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又松大学,我后悔了吗?

puppy

嘿,正在纠结要不要来又松的你,是不是也悄悄问过自己“我会后悔吗”?这个问题,我当初也翻来覆去地想。关于又松的传闻太多了,有说它“水”的,也有夸它国际化环境好的。在这里,我确实体验了全英授课的“毒打”,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但也实实在在地踩过坑、熬过夜、怀疑过人生。所以,这趟留学之旅到底值不值?这篇不是广告,就是一份超真实的就读体验分享,把那些滤镜下的美好和现实中的骨感都掰开跟你聊聊,希望我的心里话,能帮你找到自己的答案。

来又松前,先跟自己聊明白这几件事
1. 语言关是第一道坎:全英授课不只是听懂老师讲课,小组讨论、日常交流、吵架撕逼(是的你没看错)都得用英语。如果你的英语只停留在“Hello, how are you?”,那开学第一个月会非常痛苦。
2. 学校排名不是唯一标准:QS排名可能不是又松的强项,但它的商学院有AACSB认证,这个含金量在国际上很受认可。想清楚你是为了一纸排名,还是为了实打实的国际化经验和专业技能。
3. 你是来“混”的还是来“学”的:又松的入学门槛确实不算高,但这不代表毕业轻松。如果你只想混个文凭,那这里的“折腾”可能会让你水土不服;如果你想逼自己一把,那这里的资源和平台绝对够用。
4. 大田不是首尔:又松大学在韩国大田市,这里是韩国的“科技城”,安静、宜居、物价友好,但没有首尔那么繁华热闹。喜欢灯红酒绿夜生活的同学,可能需要调整一下期待。

“姐,你后悔来又松吗?”

视频那头,准备申请留学的小表妹顶着两个黑眼圈,一脸焦虑地问我。窗外,韩国大田的夜色正浓,我电脑屏幕上还亮着一个写了不到一半的Marketing Plan。这个问题,像一颗小石子,突然砸进了我平静的留学生活湖面。

我愣了一下,仿佛看到了两年前的自己。那时候,我也是这样,在无数个深夜里刷着各种论坛和帖子,翻来覆去地看关于又松大学的评价。有人说它“水”,是“韩国专科”;有人夸它国际化氛围浓,是性价比之王。两极分化的评论,让我像个站在岔路口的迷路人,一边是向往,一边是恐慌。最后,我咬咬牙,把申请材料递了出去,心里却揣着一个巨大的问号:“我会后悔吗?”

两年过去了,我熬过了无数个due,跟不同肤色的同学吵过架也喝过酒,在异国他乡的街头迷过路,也在课堂上找到过方向。现在,当这个问题再次被抛到我面前时,我终于可以不带滤镜,也不带偏见地,跟你好好聊聊,留学又松,到底是一场怎样的体验。

传说中的“水”,是真的吗?

聊又松,绕不开一个字——“水”。这可能是国内学生对它最大的顾虑。毕竟,相较于首尔那些SKY(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名校,又松的入学门槛和知名度确实没那么高。所以,这里是“花钱买文凭”的天堂吗?

我刚来的时候也犯过嘀咕。开学典礼上,校长自豪地宣布,我们SolBridge国际商学院是全球仅有5%获得AACSB(国际商学院协会)认证的商学院之一,而且是韩国最年轻的获此殊荣的学校。当时我心里还想:“这不会是画大饼吧?”

事实证明,我天真了。这个AACSB认证,可不是闹着玩的。它意味着学院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课程设置都必须达到一个严苛的国际标准。而这个标准,直接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简单粗暴地总结就是:小组作业多到爆炸,课堂发表(Presentation)是家常便饭。

我给你举个真实的例子。大二那年,我们有一门叫《国际商务战略》的课,授课的是一位耶鲁大学毕业的美国老教授,出了名的严格。期末作业是分析一家跨国公司进入韩国市场的失败案例,并提出新的战略方案。我们小组选了Uber。那段时间,我们几乎是以图书馆为家,查阅了近百篇英文文献和数据报告。为了搞清楚韩国的出租车行业工会和政策法规,我们还硬着头皮去采访了学校附近的出租车司机大叔。

