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留学,每天都像活在电影里

puppy

来意大利留学,你是不是也幻想过电影里的场景?清晨在街角咖啡馆喝cappuccino,下午在古罗马遗迹旁晒太阳,周末和朋友们坐着慢悠悠的火车去托斯卡纳……嘿,这确实是日常的一部分,但电影可没告诉你办居留证跑断腿的抓狂,也没拍下因为语言不通在超市买错东西的搞笑瞬间。这篇文章想跟你聊聊的,就是这种混杂着浪漫、混乱、惊喜和偶尔“小确丧”的真实留学生活。它既有滤镜下的美好,也有很多接地气的“避坑”指南和只有留学生才懂的宝藏体验。想知道这份独一无二的“电影剧本”怎么写?快来看看吧!

意大利留学生活速览:理想 VS 现实锦囊妙计
理想:在百年历史的咖啡馆,像当地人一样站着喝一杯 Espresso,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现实:第一次点单因为分不清 Cornetto 和 Croissant,对着菜单研究了十分钟,后面排队的大叔直叹气。
理想:周末跳上火车,去佛罗伦萨看大卫,去托斯卡纳的艳阳下品酒。现实:遇上全国交通大罢工(Sciopero),被困在车站,完美的旅行计划泡汤,只能回宿舍煮泡面。
理想:和热情的意大利人交朋友,参加他们的家庭聚会,感受纯正的 La Dolce Vita。现实:为了办居留证(Permesso di Soggiorno),在警察局(Questura)和邮局之间跑了八百趟,感觉自己快把意大利语的脏话都学会了。
理想:漫步在古罗马废墟旁,感受历史的厚重,每天都活在电影《罗马假日》里。现实:因为垃圾分类规则太复杂,被房东太太用听不懂的方言“教育”了半小时,只能全程尴尬又不失礼貌地微笑。

还记得我刚到米兰的第一个周末吗?我特意穿上了新买的裙子,学着电影里的样子,优雅地走进一家街角小酒馆,想体验一把传说中的 Aperitivo(开胃酒时光)。邻座的意大利帅哥跟我搭话,问我从哪里来,聊得正开心,我突然想起一件要命的事——我的居留税单(bollettino)好像填错了一个数字!

那一瞬间,电影滤镜“唰”地一下就碎了。脑子里不再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浪漫夏日,而是移民局网站上那些天书般的意大利语条款。我一边假装镇定地笑着,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明天要去邮局问,还是直接去警察局排队。你看,这就是意大利,上一秒你还在电影里当主角,下一秒就能被现实一巴掌打回人间,提醒你:嘿,留学生,你的“待办事项”清单又更新了。

这篇文章不想只给你看滤镜,也不想只吐槽现实。我想带你看看这部由我们自己主演的、混杂着浪漫、混乱、惊喜和偶尔“小确丧”的意大利留学电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第一幕:La Dolce Vita 的电影滤镜,谁能不爱?

说真的,意大利的“甜美生活”可不是吹的。那些你曾在电影和明信片上看到过无数次的场景,真的会成为你留学生活里最普通、也最治愈的日常。

咖啡是刻进DNA里的仪式感

在意大利,咖啡馆不叫 “café”,而叫 “bar”。这里的“bar”早上卖咖啡和可颂,中午卖帕尼尼,晚上才切换成酒吧模式。意大利人对咖啡的执念,体现在每天雷打不动的仪式里。清晨,你会看到西装革履的上班族涌进 bar,花一两分钟站着喝完一杯浓缩咖啡(Espresso),然后精神抖擞地去工作。一杯 Espresso 的价格通常在1.10到1.30欧元之间,是唤醒一天的最低成本,也是最高效的方式。

刚来的时候,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每天早上去同一家 bar 点一杯卡布奇诺(Cappuccino)和一个牛角包(Cornetto)。很快,咖啡师就记住了我的脸,会用蹩脚的英语热情地跟我说“Ciao bella!”。这种感觉很奇妙,仿佛你不再是一个游客,而是真正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脉搏。不过温馨提示,意大利人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中午11点以后就不喝卡布奇诺了,因为他们觉得牛奶会影响消化。如果你下午点一杯,咖啡师虽然会做给你,但心里可能正在默默“审判”你这个不懂规矩的外国人哦。

历史不是书本,是回家的路

来意大利留学最奢侈的是什么?不是买奢侈品,而是你每天都在和几千年的历史擦肩而过。如果你在罗马,可能上学的路就要经过斗兽场;如果你在佛罗伦萨,宿舍窗外可能就是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如果你在博洛尼亚,恭喜你,你的母校博洛尼亚大学本身就是西方世界最古老的大学,成立于1088年,走在校园里,感觉每块砖头都在跟你讲故事。

