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藤校,一半田园一半精英

puppy

一提到藤校,你脑海里是不是立马浮现出华尔街、图书馆通宵、还有拼GPA的大神?但你敢信吗?有这么一所藤校,画风完全不一样。它学术上是妥妥的精英范儿,教授、资源、机会样样顶尖,但转身又能扎进大自然的怀抱。在这里,你可以上午跟诺奖得主讨论,下午就去学校的农场体验生活,或者在漫山遍野的绿意里徒步。谁说精英教育就一定充满内卷和焦虑?它用事实告诉你,顶尖学府的生活也可以非常接地气、治愈又有趣。想知道这所“非主流”的宝藏藤校到底是谁,以及这种神仙日子是什么体验吗?快来文章里看看吧!

小编悄悄话:阅读前请注意
这篇文章有点“非主流”,可能不适合所有“藤校预备役”选手。如果你对大学的想象只有摩天大楼、金融实习和午夜图书馆,那这所学校的画风可能会让你有点意外。但如果你内心深处渴望一种更平衡、更接地气,既能挑战智力巅峰,又能随时拥抱大自然的生活,那恭喜你,你可能会在这里找到你的梦中情校。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去新罕布什尔州的“深山老林”里探个险!

去年申请季,我认识的一个学妹Sarah,手里攥着两封沉甸甸的Offer,一封来自纽约市中心的哥伦比亚大学,另一封,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Sarah是个典型的全能学霸,辩论队主席,非盈利组织创始人,GPA和标化都近乎完美。按理说,选择坐拥曼哈顿无尽资源的哥大,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康庄大道。

那段时间,她几乎每天都在跟我打电话,语气里全是纠结。“你说,我到底该去哪儿?一边是世界的中心,出门就是博物馆、百老汇和华尔街的无限机会;另一边……我看了看地图,它简直是在一片森林里!我爸妈都觉得我疯了,放着纽约不去,要去‘屯’里念书。”

她的挣扎,可能是很多留学生都会面临的困境。我们从小被灌输的概念是,好大学等于好资源,而好资源往往集中在大城市。我们害怕错过,害怕在“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地方,被时代的列车抛下。我们把“内卷”、“精英”、“快节奏”当作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径,却很少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四年吗?

最后,Sarah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她选择了那所“森林里”的藤校。几个月后,我收到了她发来的一张照片:照片里,她穿着格子衬衫和登山靴,脸上沾着点泥土,背后是漫山遍野、层林尽染的秋色,笑容灿烂得像新英格兰的太阳。她配文说:“学姐,我上午刚和一位前州长上完研讨课,下午就在学校的有机农场摘了一筐番茄。我感觉自己活过来了。”

这张照片,完美诠释了我们今天要聊的这所宝藏藤校——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一所一半是精英学者,一半是田园牧歌的神奇存在。

别误会,这里的“精英”血统纯正得很

在我们深入它的“田园”属性之前,必须先给它正名。千万别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就低估了它的学术硬核程度。作为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达特茅斯的精英范儿,是刻在骨子里的。

首先看数据。2028届本科生的录取率低至5.3%,是校史上第二低的年份,这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逊于任何一所其他藤校。它的师生比是惊人的7:1,超过60%的课堂人数都在20人以下。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你绝对不是一个数字,你的教授不仅认识你,还能叫出你的名字,甚至会邀请你去他家喝咖啡,聊聊你的论文和人生规划。这种近乎奢侈的“本科生教学体验”,让达特茅斯常年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的“全美最佳本科教学”排名中霸榜前三,多次位列第一。

再来说说它的学术安排。达特茅斯最与众不同的,就是它独一无二的“达特茅斯计划”(Dartmouth Plan, or D-Plan)。它将一年分为四个学期,春夏秋冬各一学期,学生只需要在四年16个学期中,选择12个学期在校学习即可。这种灵活性简直是为那些“既要、又要、还要”的学霸们量身定做的。

举个例子,一个主修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的学生,可以这样做:大二的冬天,当新罕布什尔大雪纷飞时,他可以申请一个学期的休假,去加州的科技公司做一个全职实习,积累宝贵的行业经验。夏天,当别的学校学生都在放假时,他可以回到风景如画的校园里,安心修几门高难度课程。大三的秋天,他又能通过学校丰富的海外项目,去伦敦经济学院交换一学期。这种“乐高式”的学期组合,让每个人的大学四年都变得独一无二,充满了探索的可能性。