报告提交前的那三天,我们小组四个人——一个我,一个哈萨克斯坦小哥,一个印尼妹子,一个法国同学——就在学校的24小时学习室里没挪过窝。咖啡因和红牛是我们的续命水,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英文单词看得人眼花缭乱。最后做Pre的时候,老教授在我们20分钟的陈述里,打断了我们5次,每一个数据来源、每一个逻辑漏洞都被他揪出来反复盘问。结束时,我感觉自己被扒了一层皮,但心里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你管这叫“水”吗?反正我不同意。根据又松大学官方公布的数据,其商学院的师资队伍中,超过80%的教授都是来自哈佛、耶鲁、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名校的非韩籍博士。这些教授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英教育的思维方式和学术标准。他们不会因为你英语不好就降低要求,也不会因为你是国际学生就放你一马。在这里,绩点(GPA)是实打实熬夜、掉头发换来的。

当然,如果你非要说“水”,那可能是指这里的“出口”相对宽容。只要你按时上课,认真完成作业,小组合作不拖后腿,顺利毕业基本没问题。它不像某些名校那样有超高的淘汰率。但这不等于“混”,它更像是一种“过程导向”的教育,看重的是你有没有参与、有没有思考、有没有努力,而不是用一个变态难的期末考试来决定你的生死。所以,想来这里躺平拿文凭的,劝你三思。你会发现,身边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个比一个卷。

滤镜下的“国际化”,是福是祸?

“国际化”是又松大学最亮眼的一张名片。来之前,我对此充满了罗曼蒂克的想象:在洒满阳光的校园里,和金发碧眼的同学用流利的英语讨论着哲学与艺术,课后一起去咖啡馆,周末一起开派对……就像美剧里演的那样。

现实确实很“国际化”,但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真实得多。

先说“福”的部分。这里的国际化是刻在骨子里的。根据最新的统计,又松大学拥有来自全球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名国际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很大比例。走在校园里,你听到的最多的语言是英语,其次可能是俄语、法语、西班牙语,最后才是韩语。我的宿舍楼里,住着来自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俄罗斯、尼日利亚和哥伦比亚的同学。我们厨房的公共冰箱里,永远塞满了各种看不懂的瓶瓶罐罐和奇奇怪怪的香料。

这种环境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你的口语和听力会被迫在短时间内飞速提升。刚开始,面对印度同学的“咖喱味”英语、法国同学的“浪漫”卷舌音,我真的是一半靠听一半靠猜。但不出三个月,我就练就了自动识别并翻译各种口音的“神功”。这种沉浸式的语言环境,比上多少节雅思课都管用。

其次,你的世界观会被无限拓宽。我的一个好朋友,来自肯尼亚的David,他会跟我聊他们国家的部落文化和长跑天赋;我的俄罗斯室友,会一脸严肃地跟我讨论普京的政策和东正教的信仰;我的越南同学,会教我做正宗的越南春卷,然后吐槽她们国内南北方的巨大差异。这些都是你在书本上、新闻里永远无法获得的鲜活认知。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元和复杂,而我们曾经坚信不疑的很多观念,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看得太少。

但“国际化”也有它“祸”的一面,或者说,是挑战的一面。

最大的挑战,就是文化冲突。尤其是在小组作业中,这种冲突会被无限放大。比如,我们习惯了凡事留有余地,不喜欢当面发生冲突。但很多欧美同学则非常直接,他们会当着所有人的面指出你的方案“makes no sense”。一开始,我玻璃心碎了一地,觉得这是在故意针对我。后来才慢慢明白,这只是他们就事论事的表达方式,不带任何个人情绪。

再比如时间观念。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同学约小组讨论,他们迟到半小时是常态,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这属于正常的社交弹性时间。而和德国同学合作,你迟到五分钟,他可能已经把你的任务部分都做完了,并且会用一种“严谨而失望”的眼神看着你。

