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划重点:新政风向标 | 
|---|
| 告别“凑分时代”:以前那种靠年龄、偏远地区、配偶加分的玩法已经成为历史了。新政的核心就三个词:学历、注册、高薪。 | 
| “工作”是入场券,更是计分器:没有新西兰的技能工作offer,连申请的门都摸不到。而且,在新西兰的工作经验年限直接决定了你需要多久才能攒够6分。 | 
| 专业选择决定命运:“万金油”商科的黄金时代过去了。现在是手艺人、技术咖的春天。那些需要专业注册、在“绿名单”上的专业,才是移民局眼里的香饽饽。 | 
| 长期规划是王道:别再想着“短平快”了。新政策考验的是你的长期职业规划能力。从选专业那天起,你就得为3年后的工作和移民路径做打算。 | 
“完了完了,移民政策又变了,我这个专业是不是凉了?”
上周五,我们留学生新生群里彻夜未眠。起因是学姐小A在群里发的一条消息。小A是奥克兰大学商科硕士最后一年,一直按部就班地规划着毕业后找工作、走技术移民的路线。眼看就要毕业,2023年10月9日生效的“6分制”新政像一块巨石,把她原本清晰的计划砸得粉碎。
群里瞬间炸开了锅。学IT的问:“我是不是得赶紧去读个博?” 学护理的庆幸:“幸好我选对了专业!” 更多像小A一样读着普通商科、文科专业的同学,则弥漫着一股深深的焦虑:“现在转专业还来得及吗?”“三年工作经验,我怎么熬得下去?”
这种心情,我太懂了。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移民政策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直接关系到几年的青春、几十万的投入,甚至是未来人生的走向。但焦虑解决不了问题,今天,我就带你把这个让无数人失眠的“6分制”掰开揉碎了,看看新西兰移民这条路,到底堵死了,还是只是换了个新的入口?
新西兰移民,游戏规则真的变了
咱们先简单回顾一下过去。老的打分系统像个复杂的超市积分卡,年龄、学历、工作经验、配偶、工作地点……恨不得把你的身家背景全算进去,凑够180分就能召唤神龙。很多人为了凑分,不惜去南岛小镇“下乡”,或者硬着头皮读个高学历。
但从2023年10月9日开始,这套复杂的玩法彻底被扔进了历史垃圾堆。新西兰移民局说:“别整那些虚的了,我们就看三样东西:你的专业技能有多硬,你在新西兰的实际贡献有多大。”
于是,“6分制”技术移民(Skilled Migrant Category)横空出世。它的逻辑极其简单粗暴:你必须先在新西兰找到一份对口的技术工作,拿到认证雇主的offer,然后通过“技能”+“新西兰工作经验”两条腿,凑够6分,就能递交申请。
看明白了吗?重点变了。以前是“人”的背景分,现在是“工作”的核心分。这不仅是一次政策调整,更是一次彻底的“游戏规则”洗牌。
传说中的“6分”,到底怎么凑?
好了,现在进入正题,这6分到底是个什么玄学?别怕,公式很简单:
职业技能分 (3-6分) + 新西兰工作经验分 (0-3分) = 6分
你的“职业技能分”只能从以下三条路里选一条来算,哪个分高用哪个:
- 看你的学历等级
- 看你的职业注册
- 看你的工资水平
而你的“新西兰工作经验分”,则是你在新西兰从事相关技能工作的年限,1年算1分,最多只能算3分。也就是说,你至少需要工作1年,最多工作3年,就能把这部分分数拿到手。
听着还是有点懵?别急,我们用几个活生生的例子,把这三条路走一遍。
第一条路:高学历选手的“直通车”与“长跑赛”
这条路最简单直接,就是看你的文凭硬不硬。移民局给学历明码标价:
- 博士学位 (PhD, Level 10):6分
- 硕士学位 (Master, Level 9):5分
- 学士后荣誉学位 (Honours, Level 8):4分
- 学士学位 (Bachelor, Level 7):3分
你看,如果你是博士,恭喜你,你的学历直接为你拿满了6分。只要你在新西兰找到一份对口的技能工作,理论上入职第一天就能提交移民申请,连工作经验分都不需要凑。这就是为什么新政一出,很多人惊呼“只有博士才有出路”。
