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给未来的爱丁堡留学生 | 
|---|
|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绝对是学长学姐用无数个赶 due 的夜晚和压马路的周末换来的血泪经验。答应我,泡杯咖啡,耐心看完。它会帮你提前“魂穿”爱丁堡,让你知道这座被戏称为“爱宝”的城市,到底有多值得。 | 
嗨,亲爱的小伙伴们!
我是 lxs.net 的小编,也是一个刚从爱丁堡大学毕业没多久的“老学姐”。就在上周,一个还在国内准备申请的学妹发微信问我:“学姐,在爱丁堡大学读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啊?”
这个问题,瞬间把我拉回了某个冬天的凌晨三点。
那天,我刚在主图(Main Library)四楼“奋战”完一篇三千字的论文。走出图书馆大门,刺骨的苏格兰寒风瞬间让我清醒。我裹紧羽绒服,拖着被掏空的身体往宿舍走。路上空无一人,只有昏黄的煤气灯光,把古老建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远处,隐约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风笛声,悠远又有点悲伤。那一刻,我抬头看着远处山顶上爱丁堡城堡的轮廓,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不是在21世纪,而是掉进了一部中世纪的电影里。又累又困,但心里却莫名地感到一种巨大的、不真实的幸福感。
这种感觉,就是爱丁堡。它是一种复杂的、难以用一句话概括的“神仙体验”。所以,今天我就想好好跟你聊聊,在这里读书,究竟是什么感觉。
被“虐”并快乐着:这里是学术的“霍格沃茨”
咱们先说学习,毕竟这是我们出国的首要任务,对吧?
来之前,你可能已经查过各种排名。没错,爱丁堡大学的学术实力是真的硬核。就拿最新的 2025 年 QS 世界大学排名来说,爱大排在全球第 27 位。这意味着你身边坐着的同学,给你上课的教授,很多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大脑。这种感觉,既有压力,也特别刺激。
这里的学习强度,怎么形容呢?这么说吧,due week 的图书馆,比国内春节的火车站还热闹。主图书馆(Main Library)是我们的主要“战场”,高八层,藏书量惊人。考试周期间,它会 24 小时开放。你会看到无数“头秃”的同伴们,抱着电脑、咖啡和零食,在里面安营扎寨。我有个学商科的朋友,曾经连续三天,每天在图书馆待超过 12 个小时,他说感觉自己快要“进化”成图书馆的椅子了。
但这种“虐”,是让你成长的“虐”。爱大的教授们,很多都是各自领域的“大牛”。比如,当年提出希格斯玻色子(就是所谓的“上帝粒子”)的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就是爱大的名誉教授。虽然我们不一定能上到诺奖得主的课,但给你上课的老师,可能就是某本权威教科书的作者。他们上课不只是照本宣科,而是会引导你批判性地思考。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教授直接把两种完全对立的学术观点扔给我们,让我们分组辩论,没有标准答案,整个课堂都充满了思想碰撞的火花。那种感觉,真的会让你对学习这件事本身充满敬畏和热情。
更神奇的是学习的环境。你可能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医学院(Medical School)解剖楼里上课,窗外就是开满鲜花的草坪;也可能在乔治广场(George Square)旁的教学楼里,听着窗外的风笛声赶论文。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神学院(New College)的图书馆,它像极了哈利·波特里的场景,高高的拱顶,厚重的木质书架,阳光从彩绘玻璃窗洒进来,感觉在这里看书,自己都变得有文化了。
所以,爱丁堡的学术体验就是:它会用数不清的 reading list 和 essay 折磨你,让你深刻体会到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但它也会用最顶尖的资源和最纯粹的学术氛围滋养你,让你在被“虐”得体无完肤之后,发现自己真的学到了东西,眼界和思维方式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转身即“穿越”:生活在一座巨大的电影片场
如果说学习是爱丁堡的 A 面,那生活就是它更迷人的 B 面。
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活生生的博物馆。它被分为中世纪风格的老城(Old Town)和乔治亚风格的新城(New Town),两者共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意味着,你每天都在世界遗产里穿梭。
刚从商学院所在的 George Square 出来,拐个弯,走上皇家一英里(Royal Mile),脚下的石板路已经被几百年的岁月磨得光滑。道路两旁是古老的建筑,墙壁上还留着历史的痕迹。街头艺人吹着风笛,穿着苏格兰裙的男人走过,瞬间让你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沿着皇家一英里走到尽头,就是矗立在死火山岩上的爱丁堡城堡,它是这座城市的绝对地标,几乎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它。
