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新专业,AI商科让你卷赢未来!

puppy

还在纠结是学商科好,还是直接冲计算机?现在不用选啦!香港的顶尖大学,比如港大、中大、科大,都为你准备了“AI+商科”这个王炸组合。想象一下,你既能玩转最酷的AI技术,又能把它用在金融科技、商业分析这些超赚钱的领域,毕业就是大厂抢着要的复合型人才!这些神仙专业具体学什么?申请门槛高不高?未来的职业道路有多宽?别再自己瞎琢磨了,这篇文章把你想知道的一切都扒得明明白白,快来看看你如何靠它在未来弯道超车吧!

这篇文章,你需要了解的关键信息
专业定位:这不是单纯的商科或计算机,而是两者的交叉,专门培养能用AI技术解决商业问题的人才。
核心院校:我们会重点“扒一扒”香港大学(HKU)、香港中文大学(CUHK)和香港科技大学(HKUST)的王牌相关专业。
申请要点:数学能力是硬通货!无论你背景如何,展示强大的数理逻辑和对科技的热情,是敲开大门的关键。
未来钱景:毕业生的起薪普遍高于传统商科,并且是投行、咨询、科技大厂争抢的对象,职业天花板非常高。

哈喽,各位lxs.net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常年蹲守在留学申请一线的小编。今天想跟你们聊个特别火的话题。

上周我跟一个学弟小A吃饭,他整个人愁云惨淡。他妈妈是做金融的,一心想让他申商科,毕业进中环,走上人生巅峰。但他自己呢,是个狂热的科技迷,高中的时候就自己捣鼓Python,做了个能预测球赛胜负的小模型,觉得AI才是未来。一边是“钱”途无量的商科,一边是兴趣所在的计算机,他夹在中间,感觉自己快裂开了。他问我:“姐,你说我到底该怎么选?是不是只能二选一?”

我当时就笑了,拍拍他说:“嗨,这都什么年代了,谁还做选择题啊?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 没错,小A的烦恼,可能也是屏幕前很多同学的烦恼。但你们知道吗?香港的顶尖大学早就嗅到了未来的风向,为你们这些既想懂商业又想玩技术的“贪心”学生,量身打造了一系列“AI+商科”的王炸专业。今天,我就带你们好好扒一扒,这些神仙专业到底有多香!

为什么说“AI+商科”是版本答案?

你可能会想,我学个纯CS,毕业去做算法工程师,不也挺好?或者我读个纯金融,去做分析师,不也很赚?为什么非要搞个“四不像”的交叉学科?

朋友,格局打开!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10年前了。我们来看一组血淋淋的数据。根据高盛(Goldman Sachs)的一份研究报告,生成式AI的突破可能会推动全球GDP增长7%,这背后是数万亿美元的商业价值。但谁来挖掘这些价值?不是只会写代码的程序员,也不是只懂财务报表的金融分析师,而是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人。

举个真实的例子。香港一家顶尖的量化对冲基金,他们去年招人的时候,面试官问了一个问题:“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未来一小时恒生指数的波动性,并设计一个自动交易策略?”一个纯CS背景的同学,可能模型建得天花乱坠,但不懂金融市场的风险因子和交易成本。一个纯金融背景的同学,可能对市场理解很深,但连API接口是什么都不知道。最后拿到offer的,是一个本科就在学金融科技(FinTech)的毕业生。他不仅能快速用Python搭建起一个像样的模型,还能头头是道地分析这个策略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优势和潜在风险。

看到了吗?这就是复合型人才的价值。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正在拼命转型。香港政府在2023-24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中,直接拨款超过50亿港元用于推动创科发展,其中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是重中之重。各大金融机构,像汇丰(HSBC)、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每年都在香港设立新的科技中心,疯狂招聘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领英(LinkedIn)的数据显示,在香港,拥有AI和机器学习技能的金融专业人士,其收到的面试邀请数量是传统金融从业者的3.5倍以上。所以,“AI+商科”不是什么“四不像”,而是未来职场的“版本答案”,是让你在内卷的求职市场里降维打击的利器!

