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村萌新第一天 · 生存必备速查表 |
|---|
| 紧急求助:校警电话 (519) 888-4911,校内紧急电话分机 22222,校园安全APP:WatSAFE。 |
| 重要网站:学生系统 Quest (选课/查成绩),课程系统 Learn (交作业/看课件),Co-op系统 WaterlooWorks。 |
| 校园交通:学生卡 (WatCard) 就是公交卡,所有 GRT 公交免费坐。下载 GRT 官方 App "Transit" 查看实时公交。 |
| 吃饭续命:校内 SLC (Student Life Centre) 有 Pizza Pizza, Tim Hortons 等。校外 University Plaza 是中餐大本营。 |
| 银行开户:校园内有 CIBC 和 Scotiabank,带上护照和 Study Permit 就能办。记得要学生账户,通常免月费。 |
还记得我刚到滑铁卢的那天,九月初,天气已经开始转凉。我拖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站在DC图书馆门口,手机因为没买加拿大卡而连不上网,看着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大佬”们,心里那叫一个慌。激动?有。但更多的是一种手足无措的迷茫感:“我接下来该干嘛?晚饭吃什么?去哪儿买被子?” 这种感觉,相信每一个刚落地的你都懂。别怕,这篇攻略就是当年那个站在DC门口的我,最想收到的一封信。今天,学长学姐把这封信写给你,带你光速玩转瓦村,让你从第一天起,就底气十足!
学业篇:如何做到“既要又要”——保住头发和GPA
聊起滑铁卢,那必须先从“头”说起——对,就是你那头浓密的秀发。这里的学业压力,可不是开玩笑的。
选课的艺术:不是选修,是“玄学”
滑铁卢的选课系统叫Quest,界面有点复古,但功能强大。大部分大一新生的课表都是学校提前排好的,尤其是工程和数学学院的同学。但这不代表你就可以躺平了。你需要关注的是选修课(Elective)的选择,以及未来学期的选课策略。
选课前,请务必打开你的新世界大门——UW Flow。这个网站是滑铁卢学生的“民间智慧结晶”,上面有几乎所有课程的介绍、历年平均分、教授评价,甚至还有同学分享的课程大纲(Syllabus)。比如,你想选一门“水课”(轻松拿高分的课)来平衡一下硬核的专业课,就可以在UW Flow上筛选那些“Easy”和“Useful”标签高、平均分在80%以上的课程。举个栗-子,像CLAS 104 (Classical Mythology) 或者MUSIC 140 (Popular Music and Culture) 就常年是热门的“GPA Booster”。
真实案例:我的朋友小李,第一学期硬刚了CS 136, MATH 135, MATH 137三门大课,选修还选了一门以阅读量巨大著称的历史课。结果呢?期中考之后,他每天的作息就是图书馆闭馆回宿舍,继续“肝”到凌晨三点,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后来他学乖了,第二个学期用UW Flow精心搭配,选了一门线上、无期末考试的心理学入门课,整个人的状态就好多了。
数据说话:根据UW Flow上的非官方统计,一些热门“神课”的平均分可以达到85%以上,而一些著名的“杀手课”(killer course)平均分可能徘徊在60%左右。这25%的差距,可能就是你申请Co-op时简历好不好看的关键。
Co-op的真相:这不是游戏,是“饥饿游戏”
Co-op(带薪实习)是滑铁卢的王牌,也是你压力的主要来源。从你入学的第二学期(甚至第一学期末)开始,就要为找第一份实习做准备了。
整个流程都在一个叫WaterlooWorks的网站上进行。你需要在上面上传简历,然后疯狂投递。有多疯狂?这么说吧,一个Co-op term,投出100份以上的申请是家常便饭。根据滑铁卢大学官方数据,近几年Co-op的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这听起来很棒,但背后是无数轮的简历修改、面试准备和残酷的竞争。
真实案例:学妹小A,CS专业,为了她的第一个Co-op,从大一寒假就开始刷题网站LeetCode,每天至少三道题。她在WaterlooWorks上投了150个岗位,拿到了15个面试,最终收到了3个offer。她去的公司是多伦多的一家金融科技初创,时薪25加币。这个过程,她形容为“脱了一层皮”。但拿到offer的那一刻,她觉得一切都值了。这份经历不仅让她赚到了生活费,更重要的是写进了简历,为她后续寻找更好的实习(比如FAANG这种大厂)铺平了道路。
给萌新的建议:别等到找实习的时候才开始准备!从第一学期起,就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社团(比如UW/UX Club, Tech+ Club),做一些个人项目(Side Project),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网页或小程序。这些都会成为你简历上闪光的“弹药”。同时,学校的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Centre (WCC) 提供免费的简历修改服务,一定要预约!
