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奥克兰,心态最重要! |
---|
放平心态,别只盯着GPA。这里的生活远比课本精彩。学会享受独处,也大胆拥抱社交。遇到困难别硬扛,学校的支持系统(Student Hubs)比你想象中给力。最重要的是,记住你来这里的初衷,是为了成长,而不只是为了一个分数。 |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今天想跟你们聊聊一个我超有感情的地方——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简称UoA)。
我到现在还记得,刚到奥克兰的第一个周一,上午九点,我坐在市中心校区那栋标志性的钟楼(ClockTower)旁边的General Library Building里上第一节课。巨大的阶梯教室,教授一口流利的Kiwi口音,讲着我半懂不懂的学术概念,周围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面孔。说实话,当时我心里是有点慌的,感觉自己像个闯入者,脑子里全是“我能跟上吗?”“我能毕业吗?”的灵魂拷问。
结果,下课铃一响,旁边一个来自巴西的小哥拍了拍我,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说:“Hey, wanna grab some sun in Albert Park?” 我稀里糊涂地跟着他走出去,一转弯,就是那片传说中的阿尔伯特公园。阳光透过巨大的古树洒下来,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躺在草坪上,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弹吉他,有的只是闭着眼聊天。那一瞬间,所有的焦虑都烟消云散了。我突然明白,在这里读书,远不止是埋头赶due那么简单。这篇“非官方”指南,就是想带你看看,在奥克兰大学读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神仙体验。
不只是“学霸制造机”,更是思想的游乐场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学习吧。别被它QS全球排名前100(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68位)的名头吓到,以为这里的教授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学术大神。他们确实是大神,但超接地气!
我修过一门市场营销的课,教授是个看起来特别严肃的白人老头。有一次我有个模型怎么也搞不懂,鼓起勇气在课后去问他。他直接带我到他的办公室,在白板上给我画图,从最基础的逻辑开始推导,足足讲了半个多小时,直到我彻底明白为止。他常说的一句话是:“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stupid question.”(没有愚蠢的问题。)在这里,提问是被极度鼓励的,老师们更像你的引路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考官。
这里的学习氛围非常自由。没有辅导员天天催你上自习,所有课程信息、讲义、作业提交都在一个叫Canvas的系统上。你需要有超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一门课通常由Lecture(大课)、Tutorial(小课/辅导课)和Lab(实验课,多见于理工科)组成。Lecture上教授讲理论,几百人一起听;Tutorial则是二十人左右的小班,由Tutor(通常是博士生)带着大家讨论作业、解答疑惑。这是你真正开口说英语、锻炼思辨能力的好机会,千万别因为害羞就不去!
举个例子,我上社会学课的Tutorial,Tutor会把我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个社会现象,比如“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组里有来自德国、印度、韩国的同学,大家背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完全不一样。这种思维碰撞,比自己在家看一天书的收获大得多。奥克兰大学有超过30%的学生是国际生,这种多元文化环境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当然,赶due的痛苦是全球留学生的共同语言。这里的作业形式多样,Essay(论文)、Report(报告)、Presentation(演讲)、Group Project(小组项目)轮番轰炸。特别是商科和文科,一学期写几万字的论文是家常便饭。图书馆(尤其是Kate Edger Information Commons)在期末季永远灯火通明。但好在,学校提供了大量的支持,比如免费的学术写作辅导(Academic Skills Support),你可以预约专家帮你检查论文的结构和语法,对我们这种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来说,简直是救星。
校园不设围墙,整个城市都是你的后花园
奥克兰大学最酷的一点,就是它的主校区(City Campus)和奥克兰市中心CBD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没有校门,没有围墙。你可能刚在商学院的大楼里上完金融课,出门过个马路就是皇后大街(Queen Street)最繁华的商业区,可以立刻去逛街、看电影。
阿尔伯特公园是当之无愧的校园心脏。天气好的时候,草坪上长满了“学生”。大家在这里吃午饭、小组讨论、或者干脆睡个午觉。每年开学季,这里还会举办盛大的Clubs Expo(社团招新日),超过200个学生社团摆开阵势,从徒步俱乐部(Tramping Club)、滑雪俱乐部,到中华学生会(NZCSA)、日本茶道社(Ocha Club),总有一个能让你找到归属感。
我当时就加入了一个摄影社团。社长是个本地Kiwi,带着我们周末去鸟岛(Muriwai Beach)拍日落,去激流岛(Waiheke Island)扫街。通过社团,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真正走进了新西兰的自然风光里。这比整天闷在宿舍里打游戏有意义多了。
学校的硬件设施也超棒。健身房、游泳池、攀岩墙一应俱全,学生年费非常便宜(大约200多纽币一年,具体看当年的政策)。想象一下,下午没课,去健身房游个泳,然后去图书馆借两本书,傍晚再约上朋友去港口边吃个冰淇淋看日落,这生活也太惬意了吧!