相信我,你一定会无数次地被这座城市的景色惊艳到。特别是在傍晚,当夕阳给古老的建筑镀上一层金边,整个城市都散发着一种温柔又神秘的光芒。我有一个习惯,每当论文写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放下电脑,去老城的小巷(Close)里漫无目的地走。那些狭窄、陡峭的巷子,每一个背后都可能藏着一个几百年前的故事。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到什么,可能是一个隐蔽的小酒馆,也可能是一个能俯瞰全城风景的绝佳机位。
当然,提到爱丁堡,绕不开的就是哈利·波特。J.K. 罗琳就是在这座城市的咖啡馆里写出了这个魔法世界。这里有太多“圣地”值得打卡了。比如色彩斑斓的维多利亚街(Victoria Street),据说就是对角巷的原型;还有大象咖啡馆(The Elephant House),玻璃上写着“哈利波特的诞生地”;旁边的灰衣修士教堂墓地(Greyfriars Kirkyard),你还能找到汤姆·里德尔(Tom Riddle)和麦格教授(McGonagall)的墓碑。作为一个哈迷,能生活在“魔法”的源头,这种幸福感真的难以言喻。
除了人文景观,爱丁堡的自然风光也触手可及。市中心就有一座死火山——亚瑟王座(Arthur's Seat)。天气好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花半个多小时爬上山顶,就可以俯瞰整个爱丁堡城区、远处的福斯湾和海岸线。在山顶看一场日出或日落,绝对是你留学记忆里最浪漫的一笔。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考完试,一时兴起,半夜三点爬上山等日出。虽然被冻得瑟瑟发抖,但当第一缕阳光冲破云层,洒满整个城市的时候,所有的疲惫和压力都烟消云散了。那一刻,你只会觉得,人间值得。
朋友遍天下:在一个“小型联合国”里社交
出国留学,除了学习和体验文化,交朋友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爱丁堡大学是一个极其国际化的学校。官方数据显示,这里的学生来自全球超过 160 个国家,国际学生比例高达 44%。这意味着,在你的课堂上、宿舍里、社团活动中,会遇到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你的项目小组里,可能有一个来自德国的严谨小哥,一个来自印度的编程大神,还有一个来自巴西的热情姑娘。大家背景不同,文化各异,凑在一起讨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化交流。
我刚来的时候,口语不好,很怕跟外国人交流。但后来发现,大家其实都非常友好和包容。我的第一个外国朋友,是在宿舍公共厨房认识的一个意大利女孩。她看我一个人默默地煮泡面,就主动过来教我做最简单的意面。后来,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我教她用筷子,她带我参加各种派对,我的口语就是在这样一点一滴的日常交流中慢慢变好的。
想要快速融入,最好的方式就是参加社团。爱丁堡大学学生会(EUSA)旗下有超过 320 个学生社团,五花八门,总有一个适合你。从常规的篮球社、舞蹈社,到奇特的哈利波特魁地奇社、巧克力品鉴社,甚至还有专门研究威士忌的社团。每年开学季的社团招新日(Societies Fair),整个广场上摆满了摊位,热闹非凡。你可以去逛逛,多拿些传单,多尝试几个。这不仅是发展兴趣爱好的好机会,更是结识志同道合朋友的最佳途径。
每年八月,爱丁堡还会举办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艺术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和边缘艺术节(Fringe Festival)。整个八月,全城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舞台。街头巷尾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表演,戏剧、脱口秀、马戏、音乐会……成千上万场演出,你根本看不过来。这个时候,你可以约上朋友,买一张廉价的学生票,随便走进一个小剧场,就可能收获一个充满惊喜的夜晚。那种全城狂欢的氛围,会让你彻底爱上这里。
一些掏心窝子的大白话
聊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爱丁堡的留学体验是立体的、丰富的。
它有学术的硬核,也有生活的浪漫;有历史的厚重,也有节日的狂欢。这里的天气确实不怎么样,经常妖风阵阵,还时不时飘点小雨(所以,一件好的防水冲锋衣是你的“保命神器”),但正因为这样,每一次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显得弥足珍贵,你会看到所有人都跑到草坪上晒太阳,享受那份难得的温暖。
这里的消费水平在英国不算低,尤其房租是大头,但这座城市足够紧凑,大部分地方都可以靠步行到达,无形中也省下了一大笔交通费。而且,学生卡在很多地方都能打折,记得随时带在身上。
如果非要我给你一个建议,那就是:
大胆一点!
别怕自己的英语有口音,勇敢地去跟世界各地的同学聊天。别总待在舒适圈里,去参加一个你以前从没想过会加入的社团。别因为一篇论文就愁眉苦脸,带上相机,去城里那些你还没走过的小巷子里转转。一定要去爬一次亚瑟王座,看看日出或者日落,你会觉得所有的烦恼都变小了。
在爱丁堡的这几年,你拿到的绝不只是一张世界名校的毕业证。你收获的,将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开阔的国际视野,是一群可以聊一辈子的朋友,更是一段每当回想起来,都会嘴角上扬的、闪闪发光的记忆。
它可能不是完美的,但它绝对是独一无二的。祝你,也能在这里,拥有属于你自己的“神仙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