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投行?加拿大金融硕士核心课程全揭秘

puppy

还在梦想进投行,却对着加拿大五花八门的金融硕士项目一头雾水?感觉刷了再多面经,也不确定自己到底该补哪些硬核技能?别担心,这篇文章就是你的“选课避坑指南”!我们帮你深扒了加拿大顶尖MFin项目的核心课程,从估值建模、杠杆收购到金融衍生品,用大白话讲清楚这些课到底在学什么,怎么把理论知识变成你面试时能拿出来聊的“干货”,让你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技能树该怎么点。想知道你和Bay Street精英之间,到底还差这几门课的距离吗?快来一探究竟吧!

小编悄悄话:你的“投行通关”技能图谱
这篇文章不是一份冷冰冰的课程清单,而是我们为你精心绘制的一张“技能图谱”。跟着它,你不仅能看懂课程大纲,更能理解每门课背后的实战逻辑,知道如何将知识转化为面试官眼前一亮的“项目经验”。记住,从教室到交易大厅,差的不是智商,而是把知识“变现”的能力。

哈喽,各位在lxs.net奋斗的小伙伴们!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一个叫Leo的学长,背景闪闪发光:国内985本科,加拿大Top MFin在读,GPA 3.8/4.0。为了进投行,他把所有面经刷了个遍,从“给我走一遍DCF”到“你对市场有什么看法”,都准备了标准答案。他信心满满地参加了五大行IBD部门的coffee chat,结果每次都卡在同一个地方。

当MD(Managing Director)随口问起:“最近我们正在看一个消费品公司的收购案,你觉得它的估值关键驱动因素会是什么?”

Leo脑子里瞬间闪过DCF的公式,WACC的算法,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干巴巴的理论:“嗯……可能是未来的现金流增长率和折现率吧……”

MD笑了笑,点点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Leo的痛点,可能也是屏幕前很多人的困惑:我们学了那么多金融理论,为什么到了实战场景,就感觉像个“局外人”?我们和那些在Bay Street(加拿大金融街)谈笑风生的精英之间,到底差了什么?

其实,就差那么几门“硬核”课程的深度理解和应用。今天,咱们就来一次大揭秘,深扒一下加拿大顶尖金融硕士项目里那些直通投行的核心课程,看看它们到底在教什么,以及怎么把这些知识变成你面试时最亮的剑。

企业估值 (Corporate Valuation):投行面试的“敲门砖”

这门课绝对是王中之王,基础中的基础。几乎所有投行面试的技术面,都围绕着“估值”这个核心展开。但千万别以为它只是教你几个模型、按按计算器那么简单。

课程的核心,是教你如何像侦探一样,从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行业地位、宏观经济环境里,找到决定它“值多少钱”的关键线索。你将系统学习三大估值方法:可比公司分析法(Comparable Company Analysis, "Comps"),先例交易分析法(Precedent Transactions Analysis),以及现金流折现法(Discounted Cash Flow, "DCF")。

听起来很理论?我们来看个真实的例子。

还记得2023年完成的加拿大电信业世纪大并购——Rogers收购Shaw吗?这笔高达260亿加元的交易,从宣布到最终获批,拉扯了整整两年。其中的核心博弈点,就是Shaw到底值不值这个价。

如果你上了估值课,就能从投行的视角看懂这个局。作为Rogers的顾问投行(比如BMO和Goldman Sachs),他们会怎么做?

首先,他们会用“Comps”来拉一个清单,把BCE、Telus等所有北美电信巨头都列出来,分析它们的EV/EBITDA(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倍数、P/E(市盈率)倍数等指标。通过比较,他们可以给出一个相对的市场估值区间,告诉Rogers:“看,市场上跟Shaw差不多的公司,大概就是这个价位。”

接着,他们会用“Precedent Transactions”,去翻历史档案,找出过去几年全球所有类似的电信公司并购案,看看当时的收购方都付了多少“溢价”(Premium)。这能帮Rogers判断,为了拿下Shaw,在当前股价基础上多付30%还是50%是合理的。

最硬核的,当然是DCF模型。分析师团队会通宵达旦地预测Shaw未来5到10年的自由现金流。他们要考虑的细节包括:5G网络铺设的资本开支有多大?合并后能砍掉多少冗余的后台部门(这就是“协同效应”,Synergy)?未来用户增长率会是多少?每一个假设的微小变动,都会让最终估值相差数亿加元。这不仅仅是数学,更是对商业的深刻洞察。

所以,当面试官问你“如何给一家公司估值”时,他想听的绝不是你背诵公式。他想看到你的思维过程。你可以这样聊:

“在我的估值课程项目中,我们分析了Aritzia(一家加拿大服装品牌)。我们首先通过Comps,对比了Lululemon和Canada Goose等公司,发现市场给予高增长服装品牌的EV/EBITDA倍数大概在15-20倍。然后,我们构建了DCF模型,其中最大的挑战是预测其在美国市场的扩张速度,这是其未来现金流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我们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如果其美国同店销售增长率能维持在10%以上,那么DCF得出的估值会比Comps高出约15%,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它一直享有估值溢价。”

看,这样一说,你是不是立刻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准分析师”?