聊点实际的:钱包和“坑”
“神仙体验”说完了,咱们来聊点实际的,钱!留学嘛,生活成本是绕不开的话题。奥克兰作为新西兰第一大城市,消费水平不低。根据学校官方的估算,一个国际生每年的生活费大约在25,000到30,000纽币之间(约合人民币11万到14万)。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
住宿是大头。
- 学生宿舍:学校提供了很多宿舍楼,比如最新最豪华的Waipārūrū Hall,单人间带独立卫浴,包餐,一周的费用大概在500纽币左右。优点是方便、安全、社交活动多,缺点就是贵,而且需要提前很久申请。
- 校外租房(Flatting):这是更普遍的选择。在City或者周边区域如Grafton、Mt Eden租一个房间,每周的租金大概在200-350纽币不等,取决于房间大小和位置。你需要和室友共享厨房、客厅。这种方式更自由,也能帮你更快地融入本地生活,但也要自己处理电费、网费等账单,还要小心遇到“奇葩”室友。
吃饭和交通。
- 自己做饭最省钱。奥克兰有Countdown、New World等连锁超市,也有很多华人超市,买菜很方便。如果顿顿自己做,一周的伙食费可以控制在100-150纽币。
- 交通主要靠公交。办一张AT HOP交通卡,并注册学生优惠,乘坐公交、火车和轮渡都有折扣。从市中心到大部分华人区,单程票价打折后大概2-3纽币。买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初期成本和后续养护费用都不低,可以先适应一下再考虑。
避坑指南,过来人的忠告:
1. 学术诚信是红线!新西兰对抄袭(Plagiarism)是零容忍的。所有论文提交都会经过查重系统检测。引用别人的观点一定要规范标注来源,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一旦被发现,后果非常严重,轻则课程零分,重则开除学籍。
2. 银行卡和税号(IRD Number)尽早办。落地后尽快去银行开户,然后申请IRD税号。无论你是打工还是将来有任何收入,都需要这个税号。
3. 学会求助!学习跟不上,可以找课程的Tutor或者去Student Hubs咨询;心理压力大,学校有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Counselling Services);生活上遇到任何问题,国际学生服务中心(International Student Support)都会提供帮助。千万别一个人硬扛着。
4. 兼职要适度。学生签证允许每周工作20小时。打工是好事,可以赚零花钱,锻炼英语。但要记住,你的主业是学习。别为了打工而耽误了学业,那就本末倒置了。
写在最后
在奥克兰大学读书的几年,是我成长最快的日子。我见过凌晨四点的图书馆,也见过凌晨四点的星空。我在课堂上和教授辩论过,也在海滩上和朋友们篝火夜谈过。我为赶不完的due掉过头发,也为自己做的第一个像样的Presentation激动不已。
留学从来都不是一张简单的文凭,它是一场全方位的自我升级。它会把你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逼着你独立,逼着你思考,逼着你走出舒适区。这个过程会有痛苦和迷茫,但更多的是惊喜和蜕变。
所以,如果你也即将踏上这段旅程,别害怕。大胆地去尝试,去犯错,去交朋友,去拥抱这里灿烂的阳光和偶尔的阴雨。奥克兰和奥克兰大学,正在等着你来书写属于你自己的,“神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