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留学党必看!解锁高薪就业新赛道

puppy

嗨,亲爱的金融留学党!你是不是也觉得,想进投行、券商的求职路又卷又窄,高昂的学费和激烈的竞争让你压力山大?别急,你的金融学位其实是张王牌,只是需要换个思路“出牌”!这篇文章就是你的求职导航,我们不聊那些老生常谈的岗位,而是带你解锁几条正在风口上的高薪新赛道。比如,把金融和科技玩得明明白白的金融科技(Fintech),还有前景超赞、越来越受重视的ESG(环境、社会与治理)领域。我们会用大白话告诉你,这些新赛道究竟在做什么,需要哪些你可能还没意识到的“隐藏技能”,以及现在该如何准备,才能让你毕业时轻松实现“弯道超车”。快来看看怎么跳出红海,找到属于你的高薪蓝海吧!

这篇文章能帮你什么?
跳出思维定式!除了投行、券商,你的金融学位还能让你在两个超火的领域“降维打击”。
看清风口!用最新数据和真实案例,告诉你金融科技(Fintech)和ESG到底有多香。
拿到地图!给你一份超具体的“装备”指南,从学什么课、考什么证到关注谁,让你今天就开始准备。

嘿,亲爱的朋友,我是你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一枚。

上周和刚从LSE硕士毕业的学妹Sarah约了个咖啡。她是我见过最“卷”的学霸之一,简历金光闪闪,GPA高到没朋友,实习经历从国内头部券商到伦敦的金丝雀码头,一个不落。按理说,她应该是offer拿到手软的人生赢家。

可那天,她端着咖啡,一脸疲惫地跟我说:“你知道吗,我为了高盛的暑期实习,改了15遍简历,经历了9轮面试,最后还是挂了。我们这届光是申请一个分析师岗位,就有上千个和我一样背景的留学生。感觉就像在一条只有独木桥的路上,旁边全是人高马大的竞争者,稍微一不留神就掉下去了。”

她叹了口气:“几十万的学费,每天泡在图书馆,难道就是为了在这条拥挤的赛道上,争一个看起来光鲜、实际上可能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的岗位吗?我有点怀疑人生了。”

我猜,Sarah的故事,你可能一点也不陌生。作为金融留学党,我们似乎从踏出国门的那一刻起,就被设定好了一条“华尔街精英”的路线图。投行、券商、基金……这些金字塔尖的名字,既是梦想,也是枷锁。我们付出了高昂的学费和数不清的日夜,却发现通往梦想的路,比想象中窄得多,也卷得多。

但是,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你的金融学位,其实是一张可以解锁N种玩法的王牌,而不是一张只能通往华尔街的单程票。世界正在变化,金融行业也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有些旧的大门正在缓缓关闭,但更多全新的、闪闪发光的大门正在打开。

今天,我们不聊那些老生常谈的IBD、S&T。我们来聊聊两条正在风口上的高薪新赛道,它们不仅前景广阔,而且对于拥有国际视野和扎实金融功底的你来说,简直是“弯道超车”的最佳机会。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解锁你的求职新地图!

第一站:金融科技(Fintech)—— 当金融遇上代码,你就是那个最靓的仔

你可能会说:“Fintech?那不是给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准备的吗?我一个学金融的,代码都不会写,去凑什么热闹?”

打住!这个想法可是大大的误解。Fintech的核心不是Tech,而是Fin。科技只是工具,真正要解决的,还是金融世界里的那些老问题:怎么让支付更方便?怎么让小微企业更容易贷到款?怎么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聪明的投资服务?

所以,Fintech公司最缺的,恰恰是像你这样既懂金融逻辑,又愿意拥抱科技的人。你就是那个能连接“金融大脑”和“科技躯干”的关键人物。

这个赛道到底有多火?我们用数据说话。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报告,2023年全球金融科技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267亿美元。更夸张的是,它预计将以每年16.5%的速度疯狂增长,到203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翻好几倍。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大量的资本涌入,海量的新公司诞生,以及数不清的新工作岗位被创造出来。

尽管2023年全球风险投资有所放缓,但根据CB Insights的数据,Fintech领域依然吸引了超过750亿美元的投资。钱在哪里,机会就在哪里。这个道理,学金融的你一定懂。

在Fintech,你可以做什么?(不只是写代码!)

