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er发放时间线大公开,不再苦等!

puppy

每天疯狂刷邮箱,看到小伙伴们一个个都拿到了offer,自己是不是焦虑到不行?别慌,这篇文章就是你的“定心丸”!我们帮你把英国、美国、澳洲、港新这些热门留学地的offer发放时间线都扒出来了。从第一批offer什么时候开始发,到申请高峰期是几月,再到最晚什么时候能收到,都给你梳理得明明白白。快来对照一下,看看你的梦校大概什么时候会发来“爱的信号”,心里有个底,等待也就不那么煎熬啦!祝你早日上岸!

小编温馨提示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绝对是干货满满的“定心丸”。建议先收藏,再慢慢看。不同地区的申请节奏差异很大,别人的“神速”不代表你的“凉凉”。稳住心态,你的offer正在路上飞奔而来!

“叮咚——”

凌晨三点,睡得迷迷糊糊的你被手机提示音惊醒,心脏漏跳一拍。你猛地抓起手机,解锁屏幕,发现是条垃圾短信。失望地把手机扔到一边,你却再也睡不着了。

这已经是你申请季失眠的第27天。朋友圈里,中介晒着“恭喜X同学喜提UCL offer”的红色喜报;微信群里,“大神”们讨论着该接哈佛还是斯坦福;就连平时一起吐槽的“申友”,昨天也收到了梦校的面试通知。

只有你的邮箱,除了广告和学校的 promotional emails,安静得像一片荒漠。你开始疯狂自我怀疑:是我的文书写得不够好?还是我的背景太差了?我是不是要没学上了?

打住!快停下你的精神内耗!等待offer的焦虑,每个留学生都懂。但很多时候,你不是被拒绝了,只是还没轮到你而已。申请就像排队,有人早到,有人晚到,发offer的“窗口”也是分批开放的。为了让你心里有个底,不再盲目等待,我们花了好几天时间,把英国、美国、澳洲、港新这些热门留学地的offer发放时间线都给你扒出来了。快来对照一下,看看你的“彩票”大概什么时候开奖吧!

英国:主打一个“随缘”,Rolling大法好

英国大学的研究生申请,大部分都采用“Rolling Admission”滚动录取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先到先得,招满为止”。学校收到你的申请材料后,就会开始审理,审理完了觉得你不错,就直接发offer。所以,理论上讲,递交得越早,拿到offer的机会就越大,等待时间也可能越短。

但“理论”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英国大学,尤其是那些G5和王爱曼华等顶尖名校,每年收到的申请材料都堆积如山。根据UCAS 2023年的数据,尽管总申请人数略有下降,但来自中国大陆的申请者人数依然保持在3.3万以上的高位,是最大的国际生源地。招生官们也是肉体凡胎,不可能一天24小时连轴转。所以,所谓的“滚动录取”,其实也是分批次、分阶段进行的。

第一波“早鸟”Offer(10月 - 12月)

这波offer主要是发给那些申请开放第一天就递交材料的“卷王”们。比如,9月底刚开放申请,10月初就递交了所有材料。如果你的背景非常优秀,比如本科院校是顶尖985/211,均分90+,雅思7.5,还有几段高质量的实习,那么你很可能在11月左右就收到第一批offer雨。

真实案例:我的学妹Sarah,双非财经院校,但均分高达92,雅思8.0,还有四大实习和海外交换经历。她去年10月1号递交了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会计金融硕士申请,11月中旬就收到了offer,堪称神速。但她这种情况属于金字塔尖,大部分同学还是要进入下一轮的等待。

Offer发放高峰期(次年1月 - 3月)

这是最大规模的一波offer雨,绝大多数同学的offer都是在这个时间段收到的。为什么是这个时间呢?因为圣诞节假期(12月中下旬到1月初)过后,招生官们养精蓄锐回来了,开始集中处理堆积如山的申请。同时,第一轮申请的截止日期(DDL)大多集中在11月到1月,学校需要时间来衡量所有申请者的水平。

