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保命指南核心要点 |
|---|
| 出行安全:晚上结伴而行,避开无监控小路。地铁上包放胸前,手机别放后兜。别理会街头搭讪,尤其是“填问卷”或“你是不是中国人”的。 |
| 住宿安全:租房务必通过正规中介,警惕“无合同、仅现金”的私下交易。定金一定要放入第三方TDS账户。检查烟雾报警器和一氧化碳报警器。 |
| 防骗指南:任何自称“大使馆”、“警察局”的电话,只要提到转账、护照有问题、涉案,100%是诈骗。直接挂断,别犹豫。 |
| 紧急求助:记住两个号码。999:人命关天、火灾、严重犯罪正在发生时拨打。101:非紧急情况报警,如财物被盗(但人没事)、举报可疑行为。 |
| 医疗健康:抵达后第一时间带上护照和BRP去社区诊所注册GP(全科医生)。这是你在英国看病的第一步,免费的。急重症去A&E(急诊)。 |
平安留学!这份英国保命指南请收好
嗨,各位在英国奋斗的宝子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小L。
还记得刚来英国的第一个冬天吗?天黑得特别早,下午四点就跟国内半夜似的。我一个学姐,有次在图书馆赶完论文,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为了抄近路回宿舍,她选了一条穿过小公园的路。当时路上没什么人,只有昏黄的路灯。她隐约感觉身后一直有脚步声,不紧不慢地跟着。她加快脚步,后面的声音也变快;她一停,后面也停了。那种头皮发麻的感觉,她说一辈子都忘不了。最后她干脆拔腿狂奔,一口气冲进宿舍楼,心脏砰砰跳,半天没缓过来。
这件事之后,我们那个圈子的所有人都达成了一个共识:DDL可以晚交,但夜路绝对不能一个人走。这篇指南,不是为了贩卖焦虑,而是想把这些学长学姐用亲身经历换来的经验,变成你口袋里的“护身符”。咱们一个人在外面,保护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了让家里人安心。
走夜路、坐地铁,这些“小事”关乎身家性命
英国的治安总体不错,但绝对不是夜不闭户的天堂。尤其是大城市,像伦敦、曼城、伯明翰,街头犯罪率并不低。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NS)的数据,截至2023年9月的一年里,涉及盗窃的犯罪(theft offences)比前一年增加了9%。其中,抢劫案(robbery)更是高发在年轻人身上。
晚上出门,记住几个原则:
不走小路、暗巷。宁可多花十分钟,也要走灯火通明、有CCTV监控的大路。很多英国街道晚上人烟稀少,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天然的掩护。前两年,利兹就发生过中国留学生在回家小路上被抢劫的案件,人虽然没事,但手机、钱包和心理阴影都留下了。
结伴而行是王道。如果实在要晚归,提前约好同学朋友一起走,或者打正规的出租车、Uber。一个人时,可以假装在打电话,或者把手机的紧急联系人功能设置好。很多手机(比如iPhone)连按五次锁屏键就能自动报警并通知紧急联系人,这个功能你一定要会用!
财不外露,低调保平安。在地铁、公交上,别一直低头玩最新款的手机,也别把名牌包包大喇喇地敞开。伦敦交通局(TfL)的数据显示,最常见的地铁犯罪就是手机盗窃。小偷们手法娴熟,在你挤上车的一瞬间,或者在你沉浸于音乐时,就能顺走你后裤兜的手机。正确的姿势是:背包放胸前,手机放内侧口袋,随时保持警惕。
还有一个真实案例,我同学在King's Cross地铁站,就遇到过“协作作案”。一个人假装问路吸引他的注意,另一个同伙就从后面偷走了他背包里的电脑。所以,在人多嘈杂的地方,对任何主动搭讪的人都要多留个心眼。
租房“避坑”,别让你的第一个“家”变成“坑”
找房子是每个留学生的头等大事,也是最容易踩坑的环节。骗子们专挑咱们这种初来乍到、急于安顿下来的留学生下手。
最常见的骗局是“假房东”。他们在社交媒体或论坛上发布看起来性价比超高的房源信息,图片精美,位置绝佳。等你联系后,他会以“人不在本地”、“房子太抢手”等理由,要求你先付一大笔定金或租金才能“预留”或“看房”。一旦你转了账,他们就人间蒸发。
2023年,Action Fraud(英国国家欺诈和网络犯罪报告中心)报告称,租房诈骗让受害者平均损失超过1000英镑。有个诺丁汉的同学,就是通过一个非官方的租房群,给一个“二房东”转了三个月的房租加押金,总共近3000镑,结果到了约定的入住日期,发现房子里住着真正的主人,那个“二房东”的电话再也打不通了。
如何避坑?
