药品:带一些感冒药、退烧药(如布洛芬)、肠胃药、止痛药、创可贴、抗过敏药等。澳洲买药需要去药房(Chemist Warehouse/Priceline),很多处方药需要看医生才能开,一次GP(家庭医生)的问诊费就要60-80澳币。记得保留药品说明书,最好有英文翻译,以备海关检查。

3. 个人护肤/化妆品:如果你有固定使用的日韩系护肤品或特定色号的粉底液,建议带足囤货。虽然澳洲也能买到一些亚洲品牌,但选择少、价格高。欧美大牌在澳洲买价格还可以,可以等打折季。

4. 一把质量好的折叠伞:特别是去墨尔本的同学,一天经历四季不是开玩笑的。一把能抗风的结实雨伞非常必要。澳洲本地超市卖的伞,质量普遍一般,风大一点就容易吹翻。

5. 少量文具:带几支你用惯的笔、一个笔记本、一些便利贴。澳洲的文具,尤其是有设计感的,价格不菲。一支MUJI的凝胶笔在澳洲卖到2.5澳币,国内啥价你懂的。

6. 手机膜和手机壳:多带几个!澳洲的手机配件又贵款式又少,一个普通的手机壳在商场里可能要30-50澳币。

【千万别傻傻背过来的】

1. 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等洗护用品:这些又重又占地方,而且澳洲超市(Coles, Woolworths)和药房经常打折,潘婷、海飞丝这些品牌半价时比国内还便宜。带个旅行装,够用头两天就行。

2. 床上用品(被子、枕头):太占体积了!落地后去Kmart, Target或者IKEA买一套非常方便,一套基础的被子+枕头+床单,100澳币以内就能搞定,质量也不错。

3. 厨具和餐具:除非你有特别偏好的中式厨具(比如一把好用的中式菜刀,但要记得必须托运),其他的锅碗瓢盆在当地买完全没问题。很多学长学姐毕业时会低价出售二手,也是个好选择。

五、衣物鞋履:实用第一,时尚第二

澳洲的穿衣风格整体偏休闲舒适,T恤、卫衣、牛仔裤是主流。打包时请参考你所在城市的气候。

悉尼/布里斯班/珀斯:气候较温和,夏季炎热。主要带夏装,T恤、短裤、连衣裙。再带几件春秋穿的长袖、薄外套和一件防风/防水外套就够了。厚毛衣和羽绒服基本用不上。

墨尔本/堪培拉/阿德莱德:气候多变,冬季较冷。四季的衣服都要准备。叠穿是王道。冲锋衣、薄羽绒服、毛衣、卫衣都需要。墨尔本妖风阵阵,一条保暖的围巾会是你的好朋友。

通用建议:

1. 内衣裤和袜子:多带一些。澳洲的内衣裤选择不多,而且价格偏高,质量也未必比国内好。

2. 正装一套:准备一套稍微正式点的衣服,用于课堂Presentation、面试或者参加正式活动。男生可以是西裤衬衫,女生可以是小西装或得体的连衣裙。

3. 泳衣:澳洲有数不清的美丽海滩,带一套泳衣,你不会后悔的。

4. 鞋子:一双舒适的运动鞋(暴走必备)、一双拖鞋、一双搭配正装的皮鞋/高跟鞋就足够了。其他鞋子可以在当地买,打折时价格很香。

六、终极踩坑预警:这些东西千万别带!

澳洲的海关是全球最严格的之一,抱着侥幸心理可能会让你付出惨痛代价(高额罚款甚至遣返)。

1. 食品类重灾区:

  • 肉类和蛋类:任何形式的肉制品(腊肉、香肠、肉松、牛肉干)、蛋制品(咸鸭蛋、蛋黄酱)都严禁入境。
  • 奶制品:大部分奶制品(鲜奶、酸奶)不行,但婴儿配方奶粉是允许的。
  • 种子和坚果:所有植物种子、未加工的坚果(比如生花生)都不能带。
  • 新鲜水果和蔬菜:绝对禁止!飞机上没吃完的苹果也一定要在下飞机前扔掉。

真实案例:前年有个学生带了点家里自制的酱牛肉,没申报,被海关的检疫犬闻了出来,当场罚款420澳币,东西全部没收。

2. 药品类:含有麻黄碱、士的宁、吗啡等成分的药品是禁药,比如我们常见的康泰克、白加黑、复方甘草片。如果你因健康原因必须携带某些处方药,请务必准备好医生的英文信函和处方。

3. 盗版和违禁品:盗版光碟、书籍、侵犯知识产权的物品,以及任何武器、易燃易爆品就更不用说了。

一个黄金法则:如果你不确定某个东西能不能带,就在入境卡(Incoming Passenger Card)上“Yes”的那一栏打勾,主动申报!让海关官员来判断。申报了,即便东西不能带,最多也就是被没收。但不申报被查出来,性质就完全变了。

好了,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让你的第一次远行,能少一点慌乱,多一份从容。

打包行李,其实打包的也是你对新生活的期待和一点点不安。箱子里的空间是有限的,但你未来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别太纠结于一瓶洗发水、一件衣服,那些物质层面的东西,大部分都能在新的国度里轻松解决。

真正需要你“打包”好的,是一颗开放、勇敢、准备好迎接挑战的心。这,比任何行李都重要。

去吧,少年!南半球的阳光和海浪,在等着你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988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