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考大学,竟不用挤独木桥

puppy

一提到考大学,是不是就想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实在日本,升学路径多到让你惊喜!这里没有“一考定终身”,核心的“留学生试验(EJU)”一年能考两次,给了你大大的容错空间。你可以拿着一份成绩去申请多所国公立和私立名校,再结合各校独立的校内考和面试,综合展现自己的优势。这种多轨并行的升学方式,大大增加了你被心仪大学录取的机会。想知道如何告别内卷,为自己规划一条更灵活、更稳妥的升学路吗?快来文章里找答案吧!

小编温馨提示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全是干货!建议先收藏,再泡杯茶慢慢看。里面提到的“多轨制”升学,是咱们留学生最大的优势之一,搞懂了能帮你省下大半年的焦虑时间,精准定位梦校!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专门帮大家排雷趟坑的小编。

上周,我在后台收到一条私信,来自一个叫“小A”的学弟。他跟我说,他现在高三,每天刷题刷到凌晨两点,墙上贴满了“拼尽全力,无问西东”之类的标语,可越是临近大考,心里越是发慌。他说:“小编,我感觉自己就在一条又黑又窄的独木桥上,后面是千军万马,前面是万丈深渊,稍微一脚踩空,这十几年就白费了。听说日本留学考大学不一样,是真的吗?”

看到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好几年前的自己。那种“一考定终身”的窒息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体会过。所以,今天我必须郑重地、大声地告诉所有像小A一样焦虑的同学们:是的,在日本考大学,真的不用挤那座独木桥!这里的升学之路,更像是一个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条条大路通罗马,总有一条适合你。

核心武器:一年两次的“留考EJU”,给你满满的安全感

我们先来聊聊日本升学体系里的核心——日本留学生试验(EJU)。

这个考试,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专门为我们这些外国留学生设置的“高考”。但它和我们熟悉的高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容错率”高到惊人。

最大的定心丸是:EJU一年可以考两次!分别在每年的6月和11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永远有B计划。6月份那次,你可以当成一次模拟考,全力以赴去冲,万一发挥失常,心态崩了,或者某一道大题没思路卡住了,没关系!你还有整整一个夏天的时间去复盘、去补漏,然后在11月拿出最好的状态,再战一次。大学在录取时,只会看你提交的两次成绩中分数更高的那一次。这种机制,瞬间就把那种“一次失败,全盘皆输”的压力给卸掉了一大半。

我认识一个学姐,她目标是日本顶尖的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她第一次参加6月的EJU时,因为紧张,日语听力部分发挥得特别差,总分很不理想。换在国内,这可能就意味着要复读一年了。但她没有气馁,利用暑假时间疯狂练习听力,每天听NHK新闻,看日剧不开字幕,到了11月再考,日语单科成绩直接提高了40多分。最后,她拿着这份漂亮的成绩单,成功敲开了庆应商学部的大门。她说,如果只有一次机会,她可能当场就崩溃了,根本没有勇气再去想什么名校梦。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的官方统计,2023年11月实施的EJU考试,仅在日本国内就有超过3万名考生参加,全球考生总数更是庞大。这么多人参加,但竞争的逻辑完全变了。大家不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是各自努力刷出自己的最高分,然后去申请适合自己的学校。你的竞争对手,某种程度上只有上一次考试的你自己。

EJU只是敲门砖,校内考才是你的个人秀场

好,现在你手握一份不错的EJU成绩了,是不是就可以躺平,等着大学发录取通知书了?想得美!EJU成绩,说白了,只是一张入场券,它证明了你具备了学习大学课程的基础知识水平。真正决定你能不能被录取的,是接下来每个大学自己举办的“校内考”。

这才是日本升学最精华、最人性化的地方。它给了你一个超越EJU分数,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机会。

校内考的形式五花八门,完全由大学和学部(学院)自己决定,通常包括笔试和面试。

我们先说笔试。文科通常会考小论文(类似议论文写作)、英语、或者对EJU科目的深度考察。理科则会考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延伸题。这部分考试,特别能看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思维深度。