兼并收购与杠杆收购 (M&A and LBOs):PE/IBD的核心武器

如果说估值是基础,那M&A和LBO就是投行,尤其是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 PE)基金最核心的业务。这门课会带你进入一个更复杂、更刺激的世界。

M&A部分会教你一笔交易从头到尾的全流程:如何寻找收购目标、如何进行尽职调查、交易结构怎么设计(用现金还是用股票?)、合并后的整合怎么做(传说中的PMI)。

而LBO(Leveraged Buyout,杠杆收购)则是PE的“点金术”。说白了,就是用“借来的钱”去收购一家公司,然后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公司价值,几年后再卖掉,赚取高额回报。这就像你只付了20%的首付,用银行贷款买了套房子,等房价涨了再卖掉,你的自有资金回报率会非常高。

我们来看一个加拿大PE巨头Onex Corporation的案例。2023年,Onex宣布以13.5亿美元收购了摩根士丹利的财富管理平台Mewdall。这就是一笔典型的LBO交易。

Onex的团队在做决策前,会建一个极其复杂的LBO模型。这个模型要回答几个核心问题:

  1. 钱从哪来? 他们会设计一个精巧的资本结构,比如40%是自己出的股权(Equity),剩下60%是借来的债务(Debt),这些债务还可能分不同层级,比如风险较低的优先担保贷款和利息更高的次级债。

  2. 怎么还钱? 模型会预测Mewdall未来几年的现金流,是否足以支付利息并逐年偿还本金。PE最喜欢现金流稳定、可预测的公司,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债主”安心。

  3. 怎么赚钱? Onex会有一套详细的“价值创造计划”(Value Creation Plan)。他们可能会帮助Mewdall拓展新的客户群体,或者利用自己的资源进行技术升级,从而提升其收入和利润率。

  4. 最终能赚多少? 模型会模拟5-7年后,当Onex把Mewdall卖掉时(“退出”,Exit),可能的出售价格是多少(通常用退出时的EV/EBITDA倍数来估算)。最终计算出这笔投资的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通常,一个成功的LBO项目,目标IRR至少在20%以上。

这门课的精髓,就是让你学会像PE合伙人一样思考。面试时,当被问到“你最近关注了哪笔交易”时,这就是你的主场。

你可以说:“我最近在关注Onex收购Mewdall的案子。我认为这是一笔很有趣的LBO交易。Mewdall作为财富管理平台,有很强的订阅式收入和稳定的现金流,这是LBO的理想标的。我简单地搭了一个模型,假设Onex的进入倍数是12倍EBITDA,退出倍数保持不变,如果他们能通过运营改进将EBITDA利润率提升2个百分点,并且用经营现金流偿还50%的初始债务,那么即使在目前的高利率环境下,项目的IRR依然可能超过20%。这显示了运营改善在LBO中的关键作用。”

这样有理有据、包含数据的分析,能瞬间让面试官对你刮目相看。

金融衍生品 (Financial Derivatives):从风险管理到交易策略

一提到衍生品,很多人就头大,觉得是“金融巨鳄”们玩的火星语。但其实,它离我们的生活和商业世界非常近,也是进入投行销售与交易部(Sales & Trading)的必备知识。

这门课会系统地教你期权(Options)、期货(Futures)、互换(Swaps)等工具的定价和应用。核心思想就两个字:“对冲”(Hedging)和“投机”(Speculation)。

举个加拿大的国民级公司,Air Canada(加拿大航空)。航空公司最大的成本之一就是航油。油价的剧烈波动对他们的利润影响巨大。2022年,全球油价飙升,很多没做对冲的航空公司都苦不堪言。而加航是怎么做的呢?