我有个朋友在锡耶纳外国人大学学语言,他的教室就在一座14世纪的宫殿里,窗外就是托斯卡纳连绵起伏的山丘。他说,每次上课前,他都想对着窗外大喊一声:“这学费也太值了!”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任何博物馆都给不了的。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名字,而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是你脚下走过的路,是你看过的日落。

Aperitivo:意大利社交的灵魂

如果说咖啡是意大利白天的燃料,那 Aperitivo 就是点亮夜晚的火花。傍晚六七点钟,各大城市的 bar 都会进入 Aperitivo 时间。你只需要花10到15欧元(米兰等大城市的价格,小城市可能更便宜)点一杯鸡尾酒,比如最经典的 Aperol Spritz 或 Campari Spritz,就可以免费享用吧台上的各种小食,从披萨、意面到各种火腿、奶酪,应有尽有,有些地方甚至丰盛到可以当晚餐。

Aperitivo 的精髓不在于“吃回本”,而在于社交。这是学生和上班族们放松、聊天、分享八卦的最佳时间。我和朋友们最喜欢的就是找一个有户外座位的 bar,点一杯 Spritz,看着广场上人来人往,从学校的八卦聊到对未来的迷茫,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这是属于留学生的“深夜食堂”,也是我们抱团取暖、建立革命友谊的重要阵地。

说走就走的铁路旅行

意大利的铁路系统非常发达,尤其是 Trenitalia(意大利国铁)的区域火车(Regionale),票价便宜,班次密集,简直是为学生党量身定做的。从米兰出发,一个多小时就能到科莫湖;从佛罗伦萨出发,一个小时就能到比萨;从罗马出发,半小时就能到海边。一张十几欧元的车票,就能带你逃离日常,开启一段全新的冒险。

最棒的体验是,你不需要提前做太多攻略。某天早上醒来,天气特别好,你就可以立刻打开 App 买张票,跳上最近的一班火车,去一个没听过名字的小镇。可能那里没有著名的景点,但有最淳朴的居民、最地道的食物和最美的风景。这种随性的、充满未知感的旅行,才是意大利留学生活最迷人的部分。

第二幕:电影没拍的“隐藏剧情”,专治各种不服

好了,滤镜时间结束。现在我们来聊聊那些足以让你怀疑人生的“隐藏剧情”。这些事儿,电影里不播,中介不会说,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其中的“酸爽”。

终极Boss:办居留(Permesso di Soggiorno)

如果说意大利留学是一场闯关游戏,那办居留绝对是守在第一关的终极Boss。这个过程的复杂、漫长和不确定性,足以磨平你所有的耐心和对意大利的浪漫幻想。

流程大概是这样的:你需要在到达意大利8天内,去邮局领取一个叫“kit postale”的大信封,里面有一堆表格需要用意大利语填写。填好后,连同护照复印件、学校证明、保险单等一大堆材料,再交回邮局。邮局会给你一张收据(ricevuta)和一张按指纹的预约单,告诉你几个月后的某一天去警察局(Questura)报到。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这个“几个月”是多久呢?根据近两年的留学生经验分享,在米兰、罗马这样的大城市,从递交材料到拿到按指纹的预约,等6-8个月是家常便饭。按完指纹后,再等3-6个月才能拿到正式的居留卡。也就是说,整个流程走完,一年就过去了。根据意大利内政部的一些非官方数据,学生居留的平均处理时间经常超过法律规定的60天,实际等待时间因城市而异,但普遍偏长。

在这漫长的等待期,那张薄薄的邮局收据就是你的临时身份证明。但它有很多限制,比如你不能持它去其他申根国家旅游。我认识一个同学,因为居留迟迟下不来,错过了和朋友们计划已久的圣诞北欧旅行,一个人在宿舍里看着朋友圈里的极光照片,别提多心酸了。

语言是座翻不过的山?

来之前,你可能觉得会几句“Ciao”“Grazie”就够了,反正旅游区的人都会说英语。这个想法,在你去银行开户、去营业厅办手机卡、或者生病了想去药店买药时,会被现实无情地击碎。

意大利人的英语普及率,尤其是在政府部门和日常服务行业,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你经常会遇到“鸡同鸭讲”的尴尬场面:你用尽毕生所学的英语词汇,对方则用意大利语加手势热情地回应,你们俩都觉得自己说得很明白,但就是不在一个频道上。我最经典的一次经历是在超市,想买无糖酸奶,但看不懂标签。我指着包装上的“zucchero”(糖)问售货员阿姨“No? No?”,阿姨以为我问她有没有糖,热情地把我带到了白砂糖货架前。那个瞬间,我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所以,认真学点意大利语吧。它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你在这里生活的“生存工具”。当你能流利地在 bar 点单,能和房东太太聊聊家常,能听懂新闻里说明天又要罢工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更真实的意大利。

