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姐真心话速览 |
|---|
| 学术光环与现实:毅伟(Ivey)商学院名不虚传,但“2+2”模式压力山大,想进门槛极高。非商科专业同样卧虎藏龙,但需要你主动挖掘资源。 |
| 社交氛围大揭秘:“Party School”标签不假,但玩法多样,社恐也能找到归属感。关键是找到自己的圈子,而不是被氛围绑架。 |
| 伦敦生活体验:安逸的“森林城市”,校园美,生活成本友好。但如果你是离不开大都市繁华和便利的人,可能会觉得“好山好水好无聊”。 |
| 就业前景与校友网络:Ivey毕业生是就业市场的“王炸”,但普通专业学生需要更主动地去多伦多找机会。校友网络是座巨大的宝藏,前提是你得学会挖。 |
哈喽,学弟学妹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一位已经在韦仕敦大学(Western University)摸爬滚打了四年的学姐。
还记得四年前的那个春天,我手里攥着好几份offer,其中一份就是Western的。当时的我,和现在的你可能一样,脑子里充满了各种问号。网上的信息铺天盖地,有人把它捧上天,说毅伟商学院(Ivey Business School)是“华尔街的摇篮”,校园美得像霍格沃茨;也有人把它踩到泥里,吐槽它是“Party School”,说安大略省伦敦市是个好山好水好无聊的“大农村”。
我当时真的纠结到头秃。有天晚上,我跟一个已经从Western毕业的远房表哥打电话,他听完我的顾虑,没直接给我答案,反而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希望大学四年,是别人告诉你该怎么过,还是你自己去定义它?”
这句话点醒了我。今天,我也想把这几年亲身走过的路、踩过的坑、看过的风景,原原本本地讲给你听。咱们不吹不黑,只聊干货。这篇超长待机的亲测体验,希望能帮你拨开迷雾,看看Western这双“水晶鞋”,到底合不合你的脚。
学术深潜:那座名为Ivey的“圣殿”与它背后的世界
聊Western,绕不开Ivey。它就像皇冠上最亮的那颗宝石,吸引了无数目光。
Ivey到底有多牛?咱们用数据说话。在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加拿大商学院排名里,Ivey连续多年霸榜第一。它的HBA项目(Honour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毕业生就业率更是惊人。根据最新的2023年就业报告,98%的HBA毕业生在毕业后3个月内就收到了工作offer,平均年薪高达83,165加元,这还不包括平均12,854加元的签约奖金。这个数据在加拿大本科商科项目里,绝对是断层领先。
听起来很香对不对?但想吃到这块蛋糕,可没那么容易。Ivey最独特的,就是它那著名的“2+2”模式。你得先在Western的其他学院读两年,保持极高的平均分(官方说80%是最低门槛,但实际上录取的学生大多在85%以上),还要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和领导力经验,才能在第三年“挤”进Ivey。
我身边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我的朋友小A,当年拿着AEO(Advanced Entry Opportunity,可以理解为Ivey的预录取)意气风发地入学。大一、大二那两年,他简直是在“渡劫”。我们期末在图书馆刷夜,他也在刷,但我们的目标是pass,他的目标是每一门课都上90。我们周末可以去社团搞活动放松一下,他却要权衡这个活动能不能写进Ivey的申请文书里。那种无形的压力,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最终他成功了,但我也见过不少AEO学生因为成绩没达标,或者在申请中被刷下来,最后只能留在原来的专业,那种失落感可想而知。
Ivey的教学方式也很有挑战性,几乎完全采用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每天上课前,你需要阅读长达几十页的商业案例,并准备好自己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课堂上,教授不会讲太多理论,而是引导大家像开董事会一样激烈讨论。这种方式非常锻炼人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但也意味着你几乎没有划水摸鱼的可能。
当然,Western绝不仅仅只有一个Ivey。如果你对商科不感冒,这里同样有非常多优秀的专业。它的社会科学学院是加拿大规模最大的之一,心理学、经济学都是王牌。我的专业是心理学,第一年的基础课确实是几百人的大课,感觉教授在天上飘。但只要你肯主动,去参加教授的Office Hour,你会发现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扫地僧”,非常乐意和你深入探讨。我大三时的一位认知神经科学教授,就是我在Office Hour混熟的,后来他还推荐我进了他的实验室做研究助理,这段经历对我后来的申研帮助巨大。
此外,工程学院的Co-op项目、健康科学学院的运动机能学(Kinesiology)、舒立克医学与牙医学院(Schulich School of Medicine & Dentistry)在加拿大也都是顶尖水平。根据2024年麦考林杂志(Maclean's)的排名,Western在医博类大学中稳居加拿大前十。所以,千万别觉得除了Ivey,Western就没什么可读的。这所学校的学术底蕴,比你想象的要深厚得多。
社交密码:在“Party School”的标签下,找到你的专属频道
好了,让我们来聊聊那个让无数家长担忧、让无数学生好奇的标签——“Party School”。