在其年报中,你会发现他们会使用大量的金融衍生品来管理燃油价格风险。比如,他们会购买原油的“看涨期权”(Call Options)。这就像是给油价买了一份保险:如果未来油价大涨,超过了约定的执行价,加航就有权利以较低的约定价格买入,从而锁定了成本上限。当然,这份“保险”是要付保费的(Option Premium)。他们也可能直接签订“固定价格互换”(Fixed-for-Floating Swap),与投行对赌,无论市场油价怎么变,他们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以一个固定价格结算,从而把不确定性转移给了银行。

根据加航2023年的财报数据,他们通过这些衍生品工具,有效地对冲了相当一部分的燃油敞口,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稳定了运营成本,实现了创纪录的盈利。这就是衍生品在实体经济中强大的“风险管理”功能。

在面试中,尤其是S&T岗位的面试,你很可能会被要求“Pitch a trade idea”(给我一个交易建议)。衍生品知识就能派上大用场。

你可以这样说:“考虑到目前市场对加拿大银行股未来盈利前景的分歧较大,我认为直接做多或做空风险都比较高。我建议可以构建一个‘牛市价差策略’(Bull Call Spread)。具体来说,可以买入一份RBC(加拿大皇家银行)的低执行价看涨期权,同时卖出一份相同到期日但更高执行价的看涨期D权。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卖出期权收到的权利金,可以部分抵消买入期权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前期投入。如果RBC股价温和上涨,这个策略就能获利;即使股价大跌,最大损失也锁定在净权利金上。这是一个风险可控、成本较低的看多策略。”

这个回答不仅展示了你懂衍生品,更重要的是,你懂得如何根据市场状况,构建一个有逻辑、有风险控制的交易策略。

高级金融建模 (Advanced Financial Modeling):从理论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前面说的所有一切,最终都要落实在一个东西上——Excel模型。

这门课可能没有那么多高深的理论,但它可能是最“实用”、最能直接提升你工作效率的课程。它教的不是简单的SUM和IF函数,而是如何从一张白纸开始,搭建一个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灵活可变的财务模型(三张报表模型、DCF模型、LBO模型、M&A模型等)。

你将学会无数的Excel高级技巧和快捷键,目标是“键盘侠”——双手不离开键盘就能完成所有操作。你会知道如何设置输入、计算和输出区域,如何使用颜色标签让模型一目了然,如何进行情景分析和敏感性测试,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检查模型的错误(Auditing)。

在投行,分析师90%的时间都在和Excel打交道。一个模型可能被修改上百次,被无数人审阅。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比如一个正负号的颠倒,都可能导致估值结果的巨大偏差,造成灾难性后果。

一个经典的“反面教材”是2012年摩根大通的“伦敦鲸”事件。该事件导致了超过60亿美元的交易亏损,事后调查发现,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他们用来计算风险价值(VaR)的Excel模型存在一个低级的复制粘贴错误,严重低估了风险敞口。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金融建模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严谨的“工程”思维。

这门课的价值,在面试中是“隐性”的,但又是无处不在的。你不会被直接要求在白板上写代码,但你对数字的敏感度、对细节的关注,都会在交流中体现出来。

你可以在简历上写上“精通三张报表联动模型和LBO建模”,在面试时,当讨论到任何与财务分析相关的问题时,你都可以不经意地展示你的建模思维。

比如,当被问到“一家公司增加资本开支(Capex)如何影响三张报表”时,一个建模高手的回答是这样的:

“首先,在现金流量表里,投资活动现金流会因Capex增加而流出。在资产负债表上,现金减少,同时PP&E(固定资产)增加,资产端保持平衡。接着,增加的PP&E会在未来通过折旧(Depreciation)影响利润表,折旧费用增加,导致税前利润和净利润下降。这个下降的净利润会流入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期初,但因为折旧是非现金支出,需要加回来。同时,它也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上的留存收益,最终使三张报表重新平衡。”

这一套行云流水的分析,背后就是无数次搭建和调试三张报表联动模型的肌肉记忆。这比任何空洞的“我做事认真细致”都有说服力。

好了,朋友们,一口气聊了这么多,不知道你对未来的学习路径是否更清晰了?

记住,你在MFin项目里上的每一门课,都不是为了拿到一个A+那么简单。它们是在为你打造一套闯荡金融界的兵器。估值是你的长矛,让你能精准刺穿目标的价值核心;LBO模型是你的重盾,让你在复杂的交易中攻守兼备;衍生品是你的弓箭,让你能远距离锁定机会、规避风险;而金融建模,就是你打磨所有兵器的技术。

Bay Street要找的,从来不是只会背诵武功秘籍的书生,而是能把一招一式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干家。所以,下次当你在图书馆为模型里的一个数字熬夜时,别觉得枯燥。想一想,你正在亲手搭建的,可能就是通往你梦想职业的那座桥。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632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