真实案例模拟:来自中国的陈博士,在坎特伯雷大学读完生物工程PhD后,被基督城一家大型乳制品公司聘为研发科学家。这家公司是认证雇主。陈博士拿到offer后,直接以6分学历分提交了SMC申请,无需等待。
那硕士呢?5分。离6分的目标还差1分。怎么办?用1年的新西兰工作经验来补。这意味着,硕士毕业生需要找到对口工作,老老实实干满一年,才能凑够 “5+1=6” 的组合。
真实案例模拟:学姐小A如果当初读的是IT硕士,毕业后在奥克兰一家软件公司找到年薪8万纽币的程序员工作。她需要为这家公司工作满12个月,然后用她的硕士学历(5分)+1年新西兰工作经验(1分),成功递交申请。
最考验人的就是本科生了。一个学士学位只有3分,离6分还差整整3分。这3分,必须靠3年的新西兰工作经验来填补。三年,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个不短的时间。它意味着你要保证连续三年都能从事技能工作,中间不能有太长的失业期,而且你的雇主得一直靠谱。
真实案例模拟:学土木工程的李同学,本科毕业后进入一家建筑咨询公司做助理工程师。他必须在这条职业道路上稳扎稳打,积累满3年工作经验,才能用他的学士学位(3分)+3年工作经验(3分)去申请移民。
第二条路:“持证上岗”的技术流,移民局的“心头好”
如果你觉得读博太难,读完本科要熬三年太久,那么还有一条“超车道”——职业注册。
在新西兰,很多专业性极强的职业,比如医生、护士、工程师、教师、电工、律师等,是需要获得行业协会或政府机构颁发的注册资格才能上岗的。移民局对这些“持证上岗”的人才非常欢迎,因为这直接证明了你的专业能力达到了新西兰的标准。
因此,你的职业注册也能换算成积分,而且分数相当可观:
- 要求至少6年专业学习(如医生):6分
- 要求至少5年专业学习(如建筑师):5分
- 要求至少4年专业学习(如教师):4分
- 要求至少2年专业学习(如注册电工):3分
真实案例模拟:来自马来西亚的Anna,在梅西大学读完护理本科后,通过了新西兰护士协会(Nursing Council of New Zealand)的考试,成功注册为一名护士。根据移民局规定,新西兰注册护士的职业注册可以拿到5分。这意味着她和硕士毕业生一样,只需要在医院工作满1年(拿到1分工作经验分),就能申请移民。相比读普通商科的本科生,她直接少奋斗了两年!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护理、幼教、工程这类专业如此火爆。根据新西兰统计局的数据,到2024年初,医疗保健和社会援助行业是新西兰最大的雇主,拥有超过28万名员工,并且岗位缺口持续扩大。选择这些专业,不仅就业前景好,移民道路也清晰得多。
第三条路:“高薪即正义”的实力派
“我读的专业既不是高精尖,也不需要注册,是不是就没戏了?”
别急,移民局还给你留了第三条路:证明你的市场价值,也就是看你的工资。如果你足够牛,能赚到远超常人的高薪,移民局也认!
这个标准是根据新西兰的时薪中位数(Median Wage)浮动的。截至2024年2月,新西兰的时薪中位数是$31.61纽币。移民局的规定是:
- 时薪达到中位数的3倍(约$94.83/小时,年薪近20万纽币):6分
- 时薪达到中位数的2倍(约$63.22/小时,年薪约13万纽币):4分
- 时薪达到中位数的1.5倍(约$47.42/小时,年薪约9.8万纽币):3分
真实案例模拟:开头提到的商科硕士小A,如果毕业后没有选择普通文员工作,而是进入了金融科技行业做销售。她凭借出色的业绩,在两年内晋升为销售经理,年薪加提成达到了14万纽币,超过了中位数的2倍。这时,她就可以用“高薪”(4分)+2年工作经验(2分)来申请移民。这条路虽然难,但它为那些在非技术类专业但个人能力超强的同学,打开了一扇窗。
这条路也证明了,新西兰需要的不仅仅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同样也需要能为经济创造巨大价值的商业精英。但门槛非常高,对于刚毕业的留学生来说,想一步到位拿到1.5倍中位数薪资,难度极大。
选专业的新思路:别只盯着商科了!