找正规中介。虽然会多一笔中介费,但他们有法律约束,房源真实性有保障。英国有很多连锁的学生公寓品牌,如Unite Students, iQ, Vita Student等,官网直订,安全可靠。
眼见为实。无论对方说得多么天花乱坠,没亲眼看到房子、没拿到钥匙之前,绝对不要付大额资金。如果人还没到英国,可以请已经在当地的朋友或付费的看房服务帮忙实地考察。
核实合同和押金保护。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法律规定房东必须将你的押金(deposit)存入政府批准的三个第三方机构之一(TDS, DPS,或MyDeposits)。如果房东让你把押金直接转给他个人账户,这绝对是个危险信号。正规合同会明确写明押金存放机构的信息。
入住后,第一时间检查屋内的烟雾报警器(smoke alarm)和一氧化碳报警器(carbon monoxide alarm)是否正常工作。这是法律要求,也是保命的关键。
“大使馆”夺命连环call?一招教你识别诈骗
这个部分请你逐字逐句看清楚,因为这可能是最猖獗、最具有迷惑性的诈骗形式,专门针对中国留学生。
你可能会接到一个自称是“中国大使馆”、“国际刑警”、“DHL快递公司”甚至“国内公安局”的电话。他们通常会用非常严肃的语气,说你的护照或居留卡出现问题,或者有一个从国内寄来的包裹被海关查获,里面有违禁品(比如多张银行卡、假护照),或者直接说你卷入了一起严重的跨国洗钱案。
接下来,他们的“骚操作”就开始了。为了证明自己的“官方身份”,他们可能会让你去查官方电话号码,然后用技术手段伪造来电显示。他们会通过恐吓、威胁的手段,击溃你的心理防线,比如“不配合调查就会被遣返”、“会影响你的学业和家人”。
最后一步,也是他们的最终目的:要求你把钱转入一个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资产清查”,或者缴纳“保证金”。他们会要求你绝对保密,不能告诉任何人,甚至会指导你对学校、朋友和家人撒谎。
这种被称为“虚拟绑架”的骗局,每年都会导致大量留学生蒙受巨额经济损失。英国警方和中国大使馆已经发布过无数次警告。就在去年,一名在谢菲尔德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被骗子操控,自己“失联”躲藏起来,骗子则联系其国内父母,谎称他被绑架,索要巨额赎金。幸好最后警方及时介入。
记住这条铁律:
中国大使馆、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任何国家机关,都绝对不会通过电话或微信办案,绝对不会让你进行在线笔录,更绝对不会要求你转账汇款!
凡是接到这样的电话,无论对方说得多么逼真,你的唯一操作就是:立刻挂断!然后拉黑! 如果不放心,可以自己主动拨打中国驻英大使馆官方网站上公布的领事保护电话进行核实。
999和101,关键时刻别打错电话
了解英国的紧急求助系统至关重要。
什么时候打999?
这是英国最紧急的求助电话,相当于国内的110+120+119三合一。只有在发生或你目击了正在进行中的、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时才能拨打。比如:
- 有人生命垂危,需要立刻叫救护车(Ambulance)。
- 发生火灾(Fire)。
- 你或他人正在受到攻击、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的威胁(Police)。
接线员会问你“Emergency, which service?”(紧急情况,需要哪个服务?),你要清晰地回答Police, Ambulance还是Fire。然后,准确告知你的位置,越详细越好(街道、门牌号,或者附近的地标)。
那101呢?
这是警方的非紧急报案电话。适用于那些已经发生、但没有即时危险的情况。比如:
- 你的钱包或手机在某个时候被偷了,但你现在是安全的。
- 你的房子在你外出时被闯空门了。
- 你发现你的车被损坏了。
- 你想向警方举报一些可疑但非紧急的活动。
简单区分就是:坏人正在你面前行凶,打999;坏人已经跑了,你现在安全了,打101。 滥用999会占用真正需要紧急救援的人的资源,所以一定要分清状况。
生病了别慌,GP和NHS是你坚强的后盾
在英国看病和国内很不一样,不是直接去大医院挂号。你需要先了解几个概念。
GP (General Practitioner),也就是全科医生。这会是你在英国的“社区医生”或“家庭医生”,是你接触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第一站。感冒发烧、皮肤问题、肠胃不适等绝大多数非急重症,都得先预约看GP。
如何注册GP?
这是你抵达英国后,除了去警察局注册和办银行卡外,最应该做的一件事。过程很简单而且免费:
- 用Google Maps或NHS官网搜索你住址附近的GP surgery(诊所)。
- 带上你的护照、BRP卡和一份地址证明(比如租房合同、银行账单),去诊所前台说你想“register with the GP”。
- 前台会给你一张表格(GMS1 form),填好个人信息和过往病史即可。
几周后,你就会收到一张NHS医疗卡,上面有你的NHS号码。注册GP后,看病和开处方药(在英格兰,每样药有固定费用,约9镑多;苏格兰和威尔士免费)都非常方便。记住,不要等到生病了才想起来注册,那时候就晚了。
那遇到急诊怎么办?
如果突发严重疾病或遭遇意外,比如骨折、呼吸困难、大出血等,你需要去医院的A&E (Accident & Emergency)部门,也就是急诊。这是直接去医院,不需要预约的。但请注意,A&E是为真正紧急的病人准备的,如果你只是普通感冒,去那里可能会等上好几个小时。
还有一个号码也很实用:111。这是NHS的非紧急医疗咨询热线。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病症是否需要看急诊,或者在GP下班时间需要医疗建议,可以拨打111,会有专业人士在线为你解答和指导。
写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留学生活的美好,是建立在“安全”这个地基之上的。这份指南不是让你变得畏首畏尾,恰恰相反,是希望你因为了解了风险、掌握了方法,而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
多一个心眼,不是多一份猜忌,而是多一份保障。记住这些关键信息,把它们变成你的本能。这样,你才能毫无顾虑地去拥抱这个国家带来的所有新奇与挑战,去图书馆刷夜,去苏格兰高地徒步,去伦敦西区看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常和家里报个平安。你的一句“我很好,别担心”,是他们能收到的、世界上最动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