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家庭福音!北美留学省钱秘籍

puppy

还在为北美留学的“天价”账单发愁吗?总觉得这是“富二代”的专属?别急,工薪家庭的我们也能轻松实现留学梦!这篇文章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省钱宝典,不谈虚的,全是实打实的干货。从申请阶段如何巧妙选校避开高消费区,到落地后怎么找物美价廉的合租房、玩转超市折扣自己做饭,再到利用学生身份薅遍羊毛、合法兼职赚取零花钱……每一个环节都帮你精打细算。快来看看吧,让你不花冤枉钱,也能在北美读好书、体验精彩生活!

省钱核心思路
预算先行,不做糊涂账。花钱前先想想,这笔钱是“必须花”还是“我想花”?
信息差就是钱,多问学长学姐,多刷论坛帖子,别人踩过的坑咱就别踩了。
学会“断舍离”,拒绝为不必要的消费主义买单,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旅行和学习。
时间也是成本,别为了省几块钱的公交费,在暴雪里走一小时。聪明地省,而不是傻傻地省。

还记得我刚拿到美国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吗?我妈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翻来覆去地算家里的存款。第二天,她顶着黑眼圈,拿着计算器和一张写满数字的纸,小心翼翼地问我:“儿子,这学费一年就要5万多美金,再加上生活费,一年下来得小50万人民币,咱家……能行吗?”

看着她担忧的眼神,我心里咯噔一下。那一刻,留学梦仿佛突然变得沉重又遥远。我们就是最最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可能也就够我读两年书。难道留学真的只是“富二代”们的专属游戏?我不信这个邪。

几年后的今天,我不仅顺利毕业,还在留学期间用自己赚的钱去了趟墨西哥旅行。回头看,支撑我走下来的,不是什么一夜暴富的奇迹,而是一套抠到骨子里的“省钱哲学”。今天,我就把这本压箱底的秘籍分享给你们,告诉大家,工薪家庭的孩子,一样可以在北美活得精彩!

申请阶段的“源头省钱法”,第一步就赢在起跑线

省钱,得从根儿上开始。申请阶段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你未来几年的消费水平。别等到落地了才发现自己跳进了一个“烧钱”的无底洞。

选校定生死——避开“烧钱”大都市

很多同学选校时,眼睛里只有纽约、洛杉矶、温哥华这些闪闪发光的大都市。没错,这些地方机会多、生活丰富,但它们的生活成本也是“天价”。你想想,同样的钱,在A城市能住上市中心带阳台的公寓,在B城市可能只够租一个见不到阳光的地下室。这生活质量,能一样吗?

咱们来看点实在的数据。根据租房网站Zumper 2023年末的数据,纽约曼哈顿的一居室公寓月租金中位数高达4,240美元。而在“美国大学城”的典范——印第安纳州的西拉法叶(普渡大学所在地),同样的一居室,月租金可能只要900美元。一个月就差出3,340美元,一年下来就是将近4万美元的差距!这笔钱,都够你再交一年学费了。

我的朋友小林,当年拿到了纽约大学(NYU)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的offer,两所都是顶尖名校。他家境和我差不多,最后咬牙选了UIUC。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他放弃了纽约的繁华。可后来呢?他在UIUC那边用1000美元出头的价格租到了非常不错的公寓,生活成本低,压力小,有更多的精力和钱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而另一位去了NYU的同学,每个月光房租就超过2000美元,还得和别人挤一间,生活压力巨大,天天都在为钱发愁。

在加拿大也是一个道理。多伦多和温哥华的房租高得吓人,一居室普遍在2500加元以上。但如果你选择蒙特利尔、卡尔加里或者埃德蒙顿这些城市,生活成本会友好得多。比如麦吉尔大学所在的蒙特利尔,生活成本比多伦多低了近20%,房租更是便宜一大截。你同样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但生活却轻松不少。

所以,选校时,除了排名和专业,请务必把“生活成本”这个指标加进去。选择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生活成本合理的“大学城”,你的留学生活会从一开始就进入“简单模式”。

奖学金,不申白不申!