忘掉你对程序员的刻板印象吧,在Fintech公司,有太多适合金融背景同学的宝藏岗位了。

1. 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PM)

这绝对是金融专业转型Fintech的黄金岗位。产品经理就像一个产品的“CEO”,他需要决定这个产品要做成什么样,给谁用,解决什么问题。比如,支付公司Stripe的PM,需要思考如何设计一个让跨境电商收款更简单的支付流程。他不需要自己写代码,但他必须深刻理解国际结算、外汇、合规这些金融知识,然后把这些需求“翻译”成工程师能听懂的语言。

你的金融背景让你天生就懂用户的痛点,你知道什么是风险,什么是收益。这是纯技术背景的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我认识一位在UCLA学经济的朋友,毕业后去了美国一家做先买后付(BNPL)的明星公司Affirm做PM。他说,面试时老板最看重的,就是他能用金融模型清晰地分析出不同分期方案背后的用户违约风险和公司利润空间。

2. 数据分析师/科学家(Data Analyst/Scientist)

金融的本质就是数据的游戏。而Fintech,则把这个游戏玩到了极致。无论是用大数据给没有信用记录的人做风控(比如国内的蚂蚁集团),还是用算法给用户推荐个性化的理财产品(比如美国的机器人投顾Wealthfront),核心都是数据。

作为金融专业的你,对数字天生敏感,学过计量经济学,懂得如何用模型去分析和预测。这些都是成为优秀数据分析师的基石。你可能需要再补一补SQL和Python的技能,但相信我,这比从零开始学金融要容易得多。你的价值在于,你不仅能跑出数据,更能读懂数据背后的商业逻辑和金融含义。

3. 金融科技战略/投资分析师(Fintech Strategy/Venture Capital Analyst)

这个岗位离你的“老本行”最近。大到PayPal、Block(原Square)这样的行业巨头,小到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都需要有人来研究市场趋势、分析竞争对手、寻找投资和并购的机会。你需要做的,就是用你在金融课上学的估值模型(DCF, Comps等)去分析一家Fintech公司的价值。

比如,当PayPal考虑收购一家做加密货币支付的公司时,战略分析师就需要评估这笔交易能否帮助PayPal在Web3时代站稳脚跟,以及收购价格是否合理。这和你之前在投行做的研究工作,内核是完全一样的,只是舞台换到了一个更有活力的行业。

如何武装自己,拿下Fintech的Offer?

心动了吗?别急,现在就开始准备,毕业时你就能领先别人一大步。

学点“硬”的:去Coursera或者edX上搜一下“Fintech”或者“Python for Finance”的课程,花点时间学一学。不需要你成为编程大神,但至少要能用Python的Pandas库做基本的数据处理,能看懂SQL查询语句。这会是你的简历上最亮的加分项。

玩点“软”的:关注一些行业资讯,比如TechCrunch的Fintech板块,或者订阅一些大牛的Newsletter,像“Fintech Brain Food”。这能让你在面试时,不仅能聊课本上的理论,还能说出对行业最新动态的见解,让面试官觉得你“有东西”。

搞个“项目”:试着用你学到的Python知识,去分析一下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和什么因素相关,或者用公开数据为一个小贷公司建一个简单的信用评分卡模型。把这个项目写在简历上,比十个“精通Excel”都有说服力。

混个“圈子”:学校里一般都有Fintech社团或者创业社团,多去参加他们的活动。你会发现,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他们可能会成为你未来的同事或者创业伙伴。

第二站:ESG—— 用金融改变世界,顺便赚取高薪

如果说Fintech是金融与科技的结合,那么ESG就是金融与责任的结合。ESG代表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你可能觉得这听起来有点“虚”,像是在喊口号。但事实是,它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炙手可热的主题之一,并且正在创造一个巨大的就业蓝海。

简单来说,ESG投资就是不再只看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还要看它在环保、社会责任和公司内部管理上的表现。比如,一家石油公司,即使现在利润很高,但如果它在碳排放和污染治理上做得一塌糊涂,那么在ESG的评价体系里,它就面临着巨大的“转型风险”,未来可能会被政策处罚,被消费者抛弃,长期来看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

这股浪潮有多猛?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的CEO拉里·芬克(Larry Fink),已经连续多年在他的年度公开信里强调ESG的重要性。这不是情怀,是真金白银的决策。根据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ESG资产管理规模可能会达到40万亿美元。是的,你没看错,40万亿。

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ESG本身就是一个全球性议题,需要跨文化、跨学科的视野,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在ESG领域,你的金融学位能做什么?