在这个阶段,学校的发放策略也很多样。有些学院会把所有申请者放在一个池子里,等某个DDL过了之后,再统一审理,择优录取。比如,UCL(伦敦大学学院)的很多热门专业,像管理、经济学等,就喜欢搞“分轮审理”,等到每一轮的截止日期后再统一发结果。根据很多同学的反馈,UCL的审理周期普遍在8-12周,甚至更长,所以11月递交,2、3月份收到结果是非常正常的。

数据说话: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数据,超过60%的研究生offer都是在1月至3月这个季度发出的。所以,如果你在这个时间段还没收到消息,别慌,你只是在“高峰期”排队而已。

补录和“捡漏”期(4月 - 7月)

4月份之后,大部分主流专业的offer都已经发得差不多了。这个阶段发出的offer,通常有几种情况:一是部分学校处理申请的效率确实比较慢,比如爱丁堡大学的某些人文社科学院,出了名的“慢”,4、5月份发offer是常态。二是你可能被放进了Waiting List(候补名单),前面拿到offer的大神们拒掉了,名额空出来了,就轮到你了!

这个阶段心态一定要稳。我的朋友Leo,申请了帝国理工的某个工程专业,12月递交,一直到次年4月底都杳无音信。他当时已经准备去自己的第二志愿了,结果在五一假期前一天,收到了IC的offer!原来是前面有人放弃了学位,他成功“补位上岸”。所以,没收到拒信,就永远有希望。

美国:时间卡得死,主打一个“仪式感”

和英国的“随缘”不同,美国大学的offer发放时间线非常固定,仪式感拉满。申请美国的同学,一定要搞清楚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ED、EA、RD。

早申请(ED/EA)放榜日(12月中旬)

ED(Early Decision)是具有约束力的提前录取,只能申请一所,录取了就必须去。EA(Early Action)则是非约束性的,可以同时申请多所。这两种方式的申请截止日期通常在11月1日或11月15日。递交之后,就是差不多一个月的紧张等待。

放榜日通常集中在12月15日左右。各大藤校和顶尖大学的放榜时间都相差无几,比如2023-2024申请季,大部分藤校的ED放榜时间都定在了美东时间的12月14日或15日。这一天,对于早申的同学来说,就是“审判日”。

真实案例:去年在lxs.net论坛上分享经验的Kevin,就通过ED成功上岸了康奈尔大学。他回忆说,12月14号那天,他一整天都坐立不安,等到晚上7点(美东时间)放榜那一刻,他点开录取系统的手都是抖的。当看到“Congratulations!”那个单词时,他激动得跳了起来。早申虽然压力大,但录取率通常会比常规申请高一些。根据康奈尔大学官方公布的数据,2028届(即2024年秋季入学)的ED录取率约为17%,而RD的录取率则要低得多。

常规申请(RD)放榜日(3月中旬 - 4月1日)

RD(Regular Decision)是美国申请的主力军,截止日期通常在1月1日或1月15日。递交之后,你需要耐心等待2-3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大学会全面评估所有申请者。

美国大学RD放榜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日子,叫“常春藤日”(Ivy Day)。在这一天,八所常春藤盟校会约定在同一时间发布录取通知。2024年的“常春藤日”是3月28日下午7点(美东时间)。除了藤校,其他顶尖大学如斯坦福、MIT、加州理工等,也会在3月中下旬集中放榜。比如MIT就喜欢在3月14日“圆周率日”(Pi Day)放榜,非常有极客范儿。

数据说话:2024年的录取数据再次证明了美本申请的“地狱难度”。哈佛大学2028届的录取率仅为3.59%,耶鲁为3.7%,哥伦比亚大学为3.85%。在数万名优秀的申请者中,招生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挑选,所以3个多月的等待是完全合理的。大部分州立大学系统,如加州大学(UC)系统,则会在3月份陆续放榜。

所以,申请美国的同学,尤其是RD的,2月份没消息太正常了,3月中旬才是你的主场!