一提到奖学金,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那是学霸才有的待遇,跟我没关系。”大错特错!北美的奖学金种类繁多,除了看重成绩的Merit-based Scholarship,还有大量看重家庭条件的Need-based Financial Aid,以及各种针对特定背景、专业、甚至兴趣爱好的小额奖学金。

别小看这些奖学金。我认识一个学姐,她申请时把学校官网的Financial Aid页面翻了个底朝天,给所有她符合条件的奖学金项目都发了申请。最后,她零零总总拿到了三个小奖学金,加起来一年也有8000多美元。这笔钱,直接覆盖了她一整年的饭钱和杂费。

怎么找?很简单。第一,紧盯你申请学校的官网,特别是Financial Aid Office的页面。很多学校会自动评估你的奖学金资格,但有些需要你单独提交申请材料。第二,利用奖学金搜索引擎,比如Fastweb、Scholarships.com等,上面有海量的信息。第三,关注你所在院系的邮件和公告板,很多针对本院学生的奖学金信息只会在内部发布。

申请奖学金,要的就是一个“厚脸皮”和“勤快”。多写一份文书,多填一张表格,可能就是几千上万美元的真金白银。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落地安家,住房和出行的大头怎么省?

安顿下来后,每个月账单的大头就是房租和交通。搞定这两样,你的财务压力能减轻一大半。

合租,永远的神!

to live with strangers)

除非你家有矿,否则,请放弃“一个人住一整套公寓”的念头。在北美,合租是学生的主流选择,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省钱方式。

我们再用数据说话。在加州洛杉矶,一套Studio(单间公寓)的月租轻松超过2,200美元。但如果你们两个人合租一套两居室(2B2B),总价可能在3,200美元左右,平摊下来一个人只要1,600美元,一个月就省下600刀!如果三四个人一起租一个House,人均成本还能更低。

去哪里找房源和室友?

  1. 学校的CSSA(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论坛或微信群:这里都是中国学生,文化背景相似,沟通起来比较方便,信息也最靠谱。
  2. Facebook Marketplace和各种租房小组:输入你的城市名+“Rent”或“Housing”,会跳出海量的小组。信息更新快,房源多,但需要仔细甄别,谨防骗子。
  3. Zillow、Apartments.com等专业网站:这些是美国主流的租房平台,房源信息规范,但价格可能相对较高。

找室友就像“开盲盒”,一定要提前沟通好彼此的生活习惯,比如作息时间、卫生要求、是否带朋友回家等等。签合同前,务必仔细阅读每一条款项,特别是关于押金、水电费和违约责任的部分。一个好室友,不仅能帮你省钱,还能成为你留学生活里最好的伙伴。

“11路”和公共交通,年轻就是资本

很多同学一来北美就想买车,觉得没车寸步难行。这个想法在某些“大农村”地区或许成立,但在大部分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和大学城,养车的成本绝对是个无底洞。

根据美国汽车协会(AAA)2023年的数据,养一辆新车的年均花费已经超过12,000美元!这里面包括了保险、油费、保养、维修、停车费等等。这笔钱,你拿来干点什么不好?

相比之下,公共交通简直是白菜价。很多大学的学费里已经包含了交通费,学生可以凭学生卡免费乘坐全城的公交和地铁,这叫U-Pass(Universal Pass)。我当时在芝加哥,一张CTA的月票只要75美元,而我们学校提供U-Pass,相当于整个学期的交通都免费了。

如果你的学校没有U-Pass,买一张月票或者次卡也比养车便宜得多。住在学校附近,一辆二手的自行车(几十刀就能买到)就能满足你大部分的出行需求,还能锻炼身体。周末想去远一点的地方玩?可以租车,或者用Uber/Lyft,成本也远低于自己养车。

把买车、养车的钱省下来,你完全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毕业旅行。记住,年轻的我们,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自己的双腿和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

柴米油盐,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解决了住和行,接下来就是日常的吃喝玩乐。这一块花销可大可小,全看你会不会“过日子”。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北美的人工费非常贵,这直接体现在餐饮价格上。在外面随便吃一顿快餐,加上税和小费,至少要15-20美元。一天三顿都在外面解决,一个月光吃饭就得花掉上千刀。而自己做饭,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天10-15美元,一个月下来能省出至少500美元。