这种磨合的过程,有时会让人抓狂,甚至让你怀疑人生。但现在回过头看,这恰恰是留学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教会我如何跨越文化背景去沟通、去协作、去理解和包容差异。这种“跨文化沟通能力”,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比任何一门专业课知识都更重要。

校园生活,不止是上课和赶due

如果说课堂学习是留学的A面,那校园生活就是同样精彩的B面。很多人可能对大田这个城市不太了解。它不像首尔那样是时尚和娱乐的中心,而更像一个安静、沉稳的“理工男”。作为韩国的科技研发中心,这里汇聚了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等顶尖科研机构和众多高新企业,整个城市学习氛围很浓,生活节奏也比较慢。

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根据Numbeo网站2023年的数据,大田的消费指数比首尔低了将近20%,尤其是房租。这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太多收入的留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

又松大学的校园虽然不大,但五脏俱全,而且非常注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校有几十个学生社团,从K-Pop舞蹈社、跆拳道社,到模拟联合国、创业俱乐部,应有尽有。我当时为了练韩语,加入了一个叫“世界语言咖啡”的社团。每周,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会聚在一起,用对方的母语进行交流。我在那里认识了很多韩国朋友,我的韩语也从只会说“阿尼哈赛哟”进步到可以跟大叔大妈聊家常的水平。

学校每年还会举办盛大的国际文化节。每个国家的学生都会搭起自己的展台,展示本国的美食、服饰和文化。我记得有一年,我们中国留学生会组织大家一起穿汉服,现场写书法、泡茶、包饺子,吸引了超多外国同学来围观。当一个法国小哥用蹩脚的中文对我说“你们的衣服太漂亮了”时,那种民族自豪感真的瞬间爆棚。

在职业发展方面,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Career Development Center)也相当给力。他们会定期举办简历修改工作坊、模拟面试,还会邀请像三星、现代、LG这样的大企业来学校开招聘宣讲会。因为又松的国际化背景,很多希望拓展海外市场的韩国企业都非常青睐这里的毕业生。我认识的一个学长,就是通过学校的推荐,在大四获得了韩国知名美妆公司爱茉莉太平洋的实习机会,毕业后顺利留了下来。

当然,生活不总是阳光灿烂。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想家、孤独、压力大是常有的事。我也有过在深夜因为一道数学题解不出来而崩溃大哭的时刻,有过生病了只能自己一个人去医院挂号的无助。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如何与孤独相处,也学会了如何把自己照顾得更好。这种成长,是留学送给我最硬核的礼物。

所以,我后悔了吗?

现在,让我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留学又松大学,我后悔了吗?”

我的答案是:不后悔,但如果时间倒流,我希望当初的自己能更勇敢、更开放一点。

这趟留学之旅,更像是一场大型的“开盲盒”游戏。你来之前的所有想象和期待,都可能被现实颠覆。它没有那么光鲜亮丽,但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它给我的,远不止一张文凭。

它给了我一口流利的、夹杂着世界各地口音的英语;它给了我一群肤色不同、语言各异,但可以深夜一起喝酒吐槽的朋友;它给了我在一群“大佬”面前做Presentation也面不改色的勇气;它更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明白评判事物不能只有“好”与“坏”两个极端,而是要看到它背后的复杂与多元。

所以,正在屏幕前纠结的你,别再问别人“后不后悔”了。别人的蜜糖,可能是你的砒霜;别人的坑,也许是你的通途。

你需要问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留学生活?

如果你追求的是一张金光闪闪的名校毕业证,是为了回国后在亲戚朋友面前有面子,那又松可能真的会让你失望。这里的排名不够亮眼,在国内的知名度也有限。

但如果你不那么在乎外界的眼光,你渴望的是真正跳出舒适圈,把自己扔进一个真正的“小联合国”里,每天接受文化冲击和语言的洗礼;如果你想锻炼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独立解决问题、与不同背景的人高效协作的能力,那么,又松大学的环境,绝对够你“折腾”和成长。

别让别人的定义,框住了你的选择。你的留学之路,最终要由你自己来走。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就大胆地迈出那一步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7416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