举个真实的例子。早稻田大学的政治经济学部,是所有留学生的“梦中情校”,竞争极其激烈。它的校内考就以难度著称。除了常规的日语小论文,还有一道独特的“综合教养”题,内容横跨文理,可能让你分析一段经济学数据,也可能让你评论一个社会现象。有个同学,他的EJU分数在申请者中并不算顶尖,但他平时涉猎广泛,知识面很广,在那道“综合教养”题上写出了一篇逻辑严密、观点新颖的文章,给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终逆袭成功。教授们想看到的,不是一个只会刷题的考试机器,而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未来学者。

再比如,你想考美术类大学,像多摩美术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它们的校内考,EJU分数只占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你的专业技能测试——素描、色彩构成,还有作品集。你的画笔,就是你最有力的语言。就算文化课成绩稍弱,只要你的作品足够惊艳,一样能被录取。这就为那些有特长但偏科的同学,打开了一扇大门。

面试:让你从纸片人变成活生生的个体

如果说校内考的笔试是展示你的“硬实力”,那面试就是展现你“软实力”和个人魅力的最佳舞台。

日本大学的面试,尤其是好大学的面试,绝对不是走过场。面试官通常就是你未来要跟的教授。他们想通过十几分钟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几件事:

1. 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我们这个专业?(考察你的热情和忠诚度) 2. 你的学习计划是什么?进来想研究什么?(考察你的学术潜力和规划能力) 3. 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性格、沟通能力如何?(考察你是否能融入这个集体)

这给了你一个绝佳的机会,去弥补你书面材料的不足。可能你的“志望理由书”(相当于个人陈述)写得不够出彩,但在面试时,你用流利的日语、真诚的眼神和清晰的逻辑,向教授阐述了你对这个领域的热爱,以及你为此做过的努力。这种鲜活的、充满热情的表达,远比纸上冰冷的文字更有说服力。

我有个朋友,申请的是东京大学的社会学专业。他的EJU和托福成绩都是顶级的,但他最担心的还是面试。东大的教授以学术严谨闻名。面试时,教授果然就他提交的研究计划书,提出了好几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幸运的是,他准备充分,不仅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了如指掌,还读了好几位面试教授的论文。当他能和教授们就某些学术观点进行有深度的探讨时,他能明显感觉到教授们赞许的目光。最后毫无悬念地被录取了。

你看,整个录取过程,是一个EJU成绩、校内考笔试、面试表现的综合评估。EJU分数高,你可能在第一轮筛选中占优势;校内考发挥好,你能证明你的专业能力;面试表现出色,你能让教授看到你的热情和潜力。三者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你的竞争力。你总能在其中一个环节,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多轨并行的申请策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申请策略的灵活性。

因为有EJU这个标准化的成绩,你可以用它同时申请多所大学。日本的大学分为国公立和私立。国公立大学的报名和考试时间相对集中,通常只能报考一到两所。但私立大学的报名和考试时间线则非常灵活,从秋季到次年春季,贯穿好几个月。

这就给了你制定“冲、稳、保”策略的巨大空间。

你可以用11月的EJU成绩,在9月到11月期间,先申请几所开考早的优秀私立大学作为“保底”或“稳定”的选择,比如“MARCH”级别(明治、青山学院、立教、中央、法政)的大学。如果能提前拿到一所大学的合格通知,你后面再去挑战顶尖的国公立大学(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或顶尖私立(如早稻田、庆应)时,心态就会放松很多,更容易发挥出真实水平。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数据,近年来,日本大学的留学生在籍人数持续增长,2022年已超过10万人。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国际生源,许多大学都开设了多样化的入学方式,比如只看EJU和书面材料、免除校内考的“书类选考”制度,这对于那些EJU成绩极其突出但害怕面试的“学霸”型同学来说,又多了一条捷径。

整个升学过程,就像一场需要策略的游戏。你不是被动地等待一个分数的审判,而是主动地去规划、去选择、去组合出最有利于自己的申请方案。这种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是不是比在独木桥上瑟瑟发抖要好太多了?

所以,如果你也曾为升学之路感到迷茫和焦虑,不妨抬起头看看远方。通往未来的路不止一条,更不是越窄越好。日本这种多轨并行的升学方式,看重的不仅仅是你某一次考试的分数,更是你的综合素质、你的学习热情、你的独一无二。它给了每一个努力的孩子,更多被看见、被认可的机会。

别再用“一次定输赢”的思维模式来吓唬自己了。准备语言、打好基础、认真研究每所学校的招生要求,然后充满自信地去展示你自己。你的人生,本就该有无数种精彩的可能,不是吗?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578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