港校三巨头,神仙专业大PK

既然这个方向这么火,那港校里的“尖子生”——港大、中大、科大,都拿出了什么看家本领呢?别急,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香港大学 (HKU):文理学院的精英玩法 - BASc (FinTech)

港大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它的金融科技专业,全称是Bachelor of Arts and Sciences in Financial Technology,注意这个“Arts and Sciences”,它不属于商学院,也不属于工程学院,而是属于一个专门培养跨学科人才的“文理学院”。这意味着它的培养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让你成为一个单纯的程序员或交易员,而是要你成为一个具备底层逻辑思维和广阔视野的未来领袖。

这个专业具体学什么?它的课程设计简直是“豪华自助餐”。你既要学计算机学院的硬核课程,比如《数据结构与算法》、《机器学习》、《网络安全》,也要学商学院的看家本领,比如《公司财务》、《投资与资产组合分析》、《金融市场》。更绝的是,它还有一些独特的交叉课程,比如《区块链与加密货币》、《金融科技监管》、《算法交易》。基本上,你能想到的金融科技领域的热点,它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申请门槛有多高?非常高!作为港大的王牌之一,它的录取分数线常年居高不下。以IB成绩为例,普遍要求在40-43分(满分45),并且对数学、物理等科目的高阶(HL)成绩有明确要求。根据港大官方公布的2023年入学数据,该专业当年的IB录取中位数高达43分。想进这个专业,你的学术能力必须是顶尖水平,尤其是在数理方面。在你的申请文书中,除了展示优异的成绩,你还需要证明你对这个交叉领域有真正的热情和思考,比如参加过相关的科研项目、数学建模竞赛,或者自己写过一些小的交易程序。

它的杀手锏是什么?是资源整合能力。港大FinTech的学生可以同时利用工程学院和商学院的资源,参加两个学院的实习项目和海外交换。我认识一个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学姐,她大三暑假在摩根士丹利的香港办公室做量化策略实习,大四上学期又通过学院的项目交换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跟着那边的教授做区块链项目。这种经历,是单一学科的学生很难拥有的。毕业后,她轻松拿到了好几家国际顶级投行的offer。

香港中文大学 (CUHK):商学院里的技术控 - FinTech & CoFF

如果说港大的FinTech是“文理双全”的通才,那中大的相关专业就更像是“根植于商,精通于术”的专才。中大有两个非常相关的王牌专业,一个是商学院下的金融科技学(Financial Technology, FTEC),另一个是工程学院和商学院合办的计算金融及金融科技学(Computational Finance and Financial Technology, COFF)。

我们先说商学院的FTEC。它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为金融行业培养懂技术的管理者和分析师。它的课程设置会更偏向商业应用。除了基础的编程和数据分析,它会花大量时间教你如何将AI技术应用到具体的商业场景中,比如《信贷风险分析与管理》、《财富科技与智能投顾》、《电子支付系统》。简单来说,它不要求你发明一个新算法,但要求你把现有的算法用得比谁都好,并能评估其商业价值。

而合办的COFF专业,则更加硬核,是为那些想成为宽客(Quant)的数学天才们准备的。它的课程里有大量的数学和计算机模型,比如《随机微积分》、《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高频交易》。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多都直接进入了对冲基金或者投行的量化部门,从事最核心的交易策略开发工作。这是一个技术深度和难度都极高的专业。

中大的录取要求怎么样?同样是神仙打架。以FTEC为例,其IB录取分数基本在40分以上。而COFF因为对数学的要求更高,往往会特别看重申请者的数学竞赛背景,比如在奥数(IMO)或者物理奥赛(IPhO)中拿过奖牌的学生,会非常有优势。根据中大招生处的数据,每年录取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拥有省级或国家级的数理竞赛奖项。

中大的独特优势在于它深厚的商科底蕴和强大的校友网络。中大商学院是亚洲的顶级商学院之一,在金融圈的校友资源非常丰富。读这个专业,你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提前接触到行业里最顶尖的人脉。学院会定期邀请华尔街回来的基金经理、香港交易所的高管来开讲座,甚至直接带学生去深圳的腾讯、平安等科技金融巨头参访。这种机会,千金难买。

香港科技大学 (HKUST):科技巨擘的商业野心 - QFRM & AI

提到科技,怎么能少了科大?科大在工程和计算机领域的实力是公认的亚洲第一梯队。它的AI+商科专业,也充满了浓浓的“极客”风味。

科大最直接相关的专业是商学院的定量金融及风险管理科学(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Science, QFRM)。别看它名字里没有AI,但它的课程内容已经被AI深度渗透。从《金融计量学》里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到《风险管理》里的机器学习信用评分,再到《金融计算》里的Python和C++编程,它培养的就是用最前沿的计算工具来解决最复杂的金融问题的精英。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编程能力和数学功底极其扎实,是各大金融机构技术部门最爱抢的人。