这个标签是真的吗?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是真的。Western的社交文化非常活跃,甚至可以说有点“野”。每年九月的返校节(Homecoming,简称HOCO),成千上万的学生和校友会穿着紫色的衣服涌上街头,那场面堪比大型音乐节。还有每年三月的圣帕特里克节,Broughdale Avenue这条紧邻校园的小街会被绿色的海洋淹没。这些大型派对确实是Western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很多人释放压力的方式。
但是,这绝不等于在Western的四年就必须在宿醉中度过。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误解。真相是,Western提供了一个极其多元化的社交“菜单”,派对只是其中最扎眼的一道菜而已。
这里的学生会(USC)系统非常强大,旗下有超过200个注册社团。无论你的兴趣多么小众,几乎都能找到组织。喜欢动漫?有Anime Club。热衷环保?有EnviroWestern。想体验哈利波特的世界?Quidditch Team欢迎你。我大一的时候,为了多认识些朋友,一口气加了三个社团: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SSA),一个舞蹈社,还有一个是模拟联合国社团。
在CSSA,我找到了家的感觉,大家一起包饺子过春节,中秋节分月饼;在舞蹈社,我认识了一群来自不同国家、同样热爱跳舞的朋友,我们一起排练、演出,那种纯粹的快乐是派对给不了的;在模拟联合国,我和队员们为了一个“国家”的利益唇枪舌剑,熬夜写文件,那种智力上的碰撞和团队合作的成就感,至今难忘。
Western的体育氛围也超级浓厚。校队“野马队”(Mustangs)的橄榄球、篮球比赛,场场爆满。去现场为你支持的球队呐喊助威,感受那种集体荣誉感,也是一种超棒的社交体验。不想看比赛,也可以自己上场。Western的体育馆(Western Student Recreation Centre)设施堪称豪华,健身房、游泳池、攀岩墙、壁球场应有尽有,绝对是加拿大大学里数一数二的。约上三五好友去打场球,出一身汗,比什么都解压。
对于性格内向的同学,也完全不用担心。你可以在泰晤士河边散步,可以在D.B. Weldon图书馆的窗边安静地读一下午书,可以在UCC(University Community Centre)楼下的The Spoke餐厅点一份bagel,听着音乐和一两个知己好友聊天。Western的包容性在于,它允许你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你可以是派对达人,也可以是图书馆学霸,更可以是一个享受独处时光的思考者。没人会因此评判你。
所以,别被“Party School”的标签吓到。它只是意味着这里机会多、选择多。关键在于,你是否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有能力在纷繁的选择中,找到属于你的那个频道。
伦敦生活:是“森林城市”的安逸,还是“好山好水”的无聊?
聊完了学校,我们再把视线投向这座城市——安大略省的伦敦。
一听到“伦敦”,很多人会以为是英国那个。此伦敦非彼伦敦,它没有大本钟,只有一条同样叫“泰晤士河”的小河。它的官方昵称是“森林城市”(The Forest City),这个名字恰如其分。整个城市绿化率极高,到处是公园和步道,环境非常优美。Western的校园更是公认的北美最美校园之一,哥特式的石灰岩建筑古朴典雅,秋天时满地金黄的落叶,冬天时白雪覆盖的校园,随手一拍就是一张明信片。
生活在这里,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便宜”。相比于多伦多和温哥华,伦敦的生活成本要友好太多了。我刚来的时候,在校外和朋友合租一个公寓,我的单间月租只要750加元。现在虽然涨了一些,但通常800-1000加元也能找到不错的房间。而在多伦多市中心,同样条件的房间可能需要1500加元以上。这意味着你可以把省下来的钱用在旅行、爱好或者改善生活品质上。
这座城市不大,生活节奏很慢,给人一种安全、安逸的感觉。对于刚刚离开家、需要适应独立生活的留学生来说,这种环境其实非常友好。你不用面对大城市的拥挤和快节奏,可以更专注于学习和探索自我。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伦敦的“安逸”,在某些人眼中可能就是“无聊”。
如果你是一个习惯了北京、上海那种24小时不打烊的都市繁华的人,刚来伦敦可能会有巨大的心理落差。这里的商场(比如CF Masonville Place)品牌不算特别齐全,好吃的亚洲餐厅虽然有,但选择远不如多伦多丰富。想看一场一线明星的演唱会或者大型艺术展?基本都得去多伦多。这里的公共交通系统(LTC)也经常被吐槽,公交车班次不算密集,有时候等一班车要半小时。所以很多高年级的学生会选择买车,不然出行确实不太方便。
伦敦和多伦多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坐巴士或者火车大约需要2到2.5小时。周末去多伦多改善一下伙食、逛逛街是完全可行的,但这也意味着一笔额外的时间和金钱开销。这种“与世隔绝”感,对于渴望丰富多彩夜生活和文化体验的人来说,可能会成为一个减分项。
所以,伦敦到底好不好,完全取决于你的个性和需求。你如果喜欢宁静、自然、慢节奏的生活,享受在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社区里专注学习,那伦敦会是你的天堂。但如果你需要城市的喧嚣和无限的可能性来给你注入能量,那在这里的四年,你可能真的会觉得“好山好水好无聊”。
毕业出路:一张Western的文凭,能带你走多远?