别再说你不会做饭了。现在的YouTube、下厨房App,手把手教你,从番茄炒蛋到红烧肉,就没有学不会的菜。和室友一起做饭、分享美食,本身也是一种乐趣。

买菜也是有学问的。

  • 大型连锁超市:Walmart、Target价格最亲民,品类也全,是日常采购的首选。
  • 会员制仓储超市:Costco、Sam's Club适合和室友一起“囤货”。肉、蛋、奶、面包等大包装产品,单价非常便宜。一张Costco会员卡年费60美元,几个人分摊一下,很快就能从省下的钱里赚回来。
  • 平价有机超市:Trader Joe's(缺德舅)是我的最爱!他家的各种半成品、零食和冷冻食品,价格不贵又好吃,能极大提升你的生活幸福感。
  • 亚洲超市:H Mart、99 Ranch(大华)、Weee!(线上)能买到各种国内的调料、蔬菜和零食,价格比美国超市里的亚洲食品区便宜不少。

购物前,记得上超市官网或者下载他们的App看看这周的flyer(折扣传单),很多商品每周都会轮换打折。用好这些折扣,又能省下一笔。

学生卡,你的省钱“王牌”

你的学生ID卡,绝对是北美最好用的“打折卡”,含金量超高。结账前多问一句“Do you have a student discount?”,可能会有意外惊喜。

这个羊毛必须薅!

  • 电子产品:苹果有教育优惠,买Mac、iPad会便宜不少,开学季还可能送耳机。Best Buy等电子产品商店也常有学生折扣。
  • 软件和订阅服务:用学校邮箱(.edu结尾)可以免费获得Microsoft Office 365全家桶,Adobe的软件有学生折扣价。Spotify、Apple Music的学生会员半价,还可能捆绑Hulu等视频会员。Amazon Prime也有6个月的免费学生试用。
  • 服装和生活:注册UNiDAYS或者Student Beans这两个学生折扣平台,可以拿到ASOS、Nike、Adidas等超多品牌的折扣码。
  • 交通和娱乐:很多博物馆、美术馆、电影院、主题公园都有学生票。坐长途大巴(如Greyhound)或者火车(Amtrak)也可能有学生折扣。

把你的学生卡随身带着,把它当成一张信用卡来用。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它帮你省下的钱,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开源!不只节流,还能创收

省钱是“节流”,但如果能“开源”,那我们的日子会过得更从容。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做一些兼职,不仅能赚零花钱,还能锻炼能力、积累经验。

合法兼职,赚经验也赚美金

首先要强调:留学生的身份,打工有严格的规定,千万别去打“黑工”,得不偿失!

在美国,持有F-1签证的学生,在学期期间每周可以在校内(On-campus)工作最多20小时,假期可以全职。校内工作机会很多,比如图书馆管理员、食堂员工、健身房前台、教授的研究助理(RA)或教学助理(TA)。RA和TA不仅有工资,很多还能减免学费,是“含金量”最高的校内工作。

在加拿大,持有学签(Study Permit)的学期期间每周可以在校外(Off-campus)工作最多20小时,假期可以全职。

这些工作能赚多少钱?一般是所在州的最低时薪或略高一些。假设最低时薪是15美元,你每周工作15个小时,一个月下来也有900美元的收入。这笔钱,足够覆盖你所有的伙食费和零花钱,大大减轻家里的负担。

除了赚钱,校内工作更大的价值在于,它能让你更快地融入校园环境,锻炼口语,还能把工作经历写进你的简历。我当时在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做助理,不仅认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还对学校的各种政策了如指掌,这份经历在我后来找实习时也帮了大忙。

写在最后,我想说,省钱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我们精打细算,不是为了过苦行僧一样的生活,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恰恰相反,我们是为了把有限的钱,花在那些能真正丰富我们人生体验的地方。

省下几顿外卖的钱,你就可以在期末结束后,和朋友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公路旅行,去看看国家公园的壮丽景色。省下买奢侈品的钱,你就可以报一个线上课程,学习一项新技能,为自己的未来增加筹码。

留学这几年,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不要因为钱的问题而畏首畏尾,更不要因为虚荣和攀比而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学着聪明地管理自己的财务,你会发现,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换来的那份从容和自由,比任何物质上的享受都更值得骄傲。

记住,我们不是没钱,我们只是把钱花得更酷!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2781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