生活篇:搞定衣食住行,才能安心学习
学习再忙,生活也不能含糊。租房、办卡这些事,一不小心就容易“踩坑”。
租房的智慧:与“坑爹”房东斗智斗勇
滑铁卢的校外学生公寓主要集中在University Ave和Lester St附近。著名的有ICON, Rez-One (WCRI), Accommod8u, KW4Rent等几家大公司。选择非常多,但坑也一样多。
价格方面,一个单间(在一个有3-5个房间的公寓里)的月租金,根据新旧、位置和设施,大致在750到1100加币之间。一个studio或者一室一厅,则可能高达1500-2000加币。
如何避坑?首先,签约前一定要看房!照片和现实的差距可能超乎你的想象。如果人在国内无法看房,可以拜托在本地的朋友或学长学姐帮忙视频看房。其次,仔细阅读租房合同(Lease)。安大略省有标准的租房合同(Ontario Standard Lease),如果房东提供的是自己写的合同,要格外小心其中的条款,特别是关于维修责任和退租押金的部分。最后,多看评价!在Google Maps或者Reddit的r/uwaterloo版块,搜索一下公寓楼或者管理公司的名字,你会看到很多“血泪史”和真实反馈。比如,有些公司因为维修响应慢、乱收费而臭名昭著。
真实案例:我一个朋友租了某家著名公司的房子,入住时发现房间地毯上有大片污渍,马桶也是坏的。他拍照发邮件给管理公司,结果一个月都没人来修。最后他只能自己花钱请人修,然后通过法律途径才把钱要回来。这个过程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办手机卡/银行卡:别当“冤大头”
加拿大的电信费用是出了名的贵。三大运营商是Rogers, Bell, Telus,信号好,但价格也“美丽”。它们的子品牌,如Fido, Koodo, Virgin Mobile,价格更亲民,信号质量也差不多,是学生的首选。目前市场上,一个自带手机(BYOD - Bring Your Own Device)的套餐,包含20-30GB流量,价格大约在每月45-60加币。
办卡小技巧:别在机场办!机场的套餐通常选择少且贵。可以先用国内手机卡的漫游顶一两天,然后去学校附近的商场(比如Conestoga Mall)的门店办理。每年返校季(8-9月)和黑五(11月),运营商都会有学生优惠或者促销活动,这时候办卡最划算。
银行卡方面,校园内的CIBC和Scotiabank是最方便的。带上你的护照、学签(Study Permit)和录取通知书,去开一个学生账户(Student Account)。学生账户通常没有月管理费,而且很多银行会给新开户的国际学生一些现金奖励,比如存入一定金额后返现100-300加币。这羊毛,不薅白不薅!
吃喝玩乐篇:拯救你的中国胃和社交圈
留学生活,不只有due和考试,还有美食和朋友。
“续命”中餐地图:告别汉堡和披萨
滑铁卢虽然被戏称为“瓦村”,但中餐绝对能满足你挑剔的中国胃。美食的中心地带就在University Plaza,从学校步行过去也就10分钟。
想吃粤菜烧腊?可以去“老友记(Chef's Wok)”,一盘烧鸭饭能让你瞬间回血。 想吃辣?“小蜀娘(Szechuan Gourmet)”的水煮鱼和毛血旺绝对够味。 想念家乡的早餐?“北方名食(Northern Chinese Cuisine)”的煎饼果子和豆腐脑值得一试。 奶茶更是遍地开花,CoCo、Chatime、The Alley鹿角巷……总有一款是你的爱。
如果想自己做饭,可以坐公交去T&T大统华超市,那里有你想要的一切中国调料和食材。对于留学生来说,能吃上一顿合胃口的中餐,是治愈一切emo的良药。
交友指南:如何找到一起“肝”due的“战友”
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最怕的就是孤独。在滑铁卢,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其实并不难。
利用好开学第一周的O-Week(Orientation Week)。这是学校官方组织的迎新周,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从校园巡游到学院派对,是认识新同学的绝佳机会。脸皮厚一点,主动跟身边的人聊聊天,也许你的第一个朋友就这么来了。
加入社团是最高效的方式。滑铁卢有超过200个学生社团,从学术类、运动类到兴趣类,应有尽有。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SSA)会定期组织迎新、春节晚会等活动。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加入相关的社团,比如CS专业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CS Club的活动,能认识很多未来的同学和“大神”。
最实用的方法:加入你上的每一门课的群聊!通常在开学第一天,就会有人在Learn的讨论区或者课堂上分享课程的Discord, Messenger或者微信群二维码。在群里,你可以问问题、找队友、约自习,期末还能交换复习资料。这不仅是学术上的互助,更是情感上的支持。当你发现有一群人和你一样在为同一个due而挣扎时,那种“革命友谊”就建立起来了。
真实案例:大一上线性代数(MATH 136)时,我在课程群里问了一个关于矩阵变换的问题,一个同学很耐心地给我解答了。后来我们发现彼此的课表很像,就成了固定的“学习搭子”(study buddy)。从一起在DC刷夜,到一起吐槽教授,再到后来一起找Co-op,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这段友谊,是我留学期间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好了,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刚来时的那些不安和迷茫,我们都经历过。别怕,大胆去尝试,去犯错,去求助。滑铁卢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开盲盒”游戏,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惊喜。
别总是一个人闷在房间里。饿了就去Plaza搓一顿,馋奶茶了就去买一杯。作业写不出来,就去问问同学或TA。觉得孤独了,就去社团活动逛一圈。记住,你走的每一步,踩的每一个“坑”,都会成为你未来简历上和故事里最独特的经历。
瓦村不大,但故事很多。你的故事,现在,正式开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