甜蜜的负担:罢工与慢生活

意大利人热爱生活,也热爱罢工(Sciopero)。公交、地铁、火车、飞机,甚至学校,几乎所有公共服务行业都有定期和不定期的罢工。根据意大利担保委员会(Commissione di Garanzia Sciopero)的数据,仅在公共交通领域,每年就有数百次罢工,虽然大部分是短时或区域性的,但“中奖”的概率可不低。

刚来的时候,每次遇到罢工我都会抓狂,觉得整个计划都被打乱了。后来,我学会了提前下载一个叫“Scioperi”的 App,随时关注罢工信息,并且佛系地接受了这个设定。罢工嘛,那就走路或者在家学习呗。这种随遇而安,也是被意大利“逼”出来的生存智慧。

与罢工相辅相成的,是意大利的“慢”。银行下午三四点就关门,商店中午要休息三四个小时(pausa pranzo),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更是能让你体会到什么是度日如年。一开始你可能会很急躁,但慢慢地,你也会被这种节奏同化。你会发现,生活好像没必要那么赶,停下来,享受一下阳光,和朋友聊聊天,也挺好的。这也许就是“Dolce Far Niente”(无所事事的甜蜜)的真谛吧。

找房历险记

在米兰、罗马、博洛尼亚这些热门留学城市,找一个价格合适、位置满意、房东靠谱的住处,难度不亚于申请居留。学生住房市场供不应求,导致租金水涨船高。根据房屋租赁平台 Immobiliare.it 在2023年底发布的数据,米兰一个单人间的平均月租金已经超过620欧元,罗马和博洛尼亚也都在450-550欧元之间。

除了贵,你还要跟各种“坑”斗智斗勇。比如,照片美如画、实地脏乱差的“照骗房”;声称人在国外、让你先付定金再看房的骗子;还有各种不合理的合同条款。对于我们这些语言不通、不了解当地法律的留学生来说,很容易就踩坑。所以,找房一定要通过正规平台,签合同时务必看清每一条,最好找个懂意大利语的朋友帮忙把关。记住,一份正规的租房合同(contratto d'affitto regolarmente registrato)是你最重要的保障。

第三幕:导演剪辑版,那些留学生才懂的宝藏体验

经历了电影的美好和现实的毒打,你的意大利留学生活才算真正拉开序幕。你会解锁一些游客永远体验不到的、属于你自己的“导演剪辑版”剧情。

成为一个“地方美食家”

你不再满足于吃提拉米苏和肉酱面,而是开始探索每个地区的特色美食。你会在那不勒斯寻找最正宗的玛格丽特披萨,会在西西里品尝夹着冰淇淋的布里欧修面包(Brioche con gelato),会在博洛尼亚吃手工制作的意式饺子(Tortellini)。你会发现你家楼下那家不起眼的小店,做的千层面比市中心任何一家网红餐厅都好吃。你甚至能和意大利人一样,为了一块帕尔马火腿的产区、一种奶酪的熟成时间而争论不休。

建立你的“海外家庭”

在国外,朋友就是你的家人。你们会一起度过每一个节日,从圣诞节到中国春节;你们会轮流做饭,互相品尝家乡的味道;你们会在对方生病时送去药品和热汤;你们会一起吐槽办居留的奇葩经历,分享找实习的焦虑。这种在异国他乡建立起来的深刻联结,是留学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很多年后,你可能忘了某个景点的样子,但你永远会记得那个陪你度过无数个夜晚的朋友。

学会“Arrangiarsi”

“Arrangiarsi”是一个很难翻译的意大利词,大概意思是“自己想办法搞定”。在意大利生活,你会发现很多事情没有明确的规则,或者规则总是在变。这时,你就需要学会“arrangiarsi”。打印机坏了?宿舍的灯泡不亮了?火车又晚点了?没关系,总有办法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在混乱中找到秩序的韧性,是意大利教给你最重要的生活技能。

拥有第二故乡

当你在一个城市住久了,你会开始拥有自己的“秘密据点”:一家只有你知道的二手书店,一个可以安静看书的公园角落,一个能看到最美日落的天台。当有朋友来旅游时,你会像个当地人一样,自豪地带他们避开游客陷阱,去体验最地道的生活。这时候,你不再是一个过客,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了你的第二故乡,你的生活已经和它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所以,如果你问我来意大利留学到底是什么感觉?我会说,它就像一部你亲自编剧、导演和主演的电影。

剧本里有阳光、美酒和浪漫邂逅,也有罢工、官僚和无尽的等待。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在演一部文艺片,有时候又像一部手忙脚乱的喜剧,偶尔还会变成一部让人抓狂的悬疑片——比如,“我的居留卡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

别怕剧本乱七八糟。你的任务不是演一部完美的电影,而是全身心投入,去笑,去哭,去抓狂,去感受。当你几年后回看,会发现那些买错的盐、等居留的焦虑,和你在广场上晒过的太阳、与朋友分享的最后一块披萨一样,都是你这部独一无二的意大利电影里,最闪光的片段。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253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