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学加拿大前,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
|---|
| 心态准备:这里不是遍地摩天大楼,很多地方更像“大农村”。如果你向往的是宁静、自然、人与人之间有距离又有温度的生活,那加拿大绝对是你的菜。 |
| 选校思路:别只盯着排名!加拿大的学院(College)和大学(University)各有侧重。学院的Co-op(带薪实习)项目非常香,就业导向强;大学则更注重学术研究。想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最重要。 |
| 资金规划:虽然比邻居美国便宜不少,但也不是小数目。学费加生活费,每年预算至少准备30-50万人民币。大城市的开销会更高一些。提前做好规划,心里不慌。 |
| 气候差异:加拿大真的很大!西海岸温哥华温和多雨,四季如春;东部多伦多四季分明,冬天雪量感人。来之前查好你心仪城市的气候,备好合适的衣物,特别是加拿大鹅可能真的不是智商税。 |
哈喽,各位在lxs.net潜水和冲浪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编Cici。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加拿大。
还记得我刚到多伦多的第二周,独自一人站在超市巨大的冷柜前,手里攥着一只比我小臂还长的冰冻火鸡,脑子里一片空白。在国内,我是个连厨房门朝哪开都分不清的“外卖王者”,而那一刻,我面对的不仅是一只火鸡,更是留学生活给我上的第一堂必修课:独立。
当时手机信号不好,查菜谱的APP都打不开,我只能凭着想象,给国内的妈妈打了个跨洋求救电话。电话那头,我妈一边笑我“十指不沾阳春水”,一边远程遥控我买葱姜蒜料酒。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留学,远不止是换个教室上课那么简单。它是一场全方位的“升级打怪”,把你从一个被照顾得妥妥帖帖的孩子,硬生生逼成一个能自己扛起生活的大人。而加拿大这个地方,就是我这场冒险之旅最棒的“新手村”。
学习不“卷”,你的大脑终于可以自由呼吸
在国内,我们习惯了为了零点五分拼个你死我活,习惯了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奋笔疾书的模式。来了加拿大,我发现这里的“游戏规则”完全不同。
这里的课堂,安静的时候很少。教授更像是一个话题的发起者,他会抛出一个观点,然后鼓励大家分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甚至是辩论。一开始我特别不适应,总觉得自己的“中式口音”不够地道,怕说错话被人笑。我们小组有个本地小哥,叫Mike,他看出了我的窘迫,主动跟我说:“Cindy, your opinion matters. There's no stupid question here.”(辛迪,你的想法很重要。这里没有愚蠢的问题。)
就是这句话,让我鼓起了勇气。我开始尝试表达,从磕磕巴巴到逐渐流畅。我发现,教授在意的不是你用了多高级的词汇,而是你的逻辑和思考过程。期末的考核也远不止一张试卷,更多的是各种Presentation(课堂展示)、Essay(论文)和Project(项目)。写Essay的过程,就是一场学术寻宝,你要去图书馆和数据库里,像侦探一样寻找支撑你观点的证据。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但当你提交论文的那一刻,成就感爆棚!
说到实践,就不得不提加拿大的Co-op(带薪实习)项目。这简直是留学生的神仙福利!以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为例,它的计算机和工程专业的Co-op项目是北美顶尖的。根据学校2023年的报告,他们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像Google、Microsoft、Tesla这样的大厂实习,平均时薪能达到25-35加币。这意味着你不仅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在真实的工作场景里,还能赚到生活费,最重要的是,为毕业后的简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不比“纸上谈兵”香多了?
加拿大的教育体系也很多元。除了我们熟知的多伦多大学(QS世界排名21)、麦吉尔大学(QS排名30)这些研究型巨头,还有很多就业导向极强的学院,比如安大略省的百年理工学院(Centennial College)。他们的课程设置非常接地气,直接对接市场需求,毕业生的就业率非常高。所以,来加拿大读书,选择真的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
下课后,国家公园和世界美食都是你的
如果说加拿大的学习是让你“脑力全开”,那课余生活就是让你“满血复活”。这个国家的slogan(口号)可以是“好山好水好无聊”,但前半句绝对是名副其实的。
加拿大拥有近50个国家公园和国家公园保留地,总面积超过34万平方公里。住在温哥华的同学,周末开个车就能去世界闻名的班夫(Banff)和贾斯珀(Jasper)国家公园。我第一次去班夫,看到被雪山环绕、像蓝宝石一样的露易丝湖(Lake Louise)时,真的被震撼到说不出话。夏天在湖上划皮划艇,冬天在雪道上滑雪,那种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是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永远体会不到的。
你以为享受自然很贵吗?一张Parks Canada的年票(Discovery Pass),2024年的家庭/团体票价是151.25加币,可以让你和最多六个朋友在一年内无限次畅游全国80多个收费的国家公园和历史遗迹。平摊下来,简直是白菜价!