澳洲:南半球的节奏,一年两次机会

澳洲大学的申请节奏和英美都不同,因为地处南半球,他们的主要入学季是每年的2月(Semester 1)和7月(Semester 2)。这也意味着你一年有两次申请机会,时间上更灵活。

澳洲大学和英国一样,大多也是滚动录取,但效率普遍更高一些。

申请周期和发Offer速度

申请2月份入学(S1),最佳申请时间是前一年的9月到11月。申请7月份入学(S2),最佳申请时间是当年的3月到5月。

澳洲大学的发Offer速度差异很大。一些非“八大”(Group of Eight, Go8)的院校,比如麦考瑞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处理速度非常快,有时候递交申请后1-2周就能收到结果。这对于需要尽快拿到offer办理签证或作为保底选择的同学来说非常友好。

“八大”名校的审理速度则会慢一些,尤其是在申请高峰期。通常需要4-8周的时间。

真实案例:小A和小B同学同时申请澳洲的研究生。小A申请的是蒙纳士大学的商科,10月初递交,10月底就收到了conditional offer。而小B申请的是墨尔本大学的王牌专业Master of Finance,同样是10月初递交,一直等到12月中旬才收到offer。因为墨大作为澳洲顶尖学府,申请量巨大,且对申请者的背景审核更为严格,所以审理周期自然更长。尤其是在2024年,澳洲收紧了留学签证政策,学校在发放offer时可能会更加谨慎,审理时间也可能相应延长。

总的来说,申请澳洲的同学,递交申请后等待1-2个月是正常范围。如果超过3个月还没消息,可以主动发邮件问一下小米(招生秘书)催一催进度。

香港&新加坡:“分轮”定胜负,越早越主动

港新地区的申请,近年来热度持续飙升,竞争激烈程度堪比英美顶尖名校。这两个地区的大学,尤其是商科、计算机等热门专业,普遍采用“分轮次申请”(Round-based Application)的模式。

申请轮次与Offer发放时间

通常分为3-4轮,甚至更多:

  • 第一轮(Early Round):通常在9月-11月截止。这一轮是黄金轮次,招生名额最多,竞争相对没有那么激烈。在这一轮递交的同学,快的话12月就能收到offer或面试通知,最晚1月份也会有结果。

  • 第二轮/第三轮(Main Rounds):通常在12月-次年2月截止。这是申请的主力轮次,大部分申请者都集中在这一阶段。竞争非常激烈,学校会把所有申请者放在一起比较。Offer发放时间集中在2月-4月。

  • 末轮(Late Round):通常在3月-5月截止。这一轮的名额已经非常少了,基本上是补录性质。除非你的背景特别突出,否则不建议拖到这一轮。

为什么强烈建议你赶第一轮?

数据不会说谎。以香港科技大学(HKUST)的金融数学硕士项目为例,官网明确表示“Early applications are strongly encouraged as offers are made on a rolling basis”。这意味着他们在第一轮就会开始发offer。根据往届学生在论坛上的分享,超过70%的offer都是在第一轮和第二轮发出的。到了第三轮,可能只剩下不到10%的名额,还要和更多被前面学校拒绝的“大神”们一起竞争。

真实案例:我的同学Jessica和Amy,背景相似,都申请了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应用经济学硕士。Jessica在10月底第一轮截止前就递交了申请,12月收到了面试,1月初就拿到了offer。而Amy因为考雅思耽误了,拖到了1月份的第二轮才递交,结果一直到3月底才收到面试通知,4月中旬被放进了waiting list,最后直到5月才“转正”。晚了两个月,等待的煎熬程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所以,申请港新的同学们,记住一句话:Deadline不是你的目标,越早提交,优势越大!

好了,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对自己的等待时间心里有谱了?

请你一定一定记住,申请季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每个人的跑道和节奏都不一样。你看到别人早早拿到offer,那可能是因为他申请的地区/学校处理效率高,或者他就是那个背景超神的“天选之子”。

不要用别人的时间线来打乱自己的心态。在等待的日子里,你能做的事情其实很多。可以继续刷高语言成绩,可以找一段实习丰富简历,可以准备一下潜在的面试,甚至可以规划一下未来的留学生活。把注意力从“刷新邮箱”这个动作上移开,你会发现,时间过得其实也很快。

你的价值,不会因为一封offer的早晚而被定义。那封你日思夜想的邮件,终将会在对的时间抵达。稳住,我们能赢!祝你早日上岸,一键三连(Offer, Visa, Flight Ticket)!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1955 博客

讨论