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选课不踩雷,轻松拿A+的秘密

puppy

每到选课季,是不是都头大到不行?生怕手滑选到传说中的“大刀”教授,或者掉进小组作业的无底洞,整学期都过得苦哈哈。别慌!这篇超强选课攻略就是来拯救你的!我们不光会手把手教你怎么用好Everytime这些选课神器,还会分享学长学姐们口口相传的独家技巧,比如如何从教学大纲里看出给分“甜不甜”,怎么一眼识别出那些既能学到东西、又能轻松拿A+的“宝藏课程”。快点开看看,告别选课焦虑,让你的新学期GPA一路起飞!

选课季避雷核心TIPS
✓ 做足功课:提前一个月开始研究课程和教授,别等到最后一天手忙脚乱。
✓ 学会断舍离:“神仙课”抢不到别硬耗,Plan B和Plan C才是你的救命稻草。
✓ 读懂潜台词:教学大纲里的“小组讨论”、“发表”字眼越多,你的“自由时间”就越少。
✓ 相信大数据:Everytime上超过80%学生给高分的课,闭眼入通常不会错。
✗ 拒绝完美主义:别为了凑一个完美的“周五不上课”课表,选一堆自己不擅长或风评差的课。
✗ 别只看课名:“电影艺术的理解”听起来有趣,但可能是每周一篇3000字影评的“地狱”。

哈喽,各位在韩国奋斗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lxs.net的小编。还记得我刚来韩国的第一个学期吗?那叫一个“惨烈”。当时我还是个小白,凭着课程名字的“眼缘”和一腔热血,选了一门叫《现代社会伦理探讨》的课。听起来是不是特别高大上?我以为能和教授同学们坐而论道,指点江山。

结果呢?第一节课教授就宣布,这门课的最终成绩由三次个人发表(발표)和一篇长达20页的学期论文(기말 레포트)决定,没有期中和期末考试。当时我就懵了,一个韩语还在磕磕巴巴的外国人,要在全班韩国同学面前做三次个人发表?那一个学期,我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耗在了图书馆,查资料、写稿子、练发音,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最后成绩出来,一个勉强的B,看着身边选到“甜课”的同学轻轻松松拿A+,我真是欲哭无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在韩国留学,选课真的不是小事,它直接决定了你接下来一个学期的幸福指数和GPA!所以,每到选课季,大家是不是都像我当年一样,紧张得像在参加双十一零点秒杀?别怕,今天这篇超长待机的干货攻略,就是要把我这几年摸爬滚滚攒下的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们,让大家都能成为选课“老司机”,轻松绕开那些坑,直奔A+而去!

第一站:你的选课“军师”——玩转Everytime(에브리타임)

如果你在韩国上大学,手机里却没有Everytime(에브리타임)这个App,那你的留学生活简直是不完整的。这可不是个简单的课程表软件,它是集课程评价、二手市场、匿名社区于一体的大学生社交平台。根据韩国媒体2023年的数据,Everytime的累计注册用户已经突破了700万,几乎覆盖了韩国所有大学的在校生。可以说,它就是韩国大学生的“大众点评”,尤其是在选课这件事上,它就是我们的“米其林指南”。

那么,这个神器到底怎么用呢?关键要看懂三个地方:

1. 강의평가 (课程评价):学长学姐的“黑话”宝典

这里是选课信息的核心地带。点进你想选的课程,就能看到上过这门课的学长学姐们留下的匿名评价。但看评价也是有技巧的,你得学会读懂他们的“黑话”。

  • 꿀강 (꿀=蜂蜜,강=课):“蜂蜜课”,意思就是给分好、作业少、不点名、上课轻松的“神仙课程”。看到这个词,如果评分又不低,别犹豫,加入你的备选清单!

  • 학점 뿌리는 교수님 (撒学分的教授):形容教授给分非常大方,只要你按时交作业、参加考试,拿A或A+的概率极高。这是我们留学生最爱的类型!

  • 팀플 지옥 (Team Project地狱):如果一条评价里反复出现“팀플”(team play的缩写,指小组作业),并且怨声载道,比如“遇到摆烂组员,我一个人干了四个人的活”,那你就要小心了。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和韩国同学做小组作业,语言和文化差异本来就是个挑战,如果再遇到不负责任的组员,那整个学期都会非常痛苦。

  • 과제 폭탄 (作业炸弹):指作业量超大,每周都有读不完的reading和写不完的report。如果你同时选了两三门这样的课,那恭喜你,你的学期将在图书馆和咖啡馆通宵度过。

  • P/F or S/U:Pass/Fail或Satisfactory/Unsatisfactory的缩写。这类课程不计入GPA,只有通过和不通过两种结果。非常适合用来满足毕业学分要求,或者去尝试一些你感兴趣但又怕搞砸成绩的领域。

真实案例:我的朋友小希上学期想选一门“韩国电影史”,听起来很有趣。她在Everytime上一查,发现评价两极分化。打高分的说教授讲得好,能学到东西。但几乎所有低分评价都提到了“매주 영화 보고 2000자 감상문 제출”(每周看一部电影并提交2000字观后感)。小希一算,一个学期15周,这就是15篇小论文啊!果断放弃,选了另一门评价里清一色“꿀강”、“교수님 천사”(教授是天使)的音乐欣赏课,期末只交了一篇听后感,轻松拿到A+。

2. 시험정보 (考试信息):传说中的“족보”

“족보”(Jokbo,族谱)是韩国大学里一个神奇的存在,它指的是历年考试的真题或者复习资料。在Everytime的考试信息板块,你经常能看到学长学姐分享的“족보”。有些教授的出题风格非常稳定,甚至好几年都用同一套题库。如果你能提前拿到“족보”,那复习起来绝对事半功倍。当然,这不代表你可以完全依赖它,但它绝对是帮你划定复习范围、了解考试题型的重要参考。