大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那么,一张Western的毕业证,含金量到底如何?
我们还是要把Ivey和非Ivey分开来看。Ivey的毕业生,尤其是HBA项目的,是各大顶尖公司争抢的对象。华尔街的投行、贝恩街(加拿大金融中心)的咨询公司、硅谷的科技巨头,每年都会专门来Ivey开招聘会。强大的校友网络是Ivey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Ivey的学弟在LinkedIn上联系了一位在高盛工作的校友,只是想请教一些职业建议,结果那位校友非常热情地帮他内推,最终他成功拿到了暑期实习。这种“Ivey Help Ivey”的文化,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对于我们这些非Ivey专业的普通学生呢?Western的文凭同样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在加拿大国内受到广泛认可。但我们确实需要比Ivey的学生更主动、更努力地去寻找机会。
Western的职业中心(Career Education)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资源,比如修改简历、模拟面试、职业规划咨询等等。每年也会有好几次大型的招聘会,很多大公司都会来。但一个现实问题是,加拿大大部分的顶级工作机会,尤其是在金融、科技和咨询领域,都集中在多伦多。
这意味着,从大二、大三开始,你就需要有意识地“走出伦敦”。你需要积极地在LinkedIn上建立人脉,关注多伦多的招聘信息,甚至要做好暑期去多伦多实习的准备。我身边很多找到好工作的同学,都是在大三的暑假,自己在多伦多租了房子,一边打工一边实习,才最终拿到了心仪公司的return offer。这个过程会辛苦一些,需要你自己去争取,学校能给你的背书,但路终究要自己走。
好消息是,Western庞大的校友网络并不仅仅服务于Ivey学生。无论你是什么专业,只要你主动去联系,大部分校友都非常愿意分享经验,提供帮助。这股被称为“Purple Pride”(紫色骄傲,紫色是Western的代表色)的力量,是你毕业后非常宝贵的资源。
总的来说,Western为你提供了一个非常高的平台和一张有分量的“名片”,但它不是一张能让你躺赢的“饭票”。你的未来能走多远,最终还是取决于你在这四年里,如何利用这个平台去装备自己。
写了这么多,好像又回到了四年前表哥问我的那个问题。韦仕敦大学到底值不值得读?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如果你是一个目标明确、自驱力极强、渴望进入顶级商学院的学霸,那么Ivey的AEO项目绝对值得你为之奋战。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社交、享受集体生活、希望在学术和娱乐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的人,那么Western丰富的社团和热烈的校园氛围会让你如鱼得水。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宁静、亲近自然、希望在一个优美且生活成本较低的环境里专注学习和成长的学生,那么伦敦这座“森林城市”会非常适合你。
但如果你需要大都市的繁华便利来激发灵感,或者你希望学校的Co-op项目能像滑铁卢大学那样给你“包办”好一切,那么你可能需要再斟酌一下。
选择一所大学,其实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一个未来四年的“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问问自己,你想要的是什么?你能接受的是什么?
别让排名、标签或者别人的看法左右你。去听听内心的声音,做出那个让你在四年后回望时,能够笑着对自己说“嘿,当初的选择真不赖”的决定。
祝你好运,未来的Westerner,或者,任何一所你心仪大学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