当然,顶尖的学术离不开顶尖的教授。达特茅斯的教授们是真正愿意为本科生倾注心血的大牛。比如政府系的Susan Ackerman教授,她是研究古代以色列宗教的权威,但她的课堂总是挤满了对历史和神话着迷的本科生。或者经济系的Douglas Irwin教授,一位国际贸易政策领域的顶级专家,他的观点常常被《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引用,但在办公室里,他会耐心地给一个大一新生讲解“比较优势”的基本概念。

在这里,本科生做研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学校的本科生研究与咨询办公室(UGAR)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机会。我认识一位学妹,她对全球健康感兴趣,大二时就成功申请到了学校的资助,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独自前往坦桑尼亚,参与一个关于当地孕产妇健康的项目。这种经历,在很多大型研究型大学里,可能是博士生才有的机会。

所以,千万不要怀疑达特茅斯的学术实力。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遍布华尔街、硅谷、白宫和世界各地的顶尖学术机构。它的政府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都是王牌专业。它只是选择了一种更低调、更专注、更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来诠释“精英教育”。

转身,一头扎进新英格兰的旷野里

好了,现在让我们聊聊达特茅斯最与众不同的那一面——它的“野性”。

学校坐落在美国东北部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叫汉诺威(Hanover)的小镇上。这里没有地铁,没有高楼,甚至没有星巴克(直到最近才开了一家)。但它拥有康涅狄格河的粼粼波光,怀特山脉的连绵起伏,以及全美最长的远足径之一——阿巴拉契亚小径(Appalachian Trail)甚至直接从镇中心穿过。

这种环境,催生了达特茅斯最引以为傲的文化核心——历史超过110年的达特茅斯户外俱乐部(Dartmouth Outing Club, DOC)。这是全美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大学户外俱乐部,旗下有十几个分会,涵盖了从徒步、攀岩、皮划艇、滑雪到有机农业的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户外活动。

对于每个达特茅斯的新生来说,大学生活的第一课,往往不是在教室里,而是在DOC组织的“新生远足”(First-Year Trips)中开始的。在开学前,超过90%的新生会自愿报名参加这个为期三到五天的户外探险。他们会被分成小队,由高年级学生带领,去怀特山里徒步、划独木舟、在小木屋里过夜。大家一起在篝火旁唱歌,在星空下分享彼此的故事和对大学的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个快速融入社区、建立深厚友谊的破冰仪式。很多人的挚友,就是在这趟“野外拉练”中认识的。

这种对户外生活的热爱,贯穿了整个大学四年。天气好的时候,你会在校园中央的大草坪(The Green)上看到学生们在扔飞盘、看书、晒太阳。周末,最常见的活动不是去蹦迪,而是约上三五好友,去DOC拥有和维护的遍布新英格兰地区的几十个小木屋(Cabin)里住一晚。这些小木屋风格各异,有的在湖边,有的在山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

还有一个地方,完美体现了达特茅斯的“田园”气质——达特茅斯有机农场(Dartmouth Organic Farm)。这个占地200多英亩的农场,由学生和教职工共同管理。你可以在这里选修关于可持续农业的课程,也可以作为志愿者,学习如何种植蔬菜、养蜂、做枫糖浆。农场不仅为学校食堂供应新鲜的有机食材,更是一个社区中心。每到收获季节,这里会举办丰收晚宴,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亲手种植的食物,那种感觉,是在任何大城市里都体验不到的质朴和满足。

哦对了,忘了说,达特茅斯还拥有自己的滑雪场——Dartmouth Skiway。离校园只有20分钟车程,学生们可以享受到极大的折扣,甚至还有免费的滑雪课程。想象一下,周五下午考完期中考,晚上就可以和朋友们在雪道上飞驰,这是一种怎样奢侈的解压方式?

当“华尔街预备役”开始学种菜,会发生什么?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一个如此硬核的学术环境,和如此“狂野”的自然环境,是怎么融合在一起的?这种奇特的组合,会塑造出什么样的学生和校园文化?