3. 시간표 (课程表):合理规划你的“肝”

用Everytime的课程表功能,可以提前模拟你的课表。这里有个小技巧,很多同学喜欢排“금공강”(周五没课),这样就能享受快乐的三天小长假。但为了凑一个“금공강”,千万不要把周一到周四的课排得满满当当,从早上9点连上到晚上6点,中间还没吃饭时间,这样会把你累垮。还要注意上课的教学楼位置,别把两节课安排在校园的对角线两端,韩国大学的校园很多都是山地,课间10分钟的“生死时速”可不是开玩笑的。

第二站:破译藏宝图——深度解读教学大纲(강의계획서)

如果说Everytime是大众的经验分享,那么教学大纲(Syllabus)就是官方发布的“游戏规则说明书”。选课系统开放后,每门课都会附上教学大纲,这绝对是选课前必读的文件,里面的信息量巨大!

重点看什么?평가 방법 및 비율 (评价方法及比重)!

这部分会明确告诉你,你的最终成绩是怎么构成的。让我们来看两个真实的(经过简化的)例子:

课程A:《全球化时代的市民社会》

  • 출석 (出勤): 20%

  • 중간고사 (期中考试): 30%

  • 기말고사 (期末考试): 40%

  • 과제 (作业): 10% (两次短评)

分析:这种课程结构非常传统和清晰。出勤占了20%,意味着只要你全勤,五分之一的分数就稳了。作业比重低,考试占大头。这种课适合那些擅长背书和考试的同学。没有小组发表,对我们外国留学生非常友好。只要你认真听课、好好复习,拿高分相对容易。

课程B:《新媒体营销战略》

  • 출석 (出勤): 10%

  • 팀 프로젝트 발표 (小组项目发表): 40%

  • 개인 발표 (个人发表): 20%

  • 기말 레포트 (期末论文): 30%

分析:看到这个比例,警报就要拉响了!首先,它没有考试,意味着整个学期的压力会分散在各种发表和论文里。其次,小组项目占了40%的惊人比重!这意味着你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你自己,而取决于你的“猪队友”还是“神队友”。再加上20%的个人发表,这门课对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极高。如果你韩语口语不太自信,或者天生社恐,选这门课前一定要三思!

除了成绩构成,教学大纲里的주차별 강의 내용 (每周课程内容) 也很重要。你可以快速浏览一下,看看这门课讲授的内容是不是你真正感兴趣的。如果每周的课题看起来都枯燥无味,就算它是“꿀강”,你上起来也会度日如年。

第三站:高阶玩法——学长学姐的独家秘籍

掌握了以上两个基本功,你已经能避开80%的坑了。但要想成为选课大神,还需要一些“野路子”。

1. 善用“购物车”和“抢课Plan B”

韩国大学的选课日,堪比春运抢票。根据延世大学学生报2022年的一篇报道,一门受欢迎的心理学教养课,120个名额在开放选课后的1.5秒内就被抢光。所以,千万别在选课当天才慢悠悠地去找课。

几乎所有学校都有“희망과목 담기”(添加希望课程)或“장바구니”(购物车)功能,让你在正式选课前,把心仪的课程提前放进一个列表里。正式抢课时,你只需要在列表里挨个点击“申请”按钮,速度会快非常多。

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准备Plan B和Plan C!把你最想上的5-6门课作为Plan A,然后另外找5-6门备选课程。把所有课程的课程代码(학수번호)都整理在一个文档里,一旦Plan A的课没抢到,立刻复制Plan B的课程代码进行搜索和申请,最大程度节省时间。

2. 狙击“新人教授”和“冷门宝藏”

Everytime上的评价虽然好用,但也有个局限:对于新开的课程或者新来的教授,评价区通常是一片空白。这恰恰是我们的机会!

一般来说,新来的教授为了给学生留下好印象、获得好的教学评价,第一二个学期的给分往往会比较“甜”。这算是一个小小的“潜规则”。如果你有冒险精神,可以去学校官网查查教授的履历,如果是一位刚入职的年轻教授,他的课或许会是意想不到的“꿀강”。

另外,一些看起来比较“硬核”或“冷门”的专业选修课,因为选的人少,竞争不激烈,反而容易选上。而且这种小班课,教授能更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互动也更多,只要你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教授在给分时通常会很乐意给你一个高分。

3. 抱紧中国留学生会的大腿

别忘了我们自己人的力量!每个学校都有中国留学生学生会,他们会建立各种新生群、专业群。在选课季,这些群里会非常活跃。学长学姐们会分享自己上过的好课和“黑名单”,甚至会有人整理出“꿀강”教授的清单。这种一手信息,比在Everytime上大海捞针要高效得多。多在群里问一句“请问有推荐的教养课吗?”,你可能会收获一个完美的课表。

选课,选的不仅仅是几门课,更是你未来一个学期的生活方式。是每天在小组作业的扯皮中筋疲力尽,还是在感兴趣的课堂上游刃有余?是面对GPA唉声叹气,还是一路高歌猛进申请奖学金?

别再把它当成一个令人头疼的任务了。把它看作是一次主动规划自己学习生涯的有趣挑战吧。当你凭借自己的研究和策略,成功抢到心仪的课程,组成一张完美的课表时,那种成就感,绝对不亚于在游戏中打败了一个大Boss。

好了,今天的攻略就到这里。希望这些建议能帮你告别选课焦虑。记住,就算一门课没选好,天也塌不下来。留学生活嘛,总会有点小波折,从“踩雷”中学习如何“排雷”,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祝大家都能抢到自己喜欢的课,新学期GPA爆表,快乐学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481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