ESG绝不是让你去当环保志愿者,它恰恰需要最顶尖的金融人才,去解决最前沿的问题。

1. ESG分析师(ESG Analyst)

这是最核心的岗位之一。你可以在大型基金公司(如Fidelity, Wellington)、评级机构(如MSCI, Sustainalytics)或者银行的研究部门找到这样的职位。你的工作,就是去“拆解”一家公司。除了看它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你还要研究它的碳排放数据、供应链上的劳工权益状况、董事会成员是否多元化等等。

这项工作极具挑战性,因为它没有标准答案。你需要像侦探一样,从年报、新闻、第三方报告中寻找线索,然后建立模型,将这些非财务因素量化,最终给出一个投资建议。比如,你可能会发现,一家快时尚公司虽然财报亮眼,但其供应链存在严重的强迫劳动风险(S问题),这在未来可能引发品牌危机和巨额罚款,从而影响其长期股价。

2. 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专家(Sustainable Finance Specialist)

这个岗位通常在投资银行或者商业银行。你的工作是设计和发行创新的金融产品,来为“绿色”项目融资。最常见的就是“绿色债券”(Green Bonds)。比如,一家新能源公司想建一个大型风力发电场,需要一大笔钱。你作为银行的专家,就要帮助它设计一个债券,这个债券募集来的钱,只能用于这个风电项目。因为项目本身对环境有益,所以这种债券往往能吸引到那些有ESG投资需求的养老金、保险公司等,甚至可能以更低的利率发售。

要做好这份工作,你不仅要懂传统的债券定价和发行流程,还要懂相关的环保政策、技术标准,能评估一个项目到底“绿不绿”。

3. 影响力投资分析师(Impact Investing Analyst)

如果说ESG投资是“不作恶”,那么影响力投资就是主动“做好事”。这类基金(通常是私募股权PE或风险投资VC)会专门投资那些旨在解决社会或环境问题的公司,比如致力于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普惠金融公司,或者研发癌症早期筛查技术的生物科技公司。它们追求的,是财务回报和社会影响力(Social Impact)的双重回报。

作为分析师,你的工作和传统PE/VC很像,要做尽职调查、建估值模型。但不同的是,你还需要建立一套体系,去衡量和追踪被投公司的“社会影响力”。比如,你投资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你不仅要看它的收入增长,还要看它帮助了多少偏远地区的孩子获得了优质教育资源。

如何成为ESG领域的抢手人才?

ESG领域目前还处于快速发展期,人才缺口巨大。普华永道(PwC)的一份报告显示,近一半的资产管理公司都表示,招不到具备足够ESG技能的人才。这正是你的机会。

考个“证”:想快速证明你的专业性,考证是条捷径。CFA协会推出的“ESG投资证书”(Certificate in ESG Investing)含金量非常高,已经成为很多金融机构招聘时的加分项。如果你对风险管理更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GARP协会的“可持续性与气候风险”(SCR)证书。

跨界“学”:在学校里,多选一些跨学科的课程。比如环境科学、公共政策、企业社会责任等。这会让你在看待问题时,比纯金融背景的同学有更广阔的视角。面试官会很欣赏这种复合型知识结构。

练就“火眼金睛”:开始养成阅读公司ESG报告的习惯。随便找一家你喜欢的上市公司,比如苹果或者耐克,去它们的官网上下载最新的ESG报告(也叫可持续发展报告)。看看它们是如何披露环境数据和社会责任信息的,试着去分析其中的亮点和槽点。这会让你对ESG的理解,从书本走向实践。

关注“大咖”:关注这个领域的思想领袖和重要组织。比如前面提到的拉里·芬克的年度信,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的报告等等。这些都是获取第一手信息和前沿观点的最佳渠道。


写到这里,我想你应该明白了。无论是拥抱科技的Fintech,还是拥抱责任的ESG,它们都不是让你抛弃金融,而是让你把金融知识应用到更广阔、更有趣、也更有前景的舞台上。

那条通往华尔街的独木桥依然存在,但它的旁边,已经为你铺好了宽阔的快车道。你的金融学位是你手中的一张“王牌”,它可以帮你计算出最复杂的衍生品价格,同样也能帮你设计一个改变世界的金融产品,或者评估一项投资对地球未来的影响。

别再只盯着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好工作”了。跳出那个“非黑即白”的求职思维,你会发现一片全新的蓝海。那条所谓最“安全”的路,在变革的时代里,往往最不安全。

所以,问问自己:你更想用你的才华,去优化一个已经存在了百年的交易算法,还是去创造一个能服务数亿人的普惠金融工具?你更想在一个庞大的体系里做一颗螺丝钉,还是在一个新兴的领域里定义未来的规则?

你的职业生涯,不该只有一种标准答案。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354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