当然,加拿大不只有“村”的一面。它的城市,是真正的文化大熔炉。根据加拿大统计局202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超过四分之一的加拿大人出生在加拿大以外的地方。这种多元化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吃!
在多伦多,你可以今天去小意大利吃最正宗的窑烤披萨,明天去韩国城啃炸鸡喝啤酒,周末再去士嘉堡(Scarborough)来一顿广式早茶。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情和味道。我最爱逛的是肯辛顿市场(Kensington Market),那里没有连锁店,全是各种独立小店、二手古着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摊。你可以花几块钱买到一个热乎乎的墨西哥卷饼,边吃边逛,看街头艺人表演,感受那种自由不羁的波西米亚氛围。
这种多元和包容,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上。在这里,你很少会因为你的肤色、口音或者文化背景而感到被区别对待。大家会很自然地对陌生人微笑,会为你拉住门,会在你迷路时热情地指路。这种深入骨髓的礼貌和友善,让身在异乡的我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安全感。
毕业=失业?在加拿大,不存在的!
聊完了学习和生活,我们来聊点最实际的:毕业后的出路。这绝对是加拿大最“香”的地方,也是它吸引无数留学生的王牌。
首先是毕业后工签(Post-Graduation Work Permit, PGWP)。这个政策简直是为留学生量身定做的“大礼包”。简单来说,只要你在加拿大指定的学习机构(DLI)完成一个至少8个月的全日制课程,毕业后就有资格申请PGWP。学习两年或以上,通常可以直接拿到3年的开放式工签。这意味着,你有整整三年的时间,可以在加拿大任何地方为任何雇主工作,积累宝贵的本地工作经验,而不需要雇主为你提供担保。
相比于其他国家抽签式的工签政策,加拿大的PGWP几乎是“送”给你的。这三年的缓冲期,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去探索职业方向,去找一份心仪的工作,也为之后的移民铺平了道路。
说到移民,加拿大更是敞开了怀抱。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的数据显示,2023年有超过14万名持有毕业后工签的留学生成功转为永久居民。留学生已经成为加拿大技术移民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最主流的移民途径是联邦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 EE)。这是一个打分系统,根据你的年龄、学历、语言能力、工作经验等进行评分。在加拿大读过书、工作过,都能获得非常可观的加分。比如,一个加拿大的本科学位可以加120分,一年的加拿大工作经验可以加40分。这些分数,对于提高你在池子里的排名至关重要。
就算EE分数暂时不够,也别灰心,还有各省的省提名计划(Provincial Nominee Program, PNP)。每个省会根据自己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捞取适合自己的人才。比如安大略省的“硕士毕业生”类别,毕业两年内,雅思达到6分,不需要工作经验就可以申请。卑诗省(BC)的“国际毕业生”类别,只要你在BC省找到一份符合要求的工作,就能申请省提名。这些项目,都大大降低了留学生移民的门槛。
正是因为有这样清晰、稳定的政策预期,让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更有底气。我们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毕业后留下来,开启人生的新篇章,是一个触手可及的未来,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从手忙脚乱到游刃有余,这是留学最好的礼物
还记得开头那只让我束手无策的火鸡吗?后来,在妈妈的“云指导”和无数次YouTube视频教程的熏陶下,我不仅学会了烤火鸡,还解锁了红烧肉、可乐鸡翅、麻婆豆腐……我的小公寓,从一个冷冰冰的住所,变成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家。每当朋友们来聚餐,吃到我做的菜赞不绝口时,那种满足感,比拿A+还要开心。
学做饭,只是一个缩影。留学生活,就是这样一个个“第一次”组成的:第一次自己去银行开户,第一次磕磕巴巴地跟房东沟通修理下水道,第一次自己研究报税,第一次开车在雪地里打滑……
每一次的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你会被迫跳出舒适圈,去学习,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会让你变得更独立、更坚韧,也更自信。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你不再是那个遇到问题只会找爸妈的小孩,你成了自己的英雄。
所以,如果你问我留学加拿大值不值得,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太值了!
别再只盯着那些冷冰冰的排名和专业介绍了。问问自己,你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是每天挤在人潮中,为了未来焦虑不安?还是想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里,放慢脚步,一边学习,一边探索世界,一边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
加拿大的“香”,不只是好山好水好福利,更是它给了你一个犯错和成长的空间,给了你一个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样子的机会。它让你明白,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赛道,成功的定义也可以有很多种。
心动了?那就别犹豫了。现在就去打开你心仪学校的官网,看看他们的课程设置;去YouTube上搜一搜学长学姐的Vlog,感受一下真实的校园生活。留学这条路,最难的,永远是迈出第一步。但相信我,当你踏上这片枫叶之国,你会感谢今天这个勇敢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