此外,科大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选项,就是它的理学院开设的人工智能(BSc-AI)专业。这是一个纯粹的AI技术专业,但科大学术自由度很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商学院的课程作为辅修(Minor)或者进行跨学科的项目。比如,一个主修AI的学生,完全可以选修金融学,然后在大三、大四的时候,专门做AI在金融领域的毕业设计。我认识一个科大AI专业的朋友,他的毕业项目就是和商学院的教授合作,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去分析上市公司的财报,自动生成投资建议。这个项目让他毕业时同时收到了谷歌的算法岗和一家大型基金的研究岗offer。

科大的申请难度,怎么说呢,就是“卷王之王”。QFRM专业的IB录取分数线常年稳定在42分以上,并且面试环节非常考验人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面试官可能会当场让你手推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或者写一段伪代码。而AI专业的竞争更是激烈,它不仅要求你有近乎完美的学术成绩,还非常看重你的科创背景。比如,你有没有在GitHub上贡献过开源项目?有没有参加过Kaggle这样的数据科学竞赛?这些都是他们衡量你“科技潜力”的重要指标。

科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创新氛围和实干精神。学校里充满了创业的气息,教授们也大多是学术界和工业界两栖的大牛。在这里,你不仅能学到理论,更能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科大拥有自己的创业中心,为学生提供资金和导师支持。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小项目,毕业时公司已经拿到了天使轮投资,这在科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毕业后的世界:你以为的终点,其实只是起点

好了,聊了这么多学校和专业,我们来聊点最实际的:毕业后到底能干嘛?薪水怎么样?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条路的“钱”景,绝对超乎你的想象。根据香港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2022年毕业生就业报告,金融科技专业的毕业生平均起薪超过了每月35,000港元,是全校平均水平的1.5倍。而这仅仅是平均数。那些进入顶级投行量化部门的毕业生,第一年的年薪包(包括奖金)拿到100万港元以上,也大有人在。

你能选择的职业道路非常宽广:

1. 量化分析师 (Quant):在投行、对冲基金里,利用数学和计算机模型设计交易策略,这是技术含量最高,也是收入最高的方向之一。高盛、摩根大通、Citadel这些公司每年都会在香港招人。

2. 金融科技产品经理:在银行或者金融科技公司(比如蚂蚁集团、富途证券),负责设计和优化产品,比如一个炒股APP的新功能,或者一个智能投顾产品。这个职位需要你既懂技术逻辑,又懂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

3. 数据科学家/AI专家:在各类金融机构里,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风险控制、客户画像、市场预测等工作。现在几乎所有的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在组建自己的数据科学团队。

4. AI策略顾问:在麦肯锡、波士顿咨询(BCG)这样的顶级咨询公司,专门为金融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规划如何利用AI技术提升竞争力。

这些岗位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处于公司的核心部门,成长速度快,天花板高。因为你掌握的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能力——用技术创造商业价值的能力。你不是一颗可以被轻易替代的螺丝钉,而是驱动公司增长的引擎。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有点心潮澎湃了?

别急,先冷静一下。这些光鲜的专业和职业背后,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极高的要求。它不像纯商科那样可以靠“吹水”和社交,也不像纯计算机那样可以埋头刷题。它要求你既要有坐得住冷板凳,啃下复杂数学公式和代码的耐心,也要有走出去和人沟通,理解复杂商业需求的同理心。

如果你只是看着它薪水高、名头响就一头冲进来,那大学四年可能会非常痛苦。在申请之前,问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你真的喜欢数学吗?是那种看到一个有趣的数学题会兴奋,而不是头疼的喜欢。

第二,你对用代码去解决实际问题有热情吗?哪怕只是写个小程序,自动化处理一些表格,你也会有成就感吗?

第三,你对商业世界是如何运转的,抱有好奇心吗?你会去思考为什么有的公司能赚钱,有的会倒闭吗?

如果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YES”,那么,别犹豫了。这条“AI+商科”的赛道,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它很难,但正因为难,所以山顶的风景才足够迷人。准备好你的成绩单,打磨好你的个人陈述,去勇敢地敲开香港顶尖大学的门吧。未来那个站在金融和科技十字路口,指点江山的复合型人才,可能就是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716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