答案是:一种强烈的、近乎狂热的社区感和一种难得的平衡感。

达特茅斯人有一种强烈的身份认同。他们会亲切地称自己的学校为“The College on the Hill”(山上的学院),并以自己是“Dartmouth family”的一员而自豪。这种紧密的联系,很大程度上源于地理位置上的“与世隔绝”。在汉诺威这个小镇上,大学就是生活的中心。你几乎不可能在路上碰到一个与达特茅斯无关的人。这种“达特茅斯泡沫”(Dartmouth Bubble)让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密。

这里的学生非常聪明,也非常努力,但你很少会感受到那种令人窒息的恶性竞争。大家似乎有一种默契:我们一起努力,也一起玩耍。一个正在为经济学考试头疼的学生,他的室友可能是一个花了一下午在森林里追踪动物足迹的生物学大神。他们会互相帮助,分享笔记,也会在考完试后,一起跳进冰冷的康涅狄格河里“冬泳”(Polar Bear Swim),这是达特茅斯冬季嘉年华(Winter Carnival)的传统项目之一。

这种“亦学亦玩”的精神,在学校的各种传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每年秋季学期的返校节(Homecoming),新生们会合力搭建一个几层楼高的巨大篝火,然后在全校师生的注视下将其点燃。火焰冲天,映照着每一张年轻兴奋的脸庞,那一刻,你会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这个生机勃勃的集体的一份子。这不仅仅是一场狂欢,更是一种传承和归属感的建立。

这里的学生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也不是只知道疯玩的派对动物。他们是复合型人才。一个在投资银行找到顶级工作的金融才子,可能同时也是一个能带领队伍在怀特山脉进行七天徒步的户外领队。一个在实验室里研究癌症细胞的科研新星,可能也是滑雪校队的成员。达特茅斯教会他们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一种生活的能力——如何在紧张的学术压力下,找到释放和平衡的出口,如何与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为国际生,我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吗?

对于很多国际生来说,一个地处偏远小镇的大学,可能会引发一些担忧:我会不会感到孤立?文化上会不会难以融入?

这些担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达特茅斯用实际行动在证明,它的社区是包容和多元的。目前,2027届学生中有15%是国际学生,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学校有专门的国际学生办公室(Office of Visa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和丰富的社团组织,为国际生提供从签证、学业到生活适应的全方位支持。

更重要的是,达特茅斯的小社区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更容易让国际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纽约或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人们很容易淹没在人海里,社交圈子可能仅限于自己的小团体。但在汉诺威,你每天在食堂、在图书馆、在去教室的路上,遇到的都是熟悉的面孔。这种高频率的互动,让建立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自然和容易。

学校的迪基国际理解中心(Dickey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为对全球事务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项目,无论是去日内瓦实习,还是在南非做研究,达特茅斯都在鼓励学生把目光投向世界。所以,虽然身处“山林”,但这里的心是与世界相连的。

一位来自中国的毕业生曾告诉我,他刚来的时候,也曾担心自己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无法适应这里的“田园生活”。但很快,他就被朋友们拉着去参加了第一次徒步,第一次皮划艇,第一次滑雪。他说:“我在这里学会了抬头看星星,而不是低头看手机。我学会了欣赏四季的变化,而不仅仅是关心股票的涨跌。这些东西,比任何一门课本上的知识,都让我受益终生。”

所以,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Sarah的选择是疯狂的吗?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是。但对她自己而言,她找到了一个能让她既能挑战学术极限,又能保持内心平静和快乐的地方。

这篇文章并不是在劝你非达特茅斯不去。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大学,只有最适合你的大学。在做选择之前,不妨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想要的大学四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是一场在城市丛林里的高速竞赛,还是在自然怀抱中的深度探索?

你是一个需要外界持续刺激和海量信息来维持活力的人,还是一个能在宁静和专注中汲取力量的人?

你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是简历上闪亮的实习经历,还是内心丰盈、身体健康,拥有一群可以交付后背的朋友?

想清楚这些问题,你的答案,自然就会浮现。记住,选择大学,就像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别让排名和刻板印象绑架了你,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那个能让你真正发光发亮的地方。那可能是一座不夜城,也可能,就是这样一片被森林和星空拥抱的山丘。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2902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