看完了这三条路,你应该明白了,在新政下,专业的选择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以前那种“先进来再说,随便读个商科”的思路已经行不通了。
那么,哪些专业是现在的“版本答案”?答案就藏在新西兰移民局的“绿名单”(Green List)里。
这份名单简单来说,就是新西兰的“紧缺职业人才引进清单”。名单上的职业分为两类:
- Tier 1(第一梯队):都是“非常非常缺”的职位,比如各类工程师(土木、结构、电气)、IT专家(网络安全、软件开发)、医疗专员(麻醉师、外科医生)等。从事这些职业,可以直接申请“直通居留签证”(Straight to Residence Visa),比走6分制SMC更快。
- Tier 2(第二梯队):是“比较缺”的职位,比如注册护士、中学教师、汽车电工等。从事这些职业,在新西兰工作满2年后,可以申请“工作转居留签证”(Work to Residence Visa)。
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选专业时就应该拿着这份“绿名单”来比对。名单上的专业,不仅意味着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工作,更意味着你的移民路径有政府的“官方认证”,确定性更高。
根据新西兰商业、创新和就业部(MBIE)的报告,未来几年,建筑业、科技行业和基础医疗行业将是新西兰经济增长和就业需求最旺盛的领域。这与“绿名单”的内容高度重合。所以,同学们,是时候把眼光从拥挤的商科赛道,转向这些真正为新西兰社会创造价值的领域了。
是不是只有读博才有出路?破除焦虑!
每次政策一变,总会有一种声音被放大,这次就是“博士崇拜”。
博士学历直接拿6分,听起来确实很诱人。但我们必须冷静下来想一想:读博是一条漫长、艰苦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学术道路,通常需要3-5年时间。它适合的是那些对科研有浓厚兴趣,并愿意为此付出巨大努力的人。为了一个移民身份而去读一个自己并不热爱的博士,很可能会让你陷入更大的痛苦。
新西兰每年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有限,根据新西兰教育部的统计,2022年全年仅有约1600名博士毕业生。这个路径注定只属于极少数人。
对于绝大多数留学生来说,“硕士+1年工作”和“注册职业+1-2年工作”才是更现实、更主流的路径。而“本科+3年工作”,虽然时间长一些,但只要你的专业选得对,职业规划做得好,也完全是一条走得通的路。
新政的核心不是逼着所有人去读博,而是强调“学以致用”。它希望来到新西兰的人,能真正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发光发热,用实际工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与其焦虑学历不够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场竞争力上。
现在开始,我们该怎么走?(保姆级攻略)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点实际的。无论你现在处于哪个阶段,都可以开始行动。
如果你还在国内,正准备申请留学:
恭喜你,你还有充足的时间做规划。第一步,扔掉你的名校情结,打开新西兰移民局官网,把“绿名单”和职业注册的要求研究透。根据你的兴趣和背景,选择一个“高性价比”的专业。在申请学校时,多看看课程的实践性和行业联系,有些学校提供的实习项目,会是你未来找工作的宝贵敲门砖。
如果你正在新西兰读书:
从现在开始,你的目标就不能仅仅是“顺利毕业”了。你要像一个“准职场人”一样去思考。多参加学校的招聘会(Career Fair),和行业里的人聊天(Networking)。大二大三就开始找实习,哪怕是无薪的志愿者工作,也能让你了解本地职场文化,写进你的简历。记住,新西兰雇主非常看重本地工作经验。
如果你马上就要毕业,正在找工作:
这是最关键的冲刺阶段。你的求职目标必须非常明确:认证雇主(Accredited Employer)提供的技能工作(Skilled Job)。在新西兰移民局官网上可以查到认证雇主的名单。把你的简历(CV)和求职信(Cover Letter)修改到完美,找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做模拟面试。海投简历的同时,也要积极利用LinkedIn等社交平台联系校友和HR。第一份工作可能薪水不高,职位不完美,但它将是你开启移民之路的第一块基石。
移民这条路,从来就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以前是拼雅思、算年龄、看地区,现在是拼专业、拼工作、拼你的真本事。规则是变了,变得更直接,也更现实了。它淘汰了那些只想混个身份的人,但为那些真正有技能、有规划、愿意在新西兰扎根奋斗的人,提供了一条更清晰的道路。
所以,别再为“变天”而焦虑了。天变了,我们撑伞,或者换条路走就是了。机会一直都在,只是伪装成了挑战的样子。与其抱怨规则不公,不如现在就行动起来,把你手里的牌,一张一张打好。你的新西兰故事,才刚刚开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